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世界跨文化交流 >  3. 东亚文化与交往 >  3.1 日本文化与中日交往 >  3.1.1 语言文化

返回《世界跨文化交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1.1 语言文化在线视频

下一节: 3.1.2 人际交往

返回《世界跨文化交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1.1 语言文化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

任何一种语言

总是和使用这语言的

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

因素息息相关

例如

最常见的见面问候

中日就有着很大的差异

日本是岛国

属于海洋性气候

天气变化频繁无常

因而日本人对天气情况

十分敏感

常常一见面就谈论天气

而我们中国属于大陆性气候

天气变化不是十分明显

所以

中国人对天气变化

就不像日本人那么敏感

我们中国又是农业大国

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

因此人们一见面

总习惯问“吃了吗?”

由于国情、地理环境

民族习惯等的不同

反应在语言表达上

无疑存在着许多差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由于中日文化的不同

而反映在语言上的不同吧

今天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了解

第一、大陆文化的中国

和海洋文化的日本

第二、“直接”的中国人

和“暧昧”的日本人

第三、敬语表达的差异

中国属于大陆文化

日本属于海洋文化

因此

同一种事物

在双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给人的具体形状

或着样子却是不一样的

如脚掌或脚趾上角质层增生

而形成的小圆硬块

中国人形象地称为“鸡眼”

因为大陆文化以农耕文化为主

驯养家禽历史比较悠久

相反

日本是海洋文化接触鱼较多

故称之为「うおのめ」

在比喻长者经验丰富时

汉语中用的是农作物“姜”

称为“姜还是老的辣”

日本用的却是乌龟的“龟壳”

谓之「亀の甲より年の功」

再比如

我们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而日语却说「腐っても鯛」

中文意思是

即便腐烂了也仍然还是鲷鱼

因为

鲷鱼在日本被认为是鱼类之王

体态优美

味道鲜美

发音又和“喜庆”押韵

是喜宴上的佳肴

再比如

我们汉语说“抛砖引玉”

而日语则说「えびで鯛を釣る」

意思是用小虾来钓鲷鱼

汉语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日语表达则是

「ごまめでもおかしらつき」

意思是再小的沙丁鱼干儿

也是有头有尾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

南北纵深的岛国

而且内陆河流众多

日本岛周边寒、暖流交汇

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

孕育了丰富的鱼类

受岛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古至今

鱼都在日本人的社会生活中

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其语言自然也就离不开鱼

除了一些惯用语当中出现的鱼之外

日语当中有关鱼类、贝类和藻类等名称的

专用词汇丰富蕴积

也是日语词汇构成的一个重要特征

日本人利用汉字的“鱼”作偏旁

创造了许多字

将其称为“国字”

比如さけ①、まぐろ⓪

かつお⓪、たら①等等

除了鱼类的词汇丰富之外

日语中有关季节

雨水等词汇也很丰富

表示每个季节的词汇

都具有很强的季节感

这也是日语词汇

构成的一个重要特征

日本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

跟大陆同纬度地区相比

较温和

降水也较丰富

因此有关雨水的专用词汇

极其丰富

時雨(しぐれ⓪)

指的是晚秋初冬的阵雨

“五月雨(さみだれ⓪)”指的是梅雨

夕立(ゆうだち⓪)

指的是夏季傍晚的雷阵雨

因为天气变化频繁无常

因而日本人对天气情况十分敏感

常常一见面就谈论天气

因此

「いいお天気ですね」

今天天气真好啊

「最近雨が多いですね」

最近总是下雨呀等等

就成为见面打招呼的话题了

中国人说话往往是

直言不讳、非常爽快

而日本人则喜欢绕圈子

在表达上尽量避免使用

过于直接、明确的表达

喜欢以婉转、暖昧的表达方式

达到沟通的目的

暧昧表达

是日语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

日语中的暧昧语言

是在日本的特殊文化条件下

产生发展的

这与日本岛国地理环境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本是个多岛国家

四周大海环绕

众多的山川、大海

把日本分成一个个相对封闭

社会结构简单

人际关系单纯的小天地

人们的思想、生活习惯

风土人情都大致相同

在这种独特岛国文化

所形成的语言中

每个词的联想领域广、弹性大

具有海绵一样的特征

因此

即使省略一些语言单位

靠体会、推测、猜测

也可理解对方的意图

重视表达的余韵

过于条理清楚反而不受青睐

这种交际方式

被日本人称为“以心传心”

也就是心领神会的意思

为了正确理解这一交际方式

语言学家石井敏提出了一种模式

即“谦逊•体察交际模型”

根据这一模式

讲话者在没有发出交际信号阶段

一定要考虑听话者的各种条件

首先要注意变换

自己的面部表情

手势及上下文的逻辑性等

非语言信息

然后进入谦逊的过滤装置

最后才向对方发出语言信息

作为听话者

一定要凭自己的体察能力

来补充讲话者减量化的语言内容

理解对方的完整含义

因此

日本人之间的交流

要求说话人“含蓄地表达”

听话人“敏锐地接收”

日本人在交流的过程中

很少使用断定的“Yes”或者“No”

特别是在否定和拒绝的场合

他们多用反问的话

来委婉地提出否定

如“难道不是吗”

“有可能是”等表达方式

日本人在说“让我考虑一下”

或者“我们再讨论一下”的时候

日本本国人会敏感地判断出

对方是在拒绝

而外国人则多会误以为

还有商讨的余地

例如

一个学习日语的中国留学生

星期天早晨给日本老师打电话

说想去家里见他

询问是否方便

日本老师回答说

「さあ、ちょっと…」

中国留学生以为日本老师

现在有点儿事儿

便说

「それなら夜はいかがでしょうか」

那么晚上可以吗

显然

中国留学生没有理解

「さあ、ちょっと…」

是一种拒绝的表达方式

敬语也是最能体现

日本特色的语言文化现象

日语敬语有着复杂的体系

大致分为三大类

即尊敬语、自谦语和郑重礼貌语

是日本人在交际活动中

根据说话者、说话对象

话中人物之间的

社会阶级、亲疏等关系

为表示自己的敬意

而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正确地使用敬语

被视为一个日本人必备的教养

中国的儒家思想传到日本后

经过日本人的改造

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

日本儒家文化

反映在语言表达上

就是根据上下关系、亲疏关系

来决定语言表达形式

故而有人将现代敬语称为

与其说是敬的语言

不如说是礼的语言

这也体现出敬语

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本质特性

中文中虽有“您、贵”、“弊、拙”等

表达尊敬和自谦的称谓接头词

但语言中通过动词的活用

来表达尊他

自谦的敬语形式并不多见

有时日语中的敬语

在汉语中是无法表述的

比如

「ご飯を食べる」

「ご飯をいただく」

翻译成汉语都是“吃饭”

但是「食べる」只是一般陈述

「いただく」是「食べる」的自谦语

而自谦表示动作主体

也就是「私」的动作

从而达到尊敬对方谈话的目的

汉语中却没有类似的说法

世界跨文化交流课程列表:

1. 美洲文化与交往

-1.1 美国文化与中美交往

--1.1.1 国土国民

--国土与国民

--1.1.2-1 美国历史——殖民地时代

--1.1.2-2 美国历史——独立战争与早期美国

--1.1.2-3 美国历史——西进运动与美国内战

--1.1.2-4 美国历史——世界大战与美国称霸

--1.1.2-5 美国历史——战后美国与21世纪

--1.1.3-1 美国政治——基本政治体系

--1.1.3-2 美国政治——政党特点与总统选举

-- 1.1.4-1 美国经济——美国经济概况与基础

--1.1.4-2 美国经济——各行业美国经济

--1.1.5 美国文化

--1.1.6 中美交往

--美国文化讨论题

--美国文化讨论题

--美国文化讨论题

--美国文化讨论题

--美国文化讨论题

--美国文化讨论题

-1.1 美国文化与中美交往--作业

-1.2 西班牙及拉美文化与中-西-拉交往

--1.2.1 节日狂欢

--1.2.2 斗牛艺术

--1.2.3 魅力风光

--西班牙文化讨论题

--西班牙文化讨论题

--西班牙文化讨论题

-1.2 西班牙及拉美文化与中-西-拉交往--作业

2. 欧洲文化与交往

-2.1 英国文化与中英交往

--2.1.1 英国概况

--2.1.2 英国政治

--2.1.3 英国经济

--2.1.4 英国教育

--2.1.5 英国外交

--2.1.6 英国文化

--英国与美国教育讨论题

--英国政治讨论题

--英国概况测试题

--英国政治讨论题

--英国文化讨论题

--英国文化讨论题

-2.1 英国文化与中英交往--作业

-2.2 俄罗斯文化与中俄交往

--2.2.1 俄罗斯历史

--2.2.2 俄罗斯地理

--2.2.3 俄罗斯民族

--2.2.4 俄罗斯宗教

--2.2.5 俄罗斯艺术

--2.2.6 俄罗斯科教

--2.2.7 俄罗斯习俗

--2.2.8 俄罗斯外交

--俄罗斯文化讨论题

--俄罗斯文化讨论题

--俄罗斯文化讨论题

-2.2 俄罗斯文化与中俄交往--作业

-2.3 德国文化与中德交往

-- 2.3.1 德国制造

--2.3.2 德国教育

--2.3.3 德国节日

--2.3.4 德国建筑

--2.3.5 德国美食

--2.3.6 德国环保

--德国文化讨论题

--德国文化讨论题

--德国文化讨论题

-2.3 德国文化与中德交往--作业

-2.4 法国文化与中法交往

--2.4.1 左岸文化

-- 2.4.2 建筑流派

--2.4.3 文学情怀

--2.4.4美食文化

--2.4.5 服饰香水

--2.4.6 特色农业

-- 2.4.7 外省旅游

--法国文化讨论题

--法国文化讨论题

--法国文化讨论题

-2.4 法国文化与中法交往--作业

-2.5 意大利文化与中意交往

-- 2.5.1 意大利印象

-- 2.5.2 意大利历史

--2.5.3 意大利文化

-- 2.5.4 意大利习俗

-- 2.5.5 意大利美食

--意大利文化讨论题

--意大利文化讨论题

--意大利文化讨论题

-2.5 意大利文化与中意交往--作业

-2.6 葡萄牙文化与中葡交往

--2.6.1 海洋文化

--2.6.2 城市文化

--2.6.3 音乐文化

--2.6.4 文学文化

-- 2.6.5 工艺文化

--2.6.6 足球文化

--2.6.7 美食文化

-- 2.6.8 酒文化

--2.6.9 传统文化

--2.6.10 土生葡人

--葡萄牙文化讨论题

--葡萄牙文化讨论题

--葡萄牙文化讨论题

-2.6 葡萄牙文化与中葡交往--作业

3. 东亚文化与交往

-3.1 日本文化与中日交往

--3.1.1 语言文化

-- 3.1.2 人际交往

--3.1.3 生活习惯

-- 3.1.4 饮食文化

--3.1.5 家庭关系

--3.1.6 教育文化

--3.1.7 休闲娱乐

--3.1.8 宗教文化

--日本文化讨论题

--日本文化讨论题

-3.1 日本文化与中日交往--作业

-3.2 韩国(朝鲜)文化与中韩(朝)交往

--3.2.1 饮食文化

-- 3.2.2 礼节文化

-- 3.2.3 会餐文化

-- 3.2.4 礼金文化

--3.2.5 周岁宴

--韩国(朝鲜)文化讨论题

--韩国(朝鲜)文化讨论题

-3.2 韩国(朝鲜)文化与中韩(朝)交往--作业

4. 东南亚与文化交往

-4.1 马来西亚文化与中马交往

--4.1.1 峇峇娘惹

-- 4.1.2 语言文化

--4.1.3 宗教信仰

--4.1.4 服装文化

--4.1.5 珠绣文化

--4.1.6 饮食文化

--4.1.7 住宅文化

--4.1.8 婚丧嫁娶

--马来西亚文化讨论题

--马来西亚文化讨论题

-4.1 马来西亚文化与中马交往--作业

-4.2 泰国文化与中泰交往

--4.2.1 微笑的国度

--4.2.2 泰国宋干节

-- 4.2.3 泰国水灯节

--泰国文化讨论题

--泰国文化讨论题

-4.2 泰国文化与中泰交往--作业

-4.3 印度尼西亚文化与中印交往

--4.3.1 首都概况

--4.3.2 奇迹海洋

--4.3.3 文化遗产

--印度尼西亚文化讨论题

--印度尼西亚文化讨论题

-4.3 印度尼西亚文化与中印交往--作业

-4.4 缅甸文化与中缅交往

-- 4.4.1 印象缅甸——总览

--4.4.1.1 印象缅甸——柚木寺

--4.4.1.2 印象缅甸——额布里海滩

--4.4.1.3 印象缅甸——仰光大金塔

--4.4.1.4 印象缅甸——蒲甘

--4.4.1.5 印象缅甸——茵莱湖

--4.4.1.6 走进缅甸

--4.4.2-1 缅甸文化——缅甸漆器

--4.4.2-2 缅甸文化——缅甸服饰

--4.4.2-3 缅甸文化——缅甸弯琴

--4.4.3 缅甸节日

--缅甸文化讨论题

-4.4 缅甸文化与中缅交往--作业

5. 阿拉伯文化与交往

-5.1 阿拉伯文化与中阿交往

--5.1.1 圣纪节

--5.1.2 开斋节

--5.1.3 宰牲节

--阿拉伯文化讨论题

--阿拉伯文化讨论题

--关于伊斯兰节日讨论题

--关于《古兰经》讨论题

-5.1 阿拉伯文化与中阿交往--作业

6. 非洲文化与交往

-6.1 非洲文化与中非交往

--6.1.1 电影叽哩咕中的非洲文化—概论

--6.1.2 电影叽哩咕中的非洲文化—育儿观

--6.1.3 电影叽哩咕中的非洲文化—婚姻观

--6.1.4 电影叽哩咕中的非洲文化—尊长观

--6.1.5 电影叽哩咕中的非洲文化—音乐和舞蹈

--6.1.6 电影叽哩咕中的非洲文化—服饰和发型

--非洲文化讨论题

--非洲文化讨论题

--非洲文化讨论题

-6.1 非洲文化与中非交往--作业

主持人语:一带一路与跨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的基本情况

--一带一路的基本情况

-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经济环境

--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经济环境

-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外交环境

--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外交环境

-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人文环境

--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人文环境

3.1.1 语言文化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