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 >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  3.2.1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第二节我们来谈田野工作

与学科理论研究

那么这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知识体系的建立啊

不仅需要

从西方的人类学民族学

相关的理论著述里边

寻求这种支撑

也应该

力求从本土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体系的

多元性中间

去寻找

合法性的资源

所以

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

在学科建立初期

就在华北

华东

华南和西南等地

广泛地开展起来

那我们讲

这个田野工作的广泛开展

我们也是分成一些具体的

调查的事项来介绍

第一个大类

我们讲境内族群的研究

那么1929年

林惠祥

以古董商人的身份

到台湾做原住民文化调查

搜集了很多原住民的文物

同时也了解文化发展的各方面的情况

最后写成了《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这样一本书

那么第二

凌纯声他和非常有名的一部著作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凌纯声啊

原本是在法国留学

留学结束以后

他回到国内

回到国内就加盟了

中央研究院

社会科学研究所的民族学组

当然了

他也从

蔡元培那边

接过了组主任的重任

这个我们也要提一下

蔡元培先生

在组建中央研究院的时候

他是院长

但是

他亲自担任了

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的主任

不是所长

而是所里面的一个研究室的主任

那么凌纯声呢

后来就接任这个主任

1929年的四月份

他就开始了第一次的调查

那么

为期三个月

在松花江下游啊

这个范围调查赫哲族

研究成果出版以后啊

就是《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这本书

被人们誉为

人类学田野调查和报告撰写的圭臬

就是模板

这样的一种研究

第三项调查呢

就是华东畲族的调查

对畲民的调查

同济大学的德国籍的教授史图博

Stubel

他和同济大学的

一个年轻人

后来是同济大学

外科主任李化民

一起去浙东的畲族地区实地考察

调查成果

后来又写成了

《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

这个地方是

畲族聚居的一个区域

1931年的时候

作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

专刊的第六号出版

当然在畲族的考察呢

还有

1934年的5月份

凌纯声

芮逸夫

和勇士衡啊

这些人

去考察

浙江畲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情形

第四项调查

是湘西苗族的调查

在1933年的五月初到八月

凌纯声 芮逸夫和勇士衡

去了湘西考察苗族

那么这个时候为什么他们去湘西考察苗族呢

其实

这次考察

是因为九一八事变的变故

原本按照凌纯声的设计

他先研究赫哲族

然后再顺着

中国的陆路边界研究

沿边界的各个不同的族群

他的想法是我绕一圈啊

我能够把中国边疆民族的情况

了解的比较清楚

可是因为这个九一八事变

那么

这个情况发生了变化

原来的计划没法执行

那么这个时候凌纯声干脆

我反过来

我从东部开始

反着这样走一圈

估计到了这个东北

那我们的

东北的领土也已经收回了

他是这么一个想法

当然

这一次呢

他带了助理员勇士衡

勇士衡就是负责拍片子

可以说

这次调查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

最早用影视手段

记录人类学民族学资料啊

这样的一个一项创举

这一次调查的研究成果

是《湘西苗族调查报告》

当然

这个调查报告

是延迟到1947年才出版

另外一项调查是西南民族调查

那么这个是1934年的十月份开展

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这个时候发生的变动

我们前面提到过

这个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员

凌纯声和编辑员陶云逵

再加上两个技术员

赵至诚和勇士衡

去作为这个调查组的成员

前往滇西地区

考察滇缅边界未定界

当然也做这个未定界地区的民族调查

那么当时在云南的方国瑜

非常熟悉云南的地方文献

和基本的文化状况

他也参与了调查

他后来写的有一本著作

叫做《滇西边民考察记》

在这个时期

其实还有其他的一些研究

你比如说摄影家庄学本

他在西南地区考察

他曾经有一本书

叫做《羌戎考察记》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的插图

每一个族群

都用图片来进行描述和记录

他不是说拍一些风景

他每个民族都要拍啊

男人和女人的正面像侧面像背面像

因为他得到了

民族学组的专家的指点

告诉他

你要拍这个各个民族的照片的时候

一定得有这样基本的

一些正面的

侧面和背面

基本的一些照片

这样才能够把民族的事

记录的更清楚

后来他是1949年以后

他在民族出版社工作

他的一些摄影作品啊

也由民族出版社再整理重新出版

另外呢

还有一些做西部研究的人

你比如说

后来到了四川大学的胡鉴民

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工作的

马长寿

还有在四川的彝族军官

曲木藏尧等等

当时都做了

藏族 羌族 彝族这些调查

另外一个呢

就是中国西部科学院

专门组了一个调查团去凉山

进行彝族社会的考察

说道

这个田野调查

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调查

就是对广西大瑶山瑶族的调查

1935年的暑假

费孝通先生和他的新婚妻子王同惠

一起去广西金秀瑶山作瑶族调查

当时得到广西省政府的一笔经费的资助

但是去调查的时候

在这个从一个村转到另一个村的过程中间

翻一架山

翻山的过程中间

这个费先生

这个看到有一个类似院落的一个建筑

一个山门那种感觉

他就探进身子去看

可是这一探就麻烦了

这个整个这个

滚木擂石就榻下来

那是一个抓老虎的陷阱

抓老虎的机关就把他砸在下面

然后这个王同惠

就赶快下山去求救

这个时候天色已晚

然后第二天早上

这个做向导的村民

就说

我领的人怎么这一夜都没过来呀

因为他休息了

休息了以后

第二天早上一看

我领的人还没来

好吧

就赶快派人去找

找的时候就找到了

费孝通先生

但是王同惠在哪呢

没找到

几天之后

在溪流边发现了她的尸体

她是被洪水冲走了

所以王同惠呢

就成为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上

深入少数民族地区

进行实地考察

献出生命的第一个人

当然

她也是进行考察的第一个人

第一个女子

后来费孝通先生就把她的资料

整理成了《花篮瑶社会组织》出版

这个对瑶山的调查

除了费先生以外

还有徐益棠

这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民族学博士

徐益棠很关注少数民族

他在广西大藤瑶山做调查

也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

就是关于广西象平间

就是象平县这一带地方的

瑶族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研究

是好几篇论文

组成一个系列

说道

瑶族研究啊

还有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

在杨成志的带领之下

做广东瑶民的研究

后来也许有一本报告集

叫做《广东北江瑶人调查报告专号》

在广州得以出版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的调查

是关于海南岛黎人的调查

刚才我们提到的

同济大学的德国教授史图博

他就专门去海南做了实地考察

也著有《海南岛民族志》

另外呢

还有一个中国学者

叫刘咸

他也参加了

海南生物科学考察团

他自己算是人种学组的研究员

对海南岛黎族和苗族做了考察

另外呢

就是1937年

岭南大学西南社会调查所

和中山大学

的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合作

主要是这个伍锐麟

和杨成志

他就构成了一个合作的基础

再加上杨成志先生的学生

对这个海南岛的黎族社会

苗族社会做了考察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论

-1.1.1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上)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与学科体系(上)

-1.1.2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的分期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

-1.3.1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1.3.2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课后作业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2.1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2.2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第二章 第二节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2.3.1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2.3.2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课后作业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3.1.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3.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3.2.1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3.2.2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3.3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第三节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课后作业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4.1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4.2.1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4.2.2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4.3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4.4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第四节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课后作业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5.1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一节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5.2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第五章 第二节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5.3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课后作业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6.1.1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6.1.2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6.2.1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6.2.2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6.3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第三节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课后作业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7.1 来龙去脉

--第七章 第一节 来龙去脉

-7.2 民族志与文化史

--第七章 第二节 民族志与文化史

-7.3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七章 第三节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7.4 自立门户:科际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第七章 第四节 自立门户:科技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7.5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第五节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课后讨论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与人类学研究 课后作业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8.1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第八章 第一节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8.2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第二节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民族学人类学的复兴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课后作业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9.1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第九章 第一节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9.2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第九章 第二节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9.3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第九章 第三节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9.4 海外人类学民族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第四节 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课后作业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十章 结束语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