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十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  1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线视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下一节:精忠报国(上)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我们现在来学习

上篇的第十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千百年来

中国人在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指引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么就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得到更加具体的表达

人们通常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本精神的这些思想结晶

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涉及

个人、社会、国家各个层面

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论表达

它的含义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

发生相应的改变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

富有时代特征的理论总结

那么根据国内学界目前的这样一种共识

大多数人的共识吧

我们认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至少包含以下十二个条目

也就是以民为本、仁爱孝悌

舍生取义、精忠报国

勤俭廉政、天下大同

和而不同、敬业乐群

诚实守信、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尊师重道

下面我们简单地把这12个条目

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或者说摘要

第一 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价值

我国的民本思想早在三千多年前的

这个商周之际就已经产生

儒家早期经典《尚书》就有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的理念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就提出了

“古之为政 爱人为大”的这样一种思想

孟子则说“民贵君轻”

“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样一种思想

这些思想

就是早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它们奠定了中国古代

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

对后世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民为本”说明

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人民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执政者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

才能巩固政权

它要求执政者

要重视民意、赢得民心、了解民生

为百姓兴利驱害

这一理念在中国历史上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今天中国的政治生活

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呢 仁爱孝悌

重仁爱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理念

在中国古代

仁被视为“众善之源 百行之本”

被列为“四德”、“五常”之首

仁的核心就是爱人

对于个人来说

仁爱之道首先就是要尊重别人

推己及人

也就是孔子所说的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孝悌则是包含在仁爱中的

最低的道德要求

也是仁爱的基础

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

“仁爱”是治国理政

推行仁政的行动指南

孔子把“仁爱”运用于政治及社会

孟子把孔子的“仁爱”

作进一步的扩充

希望为政者能够以仁爱之德

行仁爱之政

从而形成以“仁政”为核心的

政治思想

他还把孝悌扩大到了

扩大到了什么呢

扩大到了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

他说“尧舜之道 孝弟而已矣”

“人人亲其亲 长其长 而天下平 ”

总而言之

仁爱孝悌对当今社会处理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

第三 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这个词出自《孟子》

上面写道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

它是指当生命和义不能并有时

宁可牺牲生命而取义

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

不惜牺牲生命

有些人认为

我们永远不应该为了

自己认为是道义的事情

而牺牲宝贵的生命

因为我们自己的看法可能是错误的

这个看法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还有人些人认为

舍生取义是一个崇高却危险的观念

不适合推广

那么这个看法

也是误解了舍生取义的道德性质

培养舍生取义的精神

就要正确认识舍生取义

最好要从历史人物的故事

哲学分析相结合入手

此外我们要培养浩然之气

养成理直气壮、踏实不虚的心态

第四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是中华传统美德

相传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

岳飞在参军前

岳母在其背上刺上了

“精忠报国”四个字

以期其日后能够为国家竭尽忠诚

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典故

弘扬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对待国家的一种

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

它的具体内容取决于一定的历史条件

被赋予了时代的内涵

历史上

屈原、苏武、岳飞、文天祥等等

爱国者的故事一代代被传颂

都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契合的

爱国主义

在当代中国

爱国主义是与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的

要求我们发扬自尊、自信

自强的民族精神

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

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

要求我们为维护国家主权

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奋斗

第五 勤俭廉政

“勤俭廉政”这四个字

在中国早期的典籍中间就已经出现了

“勤俭”最早出自《尚书》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勤俭是廉政的前提

勤俭不是吝啬 更不是穷酸

而是带着长远的眼光

以合理的花费来实现最美好的生活

廉政不仅仅是不贪污受贿

而且是以最公正的管理

来谋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有些清官不作为或乱作为

只能说明仅仅不贪污受贿是不够的

同时也并不意味着廉政不是美德

要做到勤俭廉政

需要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

从古人勤俭廉政的行迹中

领会他们的精神

第六 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是中国很多古代思想家眼中的

最高政治理想

在秦汉时期儒学家的著作

《礼记·礼运》中

对“大同”理想有详细的描述

大同理想是以“天下为公”

为最高准绳

在大同社会中

人人平等 各取所需

和谐相处

是一个种充满公平正义的社会

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具有永恒的价值

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

也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今天讲的“命运共同体”

就是“天下大同”随着时代的发展

而演化出来的一个新的版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月18日

在日内瓦召开的

“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会议上说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同时 人类也正处于一个

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面对这种局面

“中国方案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现共赢共享”

这是“天下大同”思想

在当代的一个实际的运用

第七 和而不同

“和”表达的是关系的和谐

小到声音之间的配合协调

大到家庭关系、邦国关系

神人关系等的和谐

“和”并不意味着“同”

春秋时史伯提出

“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就是一种“和同之辨”

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

因此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

而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

用尽了之后就完了

后来晏婴、孔子等

均有关于“和同”问题的论述

皆主张“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

这种理念也为后世的治国理政

思想文化、个人修养等等方面

为国人所接受

第八 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的观念最早出自《礼记·学记》

那么学生入学的时候

要“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

五年视博习亲师

七年视论学取友”

敬业乐群就是入读三年后的

一项考核标准

就看看他能否心无旁骛、专注学业

能否和他人一起共同探讨切磋

由此可见敬业乐群是秦汉以前

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具体要求

后来敬业的范围就扩大到

学业之外的事业、职业

而乐群的对象也不仅仅局限在同学

而是包括同事等更广泛的群体

所以敬业乐群除了是判断学生

修学合格与否的标准

也成为当代社会衡量职业道德

和人际关系的一条伦理规范

第九 诚实守信

“诚”的本义是言行一致

可引申为自然历程之前后一致

即自然变化是有常而不息的

这就是天道的诚

也可引申为现实与理想的一致

自然有常变化而有条不紊

所以自然是合理的

即自然合于当然

这叫做诚

故“诚”对传统士人来说

是内心的至高境界

那“信”呢

就指的是“信守诺言”

强调一个人要“言必信”

“言而有信”等等

它具有外在的这样一种规范意义

“诚”和“信”皆从“言”

两者有相同的地方就是这一点

《说文解字》中说

“诚 信也”

又说“信 诚也”

诚实守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表达的是遵循天道、真实不欺

言行一致、信守诺言的人生境界

和行为规范

是评价个人道德的标准

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和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

第十 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语出《易传》

乾卦的《象》辞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

意思就是说自然万物运行不止

刚强劲健

而君子之为人处世

也当效仿天道的运行规律

刚毅坚卓、不屈不挠

自强不息注重自身自力的奋斗

强调永不懈怠、持之以恒的发展

自强不息既是个人修养工夫的理论指南

也是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必由之路

尤其是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时期

自强不息的拼搏理念

成为振兴民族、复兴中华的精神源泉

第十一 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语出《易传》

坤卦的《象》辞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

意思就是说大地有柔顺的特点

可以承载、包容万物

而作为君子则要效法大地的这种品性

“厚德载物”的提出体现了

人文理性精神的抬头

和中华传统文化中“厚德”的特质

彰显儒家“内圣”、“外王”

两个向度的结合

“厚德”所追求的内在德性的积累

以及由此催生的自身生命境界的提升

这是内圣层面

“载物”所体现的利他精神的

宽厚胸怀和担当意识

则是外王层面

因此厚德载物的理念可以说

构筑了儒家在人格塑造

和政治实践上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第十二 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顾名思义就是指尊敬老师

并推崇其所传之道

道由师传 无师则道难显

而尊师源于有道 无道便无师

师是三代以来就出现的一种专门的职业

承担教育的功能

春秋以降私学的盛兴

使师者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日益丰富和重要

从而成为与天地、君王、至亲并列的

尊崇对象

尊师重道的观念进一步得到强化和推广

师者通过传道授业、为人表率

赢得上至帝王

下至蒙童的尊重和敬仰

而这种社会风气的形成

又是人才培育、国家强大

和文明传承的重要保障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列表: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2.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2.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第二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3.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三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4.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4.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四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5.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6.1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6.2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第六章测试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第七章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7.1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测试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章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8.1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8.2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第八章测试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九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9.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九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十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1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十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 精忠报国

-11.1精忠报国(上)

--精忠报国(上)

-11.2精忠报国(下)

--精忠报国(下)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测试 精忠报国

第十二章 以民为本

-12.1以民为本(上)

--以民为本(上)

-12.2以民为本(下)

--以民为本(下)

-第十二章测试 以民为本

第十三章 天下大同

-13.1天下大同(上)

--天下大同(上)

-13.2天下大同(下)

--天下大同(下)

-第十三章测试 天下大同

第十四章 勤俭廉政

-14.1勤俭廉政(上)

--勤俭廉政(上)

-14.2勤俭廉政(下)

--勤俭廉政(下)

-第十四章测试 勤俭廉政

第十五章 舍生取义

-15.1舍生取义(上)

--舍生取义(上)

-15.2舍生取义(下)

--舍生取义(下)

-第十五章测试 舍生取义

第十六章 仁爱孝悌

-16.1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

-第十六章测试 仁爱孝悌

第十七章 和而不同

-17.1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第十七讲章测试 和而不同

第十八章 敬业乐群

-18.1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

-第十八章测试 敬业乐群

第十九章 诚实守信

-19.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第十九章测试 诚实守信

第二十章 自强不息

-20.1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第二十章测试 自强不息

第二十一章 厚德载物

-21.1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

-第二十一章测试 厚德载物

第二十二章 尊师重道

-22.1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第二十二章测试 尊师重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