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  4.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在线视频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下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

我们现在来学习上篇第四节

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

近代转型期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战争的结果会怎样呢

出人意料

战争以英国

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

胜利而告终

随后 中国我们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

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西方文化就尾随着

坚船利炮汹涌进入中国

极大地冲击和动摇了

已经迟暮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由此陷入了

近2000年来最大的危机

迫使中国人睁开眼睛去看世界

看西方

所以中国文化

从此就踏上了

探寻近代转型的艰难道路

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

实际上是和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民族运动

是这个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核心与本质

就是如何对待西方文化

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的关系

我们知道 中国人

长期处于东亚文化圈的核心和领导地位

所以对于中国来说

放下既有的优越感

平等地接受和吸收西方文化

无疑是艰难的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

大致经历了三个变革阶段

第一是洋务运动前后这样一种

“中体西用” 的器物文化变革阶段

第二就是戊戌变法前后的

“即中即西” 的制度文化变革阶段

第三就是辛亥革命之后

“新文化运动”中的观念文化变革阶段

这实际上中国知识分子

在我们民族内忧外患的

危机不断加深背景下

被迫层层递进、深入转型的三个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

首先是从最浅表的

最外层的器物文化变革开始的

所谓器物

是指具体存在的事物

《易经》中间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是本质 器物是实存

“道散则为器”

所以较之于器物 中国传统文化

更加重视的是道

鸦片战争之前

中国人并没有意识到

世界历史的进程已经发生重大改变

没有意识到曾经处于

长期处于领跑者地位的中国

我们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

而是依旧盲目乐观地认为

我们无论是道还是器

都比西方优越和先进

结果呢 鸦片战争让中国人猛然发现

西方的军事、地理、科学技术之先进

已非中国人所能想象

林则徐、魏源

这样一些有识之士

率先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

“重政轻艺”是有重大缺陷性的

所以迈出了中国近代 中国人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为了让中国人知道什么是“世界”

林则徐主持编译了《四洲志》

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

这两种著作主要就是向中国人

系统的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知识

林则徐和魏源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

就是希望我们了解而后超越西方

用魏源的话说

“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同时提醒那些

视西方科技技术为“奇技淫巧”的

同时代的人注意说

“有用之物 即奇技而非淫巧”

中国人只有学习并掌握这些“奇技”

现代技术

才能够战胜西方

也就是“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

魏源的这个观点表明什么呢

表明中国人已经打破了

“外来文化皆粗鄙”的这样一种偏见

开始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

和它的转型问题

随后 林则徐有个学生叫做冯桂芬

他向清政府提出什么呢

叫“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来进行改革

这个建议后来被洋务派的领袖张之洞

凝练成了一句著名的话

叫做“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成了“洋务运动”的指导纲领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清政府中间的洋务派

和早期的一些改良派

他们在“中体西用”这个纲领指导下

兴办洋务 创办机器制造局

鼓励西学翻译

创办西式学堂

包括选送留学生、办西学等等

应当说大大拓宽了

中国人看西方、学西方的视野

不过 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厄运

为什么呢

因为清政府兴办洋务运动是假定“中体”

也就是中国的伦常名教和封建统治

和“西用”

也就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它能够在“中体”的基础上实现结合

并将“西用”吸收同化到

中国的“中体”中间来

郑观应是启蒙思想家

他的独特之处就是

他还曾经实业救国 办过实业

他在1894年出版了自己的论文集

系统展示了自己关于实业救国的思想

其中在一篇文章中间

他系统阐述过一个观点

就是道器关系

他认为 以中国的“道”来合西方的“器”

就能够富国强兵 最终

最终是“由强企霸 由霸图王

四海归仁 万物得所

于以拓车书大一统之宏规而无难矣

但是我们知道 历史已经证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自然经济和封建统治为核心这个“中体”

不可能同化建立在

工业革命基础上的资产阶级文化

也就是“西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必须另寻他途

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第二个阶段

就是戊戌变法前后的

制度文化变革阶段

1895年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它宣告了“师夷长技”而不变“中体”的

洋务运动破产了

同样是向西方学习

为什么日本曾经长期落后于中国的日本

向西方学习进而战胜中国了呢

当时的有识之士就意识到

问题的症结

在于向西方学习的方式方法

中国不仅要学习“西技”

更要学习“西政”

就是要向西方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改变

中国落后挨打的现状

据此 康有为、梁启超等等为代表的维新派

当时就发起了“公车上书”

要求清政府实行自上而下的

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推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推进变法维新

康有为其实基于当时中国的历史状况

他深知

你说你公然推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在中国(当时的中国)是不现实的

梁启超后来就有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

他说“盖当时之人

绝不承认欧美人除能制造、能测量

能驾驶、能操练之外

更有其他学问

而在译出西书中求之

亦确无它种学问可见”

所以 康有为就采取了一个迂回道路

“托古改制”

就是用儒学的旧酒瓶来装西学的新酒

力图让传统文化变为

社会变革、政治变革这样的一种理论资源

康有为提出

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制度

其实是符合儒家经义的

而当时清末的制度反倒不符合

应当用合乎“圣人之道”的

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说

来指导变法维新

改良清廷既有的政治、文化

为了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康有为等人创立了很多的报纸、学会

还有一些新式学堂

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

这样的一种“儒表西里”的维新文化

也没有能够将资产阶级

西方的文化贯穿到底

最终形成了一种什么呢

叫做“不中不西 即中即西”的

一种混搭风格

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

维新派推动光绪皇帝进行变法改革

结果不到百日即告失败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

维新文化并没有能够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

提供真正的出路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的是

较之于之前那种“中体西用”的观点

维新派这样的一种

“即中即西”的文化主张

已经超越了浅表的浅层的器物文化

触及制度文化这个根本的“体”所在

在进一步瓦解封建政治统治的同时

极大地撼动了

其赖以生存的封建礼教文化基础

就为后来的思想、文化解放变革

撕开了一个大的豁口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列表: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2.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2.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第二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3.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三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4.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4.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四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5.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6.1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6.2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第六章测试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第七章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7.1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测试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章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8.1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8.2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第八章测试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九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9.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九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十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1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十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 精忠报国

-11.1精忠报国(上)

--精忠报国(上)

-11.2精忠报国(下)

--精忠报国(下)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测试 精忠报国

第十二章 以民为本

-12.1以民为本(上)

--以民为本(上)

-12.2以民为本(下)

--以民为本(下)

-第十二章测试 以民为本

第十三章 天下大同

-13.1天下大同(上)

--天下大同(上)

-13.2天下大同(下)

--天下大同(下)

-第十三章测试 天下大同

第十四章 勤俭廉政

-14.1勤俭廉政(上)

--勤俭廉政(上)

-14.2勤俭廉政(下)

--勤俭廉政(下)

-第十四章测试 勤俭廉政

第十五章 舍生取义

-15.1舍生取义(上)

--舍生取义(上)

-15.2舍生取义(下)

--舍生取义(下)

-第十五章测试 舍生取义

第十六章 仁爱孝悌

-16.1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

-第十六章测试 仁爱孝悌

第十七章 和而不同

-17.1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第十七讲章测试 和而不同

第十八章 敬业乐群

-18.1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

-第十八章测试 敬业乐群

第十九章 诚实守信

-19.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第十九章测试 诚实守信

第二十章 自强不息

-20.1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第二十章测试 自强不息

第二十一章 厚德载物

-21.1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

-第二十一章测试 厚德载物

第二十二章 尊师重道

-22.1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第二十二章测试 尊师重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