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环境地学原理 >  第八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智慧圈 >  8.3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调 >  8.3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调

返回《环境地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8.3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在线视频

8.3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调

下一节:9.1 自然资源类型及特征

返回《环境地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8.3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调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我们下边共同研讨

人类社会与环镜的协调发展

在这一个知识点里边

我们要关注这么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个循环经济与清洁化的生产

第三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怎么样去实施

第四个人类社会发展的

B模式 这个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

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大家想一想人类社会

的生存和发展是离不开最基本的

物质条件和生存空间的

那么就是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存环境

而人类又不像动物那样

单纯地适应环境 人类社会与环境

它是一个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

一种极为密切的关系

人类是在环境当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

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又给环境施于

巨大的反馈作用 反作用

那么环境是人的物质基础又是人的

发展的制约因素 所以说人跟环境

之间的关系它服从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

就是说人与环境这对

矛盾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

所以说他们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那么人在环境共同作用当中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说它们

之间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所以说这个大家知道人类从

自然环境里边获取的生存的资源

又将这些自然资源和各种废弃物

归还于环境从而人类社会的发展

参与了地球环境系统当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那么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当中

那么

自然环境中按照它自身原有的

规律进行运动着所以说常常会

产生一些环境问题

人类改造利用环境跟规律相符合了

那么促进了环境的改善

如果违背了规律可能导致环境的退化

所以说从环境问题到环境保护

也是人不断发展的一个结果

人类社会刚开始的也是有

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我们现在是从环境问题到环境的保护

就是一个促进

我们下边看第二个问题循环经济和清洁化生产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19世纪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19世纪

就提出了归还学说

归还学说主要是研究土壤和植物系统

里边的养分的这个就是有一个

循环的意思他就说土壤将变得

十分的贫瘠甚至寸草不生

只有按照李比希的营养归还学说合理

的施肥啊土壤才能维持原有的

生产力这个就是也是一个循环的意思

那么马克思也在19世纪

运用了这个归还学说分析了

资本主义社会农业的停滞的现象

他认为大的土地所有制是农业的

人口不断的减少而造成了大城市

人口的不断的膨胀

所以说马克思提出了用一个物质变换

来描述自然环境的一种不循环

也不持续的一种现象 提出了必须弥补

物质变换当中的裂缝

及有效的消除物质循环过程当中的污染物

化废弃物为原料使其重新进入到在生产过程

实际马克思的这个

物质变换理论也是一个循环的一个很好的思想

20世纪中期

美国的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

循环经济的概念他把地球比作

一个宇宙飞船就是说在这个

为了延迟这个飞船的寿命就是要

实行飞船内部的资源的循环利用

尽可能的减少排出的废弃物

循环经济也是马克思这个物质变换

理论利比锡的养分归还学说的

现代经济版 所以说这个应该是一体

这个就是我们城市人的循环理论

这个就是说家庭生活的

纸质垃圾 塑料垃圾

玻璃制品都分头放就变成一种资源

用于再生产再循环

这个就是用于垃圾分类的垃圾车是三段

不同的段装不同的垃圾也是不同的资源

这个是这么一个特点

这个就是他们用这个餐厨垃圾进行

生物发电发制造氢气甲烷用于能源

这个也是美国加州

在这样处理生活的垃圾

这样处理完了有什么特点他利用加州的

这个干旱的气候条件这么处理

完了把这垃圾都变成这种小的粉末

这些都是含有机质很多的

又把它变成能源了 这个就是

循环经济的一些具体的步骤

那么地球由于一个巨大飞船只有

实现地球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

循环经济模式这个我们人类社会

才能够进行持续的发展

所以说后来的人们就提出了3R制造

就是说减少原材料重新利用和

废弃物的回收这种3R模式 经济模式

这个就说在人家这个

实施这种循环经济的这个城市

的街区的环境还是很好的

再一个就是说这个传统的经济

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到污染排放的

一个单向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

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那么循环经济

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

经济发展模式他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

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一个流程

这样就实现了低开发高利用

和低排放的生产模式

这个就是

这个就是

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一个主要的区别

这个也是一个 3R

模式的循环经济的一个特点要

讲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还要讲究

社会效益 要讲究这三个方面

清洁化生产是20世纪末期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

它要求采用生产全过程当中削减

废弃物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当然优化利用就可以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农业生产的清洁化生产

工业的清洁化生产是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第三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

而且普遍被国际接受了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

委员会提出了《我们的共同未来》

对可持续发展给予了一个完整的概念

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

损害后代人满足其未来需求的

之能力的一种发展 就是说我们的

发展我们发展了将来的后代人的

发展能力不会受到损害这个就叫可持续发展

这个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

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的生态

持续的经济和持续的社会三个方面

这个是人类在对全球的资源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深入的

思考之后作出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这个问题在过去也叫PRED问题

就是说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那么就说我们也知道

人类的社会的发展肯定要消耗资源

肯定要侵占空间肯定要开发资源

当然人类社会有些可能不是资源

通过我们的科技发展就

变成资源了那么我们看看地球环境系统

第一个资源是有限的

第二个空间也是有限的当然这主要

是适合于人类生存的空间是有限的

在一个自然环境还有

自净和再生能力当然这两个是矛盾的

所以说我们怎么样实现人类社会

发展与地球环境的这个协调就是一个问题

那么从自然环境的特征

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特征两方面

考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个是持续地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和

再生能力 当然这个自净能力

和再生能力都是有限的你不能过度的利用

第二个要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这个就是

消除在源头上消除我们人类社会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利的影响

第三个是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科学技术水平可以给你开发出更多的资源

再一个是你生产过程

当中的资源的消耗量和废弃物的

排放量得到减少

第三个可以治理受损的环境

第四个方面要

提高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

环境保护意识 因为大家都知道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事儿

所以说全民的参与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是几个方面

那么我们看一看人类社会发展的B模式是什么

这个是美国前农业部长的

顾问莱斯特布朗运用这个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架出了

一个理想的社会发展模式叫B模式

B模式是指以人为本

关注环境与生态将经济视为生态系统

的一部分的一个新型的发展模式

这个莱斯特布朗曾经写了

一本《B模式》这本书我们国内也翻译了

如果大家要感兴趣可以

找他这本书看看这个人还是

很重要的一个影响

好了我们今天就到这

大家回去考虑一下李比希的

归还学说是怎么回事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和循环经济的关系

再一个使用清单法列举你一周

生活所消耗的资源大家要知道

我们消耗的资源到底有多少

有些资源是应该消费

还是应该在减量一点

所以说这个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策略

好我们今天就研讨了这里 谢谢大家

环境地学原理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及其特征

--1.1 环境及其特征

-1.1 环境及其特征--作业

-1.2 环境的类型

--1.2 环境的类型

-1.2 环境的类型--作业

-1.3 环境问题及其类型

--1.3 环境问题及其类型

-1.3 环境问题及其类型--作业

-1.4 环境地学研究方法

--1.4 环境地学研究方法

-1.4 环境地学研究方法--作业

-1.5 学生学后自编—地球与人类就环境问题的讨论

--1.5 学生学后自编—地球与人类就环境问题的讨论

第二章 地球环境系统的外围空间

-2.1 地球环境系统的外围空间-太阳系

--2.1 地球环境系统的外围空间-太阳系

-2.1 地球环境系统的外围空间-太阳系--作业

-2.2 地球运动

--2.2 地球运动

-2.2 地球运动--作业

-2.3 地球环境的组成

--2.3 地球环境的组成

-2.3 地球环境的组成--作业

第三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大气圈

-3.1 大气圈组成结构

--3.1 大气圈组成结构

-3.1 大气圈组成结构--作业

-3.2 大气圈中的能量

--3.2 大气圈中的能量

-3.2 大气圈中的能量--作业

-3.3 大气运动

--3.3 大气运动

-3.3 大气运动--作业

-3.4 气候及其类型

--3.4 气候及其类型

-3.4 气候及其类型--作业

-3.5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3.5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3.5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作业

-3.6 大气污染源

--3.6 大气污染源

-3.6 大气污染源--作业

-3.7 大气污染物及其转化

--3.7 大气污染物及其转化

-3.7 大气污染物及其转化--作业

-3.8 大气污染类型

--3.8 大气污染类型

-3.8 大气污染类型--作业

-3.9 影响大气污染的环境地学因素

--3.9 影响大气污染的环境地学因素

-3.9 影响大气污染的环境地学因素--作业

-3.10 创新性研讨-密气洁京工程

--3.10 创新性研讨-密气洁京工程

-3.10 创新性研讨-密气洁京工程--作业

第四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水圈

-4.1 水圈概况

--4.1 水圈概况

-4.1 水圈概况--作业

-4.2 水分循环及其资源环境意义

--4.2 水分循环及其资源环境意义

-4.2 水分循环及其资源环境意义--作业

-4.3 水污染概况

--4.3 水污染概况

-4.3 水污染概况--作业

-4.4 水体污染物的转化

--4.4 水体污染物的转化

-4.4 水体污染物的转化--作业

-4.5 水体污染与自净机制

--4.5 水体污染与自净机制

-4.5 水体污染与自净机制--作业

-4.6 水体溶解氧平衡

--4.6 水体溶解氧平衡

-第四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水圈--4.6 水体溶解氧平衡

-4.7 河段水质模型

--4.7 河段水质模型

-4.7 河段水质模型--作业

-4.8 人类活动对水圈影响概况

--4.8 人类活动对水圈影响概况

-4.8 人类活动对水圈影响概况--作业

第五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岩石圈

-5.1 岩石圈概况

--5.1 岩石圈概况

-5.1 岩石圈概况--作业

-5.2 板块构造学说简介

--5.2 板块构造学说简介

-5.2 板块构造学说简介--作业

-5.3 岩石圈化学元素丰度

--5.3 岩石圈化学元素丰度

-5.3 岩石圈化学元素丰度--作业

-5.4 岩石圈组成-矿物

--5.4 岩石圈组成-矿物

-5.4 岩石圈组成-矿物--作业

-5.5 岩石圈组成-岩石

--5.5 岩石圈组成-岩石

-5.5 岩石圈组成-岩石--作业

-5.6 岩石圈运动

--5.6 岩石圈运动

-5.6 岩石圈运动--作业

-5.7 地壳演化简史

--5.7 地壳演化简史

-5.7 地壳演化简史--作业

-5.8 构造地貌

--5.8 构造地貌

-5.8 构造地貌--作业

-5.9 外营力地貌1

--5.9 外营力地貌1

-5.9 外营力地貌1--作业

-5.10 外营力地貌2

--5.10 外营力地貌2

-5.10 外营力地貌2--作业

-5.11 外营力地貌3

--5.11 外营力地貌3

-5.11 外营力地貌3--作业

-5.12 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

--5.12 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

-5.12 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作业

第六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土壤图

-6.1 土壤圈概况

--6.1 土壤圈概况

-6.1 土壤圈概况--作业

-6.2 土壤的功能概述

--6.2 土壤的功能概述

-6.2 土壤的功能概述--作业

-6.3 土壤原生矿物及其转化

--6.3 土壤原生矿物及其转化

-6.3 土壤原生矿物及其转化--作业

-6.4 土壤次生矿物及其类型

--6.4 土壤次生矿物及其类型

-6.4 土壤次生矿物及其类型--作业

-6.5 土壤矿质元素概况

--6.5 土壤矿质元素概况

-6.5 土壤矿质元素概况--作业

-6.6 土壤有机质概况

--6.6 土壤有机质概况

-6.6 土壤有机质概况--作业

-6.7 土壤生物

--6.7 土壤生物

-6.7 土壤生物--作业

-6.8 土壤与成土环境的相互作用

--6.8 土壤与成土环境的相互作用

-6.8 土壤与成土环境的相互作用--作业

-6.9 土壤分类概况

--6.9 土壤分类概况

-6.9 土壤分类概况--作业

-6.10 土壤与人类相互作用

--6.10 土壤与人类相互作用

-6.10 土壤与人类相互作用--作业

-6.11 土壤污染源与污染物

--6.11 土壤污染源与污染物

-6.11 土壤污染源与污染物--作业

-6.12 土壤污染概念

--6.12 土壤污染概念

-6.12 土壤污染概念--作业

-6.13 土壤污染修复理论

--6.13 土壤污染修复理论

-6.13 土壤污染修复理论--作业

-6.14 棉花萃取土壤中重金属

--6.14 棉花萃取土壤中重金属

-6.14 棉花萃取土壤中重金属--作业

-6.15 柳树萃取土壤中重金属

--6.15 柳树萃取土壤中重金属

-6.15 柳树萃取土壤中重金属--作业

-6.16 土壤健康

--6.16 土壤健康

-6.16 土壤健康--作业

-6.17 土十条简介

--6.17 土十条简介

-6.17 土十条简介--作业

第七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生物圈

-7.1 生物圈概况

--7.1 生物圈概况

-7.1 生物圈概况--作业

-7.2 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7.2 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7.2 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作业

第八章 地球环境子系统-智慧圈

-8.1 智慧圈及其组成

--8.1 智慧圈及其组成

-8.1 智慧圈及其组成--作业

-8.2 跨流域调水的环境影响

--8.2 跨流域调水的环境影响

-8.2 跨流域调水的环境影响--作业

-8.3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调

--8.3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调

-8.3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调--作业

第九章 地球环境系统中的自然资源

-9.1 自然资源类型及特征

--9.1 自然资源类型及特征

-9.1 自然资源类型及特征--作业

-9.2 土地资源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9.2 土地资源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9.2 土地资源利用及其环境影响--作业

-9.3 旅游资源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9.3 旅游资源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9.3 旅游资源利用及其环境影响--作业

第十章 地球环境系统中的自然灾害

-10.1 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征

--10.1 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征

-10.1 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征--作业

-10.2 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

--10.2 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

-10.2 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作业

-10.3 中国自然灾害特征

--10.3 中国自然灾害特征

-10.3 中国自然灾害特征--作业

第十一章 地球环境系统中物质循环

-11.1 地球环境中的物质循环

--11.1 地球环境中的物质循环

-11.1 地球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作业

-11.2 氟硒循环异常与地方病

--11.2 氟硒循环异常与地方病

-11.2 氟硒循环异常与地方病--作业

-11.3 放射性核素循环

--11.3 放射性核素循环

-11.3p 放射性核素循环--作业

第十二章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的风水理念与实例分析

-12.1 聚落环境及其类型

--12.1 聚落环境及其类型

-12.1 聚落环境及其类型--作业

-12.2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的风水理念

--12.2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的风水理念

-12.2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的风水理念--作业

-12.3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实例剖析

--12.3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实例剖析

-12.3 人类优化聚落环境实例剖析--作业

第十三章 城市环境地学议题研讨

-13.1 城市环境及其特征

--13.1 城市环境及其特征

-13.1 城市环境及其特征--作业

-13.2 城市内涝的环境地学剖析

--13.2 城市内涝的环境地学剖析

-13.2 城市内涝的环境地学剖析--作业

第十四章 环境地学调查技术与方法

-14.1 环境地学野外调查基础

--14.1 环境地学野外调查基础

-14.1 环境地学野外调查基础--作业

-14.2 环境样品采集点的设置

--14.2 环境样品采集点的设置

-14.2 环境样品采集点的设置--作业

-14.3 环境制图简介

--14.3 环境制图简介

-14.3 环境制图简介--作业

-14.4 遥感技术在环境地学中的应用

--14.4 遥感技术在环境地学中的应用

-14.4 遥感技术在环境地学中的应用--作业

-14.5 优化土地利用配置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

--14.5 优化土地利用配置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

-14.5 优化土地利用配置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业

-14.6 南极环境地学特征

--14.6 南极环境地学特征

-14.6 南极环境地学特征--作业

-14.7 耕地土壤野外快速诊断存储—评价技术

--14.7 耕地土壤野外快速诊断存储—评价技术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4-题干

--5-题干

-期末考试--作业

8.3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调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