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华民族历史 >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 >  讨论 >  第六讲 隋唐:多民族共同推动和缔造的盛世(下)

返回《中华民族历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六讲 隋唐:多民族共同推动和缔造的盛世(下)在线视频

返回《中华民族历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六讲 隋唐:多民族共同推动和缔造的盛世(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第二课盛唐的繁荣

是多民族共同推动和缔造的

上次课咱们已经了解到了隋唐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北方民族南下的浪潮

为历史悠久的中原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家熟悉的长城唐太宗

为我们思考唐初民族关系理念提供了线索

用以还原自上而下的政治体系构建

由中央而边疆的羁縻府州部署

由宏观而个人的各民族文臣武将受到重用

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此基础上

唐朝走向了鼎盛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气魄宏大

异彩纷呈

这是多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

具体到社会生活中民族大融合的多样性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哪些表现

被称为文艺典范的唐代诗词艺术中

又有多少胡汉融合的因素

接下来我们一起回到唐代的历史现场

走进唐代的日常生活

民族文化交融的痕迹随处可见

前面我们说过胡风满长安

这里的胡风可以理解为唐代辖区

及其边疆的各族人民在这里工作

和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礼节风俗

而唐代社会的兴盛繁荣与自信

正是表现在对这些多种多样的文化

大胆的吸收

融合和消化

具体到衣食住行方面

那就表现为胡食和胡服的流行

聚焦于社会生活的细节

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

接下来咱们就从一个胡饼一顶羃䍦说起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胡饼

它类似于现在的芝麻饼

是唐代人们最爱吃的食物之一

而且其流传范围很广

不仅在都城长安流行

还在忠州

咸阳

灵石

敦煌等地出现

闹市之中

乡村小路上你都可以买到

根据唐史学者黄正建老师的考证

胡饼类似于今天新疆地区流行的馕饼

除了这种只有芝麻的素糊饼之外

还有肉胡饼

当时的那些富贵之家会用一斤的羊肉

层层叠叠的铺在胡饼之上

中间夹杂着各种香料

豆豉再用酥油淋在上面

可以说是舌尖上的大唐美食

学界对于这种胡饼的由来

有两种主要说法

第一种说它

来源于我国的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

第二种则把范围扩展到了外来饮食

即使你是认同第二种说法

也可以看到边疆民族对胡饼的传播

推广与改造

正是他们的迁徙将食物带到了中原区域

饮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

联系着个人与社会

胡饼成为唐代不同阶层

各族群共同喜爱的主食

成为饮食

文化包容性的体现

所以如果你记住了舌尖上的大唐

就记住了饮食文化的包容性

说完了吃

我们接下来说穿衣打扮

和两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传统服饰相比

唐代的服饰有了很多的变化胡服成为时尚

这种风格源于李唐皇族的草原文化背景吗

还是从民间兴起的一种新的审美

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胡服是什么

它包括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

有一个经典的款式

叫做双翻领窄袖袍服

我们可以在敦煌壁画中看到它们的样式

历经了贞观之治

武则天时期到开元盛世

胡服的时装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服装类型

为什么现在这种状况

一方面李唐的宗室就是我们说李唐皇族

特别喜欢穿民族服饰

上行下效

这种胡服的风气就传播开来

成为一种时尚

给大家举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在新唐书中

有一段史料说的是

使户奴数十百人习音声

学胡人椎髻 剪彩为舞衣

寻桐跳剑 鼓鼓卑声通昼夜不绝

又好突厥言及所服

选貌似胡者被以羊裘辫发

别着急我给大家翻译一下

说的是唐太宗的儿子李承乾

非常的喜欢突厥文化

让几十个人来学习突厥语和他们的衣着

发型都要按照胡人来打扮

彻夜的载歌载舞

这就是宫廷中的情况

那么另一方面

民间也出现了这种胡风的追逐酒肆

比如说喝酒的地方酒店之中

美丽的各族女子成为才子们盛赞的对象

大量的诗篇都是以她们为主角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她们的容貌

衣着装扮成为美的新样式

如果咱们回到唐代长安的街头

很可能被一顶羃䍦所吸引

前面我说的时候有同学可能不明白

羃䍦是什么

首先我用了一个量词叫做顶

说明它是什么头部装饰的一部分

一顶帽子对吧

羃䍦最早就是西北民族的装扮

用来抵挡强烈的风沙

到了唐代

它成为了女子遮蔽容颜的帽子

戴着长长的披巾可以遮盖全身

到了武则天时期改为帷帽

仅仅是遮住脸部丝巾到颈部

到了玄宗时期就开始戴胡帽

脸部已经完全不遮挡了

从一顶羃䍦

从这个小小的出行穿搭变化之中

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从服饰的变化见证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融合以及演变和改良

对日常生活的场景

是否同学们还有点意犹未尽

那么咱们接下来进入另一个段落

咱们走入经济贸易的领域

前面咱们说过唐太宗以来的皇帝

基本都是鼓励各民族之间进行贸易往来

那么这种经济互动

有什么具体的案例和表现吗

唐代经济的繁荣

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

与各族群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

这就要从一首诗重新解读说起

我们来看白居易的阴山道

阴山道的核心事件

是唐和回纥的绢马贸易

回纥我这里要说一下

它在唐中期以后改名为回鹘

是分布于中国北方

到西北地区的草原游牧族群

他们与唐朝廷之间

进行了长达80年之久的马匹

与纺织品的交换活动

所以叫绢马贸易

从经济类型上看

回纥代表的是边疆的游牧民族

畜牧业非常发达

饲养着数量众多的马匹

而中原的农耕民族

他们生产什么粮食布帛金属工具

双方这种货物的交流是出于各自的需求

简单来说就是互通有无

互惠往来

在阴山道这种诗中

它受到历史学界的关注

主要是从经济史的层面

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

在他的元白诗笺证稿中

就有讨论这首诗里面回纥马的价格

和唐朝廷绢的质量

用来分析交易双方的是不是公平

是不是对等

发展到现在近年来学者们

对于这首诗有了新的研究思路

回归到了诗的主题

绢马贸易本身上来

这种贸易是唐朝廷与回纥友好关系的表现

安史之乱的时候

回纥协助唐收复长安

立下了战功

唐肃宗为表感谢

就此与回纥约定绢与马匹的互市交易

从双方的需求上看

唐朝廷在军事方面需要大量的战马

而在西北北方游牧族群的马匹

就是充实军用的重要来源

这事唐朝廷的方面

那么从回合的角度来说

绢马之间的交换有利于满足本民族生活的需求

又可以刺激族群中畜牧业的发展

相当于每年接到一个大订单

是不是很开心

而且可以用换来的绢

与其它的边疆民族进行丝制品的贩卖活动

由此可以获得利益

交换需要的物资

换而言之

绢马互市带动了各族群之间的贸易

并不局限于朝廷和回纥

大家要把它想成一个开放的问题

进一步我们来分析贸易的纽带

可以加强唐代疆域内部

多民族的共生与繁荣

草原游牧经济

与中原的农耕经济的互补之下

国家边地与内地的稳定就有了物质的保障

在本次课的最后环节

咱们要来共同思考

唐代的繁盛到底在于什么

近年来

关于盛唐不盛这种说法

被提出引发了质疑

引发了争议

这到底是一种模糊的共识

关于唐代的繁盛

还是一种充分论证的结论

接下来咱们来探讨一下

关于盛唐

有的同学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经典的诗句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禀俱丰实

这句诗本身描述的是唐代物质的极大丰富

那么另一个方面

你们想到这首诗说明什么

唐诗深入人心

后人们常说

唐代是诗的国都

是诗人的时代

而学者们评价盛唐

塑造起了影响此后千年

直到今天的文艺典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文学艺术上的高峰

与此前南北朝和

此后的两宋相比

唐朝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一统

和多民族共建

诗文音乐舞蹈绘画

都是对社会状况的反馈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切入

我们可以看到多民族共同推动

和缔造的盛唐文化

从诗词上看

疆域的辽阔

经济类型的多样

地域文化的差异

都可以为人们提供文学创作的灵感

以著名的诗人岑参为例

他曾经远赴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工作

从都城到边疆

他的这些边塞诗

记录了沿途各族人民的生活

举个例子

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

风萧萧兮夜漫漫

这是什么

西凉地区民族喜欢弹琵琶的风俗

岑参就此开创了自己的风格

再比如

大家非常熟悉的诗人刘禹锡

经历了二王八司马事件

被贬到了夔州

夔州就是靠近现在的重庆

在那当官

他接触到了西南地区的各族人民

看着他们快乐地载歌载舞

就根据当地流行的歌曲和曲调来填词

写出了著名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却有情

可以说哦

这些案例表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

滋养着唐诗的发展与传承

音乐舞蹈绘画亦是如此

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

羌笛琵琶在唐代受到了喜爱

胡腾舞

胡旋舞都带有游牧民族豪放的性格特征

曾经流行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也受到了中原人士的喜爱

著名的绘画步辇图

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

而禄东赞是松赞干布的大臣

此次前来旨在促成和亲 迎娶文成公主

此后就是一段佳话

大家熟悉的如此种种和睦的场景

是民族友好情谊的见证

讲到这里

同学们对于唐代的繁荣

应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各民族的人们在这里生活工作

进行着经济的往来

分享着不同的民族风俗与文化

所谓的盛唐

最令人瞩目的应该是多民族共同书写的

中华文化篇章多元并且统一

多元是指它吸纳了各民族的多样性

而统一是说它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和各族人民共同的心理自觉

今天我们的讲述在此要告一段落

宋辽金元的精彩内容将在下次课呈现

中华民族历史课程列表:

第一讲 导论:“中华民族历史”的特点

-第一讲 导论:“中华民族历史”的特点

-章节作业

-讨论

第二讲 先秦:政权的建设与“华夏”民族的整合

-第二讲 先秦:政权的建设与“华夏”民族的整合

-章节作业

-讨论

第三讲 秦汉:一统化的王朝与中华主体民族的形成

-第三讲 秦汉:一统化的王朝与中华主体民族的形成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胡汉多民族的融结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胡汉多民族的融结

-章节作业

-讨论

第五讲 隋唐:多民族共同推动和缔造的盛世(上)

-第五讲 隋唐:多民族共同推动和缔造的盛世(上)

-讨论

第六讲 隋唐:多民族共同推动和缔造的盛世(下)

-第六讲 隋唐:多民族共同推动和缔造的盛世(下)

-章节作业

-讨论

第七讲  辽宋金夏:多元民族文化碰撞交融

-第七讲  辽宋金夏:多元民族文化碰撞交融

-讨论

第八讲  元朝: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第八讲  元朝: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章节作业

-讨论

第九讲 明代:中华民族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第九讲 明代:中华民族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讨论

第十讲 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十讲 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十一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上)

-第十一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上)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六讲 隋唐:多民族共同推动和缔造的盛世(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