当前课程知识点:解读西夏 > 第七讲 西夏绘画艺术概说 >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 >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
同学们大家好
这一节我们来欣赏
两幅西夏的卷轴画
首先看第一幅
这是一幅水月观音图
原件收藏在俄罗斯冬宫博物馆
出土于我国内蒙古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黑城
黑城西夏时期叫黑水城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西夏文献文物
上世纪初
俄罗斯探险家科兹洛夫
到达该地区
将其中的大部分文献文物带走
这幅水月观音图
就是其中一件珍品
我们先看水月观音图的主体
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游戏坐于
铺着一条毯的石凳之上
右腿半盘
左腿蜷曲而立
右手柱在石凳上
左手搭在左膝上
表情非常的闲雅
被淡淡的圆光所笼罩
再看他的背后
背靠于岩石
岩石峻峭嶙峋
岩石中间有两颗竹树
竹树挺拔而立
在观音的左旁石凳上
放置一个净水瓶
瓶口插着杨枝
水瓶上方是站在浮云之上
有背光的童子
再看他的的前方
石凳前边是一弯河水
靠近观音前边的水中荷花绽放
非常的安静
这里的荷花水池
应该是有象征意义的
象征的是彼岸极乐净土
但靠近另外岸边
大家看一下
则是另一番情形
波涛汹涌
这里应该喻指堪忍各种苦难的娑婆世界
图的左下方
大家注意看一下
有一老者手持香炉
带一童子乘云渡河
图在右下方
也就是在观音对面的河岸上
有四人在弹琴吹笛起舞
身后两匹马
马画的很逼真
一匹昂首站立
身披装甲
另外一匹驮着行里
悠闲低头吃草
从整个画面可以判断
乘云渡河的应该是亡者
而弹琴歌舞可能是其亲属
这幅图显然
一方面表达了观音的信仰
这是水月观音图的一个共同特征
还有一个喻意就是
在这图里赋予了水月观音
为亡魂引路的内涵
为亡魂引路的内涵
我们看
左下角的老者灵魂
显然是在水月观音的指引下
飞向了西方极乐世界
而他的亲属或子女之类
在河的对岸在为他做一些仪式
这幅图里很明显的
中原绘画色彩在里面
比如它有很明显的山水画的特征
给水月观音作衬托的山
水、竹子
尤其是挺拔而立竹子
是典型中原元素
那么同样呢
这幅图在构图上也有独特之处
它的最独特之处也是很珍品之处
就是下面四人双马配图
四人中一人在展开双臂而舞
一人在拍手而舞
一人弹奏竖琴
一人吹奏笛子
这幅配图
反映或记录了
西夏的丧葬场面
或超度亡灵的仪式
同时它应该也是西夏乐舞的材料
将这种丧葬场面
或带有西夏乐舞性质的场面
同观音图放在一起的构图
不见于其他构图
不见于其他构图
我们来看第二件
《阿弥陀佛接引图》
这个图仍然也是收藏在
俄罗斯冬宫博物馆
也是从黑水城
被科兹洛夫掘走的
这是一件依宋代净土文献构成的西夏佛画
为什么说
这是一件依宋代净土文献
构成的西夏佛画呢
我们来看看其中的文化元素
宋代的净土文献有这样的内容
专修弥陀净土者
命终之际
或闻空中有丝竹之音
或见仙乐西来
有的甚至还见五色祥云楼阁
我们来看看这幅图
弥陀三圣立乘五彩祥云
佛的身后有红色身光
光焰灿灿烂
阿弥陀佛放光来迎
观音和大势至二侍菩萨
手捧金色莲台做迎接状
迎接的是左下角的亡者
要接引这位亡者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亡者双手合十
头顶有红云
红云上有童子
这位双童子应当是亡者的化生
全身赤裸
仅披天衣
穿着白靴
神情很严肃
这是主图
我们看四周装饰
画面上方有各式乐器飘舞
代表了丝竹之音与仙乐西来
一座宫殿建筑浮现红色祥云之上
代表西方净土的七宝楼阁
这些和宋代净土文献描写非常相符
同样这幅图里面
它也有很明显的西夏创作成份
大家看
图中阿弥陀如来白毫放光
光芒直接笼罩画幅左下角的亡者
往生童子的形像
表现出此人命终一刻
立刻转为童子
欲登宝台
追随弥陀三圣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些将净土信仰中的接引特质
描写的更加鲜活
形象生动
这样的表现方式
在其它地区的接引图中是没有发现
应当是西夏人的独创
《水月观音图》和
《接引图》
是佛教内容绘画中很常见的作品
西夏这两幅一方面受汉地的影响
同时也汇入西夏社会的内容
大家如果感兴趣
可以把同性质的作品汇集在一起
进行一下比较研究
这节课暂时先介绍到这
我们下节课再见
-第一节 唐代边疆形势与党项第一次大迁徙
-第一节 唐代边疆形势与党项第一次大迁徙--作业
-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党项第二次大迁徙
-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党项第二次大迁徙--作业
-第三节 宋代边疆形势与西夏建国
-第三节 宋代边疆形势与西夏建国--作业
-第四节 元昊建国与制度设计
-第四节 元昊建国与制度设计--作业
-第一节 西夏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西夏的自然环境--作业
-第二节 西夏的农业
-第二节 西夏的农业--作业
-第三节 西夏的畜牧业
-第三节 西夏的畜牧业--作业
-第四节 西夏的手工业
-第四节 西夏的手工业--作业
-第一节 西夏文化的渊源
-第一节 西夏文化的渊源--作业
-第二节 以儒治国的政治文化
-第二节 以儒治国的政治文化--作业
-第三节 以佛治心的宗教文化
-第三节 以佛治心的宗教文化--作业
-第四节 以巫通神的民俗文化
-第四节 以巫通神的民俗文化--作业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元昊与卫慕氏、野利氏的恩怨仇杀
-第二节 元昊与卫慕氏、野利氏的恩怨仇杀--作业
-第三节 谅祚与没藏氏的殊死搏斗
-第三节 谅祚与没藏氏的殊死搏斗--作业
-第四节 西夏的大小梁太后
-第五节 秉常、乾顺对大小梁太后的抗争
-第五节 秉常、乾顺对大小梁太后的抗争--作业
-第六节 仁孝与权臣任得敬的较量
-第六节 仁孝与权臣任得敬的较量--作业
-第七节 对罗太后专政的猜测
-第七节 对罗太后专政的猜测--作业
-第一节 以部落兵制为基础的点集制度
-第一节 以部落兵制为基础的点集制度--作业
-第二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骑兵
-第二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骑兵--作业
-第三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女兵
-第三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女兵--作业
-第四节 生产精良的武器
-第四节 生产精良的武器--作业
-第五节 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
-第五节 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作业
-第一节 西夏文字是如何判定出来的
-第一节 西夏文字是如何判定出来的--作业
-第二节 谁创制了西夏文字
-第二节 谁创制了西夏文字--作业
-第三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上)
-第三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上)--作业
-第四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下)
-第四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下)--作业
-第五节 西夏文字的推广与使用
-第五节 西夏文字的推广与使用--作业
-第一节 西夏绘画作品概述
-第一节 西夏绘画作品概述--作业
-第二节 壁画中的西夏绘画艺术
-第二节 壁画中的西夏绘画艺术--作业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作业
-第四节 藏传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唐卡
-第四节 藏传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唐卡--作业
-第五节 西夏绘画中的《西游记》
-第五节 西夏绘画中的《西游记》--作业
-第六节 西夏绘画中的社会生活
-第六节 西夏绘画中的社会生活--作业
-第一节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第一节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作业
-第二节 废墟中的大发现
-第二节 废墟中的大发现--作业
-第三节 西夏木活字印本的判定
-第三节 西夏木活字印本的判定--作业
-第四节 活字印刷在西夏广泛传播
-第四节 活字印刷在西夏广泛传播--作业
-第五节 西夏刻印业的繁荣发展
-第五节 西夏刻印业的繁荣发展--作业
-第一节 西夏王陵在何处?
-第一节 西夏王陵在何处?--作业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形制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形制--作业
-第三节 狰狞的驮碑力士
-第三节 狰狞的驮碑力士--作业
-第四节 屋脊之上的飞禽走兽
-第四节 屋脊之上的飞禽走兽--作业
-第五节 国宝文物鎏金大铜牛
-第五节 国宝文物鎏金大铜牛--作业
-第六节 十位皇帝为何只有九座帝陵
-第六节 十位皇帝为何只有九座帝陵--作业
-第七节 是谁盗毁了西夏陵
-第七节 是谁盗毁了西夏陵--作业
-第一节 大一统视野下的蒙夏战争
-第一节 大一统视野下的蒙夏战争--作业
-第二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上)
-第二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上)--作业
-第三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下)
-第三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下)--作业
-第四节 西夏人被蒙古屠杀灭族了吗?
-第四节 西夏人被蒙古屠杀灭族了吗?--作业
-第五节 元代唐兀人的历史贡献
-第五节 元代唐兀人的历史贡献--作业
-第六节 西夏遗民去哪儿了?
-第六节 西夏遗民去哪儿了?--作业
-第一节 黑水城与黑水城文献
-第一节 黑水城与黑水城文献--作业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西夏研究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西夏研究--作业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夏研究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夏研究--作业
-第四节 百年西夏学研究展望
-第四节 百年西夏学研究展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