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  4.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在线视频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下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取得了制度革命的突破性胜利

但是 辛亥革命的成果

不久之后就为袁世凯所篡夺

复辟帝制这个事件发生了两次

这让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

意识到什么呢

就是没有“国民自觉”作为前提的

“立宪政治”不可能成功

仅有政治体制的变革远远不够

只有对国民的思想、观念

进行彻底的文化改革

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由此 新文化运动兴起

文化转型就开始进入到了

观念文化变革的关键阶段

1915年 陈独秀、李大钊

这样一批经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

在上海创办了一个杂志叫《新青年》

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发起了对“旧文化”批判的一个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就说

只有“民主”与“科学”

才能救治中国

政治、道德、学术、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要维护、拥护民主

就不得不反对

“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科学

就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鲁迅先生更是直指封建纲常名教是

“吃人的礼教”

惟有“打倒孔家店”

才能解放国民的思想、唤醒国民的自觉

其他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也都纷纷在《新青年》上发表论说

全面抨击孔子

和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旧文化、旧道德

弘扬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新道德

在文化领域掀起了激进的

反传统主义的思潮

所以由此 新文化运动

将革命的战火由制度领域

推进延伸到了文化领域

掀起新旧文化、中西文化

空前激烈的争论

并且围绕一个核心问题

叫“中国传统文化向何处去”

这个核心问题

形成了“全盘西化”派

和“文化保守主义”两大思潮

两大阵营

“全盘西化”派主张说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足以救治中国

中国必须全面吸收西方全部的

而非部分的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文化转型的出路

所谓“全面”吸收

就不仅仅是经济上走资本主义道路

技艺上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还包括政治上实行民主宪政

教育与文化上强调自由与现代化

以及价值观上倡导个人主义等等

“全盘西化派”的代表人物

有胡适和陈序经

其实陈序经是最早、也是最坚定的

“全盘西化”论者

在陈序经看来

中国文化有复古、折衷

全盘西化三条出路

但是折衷的办法办不到

复古的途径已经证明行不通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全盘接受西化

因为西方文化是先进的文化

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而中国文化是落后的、垂死挣扎的

两者相遇的结果必然是

东方文化被西方文化所取代

而复古是不可能的

同时 他也说 文化是一个整体

有什么样的物质文明

就应有相对应的精神文明

它们是分不开的

他说“我们要格外努力去采纳西洋的文化

诚心诚意的全盘接受他

因为他本身是一种系统

而他的趋势 是全部的 而非部分的”

因此 折衷是办不到

全盘西化他说 势在必行

胡适其实也是

全盘西化思潮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他在1929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用过一个词叫“全盘西化”

来表达他的文化观点

所以后来虽然将其修正为

“充分世界化”

但是总的说来

胡适先生对“全盘西化”思潮的扩散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

“全盘西化”思潮的历史进步性

今天我们要说不容抹杀

一方面

“全盘西化”思潮激烈的反传统特征

有力地驳斥了当时一度兴起的这样一种

尊孔复古的逆流

起到了振聋发聩地反封建、反专制的作用

另一方面

“全盘西化”论者关于

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

也深入推进了我们对

西方先进文化的认识

进一步推进了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的可能

反向刺激了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进程

当然 “全盘西化”论的历史局限性

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方面 “全盘西化”的主张

忽略了文化本身所固有的民族性和传承性

传统是现代的根基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种

有两千多年深厚文化根基

和民族特性的国家

想要完全抛开传统 抛开国情

照搬照套西方的文化

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另一方面 “全盘西化”叫见物不见人

忽视了文化交流交融过程中

主体的选择作用

毛泽东当年就评价说

“一切外国的东西

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

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

送进唾液胃液肠液

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

然后排泄其糟粕 吸收其精华

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

决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地吸收”

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就遭遇了危机

特别是以斯宾格勒的

《西方的没落》为代表的这样的一个

危机论

这从一个方面佐证了什么呢

佐证了“全盘西化”是不可行的

五四时期

除了主张以西方文化替代中国文化的

“全盘西化”派之外

也有为保存和昌明中国传统文化

而大声疾呼的“文化保守主义”派别

“文化保守主义”者主张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

取西方近代物质文明

及民主与科学文化之所长

补中国传统文化之所短

调和中西 最终重建

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

其实 清朝末年的“国粹派”

洋务运动的张之洞等人所主张的

“中体西用”论

康有为晚年的所谓“孔教运动”等等

都可以理解为是文化保守主义的早期形态

到了“五四”时期

伴随着中西文化双重危机的加深

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潮一度高涨

形成了两个具体的派别

一个叫做“东方文化派”

一个是“学衡派”

前者的代表人物

有杜亚泉、梁启超、梁漱溟等人

后者代表人物有梅光迪

胡先骕、吴宓等人

什么是“东方文化派”呢

这要首先说一个杂志

叫《东方文化》杂志

这个杂志创办于1904年

它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连续出版

经历并忠实记录了我国

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轨迹

所以被专家称为“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料库”

“杂志界的重镇”或者叫“杂志的杂志”

《东方文化》最初主要是政论性的

主要是汇编清朝的文告

和其他的报刊文章的一个汇编

1911和1920年间

一个知识分子名叫杜亚泉

他出任《东方文化》杂志的主编

大刀阔斧的改革

使《东方杂志》就成为

当时中国销量最大

也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期刊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

杜亚泉和陈独秀就

怎么去看待传统文化

以及当时传入西方文化

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等等等等问题

发生了一个争论

他认为要振兴中华

必须吸取西方文明

但反对一切照搬、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东西方文化应该取长补短 融合调和

所以当时的《东方杂志》

就团结了一批持相似观点的学者

这批学者史称“东方文化派”

学衡派因《学衡》杂志而得名

《学衡》的创办时间大约是1922年1月

是由当时的东南大学

也就是今天的

南京大学的前身的一些教授所创办的一个

学术期刊

主编是英语系的教授吴宓

核心人物包括英语系的主任梅光迪

生物系的主任胡先骕等等

在《学衡杂志简章》这一个文稿中间

这批学者就说

“本杂志于国学则立以切实之工夫

为精确之研究

然后整理而条析之

明其源流 着其旨要 以见吾国文化

有可与日月争光之价值”

“文化保守主义”有两个基本主张

第一就是主张要正视中国文化的价值

梁启超就曾经说

“那沉醉西风的

把中国的什么东西都说得一钱不值

好像我们几千年来

就像土蛮部落 一无所有

可笑吗”

这不可笑吗

“文化保守主义”不仅反对

“全盘西化派”以西方文化为中心

照搬照套西方文化的主张

更反对其抹杀中国文化

一切价值的这样一种论点

第二就是主张以中国文化为主体

调和中西方文化

杜亚泉认为

“正统整吾固有之文明

其本有系统者则明了之

其间有错出者则修整之

一方面尽力输入西洋学说

使其融合于吾固有文明之中”

他说“西洋之断片的文明

如满地散钱

以吾固有文明为绳索 一以贯之”

梁启超也说

“拿西洋的文明 来扩充我的文明

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

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

所以我们从上面这些论述就可以看出

“文化保守主义”的中国文化观

并不是“原教旨主义”的

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都是既有所取 亦有所不取

“五四”运动期间

“文化保守主义”阵营的大多数论者

其实都是有游学国外的经历

对西方文化是持开放态度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说

这些人真正反对的并不是“西化”

而是“全盘西化”

历史地看

“文化保守主义”对于

发扬中国文化固有价值

提升中华文化的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知道 近代以来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一度显出落后于

西方近代文化之势

但传统文化本身

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内在活力

像“学衡派”的这些人主张那样

历史文化包含着“变”与“常”

两种属性

“变”主发展修正

“常”主沉淀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之“常”

就如儒家内在的文化精神等等

是可以超越历史而长存的

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

应当维护和弘扬

同样 “文化保守主义”

它的缺陷和不足也不容忽视

其主张中间我们要看到

确实有一些“守旧”的倾向

同时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

时代差距缺乏清醒的认识

另一方面 虽然主张中西文化汇通

但并没有给出一个调和东西方文化的

真正可行的方案

没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出

切实可行的出路 等等不一而足

在“全盘西化”派和“文化保守”主义

论争得难解难分的时候

我们注意到

马克思主义传播深入发展起来了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等

一批马克思主义者逐渐从文化争论中间

分化出来

他们跳出了既有的

“非中即西”、“即中即西”这样一种

文化转型的思路

开辟了一种新的

无产阶级文化建设的视角

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建设思路

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指明了

真正的科学的方向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列表: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2.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2.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第二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3.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三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4.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4.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四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5.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6.1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6.2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第六章测试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第七章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7.1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测试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章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8.1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8.2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第八章测试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九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9.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九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十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1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十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 精忠报国

-11.1精忠报国(上)

--精忠报国(上)

-11.2精忠报国(下)

--精忠报国(下)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测试 精忠报国

第十二章 以民为本

-12.1以民为本(上)

--以民为本(上)

-12.2以民为本(下)

--以民为本(下)

-第十二章测试 以民为本

第十三章 天下大同

-13.1天下大同(上)

--天下大同(上)

-13.2天下大同(下)

--天下大同(下)

-第十三章测试 天下大同

第十四章 勤俭廉政

-14.1勤俭廉政(上)

--勤俭廉政(上)

-14.2勤俭廉政(下)

--勤俭廉政(下)

-第十四章测试 勤俭廉政

第十五章 舍生取义

-15.1舍生取义(上)

--舍生取义(上)

-15.2舍生取义(下)

--舍生取义(下)

-第十五章测试 舍生取义

第十六章 仁爱孝悌

-16.1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

-第十六章测试 仁爱孝悌

第十七章 和而不同

-17.1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第十七讲章测试 和而不同

第十八章 敬业乐群

-18.1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

-第十八章测试 敬业乐群

第十九章 诚实守信

-19.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第十九章测试 诚实守信

第二十章 自强不息

-20.1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第二十章测试 自强不息

第二十一章 厚德载物

-21.1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

-第二十一章测试 厚德载物

第二十二章 尊师重道

-22.1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第二十二章测试 尊师重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