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 >  第一章 导论 >  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的分期 >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在第二节

来讨论一下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的分期

首先

我们说一下分期问题

那我们怎么看学术史分期呢

学术史分期啊

其实是我们研究者们

做学科的人

他对学术史认识和理解基础上的

一种人为划分

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这个发展呀

我们说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时期

我们基本上会把它分为萌芽时期

就是1928年以前创立时期

1928年到1937年

发展时期

1937年到1949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啊

我们先是有一个恢复与发展时期

是指1966年之前

然后我们有一个重灾期

是1966年到1978年

也就是十年动乱这一段时间

最后呢

是重新恢复和再度发展的时期

我们在讲这个学科史的分期的时候

其实这个分期

是我们人为的去界定

刚才我们在讲

这个1949年以后

1949年以后啊

我们认为呀

这个三个时期

其实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五个

你比如说1950年年初

到1957年

反右派斗争开始之前

是民族学在中国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时期

1957年

反右派斗争

这个开展之后啊

一直到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

可以说是民族学艰难发展的时期

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

到1978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是民族学

学术发展

可以说是严重灾难的这么一个时期

那么当然从1979年到1995年

费孝通先生提出来

社会学

人类学

民族学

三科并列的这个构想

到这个阶段

是学科在中国重新恢复和再发展的时期

1995年到现在

可以说是

民族学人类学在中国走向开放

和学术转型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面

一方面是人类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呢

民族学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当然

我们在讲这个1949年以后分期的时候

我们开始

我们用的是民族学这样的概念

因为人类学基本被取消了

或者说人类学只是限定在狭义的

体质人类学这个概念

到改革开放以后

才又重新建起了人类学这样的专业

所以我们从

刚才讲的这个五个阶段的第四个阶段开始

我们才说

才又重新用了人类学这样的一个概念

第二个问题呢

我们讲一下

关于分期问题的探讨

我们为什么要做分期

我们应该

怎么样

去掌握所谓分期的标准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历史啊

它究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算

因为有人讲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历史

我们应该从

中国有文献记载不同文化群体的状况的时候

就应该开始算

当然

我们目前在我们的教材里面

在我们的课程里面

是把它看成史前史的

另外一个问题

我们怎么样认识反右派斗争

还有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政治运动

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影响

再有呢

我们如何处理文革时期的学科历史

我们学术史的研究啊

究竟应该秉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这个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但是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呢

是我们怎么看待

国际学术界

对中国学术的影响

顾定国曾经讨论过

他用了几个词来说

中国的学术

他认为是西风

那么1949年之前这一段学术

他说主要是欧美的学术

引进到中国

第二个阶段

他认为是北风

那么这个是讲什么的

就是中国大陆的学术界

在跟随苏联的模式

第三个阶段

他认为是台风

是什么呢

是文革这个阶段

遭受重大的打击

那么第四个阶段

他认为是春风

那么是改革开放以后

给我们的学术带来了新的气象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论

-1.1.1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上)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与学科体系(上)

-1.1.2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的分期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

-1.3.1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1.3.2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课后作业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2.1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2.2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第二章 第二节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2.3.1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2.3.2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课后作业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3.1.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3.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3.2.1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3.2.2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3.3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第三节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课后作业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4.1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4.2.1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4.2.2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4.3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4.4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第四节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课后作业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5.1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一节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5.2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第五章 第二节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5.3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课后作业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6.1.1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6.1.2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6.2.1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6.2.2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6.3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第三节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课后作业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7.1 来龙去脉

--第七章 第一节 来龙去脉

-7.2 民族志与文化史

--第七章 第二节 民族志与文化史

-7.3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七章 第三节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7.4 自立门户:科际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第七章 第四节 自立门户:科技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7.5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第五节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课后讨论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与人类学研究 课后作业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8.1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第八章 第一节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8.2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第二节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民族学人类学的复兴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课后作业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9.1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第九章 第一节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9.2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第九章 第二节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9.3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第九章 第三节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9.4 海外人类学民族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第四节 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课后作业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十章 结束语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