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三章 宋诗(上) >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在线视频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下一节: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今天我们讲

大学国文 下 的第三讲

讲北宋诗

今天呢重点讲

王禹偁和欧阳修的各一首诗

下面我们说说北宋诗的概况

宋诗跟唐诗相比

后代人的评价高下不一

有一种评价高的

认为宋诗超过了唐诗

也有一种贬低宋诗的说法

就是宋代没有好诗

只有一首王珪的

《恭和圣制上元观灯》

后面我们讲李清照的时候

还会提到这首诗

认为就这一首好的

其他都不好 那么 这是另一个极端

我们呢 采取较为折中的态度

我们比较唐诗和宋诗

唐诗 在情感上是热烈外扬的

而宋诗是比较内敛温和的

就风格来说 唐诗的色泽丰美

而宋诗显得平淡劲瘦

就各有所长来说

唐诗擅长抒情 讲情韵

宋诗擅长说理 讲思理

宋诗有许多哲学性的思维

对宋诗批评得较厉害的

是宋末的著名的文学家严羽

他在《沧浪诗话》里有这么一句话

盛唐诸人 惟在兴趣

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

遂以文字为诗 以才学为诗

以议论为诗

后代呀 总结宋诗的特点

也就是这三个方面

以文为诗 以才学为诗 以议论为诗

这样呢 相比较而言

唐诗更重视形象思维

而宋诗较多地重视逻辑思维

而诗是要更注重形象思维的

所以总体上来说

宋诗的成就不及唐诗

这个现在基本上成为学术界的定论

但是也绝不是像有些人偏激地说

宋代一首好诗都没有

或者说最多有一首好诗

就是王珪的那一首

《恭和圣制上元观灯》

那么这样呢 又显得极为偏激

我们呢 今天讲北宋诗

在稍后的时候还要讲南宋诗

我们觉得

虽然宋诗的总体成就不及唐诗

但是也有自己许多独到的地方

我们首先说北宋初年

当时呢 有三大诗歌流派

一种是白体 仿照白居易的

代表作家是王禹偁

再一个是西昆体

它是仿效李商隐的

代表作家是杨亿 刘筠 钱惟演

再一个是晚唐体诗人

模仿贾岛 姚合的

代表作家是林逋

也有人把北宋的诗歌分为四个时期

开首是沿袭时期

也就是从北宋开国到宋真宗

这七八十年里

宋诗基本上沿袭唐风

主要的流派

有以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

魏野 林逋的晚唐体

和杨亿 刘筠 钱惟演为代表的西昆体

这样一些代表的流派

这个诗人的个人成就

以王禹偁为大

他是宋朝提倡向李白 杜甫

白居易学习的第一个诗人

写下不少关心民生疾苦的诗篇

就流派而言 以雕章丽句

多用典故的西昆体 影响为大

十一世纪初期二三十年的诗坛

基本上为它所把持

这一点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

宋朝初年跟唐朝初年

有所相似的地方

就是诗坛比较沉寂

沉寂啊 就是成就不大 成就不大

唐朝大家一想到唐朝

就想到初唐四杰

但是初唐四杰登上诗坛

本身已经唐朝建国六十多年以后了

更何况他们本身的成就不是很高

王勃的《滕王阁序》倒是写得很好

就诗来说 也不是顶好 不是顶好

跟盛唐时期比逊色很多

他的诗最好的就是那一首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其他的诗都平平

宋初也是这样

因为过多地模仿古人

除掉王禹偁之外

其他诗人的成就不高

有一些诗人 像林逋等

有一些间或有几首好诗

但是总体成就不是很高

西昆体的诗人 成就就更等而下之

第二个时期就是复古时期

是宋仁宗时期

以欧阳修 梅尧臣 苏舜钦

等青年文学家为代表

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同时

连带反对杨亿 刘筠 钱惟演

他们的这种西昆体的诗风

上承宋初王禹偁

主张大量地创作一些

反映国计民生传统的古体诗

配合当时的政治改革运动

这一时期 像梅尧臣写的

《田家语》 《汝坟贫女》

苏舜钦写的

《城南感怀呈永叔》 《庆州败》

欧阳修揭露官府腐败的像《食糟民》

蔡襄 石介等人直接干预政局的

《四贤一不屑》和《庆历圣德颂》

等古体之作陆续问世

这些诗 就内容上是比较可取的

但艺术形式普遍也不是很高

所以这些复古派

过多地模仿古人

在文学上 他们在散文创作上

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的

就诗歌创作而言成就不是很大

欧阳修稍微是个例外

再一个第三个时期 就是革新时期

这个时期 把宋诗的创作

推向了最高峰

十一世纪的后半期

王安石 苏轼相继主盟诗坛

宋诗的创作形成了第一个高峰

王苏两人的政治见解和诗歌主张

多有不同 但锐意创新

力图建立个人风格的不倦追求

却是一致的

代表作像王安石的《明妃曲》

《乌江亭》诗

就传统题材翻出新意

充分发挥了宋诗长于议论的特点

读来很耐人回味

被公认为是超出唐人的同类作品的

《明妃曲》就是写王昭君的

过去啊写王昭君的诗不少

包括杜甫就写到不少

但是呢都有一点 对王昭君的命运

寄予深切的同情

而王安石的《明妃曲》却反这个立意

他认为要劝王昭君

好在毡城莫相忆

而再指出 人生失意无南北

对王昭君

不是采取那种可怜同情的态度

而是觉得人生在哪里都可能失意

而对王昭君的看法完全

是令人面目一新

另外呢苏轼提倡

以诗为词 的同时

又将梅尧臣欧阳修等人

开了头的 以文为诗 的

推进到 别开生面

成一代大观 的地步

苏轼的诗 超迈豪纵 触处生春

富于创新精神

比如他的《百步洪》诗当中

就用七个联喻

像 有如兔走鹰隼落

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

飞电过隙珠翻荷

这个被钱钟书先生

用作博喻的典型的例子

所谓博喻就是用

多种事物的多种状态

来比喻一种事物的一种状态

这种 《百步洪》就非常有特色

尽管在此之前

韩愈在《南山诗》当中也曾用过

五十一个 或 字来用比喻

但是他是用的多种事物的多种状态

去比喻一种事物的不同状态

那个还不是最典型的博喻

王安石 苏轼

刻意求新创作的一些小诗

也有深刻的哲理性

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苏轼的《题西林壁》 特别是后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他们用新鲜的意象示人以奇想

以丰富的哲理来发人深思

所以这样的一些小诗传诵历久不衰

为宋诗增添了光彩

像王安石 苏轼为代表的

写的一些哲理诗

在这一个领域是超过唐人的

而在宋代的哲理诗还不少

你像后来南宋时候朱熹写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等等也都是富有深刻的哲理性

这一个时期呢还有诗人黄庭坚

他出于苏轼门下

但更多的是他的另一个时期

以黄庭坚为代表的凝定时期

黄庭坚作诗有两个著名的口号

一叫 点铁成金 二是 脱胎换骨

目的是 以故为新

还继续了苏轼王安石

对宋诗革新的精神

后来效法他的 以此为定式

形成在南北宋之际

影响十分巨大的江西诗派

宋诗重新走上了模仿前人

只是在文字技巧声韵格律方面

颠来倒去的形式主义的道路

这样呢尽管当时势头很大

写的诗人很多

江西诗派推崇 一祖三宗

一祖 就是杜甫

三宗 就是这个黄庭坚

陈师道和陈与义

这样呢 在南北宋之交

江西诗派形成了很强的气势

以致南宋初年的一些著名诗人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南宋

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

比如杨万里 比如陆游

当然晚年的时候

杨万里他们对早年学习江西诗派的

一些作品有所后悔

甚至把早年的一些作品都烧掉

陈与义和一些江西诗人

对杜诗声律的偏爱

又转向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

和苍凉沉郁的风格

在诗歌中反映出民族灾难降临之际

知识分子的爱国感情

宋诗停滞不前的现象也有所改变

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陆游 杨万里

以及陈与义等人

都曾经写过一些为国破家亡

写的这些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

诗歌作品 特别是陆游

这一类的作品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刚才严羽提到 以文为诗

关于宋诗的特点

人们往往强调它议论化散文化

以文为诗

唐代个别诗人

从杜甫到韩愈已开其端

杜甫的一些诗当中

已经有较多的议论

以散文式的句式去写诗

到了宋初 欧阳修 梅尧臣等人

这种议论散文化的倾向更厉害

到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就达到极致

以文为诗 以议论为诗

宋诗之所以在强大的唐诗影响下

独创一帜 形成这一风格特征

有着深刻的时代根源

北宋时期由于政治改革

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

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

一直是知识分子关心的主题

所以终南宋之世 主战和主和

又将朝野士人

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

绝大多数诗人

具有官僚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

开口揽时事 论议争煌煌

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征

另外呢宋代的儒学

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习气

疑经惑古 以己意解经

蔚为风气

本已官僚化的士人

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

所谓某人好议论

就是由这个两个特殊的

时代背景促成

因为当时文坛上 整个政坛上

这些知识分子好议论

所以呢反映到诗里面

诗歌议论化的倾向也非常重要

第三是理趣

与宋诗议论相关的还有一个特点

就是理趣 所谓理趣

是寄寓在诗歌里的人生哲理

宋诗的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

主要不是理学 而是佛门的禅机

宋诗中最富有理趣的几首作品

多出于理学形成之前的

哲学思想自成体系的

王安石 苏轼以及追随他们的

黄庭坚 陈师道之手

例如像苏轼的

《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

诗中有

春来何处不归鸿

非复羸牛踏旧踪

但愿老师真似月

谁家瓮里不相逢

就源于《高僧传》里面载的

醋头和尚斗机锋的偈颂

前所未有的

此外

两宋诗坛还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诗歌派别的出现和

形成风气

一个是 诗话

作为诗歌批评的一种

理论的方式流行

前者最有代表性的像江西诗派

后者最有代表性的

像欧阳修写的《六一诗话》

后代的南宋时期

很多诗人都写有诗话

像尤袤的《全唐诗话》

像杨万里的诗话

像这个姜夔的诗话

等等有许多

到后来严羽的《沧浪诗话》

就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而在宋代还有几个诗话的集成

像《苕溪渔隐丛话》《诗话总龟》

《诗人玉屑》等等

在诗歌理论的创作上

也推向了很高的地位

另外像北宋的吕本中

他写过《江西诗社的宗派图》

把这些诗歌的宗派

把列黄庭坚以下的二十五人

列为江西诗派

后来列出 一祖三宗

这是关于北宋诗歌的大致情况

我们先讲到这里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