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环境地学原理 >  第五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岩石圈 >  5.1 岩石圈概况 >  5.1 岩石圈概况

返回《环境地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1 岩石圈概况在线视频

5.1 岩石圈概况

下一节:5.2 板块构造学说简介

返回《环境地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1 岩石圈概况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共同研讨

岩石圈的概况

在这个里边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岩石圈

第二个大陆漂移学说是个怎么回事

第三个是海底扩张学说是怎么回事

这是岩石圈的三个问题

岩石圈是指上地幔软流层以上刚性的岩石所组成的

它包括上地幔的上部

和所有的地壳

就是这一层次就叫岩石圈

我们现在人类所发现的各种地质现象

都在岩石圈里边没有在深下层的上地幔的下部跟下地幔

人根本都没有到达这个位置

岩石圈是一个力学性质基本一致的刚性的整体

其厚度在70到150公里之间

所以说我们人类认识的地质现象都在这里面

岩石圈可以分为几个板块

第一个叫欧亚板块

第二个是太平洋板块第三个是美洲板块

第四个是非洲板块

第五个是印度大洋洲板块第六个是南极洲板块

那么这个板块之间的边界有四种类型

这个就是一个板块之间的界限

这是一个陆地板块

这是一个海洋板块这就是一个界限

我们这一节来讨论一下

大陆漂移学说是怎么回事

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的学者韦格纳发现的

与20世纪初期发表的

《大陆的生成》与《海陆的起源》这一篇文章

他认为在距今3亿年的古生代后期

地球上的所有的大陆和岛屿

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形成了一个联合古大陆叫泛大陆

那么泛大陆外围

就是一个广阔的海洋也叫泛大洋

他原来就说在3亿年以前

地球上就一块陆地跟一片大洋

就是说在2亿年以前的中生代

这个泛大陆逐渐的分离和漂移

最后漂移成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

到了6500万年前劳亚古陆

分裂成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

冈瓦纳古陆直接分为

南美大陆、非洲大陆、印度大陆、澳洲大陆和南极大陆

并且各自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并形成了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是在分裂漂移过程当中形成的

太平洋则是泛大洋的残存

就是说在3亿年前的那个泛大洋

现在变成太平洋了

这个就是3亿年前的泛大陆

到了2亿多年前一直这么分裂漂移

最后变成这样大家看

这叫劳亚古陆这冈瓦纳古陆

这印度板块在这到这

现在印度板块跑这

所以说这个就是大陆漂移学说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大陆漂移学说

这个时间这么长有什么证据

韦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

一个是地貌学证据这些大陆片在一起是可以严丝合缝的

一个是地貌学证据这些大陆片在一起是可以严丝合缝的

轮廓是相似的

第二个物理学上的阿基米德定律

就说这些大陆浮在上地幔里边

它符合这个阿基米德定理可以漂浮

第三个是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证据

就有相似性和连续性

还有一个古气候和古生物的证据

再一个现在的大地测量和古地磁的证据

这个我们都可以给大家列举一些证据

这个是古生物的证据就说

你看在这个冈瓦纳古陆上面分布的这些生物

都是有相同的特点

再一个是地层学的证据

你看现在离得很远的这些古陆

他们的这个中生代的这个地层可有相同的序列

证明他们原来就是在一起的

再一个观点就是海底扩张

这个就是关于海底地壳生长运动的一个学说

它也是大陆漂移学说的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是由1960年的美国的科学家提出来的

大洋当中的中脊要叫海岭

是一个新产生的陆地

大家一看这个概念就是这么一个特点

提出了大洋中脊的一个产生

是新地壳不断产生的地带

这个最后是把这个终极两侧的陆地

就这么形成起来了大家看一看这个图就可以

就说新的地壳逐渐的上升

就说地幔的物质侵入到这个地方

导致这两边不断的扩展

他这有一个A点在这个时代A点在这

到了这个时代A点跑在这个地方了

所以说这两边的地壳的年龄是相等的

而且越往中间走地壳的年龄越新

那就证明它是这么扩散海底扩张的

这个理论也很好解释

这个就是现在的

我们海底的这个大洋中脊就是海底扩张的地方

这个现在是

现在测量能够测出来的一个特征

那么现在的大量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的观察

都证明海洋扩张学说确实是存在的

也证明了海底一边从大洋中脊向外扩张

一边在板块的边缘向下俯冲

俯冲进入到地幔地壳不断消失

所以说这也就证明

地壳在不断的在更新

那么我们这一节大家就了解一下

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这两个学说

实际说的是一回事儿

什么叫岩石圈我们现在人依靠的还是岩石圈

那么世界地图你看一看

大陆漂移学说是不是存在

大家打开大陆漂移学说把这陆地放在一块

能不能拼接成一个更大的一块陆地

再一个简述海洋扩张学说的主要的一些证据

海洋扩张学说

它主要是根据

这个现代测量海岭外围的这个岩石的年龄和成分来确定的

好了我们今天就到这

谢谢大家

环境地学原理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及其特征

--1.1 环境及其特征

-1.1 环境及其特征--作业

-1.2 环境的类型

--1.2 环境的类型

-1.2 环境的类型--作业

-1.3 环境问题及其类型

--1.3 环境问题及其类型

-1.3 环境问题及其类型--作业

-1.4 环境地学研究方法

--1.4 环境地学研究方法

-1.4 环境地学研究方法--作业

-1.5 学生学后自编—地球与人类就环境问题的讨论

--1.5 学生学后自编—地球与人类就环境问题的讨论

第二章 地球环境系统的外围空间

-2.1 地球环境系统的外围空间-太阳系

--2.1 地球环境系统的外围空间-太阳系

-2.1 地球环境系统的外围空间-太阳系--作业

-2.2 地球运动

--2.2 地球运动

-2.2 地球运动--作业

-2.3 地球环境的组成

--2.3 地球环境的组成

-2.3 地球环境的组成--作业

第三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大气圈

-3.1 大气圈组成结构

--3.1 大气圈组成结构

-3.1 大气圈组成结构--作业

-3.2 大气圈中的能量

--3.2 大气圈中的能量

-3.2 大气圈中的能量--作业

-3.3 大气运动

--3.3 大气运动

-3.3 大气运动--作业

-3.4 气候及其类型

--3.4 气候及其类型

-3.4 气候及其类型--作业

-3.5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3.5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3.5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作业

-3.6 大气污染源

--3.6 大气污染源

-3.6 大气污染源--作业

-3.7 大气污染物及其转化

--3.7 大气污染物及其转化

-3.7 大气污染物及其转化--作业

-3.8 大气污染类型

--3.8 大气污染类型

-3.8 大气污染类型--作业

-3.9 影响大气污染的环境地学因素

--3.9 影响大气污染的环境地学因素

-3.9 影响大气污染的环境地学因素--作业

-3.10 创新性研讨-密气洁京工程

--3.10 创新性研讨-密气洁京工程

-3.10 创新性研讨-密气洁京工程--作业

第四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水圈

-4.1 水圈概况

--4.1 水圈概况

-4.1 水圈概况--作业

-4.2 水分循环及其资源环境意义

--4.2 水分循环及其资源环境意义

-4.2 水分循环及其资源环境意义--作业

-4.3 水污染概况

--4.3 水污染概况

-4.3 水污染概况--作业

-4.4 水体污染物的转化

--4.4 水体污染物的转化

-4.4 水体污染物的转化--作业

-4.5 水体污染与自净机制

--4.5 水体污染与自净机制

-4.5 水体污染与自净机制--作业

-4.6 水体溶解氧平衡

--4.6 水体溶解氧平衡

-第四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水圈--4.6 水体溶解氧平衡

-4.7 河段水质模型

--4.7 河段水质模型

-4.7 河段水质模型--作业

-4.8 人类活动对水圈影响概况

--4.8 人类活动对水圈影响概况

-4.8 人类活动对水圈影响概况--作业

第五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岩石圈

-5.1 岩石圈概况

--5.1 岩石圈概况

-5.1 岩石圈概况--作业

-5.2 板块构造学说简介

--5.2 板块构造学说简介

-5.2 板块构造学说简介--作业

-5.3 岩石圈化学元素丰度

--5.3 岩石圈化学元素丰度

-5.3 岩石圈化学元素丰度--作业

-5.4 岩石圈组成-矿物

--5.4 岩石圈组成-矿物

-5.4 岩石圈组成-矿物--作业

-5.5 岩石圈组成-岩石

--5.5 岩石圈组成-岩石

-5.5 岩石圈组成-岩石--作业

-5.6 岩石圈运动

--5.6 岩石圈运动

-5.6 岩石圈运动--作业

-5.7 地壳演化简史

--5.7 地壳演化简史

-5.7 地壳演化简史--作业

-5.8 构造地貌

--5.8 构造地貌

-5.8 构造地貌--作业

-5.9 外营力地貌1

--5.9 外营力地貌1

-5.9 外营力地貌1--作业

-5.10 外营力地貌2

--5.10 外营力地貌2

-5.10 外营力地貌2--作业

-5.11 外营力地貌3

--5.11 外营力地貌3

-5.11 外营力地貌3--作业

-5.12 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

--5.12 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

-5.12 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作业

第六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土壤图

-6.1 土壤圈概况

--6.1 土壤圈概况

-6.1 土壤圈概况--作业

-6.2 土壤的功能概述

--6.2 土壤的功能概述

-6.2 土壤的功能概述--作业

-6.3 土壤原生矿物及其转化

--6.3 土壤原生矿物及其转化

-6.3 土壤原生矿物及其转化--作业

-6.4 土壤次生矿物及其类型

--6.4 土壤次生矿物及其类型

-6.4 土壤次生矿物及其类型--作业

-6.5 土壤矿质元素概况

--6.5 土壤矿质元素概况

-6.5 土壤矿质元素概况--作业

-6.6 土壤有机质概况

--6.6 土壤有机质概况

-6.6 土壤有机质概况--作业

-6.7 土壤生物

--6.7 土壤生物

-6.7 土壤生物--作业

-6.8 土壤与成土环境的相互作用

--6.8 土壤与成土环境的相互作用

-6.8 土壤与成土环境的相互作用--作业

-6.9 土壤分类概况

--6.9 土壤分类概况

-6.9 土壤分类概况--作业

-6.10 土壤与人类相互作用

--6.10 土壤与人类相互作用

-6.10 土壤与人类相互作用--作业

-6.11 土壤污染源与污染物

--6.11 土壤污染源与污染物

-6.11 土壤污染源与污染物--作业

-6.12 土壤污染概念

--6.12 土壤污染概念

-6.12 土壤污染概念--作业

-6.13 土壤污染修复理论

--6.13 土壤污染修复理论

-6.13 土壤污染修复理论--作业

-6.14 棉花萃取土壤中重金属

--6.14 棉花萃取土壤中重金属

-6.14 棉花萃取土壤中重金属--作业

-6.15 柳树萃取土壤中重金属

--6.15 柳树萃取土壤中重金属

-6.15 柳树萃取土壤中重金属--作业

-6.16 土壤健康

--6.16 土壤健康

-6.16 土壤健康--作业

-6.17 土十条简介

--6.17 土十条简介

-6.17 土十条简介--作业

第七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生物圈

-7.1 生物圈概况

--7.1 生物圈概况

-7.1 生物圈概况--作业

-7.2 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7.2 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7.2 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作业

第八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智慧圈

-8.1 智慧圈及其组成

--8.1 智慧圈及其组成

-8.1 智慧圈及其组成--作业

-8.2 跨流域调水的环境影响

--8.2 跨流域调水的环境影响

-8.2 跨流域调水的环境影响--作业

-8.3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调

--8.3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调

-8.3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调--作业

第九章 地球环境系统中的自然资源

-9.1 自然资源类型及特征

--9.1 自然资源类型及特征

-9.1 自然资源类型及特征--作业

-9.2 土地资源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9.2 土地资源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9.2 土地资源利用及其环境影响--作业

-9.3 旅游资源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9.3 旅游资源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9.3 旅游资源利用及其环境影响--作业

第十章 地球环境系统中的自然灾害

-10.1 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征

--10.1 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征

-10.1 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征--作业

-10.2 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

--10.2 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

-10.2 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作业

-10.3 中国自然灾害特征

--10.3 中国自然灾害特征

-10.3 中国自然灾害特征--作业

第十一章 地球环境系统中物质循环

-11.1 地球环境中的物质循环

--11.1 地球环境中的物质循环

-11.1 地球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作业

-11.2 氟硒循环异常与地方病

--11.2 氟硒循环异常与地方病

-11.2 氟硒循环异常与地方病--作业

-11.3 放射性核素循环

--11.3 放射性核素循环

-11.3p 放射性核素循环--作业

第十二章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的风水理念与实例分析

-12.1 聚落环境及其类型

--12.1 聚落环境及其类型

-12.1 聚落环境及其类型--作业

-12.2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的风水理念

--12.2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的风水理念

-12.2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的风水理念--作业

-12.3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实例剖析

--12.3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实例剖析

-12.3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实例剖析--作业

第十三章 城市环境地学议题研讨

-13.1 城市环境及其特征

--13.1 城市环境及其特征

-13.1 城市环境及其特征--作业

-13.2 城市内涝的环境地学剖析

--13.2 城市内涝的环境地学剖析

-13.2 城市内涝的环境地学剖析--作业

第十四章 环境地学调查技术与方法

-14.1 环境地学野外调查基础

--14.1 环境地学野外调查基础

-14.1 环境地学野外调查基础--作业

-14.2 环境样品采集点的设置

--14.2 环境样品采集点的设置

-14.2 环境样品采集点的设置--作业

-14.3 环境制图简介

--14.3 环境制图简介

-14.3 环境制图简介--作业

-14.4 遥感技术在环境地学中的应用

--14.4 遥感技术在环境地学中的应用

-14.4 遥感技术在环境地学中的应用--作业

-14.5 优化土地利用配置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

--14.5 优化土地利用配置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

-14.5 优化土地利用配置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业

-14.6 南极环境地学特征

--14.6 南极环境地学特征

-14.6 南极环境地学特征--作业

-14.7 耕地土壤野外快速诊断存储—评价技术

--14.7 耕地土壤野外快速诊断存储—评价技术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4-题干

--5-题干

-期末考试--作业

5.1 岩石圈概况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