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七章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  7.1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在线视频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下一节: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

我们现在来学习上篇的第七节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看到

孔子

五四运动以后赋闲了很久的孔子

现在变得很忙

不但上电影、上电视、上讲坛

而且还漂洋过海到国外办学院、办学堂

孔子越来越忙

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热的一个表征

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和世界性影响力的日益增长

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会越来越热

而且会越来越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天气热了 作物生长加速

也容易滋生蚊虫

中国传统文化热了

一些错误的观点、错误的思潮

也难免会露头甚至蔓延

对社会大众特别是当代大学生

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造成消极影响

这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引导社会大众

特别是当代大学生

以正确的方式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必须警惕两种错误思潮

一是必须警惕文化复古主义思潮

2017年5月

有所谓“女德”专家在大学校园中间

开坛设讲

弘扬传统 以弘扬传统文化名义

其实在宣扬封建主义的“三从四德”

引发社会关注

事实上 新世纪以来

儒家、道家、法家等等传统思想流派的

当代继承人

都在积极寻找各种机会

表达自己的主张

试图把自己所推崇的传统思想、政治理念

确立为中国的主导价值观

这些都属于文化复古主义思潮

复兴儒学思潮是当前影响最大的一种

文化复古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试图把中国传统文化

等同于儒家学说

把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等同于什么呢 等同于尊孔读经

将儒学经典奉为至上真理

甚至对于一些错误的观点

都要粉饰和拔高

更值得警惕的是

这种思潮甚至打着民族文化复兴的旗号

公然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声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

外来文化

不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化

应当什么呢

应当用所谓的“仁政”、“德治”

甚至用“三纲五常”

来取代马克思主义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

我们重温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让历史告诉我们

是我们给各种文化复古主义思潮的总回复

传统文化既不能解决救亡图存的问题

也不能解决富国强民的问题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开历史的倒车

让中国传统文化

再次成为主导价值观呢

正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用传统文化来拒斥马克思主义

看起来似乎是在捍卫传统文化

而其结果将适得其反

传统文化不仅将不能保存

反而会为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所淘汰”

总之 文化复古主义

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

正确打开方式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牢固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第二 必须要防止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可以说是

一枚硬币的两面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特征

就是否定一切历史传统和文化基因的

历史价值

新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展开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西方价值观

遥相呼应 在我国有卷土重来之势

其重要表现就是打着

“普世价值”的幌子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危害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消解传统文化价值

动摇文化信念根基

二是消融民族文化特质

阻碍民族发展进程

三是侵蚀思想文化战线

危害国家文化安全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20世纪20年代初

一批共产主义政党先后诞生

大浪淘沙 能够幸存到今天的

屈指可数

能够屹立在世界舞台的中心

发挥越来越重大历史作用的

唯有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能够领导中国取得革命、建设

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数典忘祖

不妄自菲薄

始终自觉从传统文化中

汲取治国理政的教益

坚持视历史为最好的老师

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与时代性

坚信“解决中国的问题

只能在中国大地上

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法”

所以我们必须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

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

内在价值和历史地位

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危害

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必须要正确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两个概念看起来相近

其实深究起来意义相差很大

简单地讲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积累

和传承下来的部分

它好比历史之河冲刷到下游的

大量的宝藏

极其丰富但又未经筛选

“其中既有精华的部分

也有糟粕的部分

既有时代性、阶级性的一面

也有超越时代的、具有文明共性的一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则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

对“中国传统文化”宝藏进行拣选的成果

其基本的拣选过程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也就是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扬弃继承、转化创新

不复古泥古 不简单否定

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不断补充、拓展、完善

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总之

“中国传统文化”

决不等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从

“中国传统文化”中扬弃继承

转化创新而来的

是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精华部分

当前历史条件下

坚持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是对作为精华部分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持与发展

纠正了两种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

错误倾向

厘清了中国传统文化

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内涵

这仅仅确立了一个

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

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还必须要妥善处理好

以下四种关系

第一 必须处理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有人担心

复兴中华传统文化

会不会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呢

出现这种担心的原因就是

人们总是不自觉地会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马克思主义截然对立起来

其实 只要回顾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

作为中国社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与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

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已经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在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拣选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导向正确

马克思主义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

而更具中国特色”

因此 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我们需要抓住三个关键

第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不放松

这是今后我们各项建设

继续取得胜利的关键

不能因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而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

“传承中华文脉

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等等这些方面的有益资源和重要作用

三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结合

实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

中国传统文化与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充实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结合

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推向一个更高的新的境界

第二

必须要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形成于我国的

封建社会

传统的自然经济与政治结构

是它赖以生成的基础

怎么样才能够既传承、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又不陷入文化复古主义的窠臼呢

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一方面 我们必须明确

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

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与实践道路紧密结合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

和基本原则统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

另一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

反映中国人民意愿

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

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和发展

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

所以我们在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

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都充分继承、吸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第三

必须处理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的时候

他说

“文明具有多样性

人类文明因多样才具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文明具有平等性

人类文明因平等才具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文明具有包容性

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因丰富而繁荣

文明交流互鉴

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启示我们要维护世界文明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文化

虚心进行学习借鉴

科学对待文化传统

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的辩证关系

首先 我们要从世界历史的高度

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它的独特性和当代价值树立

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其次 我们要明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不仅仅是它自身的智慧和价值的结果

而且也得益于

它对世界文明精华的兼收并蓄和中国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实本身就蕴含着兼收并蓄

理性借鉴的这样一种文化基因和传统

最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

也是世界的

推动文化交流互鉴

传播当代中国理念

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

联系与世界各国人民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第四 必须要处理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

与转化创新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和转化创新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

具体说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继承弘扬是转化创新的根本基础

和必然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

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基因

这意味着

我们只有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才能在文化上真正成为中国人

才能真正肩负起维系中华民族的民族血脉

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 转化创新是继承弘扬的实现方式

和内在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

就是在历史过程中

不断顺应时代的要求而发展变化着的

就此而言

能够不断转化创新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优良品质

我们只有继承并发挥这种品质

才能保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薪火相传

才能保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性与时代性

才能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与感召力

真正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继承和弘扬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是继承弘扬与转化创新的

内在尺度和根本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继承弘扬中

转化创新

在转化创新中继承弘扬

两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缺一不可

我们回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就可以看到

无论是继承弘扬还是转化创新

都需要一个共同的前提

那就是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事易时移 在新时期、新时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转化创新

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

为内在尺度和根本原则

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必由之路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列表: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2.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2.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第二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3.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三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4.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4.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四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5.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6.1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6.2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第六章测试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第七章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7.1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测试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章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8.1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8.2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第八章测试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九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9.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九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十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1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十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 精忠报国

-11.1精忠报国(上)

--精忠报国(上)

-11.2精忠报国(下)

--精忠报国(下)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测试 精忠报国

第十二章 以民为本

-12.1以民为本(上)

--以民为本(上)

-12.2以民为本(下)

--以民为本(下)

-第十二章测试 以民为本

第十三章 天下大同

-13.1天下大同(上)

--天下大同(上)

-13.2天下大同(下)

--天下大同(下)

-第十三章测试 天下大同

第十四章 勤俭廉政

-14.1勤俭廉政(上)

--勤俭廉政(上)

-14.2勤俭廉政(下)

--勤俭廉政(下)

-第十四章测试 勤俭廉政

第十五章 舍生取义

-15.1舍生取义(上)

--舍生取义(上)

-15.2舍生取义(下)

--舍生取义(下)

-第十五章测试 舍生取义

第十六章 仁爱孝悌

-16.1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

-第十六章测试 仁爱孝悌

第十七章 和而不同

-17.1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第十七讲章测试 和而不同

第十八章 敬业乐群

-18.1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

-第十八章测试 敬业乐群

第十九章 诚实守信

-19.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第十九章测试 诚实守信

第二十章 自强不息

-20.1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第二十章测试 自强不息

第二十一章 厚德载物

-21.1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

-第二十一章测试 厚德载物

第二十二章 尊师重道

-22.1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第二十二章测试 尊师重道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