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 >  第一章 导论 >  1.3.1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第三节

我们来讨论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

学科史的一些问题

首先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

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关系

就是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这个相互之间的关系

它是相同

或者相似的学科呢

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两门不同的学科

在这个里面

其实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是民族学

和少数民族研究

或者我们简单地说

民族学和民族研究是个什么关系

民族学的这个概念

怎么来界定

因为有人曾经把民族学

说是研究民族

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那我们怎么来看

这样的一个概念

费孝通先生提出过

三科分立

三科分立的时候

他说呀

要多科并存

互相交叉

各得其所

共同发展

在这样的一个想法里面

其实也是面对

这个当时的学科状况提出来的

社会学

人类学

民族学

三科分立的想法

那么

乔健先生曾经发过一篇论文

叫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

在1995年

这篇论文发表以后

学术界

争论很大

因为乔先生认为啊

当时中国大陆的学术界

对学科的名称与内容没有达成共识

这个是学术界

所谓当时的中国大陆人类学发展的三大困境之一

当然

这个时候我们

从一个学科史的角度来看

这样的一种共识

是不是到今天

就形成了呢

可能还不够

还没有形成

再有呢

就是人类学归属的多次变化

我们国家的目录

特别是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目录上来看

人类学曾经和民族学

是放在一起的

民族学 括号 文化人类学

是作为民族学一级学科里面的

一个二级学科出现

就是我们说狭义的民族学

它同时后面有

文化人类学这样的一个括号

而这个在当时呢

在生物学里面

还有一个人类学

是生物人类学这样的一个分支

同时呢

在社会学里面

有一个三级学科叫做社会人类学

这样复杂的一个体系

所以后来才有学科目录的调整

把人类学

作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列入目录

那当然民族学本身是一个一级学科

在这个一级学科里面

又有二级学科

后来呢

民族学专业

又提出来

民族学一级学科又提出来

应该在民族学里面列一个二级学科

人类学

但是现在呢

这个状况就是人类学

同时是社会学和民族学

两个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

第二个问题啊

我们讲一下

人类学民族学的南北特色

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关于南北特色

我们上一节啊

曾经提到过这个话题

到底怎么来看

有人说南派是更侧重偏向历史学的

北派是更偏重社会学的

南派是更多的研究少数民族的

而北派是更多的研究汉族的

从这个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面

认为说南北两派是有不同的学术诉求

不同的学术关怀

那么这个

其实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再思考的

其中也包括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里边

我们怎么看异文化

和本文化

也就是其他的族群的文化

和本民族本族群的文化

这样的关系

再有啊

就是我们看学术特色的时候

有人就提出来这个南北特色啊

其实在1949年以后是发生了转换

交换了

原本北边的这个特色变成南方的

南方的变成北方

怎么看这个事

怎么看这样的一些

学术特色的变化和转换

这个也需要我们更好的去关注

当然

对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啊

我们的学术传统和创新

学术范式的更替啊

这个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

因为我们讲学科史

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动态的观念

还有我们怎么去理解

学术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这个其实在我们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发展里面

也是非常重要

但是下面一个问题

我们的学术发展有可能是独立的吗

有没有可能和刚才我们讲的社会需求

有没有可能和意识形态

相分离

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怎样看待学术和政治的

这种复杂关系是需要再思考

另外呢

我们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

和社会制度

和国家的意识形态之间的这种密切的关联

也是我们在关注这门学科史的时候

要注意有一种动态的关怀

不同的时期会有一些不同的变化

刚才我们提到南北两派

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思考一下

这个南派北派

学术划分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我们怎么样去界定

学术流派

这个学术流派啊

它最重要的划分标准到底应该是什么

所以我们说

它究竟是一种

南北的两个学术派别的特色呢

还是一些区域学术的特征

因为我们的想法是这样

就是作为学术流派

它应该是什么

它能不能简单的以地域来划分

对学派

或者说学术流派的一种认识啊

其实我们应该要更多的去思考

我们的学派划分

应该是以学术范式

和学者们

形成的知识共同体的

对于不同范式的遵循

作为一个要点

那么大家认可

和或者说视为经典或者典范之作的

这样的一些个

学术的脉络

大家愿意去追寻

这个时候

我们说它有一种学术范式为核心的

这样的一种学术共同体

我们把它称为学派

我们到底怎么来看学术流派

我觉得应该以学术范式为核心

遵循不同学术范式的学者们

他形成了一个知识共同体

他认可各自的经典或者典范之作

他们对研究主题

有比较一致的想象

在实践中

他们做的研究

得到自己的这个共同体的

知识共同体的

其他学者同仁的认可

当然也还包括除了理论的范式

也包括方法论的范式

虽然在学派里边也有争论

但是在大的理论框架上

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所以我们这么来界定学派

我觉得不应该

太多的去强调那种地域或者学术单位

所以我们说对学科的认同

它并不是仅仅出于纯粹的学科立场

其实我们应该面对着

更复杂的学术认同

和学术选择

也就是说

我们看这个学科的时候

其实它和很多相关的因素联系在一起

比如说我们的学者们

他所在的机构

它的隶属关系

另外呢

还有一些场景性的因素

还有呢

个人化的

这样的一方面的因素

这个我们讲场景

是说我们目前的学术研究

它强调什么

我们讲个人化的因素的时候

每一个学者

他有他自己的学术训练

有他过去的研究经历

他会直接的影响到每个人具体的研究

当然

我们在说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的时候

我们要注意到一个国家的

学科的本体结构

和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

我们的社会背景

学术的目的等等

都决定和影响着这个学科的本体结构

我们也会受到学科规划和运作的

这个群体和个人的影响

就是看这个学科是怎么被规划的

规划的这些东西又是怎么来实行的

所以

我们说人类学民族学的这个学科发展呀

它既是社会的产物

又是人类学民族学家

学术努力的结果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这个发展

它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

民族国家的政治啊

政治形势的变化

这样的一些个影响

所以我们说这个学科可以说是艰难前行

受到不同时代政治运动

以及政治发展取向的影响

这个学科

和国际学术界

保持着形式和方式不同的这种影响

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以我们怎么样

辩证的去看待国际学术的影响

也是我们讨论学科史的时候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实求知

这样的一种态度

拿来理解不同的社会文化场景之中

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关系

特别是人类学和民族学

在中国学术体系和学术场景里边的

受到的这种影响

制约啊

这样的一些个状况

我们也注意理解

相近学科的差异

当然

这个学科之间

其实它也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一个过程

有这种差异性的影响

怎么再作用到这个学科

我们也来认识学术机构

和学者个人的学术风格

与国家整体的学科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部分我们再谈一下本土化

以及大陆和域外同行的一种学术对话

本土化是把产生于西方的

近代社会科学学科

比如我们现在谈到的人类学民族学

也比如

社会学心理学

政治学等等

它进入到非西方国家以后啊

它可能出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这么一个状况

这么一种趋势

就是这样的学科用到非西方国家以后

它必须做出的一些改变

本土化或者中国化呢

其实是把西方的学术

改造成为

更适合中国场景的

学术体系的一种愿望

也是一个在不断的

变化发展的学科背景中间

一个持续的

不断的重新加以言说的过程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论

-1.1.1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上)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与学科体系(上)

-1.1.2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的分期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

-1.3.1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1.3.2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课后作业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2.1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2.2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第二章 第二节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2.3.1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2.3.2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课后作业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3.1.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3.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3.2.1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3.2.2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3.3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第三节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课后作业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4.1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4.2.1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4.2.2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4.3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4.4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第四节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课后作业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5.1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一节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5.2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第五章 第二节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5.3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课后作业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6.1.1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6.1.2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6.2.1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6.2.2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6.3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第三节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课后作业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7.1 来龙去脉

--第七章 第一节 来龙去脉

-7.2 民族志与文化史

--第七章 第二节 民族志与文化史

-7.3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七章 第三节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7.4 自立门户:科际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第七章 第四节 自立门户:科技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7.5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第五节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课后讨论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与人类学研究 课后作业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8.1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第八章 第一节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8.2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第二节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民族学人类学的复兴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课后作业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9.1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第九章 第一节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9.2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第九章 第二节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9.3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第九章 第三节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9.4 海外人类学民族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第四节 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课后作业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十章 结束语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