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在线视频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下一节:15.3 文天祥及其诗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看陆游的

《临安春雨初霁》这一首诗

这首诗我来念一下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陆游写得比较轻松

比较活泼的一首诗

这首诗和那些

爱国的大声镗嗒呼声不太一样

陆游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

他已六十二岁

在家乡山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

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

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复返了

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

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

看得明白了

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

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

在蜀东归

在福建 江西 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

怖惧几成床上伏

艰难何啻剑头饮 的处境

和在王炎手下得以

心情舒畅是大不一样的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

作者奉诏入京

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

赴任之前

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

去觐见皇帝

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

在百无聊赖中

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这首诗 是在将要见到皇帝

等到去严州赴任时写的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带有一点轻轻地调侃的味道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

他并未得到重用

只是在福建 江西做了两任

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家后五年

更是远离政界

但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

对于世态炎凉

他是体会得更深了

就像开头独具易动的巧譬

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纱

过去人们经常用人情薄于纸

在这里 薄似纱

纱与纸 也是相似的

大家注意 此时的皇帝还是宋孝宗

孝宗在做太子的时候

抗金报国的义气风发

但是自从隆兴和议之后

他也开始对收复失地

几乎彻底绝望

他也不太重用

这些主张抗敌报国的主战派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这两句都是对自己而言的

开口就写 世味 之 薄

并惊问 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

不仅长期宦海沉浮

而且壮志未酬

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

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

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

这种悲叹

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

而对于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

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

他奉诏入京

被任命为严州知州

对于一生奋斗不息

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

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

他发出如此疑问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是陆游诗当中

广为人们传诵的名句

语言写的清新隽永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

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

次日清晨

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

叫卖杏花的声音

告诉人们春已盛了

杏花开了

有杏花卖的时候证明到了春天

到了春分左右的季节

到清明左右了

这个时候正是万紫千红

百花盛开的季节

深巷明朝卖杏花

大家注意 前一句是写实

听到一夜雨淅淅沥沥地下

深巷明朝卖杏花

卖杏花的情景

并不是作者眼前所见

而是想象

今天下了这场雨

也许久旱之后

这场雨一下

大概明天杏花就盛开了

就有杏花卖了

深巷里明天就会卖杏花

这四句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把这绵绵的春雨

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

而淡荡的春光

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

深为孝宗所称赏

可见一时传诵之广

陆游的诗很受孝宗皇帝的称赞

当时皇帝问

唐朝有个李白 李白的诗写得很好

现在我朝 宋朝

是不是也有人像李白的

他的朋友周必达就说

我的朋友陆游写得诗为当朝之冠冕

就像李白一样

从此陆游的诗就有了小李白的称谓

历来评此诗的人

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

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

不仅在于刻画春光

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一夜 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

国事家愁

伴着这雨声而涌上眉间心头

这两句诗受李商隐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和晁君诚的

小雨愔愔人不寐 卧听赢马乾残刍

这样的意思是相近的

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

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

但用意还是要表达

自己的郁闷与惆怅

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

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

鲜明的对照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这两句诗也是对的很工整的

但是写的并不顶好

矮纸是短纸 小纸

草是草书

陆游是擅长行草的

他的行草疏朗有致

风韵潇洒

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

张芝是南北朝时期的大书法家

据说张芝擅长草书

但平时都写楷字

人问其故

回答说 匆匆不暇草书

写草书更费力气

更费工夫

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

矮纸斜行闲作草

这里是反用张芝这个典故

因为自己在旅馆里等着皇帝的召见

闲着无事

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写这个草书

晴窗细乳戏分茶

注意 分茶是品茶

陆游客居京华

闲极无聊

以以草书消遣

因为是小雨初霁

所以说 晴窗

细乳 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 指鉴别茶的等级

是南宋时期的一种茶道

也就是品茶

作者有很多时间来练草书

来品赏茶

大家注意

这两句算是诗的败笔

从音韵上来讲也有缺点

这里的斜行的 斜 和闲作草的 闲

都是双声字 靠得太近

晴窗细乳戏分茶

两个戏字

细 与戏 音太近 而且又是双声字

这样读的时候

就有一点軟语叮咛的味道

有一点佶屈聱牙

对陆游的诗

我一般评价

除了他少数几首名篇之外

对陆游的诗

我总的评价不是像人们

所推崇的那么高

他是一个大诗人

很了不起

但是他和李白杜甫

那些超一流的大诗人

还有很不小的距离

他的诗当中

时常可以挑出一些毛病来

比如这里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从音韵 韵律上来讲就有毛病

读起来不是很流畅

和前面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那样的句子比差距很大

这两联的落差太大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无事而作草书

晴窗下品着清茗

表面上看 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

然而在这背后

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陆游素来有为

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

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

与他的素志不合

何况觐见一次皇帝

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

国家正是多事之秋

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

无聊而可悲

作者按捺不住心头的怨愤

写下了结尾两句

犹及清明可到家

唐代诗人通常有一个

尾联不能振起的缺点

甚至有些名家的名篇都有此弊病

这一首应该说

素衣莫起风尘叹 一句 还可以

犹及清明可到家 就显得很疲弱

这首诗写得最好的是上(两)联

就是上面两联和倒数第二句

素衣莫起风尘叹

这一句写得也不错

第五六句加第八句都显得比较弱

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当然 也可能我对陆游较于苛刻

前一句化用了陆机的诗句

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中有

京洛多风尘 素衣化为缁

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

又寓有京中恶浊

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陆游这里反用其意

其实是自我解嘲

莫起风尘叹

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

因京中闲居无聊 志不得伸

故不如回乡躬耕

犹及清明可到家 实为激楚之言

但是应该说结尾的一句

不算写得很好

但是整个这首诗

还算是一首很好的作品

《临安春雨初霁》没有豪唱

也没有悲鸣

没有愤愤之诗

也没有盈盈酸泪

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

和淡淡然的一声轻叹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后人评论这首诗

小楼深巷卖花声 七字春愁隔夜生

又评论

小楼 一联 从诗的意境看

有三个层次

身居小楼 一夜听雨 是一诗境

春雨如丝 绵绵不断

杏花开放 带露艳丽 另一诗境

深巷卖花 声声入耳

又一诗境

这是殷光熹先生

写得《宋诗名篇赏析》

殷光熹先生我认识

比我年纪可能还稍大一些

这几年多年没有在

学术会议上遇到了

大概还是八十年代

我们在一起开过两次会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此句被誉为 绘尽江南春的神魄

这两句确实是千古绝唱

关于陆游的诗 我们今天讲了四首

讲了两首关于爱国的

三首爱国的诗

也讲了一首《临安春雨初霁》

是具有其他风格特色的

也看出陆游诗的多样化的风格

关于陆游诗

我是比传统的评价要略低一些

但是这几首仍然是他的名作

虽然其中有个别的地方

还是有点瑕疵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