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  12.2 《菩萨蛮》赏析 >  12.2 《菩萨蛮》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2.2 《菩萨蛮》赏析在线视频

12.2 《菩萨蛮》赏析

下一节:12.3 《青玉案》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2.2 《菩萨蛮》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开头是两个七字句

押仄声韵

这里的 水 和 泪 是押韵的

三四句换成平声韵

就是 安 和 山 换成平声

这里也是押韵的

五六句 住 和 去

又换成仄声韵

到最后两句 余 和 鸪

又换成平声韵

《菩萨蛮》是这样用韵的

大家注意一下

宋高宗建炎三年

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

准备不足

金兵趁机大举南侵

兵分两路

一路下建康

陷临安

猛追高宗

直捣福建

另一路从湖北进军江西

紧追隆祐太后

隆祐由南昌仓猝南逃

直到赣州才得到喘息机会

当时 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

人民的损失极其惨重

这种说法出自于

南宋末年罗大经的《鹤林玉露》

这种说法说 紧追隆祐太后

特别说他一直紧追到郁孤台

这种说法 邓广铭先生

因为邓先生是著名的宋史专家

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

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时所写

当时提点刑狱的官衙就在赣州

郁孤台在赣州

作者路过皂口

见景生情

由郁孤台下的江水

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

想到沦陷的中原

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

却无法收复的悲痛

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

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

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这就是今天的郁孤台

郁孤台前几年进行修复

站在前面的就是辛弃疾的塑像

他拔着一个宝剑

我前年夏天去赣州

曾经登上郁孤台

这就是辛弃疾在郁孤台前的塑像

这是郁孤台内

墙上挂的辛弃疾的这首词

登江西皂口 这首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的这首词

这就是郁孤台后面的所谓清江

也就是赣江

流经郁孤台附近的赣江景象

这四幅照片都是在网上下载的

我那次虽然到郁孤台去

但是没有带相机

只是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效果不是很好

下面我们来分析这首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江水实际上就是赣江水

从郁孤台下流过

它在那里见到过多少痛苦流离

溶进了多少血泪

这血泪包括了

隆祐太后事关

民族生死存亡与尊严之泪

作者感时忧事

更主要的是人民颠沛流离之泪

关于是不是追隆祐太后

邓广铭教授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姑且保留这一说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据《鹤林玉露》介绍

是一直追隆祐太后 追到皂口

不及而还

幼安因此起兴

这一观点被邓先生否定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抬头往西北望去 望长安

长安在宋代诗中代指汴京

因为长安市唐代以前历代都城

这里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从赣州

望长安真的是在西北方向

而相反

如果看汴京

则是几乎在正北方向

西北望长安

这里借长安表达北宋的都城汴京

代指故国

作者又是北方人

这里也有一个怀念家乡的意味

长安 无数山 具有空间 时间

今昔抽象多重含义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虚实一体

含义深远

更以 望 可怜

涂上浓烈的感情色彩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无数青山虽然可遮住长安

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

此处若言有寄托

则难以实指

周济的《宋四家词选》评论

这里是借水怨山

此词句句不离山水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试体味 遮不住 三字

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

毕竟 二字更见深沉有力

返观上阕

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比喻

则东流去的江水也应有所喻

当喻祖国一方

无数青山

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

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

则其所喻当指敌人

这里我不赞成把诗词中

每个词都一一对应

这个比喻什么

那个比喻什么

我不太赞成这种过于坐实的做法

大家注意

江西多山

江西大家最熟悉的一个是庐山

一个是井冈山

其实江西境内

有大大小小无数不很高的山

就像井冈山那一带

也是有无数的小山

我2008年去过井冈山

我在此之前也去过庐山

我三十多年前在南大读书的时候

曾经去江西搞调查

在崇山峻岭中走过不少地方

但是那些山说崇山峻岭过分了一点

那些山严格意义上说

大部分是丘陵

但是山很多

到处是重重叠叠的山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前一句是一个倒装句

江晚 天渐渐暗下来

夜色渐渐要降临了

正愁余 是 余正愁 的倒装

我正在发愁呢

深山里又传来了鹧鸪鸟的叫声

鹧鸪的叫声我准确的说

叫不上

就他书上所描述的

鹧鸪鸟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

这样的叫声的话

有一点类似我们听到的

布谷鸟的叫声

我们江南这一代有一种鸟

叫布谷谷 谷

我女儿那年遇到的一件事情

她开的车子被一个鸟撞上去

就是这个鸟

最后鸟受伤了

她把鸟捉回家

养了一段时间之后

这个鸟恢复了

经常还在家里叫布谷谷 谷

这个声 后来

关于这个鸟还有一段故事

后来他们把鸟放飞的时候

鸟掉到坑里去

这个鸟几乎被别人捉去杀了

最后又把鸟带回家养上

后来这个鸟生病了

最后没能救活

我把这段故事

讲给南京市作家协会

副主席冯亦同教授

他说这个真可以写一篇文字

当然我今天讲的比较简单

山深闻鹧鸪

结尾两句写朝廷一味妥协

久未光复中原

作者心中满怀愁苦

表现的极其悲凉

这首词叙事 抒情含蓄而不直露

借水怨山

悲愤中有雄壮

笔势健举

含蕴丰厚

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

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

一一指实之艺术手法

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体现

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

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

词作抒发了

作者对建炎年间

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

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

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

词中运用比兴手法

以眼前景道心上事

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

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 无数山

心上事

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

因为难以指实

最后都通过景色写了出来

梁启超云

《菩萨蛮 》如此大声镗鞳

未曾有也

这是《艺蘅馆词选》中引用的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12.2 《菩萨蛮》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