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华民族历史 >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 > 讨论 > 第十讲 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继续为大家讲中华民族历史
清朝部分的内容
1644年的初夏
崛起于中国东北的满洲贵族多尔衮统众入关
取代了此前推翻明王朝的李自成的大顺农民政权
入主北京
此后
又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努力
最终建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清王朝
它既高度继承了中国传统王朝的制度设计
同时在治理体系上
具有自己明显的民族特征
学术界往往把清承明制
这样四个字作为清朝国家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
确实
清朝在入关之后
马上高调地宣布
第一 厚葬崇祯皇帝
第二广纳贤才
原来像明朝大顺大西
投降的这一些汉族官员照旧录用
而且是就高不就低
第三
宣布改革明朝的弊症
如三饷加派啊
宦官专权啊等等
这些措施
确实为稳定入关之后的局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
面对庞大的疆域
众多的族群
清朝同样要尊重中国的历史传统
针对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如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主要是由满洲上层贵族参与处理
国家的政务
设立内务府掌管宫中的事务
取代了明朝原来的宦官24衙门
又设立了八旗都统衙门
来管理满族蒙古族和汉人等等
24旗的军政事务
设立军机处
进一步地强化皇权
设置理藩院来处理蒙藏
新疆等民族地区的事务等等
那么
整体论之啊
清朝这个时期的多元管理的体制
既是以传统中国的汉制为主体
同时又关照了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
所以
我们可以这么说
中华民族的历史在清朝
在民族政策的管理和制定上
传统在延续
辉煌再续写
当然
危机矛盾和挑战也是无处不在的
那么
为了解释
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一些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我想从下面这样三个方面
来给大家来讲
第一个我想谈谈长城问题
叫长城内外是家乡
明修长城清修庙
曾经被形象地描述为
明朝和清朝在处理民族事务策略中的
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
确实
明朝沿用了始自先秦以来的长城修筑
以缓解北方游牧民族
和农耕民族之间的冲突
通过构建防御工事
以防御的手段来维持双方的秩序
那么
清朝它是从东北入主中原
它是以游牧渔猎为主要经济形式
和北方主体的这些民族啊
他们有更多的是自然相通的民族属性
所以通过联姻和宗教等等形式
很好地处置了北方的这样一些
民族矛盾
所以像明朝那样的长城防御在很多地方
已经不复存在了
那么清朝真的就不修长城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长城存在的实际意义
其实质是不同民族
不同族群他们之间的冲突和碰撞
那么墙体是为了规范双方的秩序
那么
修筑长城又是数千年来先民们
不断摸索的历史智慧
也是现实的客观需要
尤其是到了近代之后
中华民族面临危机的时候
长城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团结
凝聚不屈的精神
长城精神体现的就是
我们伟大的精神
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
中国历代长城的分布图的走向
尤其是对于北方长城的它的走向
以此
我们来看一下长城的文化价值
中国北方长城的基本走向
从东北到华北
一直再到西北的这样一个走向
它和现在我们统计的四百毫米
等降水量线是高度重合的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
但是它背后一定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现象
自然
前人是无法像我们今天这样准确地去统计降水量
然而他们却凭借着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不断地摸索和总结
找到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
他们之间的经济存在的特点
于是就通过修筑长城
或者他们叫做边墙来修
建起一条有序的秩序线
历代相沿
生生不息
那么
清代的边疆管理起来比以前更加复杂
且不说此时的边疆已经受到周边
西方列强的侵扰
就是在传统中国版图内的族群关系
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复杂
修筑边墙的传统也被清朝所采用
在东北西北和华北
这条漫长的长城连接线上
它是协调农耕和游牧两大文明类型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所以
清朝对于明朝和前代的北方长城啊
还绝大部分予以维修和再利用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不同的族群
划定在一定的区域之内
避免他们之间更多的冲突
以方便于管理
而这种划地而治的方法
是传统中国封疆而治的
基本的思路的一种再延伸
那么修筑的边墙呢
就是说
清朝新修筑的一些边墙
有的是直接军事冲突的产物
比如说像西北的回疆长城
和西南的苗疆长城
有的是在传统的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的一种地理分界线
有的是基于清朝统治者自身的特点
如保证满族优越的政治地位
和蒙古族他们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所以修筑的盛京的柳条边长城等等
所以我们说清朝也修长城
因为长城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类型的依存
它们通过相互包容和妥协
达成了一种共同存在的方式
长城是一条维护和平的秩序线
长城的修建反映的是各民族勤劳
智慧和团结
是中华民族一种不屈的象征
那么在清代这个时期
中华民族的历史
给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
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在巩固和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因为清朝存在的17世纪的后半期
到二十世纪初的这样两百多年的时间里面
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
边疆危机程度更深
所以我们首先给大家讲一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问题
那么在这个方面的清朝
是充分吸取了传统王朝国家的民族政策
治边的方略
其中的很多智慧和经验
打击分裂
维护秩序
巩固统一
比如说
在康熙年间
清朝就在西南地区
平定了三藩之乱
在东南沿海出兵台湾
避免了国家长期的陷于分裂和动荡之中
在雍正年间
又对西南地区进行了集中的
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加强了西南与内地的联系
从而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从康熙年间开始
到乾隆年间
在祖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
清朝还出兵平定了准噶尔部首领的叛乱
它的重大意义在于
是关乎今天的西北的整个地区的统一和稳定问题
这个时期
清朝在奠定近代中国版图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今天我们来看我们的边疆版图
是在清时期逐步明确和奠定的
我们再来看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在清代部分绘制的是有一副
嘉靖25年的全国地图
这幅地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是中国从传统王朝政权
进入近代民族国家之前的中国的一个基本版图
而这个传统中国的基本版图的奠定
是得益于
清朝前期中央王朝和各个民族不懈斗争
共同奋斗和积极进取的这样的一个结果
我们来看一下东北的地图
在东北的边疆
1689年
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是中俄两国通过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
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从此
中俄东段的领土得以确定
也缓解了两国这种紧张的冲突关系
那么
在西北边疆
部分民族分裂分子和外国侵略者勾结
以达到分裂的目的
像葛尔丹就和沙俄勾结
企图占领割裂广大的疆土
张格尔
在英国侵略者的支持下
煽动地方上层分子的叛乱
他们都被一一挫败
那么在西南边疆呢
还制止了廓尔喀的侵扰
廓尔喀他是受英国殖民者的唆使
又和西藏分裂分子勾结
图谋西藏
那么
清朝的大军从青海入藏打败了他们
此后又提高了驻藏大臣的职权
整顿西藏的防务
加强了对这个地方的管理
所以我们可以说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的过程中
中华各民族浴血奋战
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像在
北京城乾隆年间
有非常著名的
回疆住京八爵
他们就是在乾隆年间
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过程中
做出突出贡献的维吾尔上层人士及其家属
乾隆皇帝亲自在北京城划定了一个专门的区域
来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
另外
在敕建回人礼拜寺碑记讲
回人 亦吾人也 意思就说
我们都是一家人
这也充分说明了
我们辽阔的疆域
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那么
清代这个时期的中华民族历史
还可以说明一个基本的事实
那就是
多民族共同创造了
我们中华灿烂的文化
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
已经超过了八百年
尤其是在元明清三朝
这里是全国的政治
经济
军事和文化中心
中华大家庭各民族共同在首都创造了
灿烂的文化
2017年
北京市政府颁布了
2016到2035年的城市总体规划
其中第四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时
提出了一城三带的概念
意思是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重点要围绕长城文化带
大运河文化带
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来开展工作
那么一城三带呢
就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文化命脉和精神传承
那么
北京地区的长城文化带和运河文化带
都是经过长期形成的
在清朝时期
经过了一种充分的发展
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一直到了今天
如果说长城反映的是各民族的勤劳
智慧和团结
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象征
那么大运河反映的就是
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
决心和勇气
那么
对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它包括了北京七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除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之外
还有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以及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等等
那么
我们可以重点说几句
作为清代皇家园林文化的三山五园
当然还是以颐和园最具为代表了
它们也是中国目前最负盛名的
历史文化园林颐和园
它是在乾隆年间修建 1888年又重建的
主要是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
占地290多公顷
建筑物有三千多间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给它的评语是这样的
颐和园的亭台 长廊 殿堂 庙宇
和小桥等人工景观
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
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
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可以说
颐和园的园林文化
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
南北文化的融合
东西文化的交流
多种宗教的并存
中央和地方的互动
以及自然和文化的统一
它体现的是以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体
满蒙回藏
等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
可以说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章节作业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十一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上)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
-章节作业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