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解读西夏 > 第六讲 西夏文字的创制和使用 > 第一节 西夏文字是如何判定出来的 > 第一节 西夏文字是如何判定出来的
各位同学好
我是宁夏大学
西夏学研究院的段玉泉
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讲
《西夏文字的创制及使用》
在讲西夏文字的创制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西夏文字的再发现过程
下面
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北京居庸关
在北京居庸关城内
有一座过街塔基座
人们称之为云台
这本是一座元代的建筑
云台之上原本有三座宝塔
如今早已荡然无存
但云台基座及过街洞道
依然吸引着无数的人们停留
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过往的人们
放慢了前行的脚步呢
原来过街洞道的外围及洞券两壁
保存着许多浮雕
洞壁之内又刻有不少文字
浮雕精妙绝伦
美轮美奂
文字五花八门
多达六种
十七世纪以来
西方无数的传教士和旅行者
从这里走过
他们为精美的浮雕陶醉
也有人专为这些奇妙的文字慕名而来
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人们已经辨认出了
这六种文字中的五种
梵文、汉文、藏文、回鹘文
和八思巴字
剩下的这种文字貌似汉字
而又无人能识
久久地困惑着欧洲学者
这一神秘文字底是一种什么文字呢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方面的问题
西夏文字是如何判定出来的
1871年
英国汉学家伟烈(A.Wylie)
在《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
发表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
《华北居庸关古代佛教铭文考》
论文展示了他渊博的学术水平
和审慎的科学求证态度
为完成这篇论文
他花费长达十一年的时间
早在1858年
他在清代学者钱大昕的著作里知道
居庸关拱门上刻有6种文字的铭文
一心想探个究竟
1863年
伟烈作为大英圣书公会的在华代理人
由伦敦出发
经法国、比利时、德国、俄国、蒙古
越中国的长城
最后到达北京
历时68天
利用这次机会
他来到居庸关
获取了拱门西侧一部分铭文的拓片
1867年春天
他又再次来到居庸关
亲自搭起架子
成功地拓制了铭文的后四种文字
伟烈的最终目的
是想将这上面的铭文一一解读出来
凭着已有的知识和多年的摸索
他明白了这上面刻着的几种文字
实际上都是源自同一梵文的不同转写
只要明白了其中的梵文
另外几种文字也就不难辨识了
那个“不为欧洲学者所识”的神秘文字
同样也可以获得解读
伟烈用心地去找寻这种未知文字
与汉文及梵文咒语的一一对应关系
并将其中81个字给读了出来
这81个字的读音经过后世学者的核对
在今天看来大多无误
遗憾的是
他却将这一未曾辨识出的文字
错误地指向了女真文
伟烈这一错误观点影响了学术界十多年
伟烈的遗憾却成就了另外两位学者
二十年后
英国学者卜士礼(S. W. Bushell)
法国学者戴维利亚(M. G. Devéria)
几乎同时自豪地宣布
居庸关六体文字中
最后未辨识的那一种文字
其实不是女真文
而是西夏文字
因为他们在《吉金所见录》等汉文著作里
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
在近一个世纪之前
一个叫张澍的学者
在甘肃武威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正是在这个发现的启示下
他们不但明确了
居庸关石刻的那种文字为西夏文
甚至还解读出部分西夏文字的意义
那么张澍到底发现了什么呢
嘉庆九年(1804)
晚清著名学者张澍(1776-1847)
因病从贵州玉屏回到家乡武威养病
闲暇之余
与友人游览清应寺
行进中
为寺内一碑亭吸引
碑亭前后砌砖
封闭得严严实实
这个碑亭缘何被砌封起来了呢
当地老人告诉张澍
此砌封不可开启
开启必遭风雹之灾
因为这样的诅咒
长久以来
无人敢近
无人敢动
亭子里究竟存封着什么呢
长期以来
无人知晓
亦无人探究
学术渊博
见多识广的张澍
显然没有被这样一个诅咒吓到
好奇心驱使他想打开砌封看个究竟
但遭寺内僧人反对
在其再三要求
并对天起誓
承诺所有灾祸一人承担之后
终于获得住持许可
随着砌封前壁的打开
一方积满尘土
高一丈许的石碑立在眼前
碑文密密麻麻
颇似楷书
令张澍大吃一惊
他当时作出描述
乍视
字皆可识
熟视
无一字可识
张澍料想碑后必有释文
遂拆除背面砌砖
果然一行行的汉字呈现在眼前
汉文碑额篆刻而成
题为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
碑文楷书
末尾署刻
天祐民安五
的年款
“天祐民安”是西夏崇宗乾顺的年号
张澍据此判定
碑前不认识的文字为
史书中所说的西夏国字
西夏文字重见天日
距离西夏国覆亡已将近600年了
-第一节 唐代边疆形势与党项第一次大迁徙
-第一节 唐代边疆形势与党项第一次大迁徙--作业
-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党项第二次大迁徙
-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党项第二次大迁徙--作业
-第三节 宋代边疆形势与西夏建国
-第三节 宋代边疆形势与西夏建国--作业
-第四节 元昊建国与制度设计
-第四节 元昊建国与制度设计--作业
-第一节 西夏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西夏的自然环境--作业
-第二节 西夏的农业
-第二节 西夏的农业--作业
-第三节 西夏的畜牧业
-第三节 西夏的畜牧业--作业
-第四节 西夏的手工业
-第四节 西夏的手工业--作业
-第一节 西夏文化的渊源
-第一节 西夏文化的渊源--作业
-第二节 以儒治国的政治文化
-第二节 以儒治国的政治文化--作业
-第三节 以佛治心的宗教文化
-第三节 以佛治心的宗教文化--作业
-第四节 以巫通神的民俗文化
-第四节 以巫通神的民俗文化--作业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元昊与卫慕氏、野利氏的恩怨仇杀
-第二节 元昊与卫慕氏、野利氏的恩怨仇杀--作业
-第三节 谅祚与没藏氏的殊死搏斗
-第三节 谅祚与没藏氏的殊死搏斗--作业
-第四节 西夏的大小梁太后
-第五节 秉常、乾顺对大小梁太后的抗争
-第五节 秉常、乾顺对大小梁太后的抗争--作业
-第六节 仁孝与权臣任得敬的较量
-第六节 仁孝与权臣任得敬的较量--作业
-第七节 对罗太后专政的猜测
-第七节 对罗太后专政的猜测--作业
-第一节 以部落兵制为基础的点集制度
-第一节 以部落兵制为基础的点集制度--作业
-第二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骑兵
-第二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骑兵--作业
-第三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女兵
-第三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女兵--作业
-第四节 生产精良的武器
-第四节 生产精良的武器--作业
-第五节 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
-第五节 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作业
-第一节 西夏文字是如何判定出来的
-第一节 西夏文字是如何判定出来的--作业
-第二节 谁创制了西夏文字
-第二节 谁创制了西夏文字--作业
-第三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上)
-第三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上)--作业
-第四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下)
-第四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下)--作业
-第五节 西夏文字的推广与使用
-第五节 西夏文字的推广与使用--作业
-第一节 西夏绘画作品概述
-第一节 西夏绘画作品概述--作业
-第二节 壁画中的西夏绘画艺术
-第二节 壁画中的西夏绘画艺术--作业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作业
-第四节 藏传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唐卡
-第四节 藏传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唐卡--作业
-第五节 西夏绘画中的《西游记》
-第五节 西夏绘画中的《西游记》--作业
-第六节 西夏绘画中的社会生活
-第六节 西夏绘画中的社会生活--作业
-第一节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第一节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作业
-第二节 废墟中的大发现
-第二节 废墟中的大发现--作业
-第三节 西夏木活字印本的判定
-第三节 西夏木活字印本的判定--作业
-第四节 活字印刷在西夏广泛传播
-第四节 活字印刷在西夏广泛传播--作业
-第五节 西夏刻印业的繁荣发展
-第五节 西夏刻印业的繁荣发展--作业
-第一节 西夏王陵在何处?
-第一节 西夏王陵在何处?--作业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形制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形制--作业
-第三节 狰狞的驮碑力士
-第三节 狰狞的驮碑力士--作业
-第四节 屋脊之上的飞禽走兽
-第四节 屋脊之上的飞禽走兽--作业
-第五节 国宝文物鎏金大铜牛
-第五节 国宝文物鎏金大铜牛--作业
-第六节 十位皇帝为何只有九座帝陵
-第六节 十位皇帝为何只有九座帝陵--作业
-第七节 是谁盗毁了西夏陵
-第七节 是谁盗毁了西夏陵--作业
-第一节 大一统视野下的蒙夏战争
-第一节 大一统视野下的蒙夏战争--作业
-第二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上)
-第二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上)--作业
-第三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下)
-第三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下)--作业
-第四节 西夏人被蒙古屠杀灭族了吗?
-第四节 西夏人被蒙古屠杀灭族了吗?--作业
-第五节 元代唐兀人的历史贡献
-第五节 元代唐兀人的历史贡献--作业
-第六节 西夏遗民去哪儿了?
-第六节 西夏遗民去哪儿了?--作业
-第一节 黑水城与黑水城文献
-第一节 黑水城与黑水城文献--作业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西夏研究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西夏研究--作业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夏研究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夏研究--作业
-第四节 百年西夏学研究展望
-第四节 百年西夏学研究展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