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华民族历史 >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 > 讨论 > 第十一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上)
大家好
我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
陈鹏老师
今天由我给大家讲述中华民族历史
近现代时期(上)
大家都知道发生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通常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它同时也标志着中华民族
迈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近代以来
在西方“主权”
“民族”观念传入 列强入侵
引发巨大的民族危机
以及我们国家现代化运动
这样一些多种因素综合的作用下
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在中国各民族同胞中
逐渐的形成 普及和强化
在这样一种挽救国家危亡
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中
我们的中华民族实现了
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联合
首先
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晚清边疆危机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萌发
鸦片战争以来
西方列强凭借自己的坚船利炮
叩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
他们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逐渐侵蚀中国的领土
司法
关税等主权
中华民族遭遇所谓“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而中国各族人民也正是在共同反抗
外敌入侵的历史过程中
逐渐萌发了现代民族国家意识
早在鸦片战争时期
就有蒙古族的两江总督裕谦
土家族的三江口副将陈连升 陈举鹏父子
满族的京口副都统海龄为国捐躯
他们同广大官民共同抗敌的英勇事迹
正是现代国家意识早期萌发
最朴素的最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
西方列强加紧了对新疆
西藏
台湾等地的进逼
我国的边疆危机日益的凸显
这些地区的各族人民也更加自觉的
投入到维护边疆安全
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
比如说1860至1870年代
高山族儿女多次挫败了美国日本侵略者
占据我们宝岛台湾的图谋
1880年代
藏军在隆吐山顽强阻击英国的侵略军
誓死捍卫雪域高原
同时期的新疆
面对浩罕和沙俄的蚕食
维吾尔
哈萨克
回 蒙古 锡伯等各族同胞
迸发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
他们“或为向导 或随同打仗”
积极的协助清军摧毁了阿古柏的伪政权
收复新疆
并最终促成了新疆建省
有效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这些各族群众
在传统“忠君”“报国”的王朝认同基础上
也逐渐滋长出主权
领土 边界和国家观念
这是孕育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重要的前提
除此之外
壮族 汉族 瑶族等各族人民组成的黑旗军
也在1880年代中法战争中
沉重打击了法军的嚣张气焰
回族将领左宝贵是在甲午战争中
壮烈殉国的
土家族总兵罗荣光
是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
以死明志的
可以说他们谱写了
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彰显了危机面前
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在应对边疆危机的不懈努力中
“华夏中心”的传统地理观
“内华夏而外诸夷”的民族观
逐渐被抛弃
取而代之的是
以民族国家为界线的现代的地理观
以及中华民族是由主体民族
和少数民族共同构成的新的一种认识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第二个问题
清末民初
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输入
中国各政治派别的知识精英对于民族
种族
国民 主权
这些新的概念有了更加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从而更加自觉地倡导和建构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
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关于这个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的黄兴涛教授
在他的专著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中
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大家可以参看
那么具体来说
当时的立宪党人较早从现代意义上
理解和运用中华民族概念
比如1902年
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
较早使用“中华民族”语词
1905年的《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
又多次使用“中华民族”语词
尽管它仍然指的是汉族
但同时梁启超也强调
“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
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
体现出民族观上重要的改变
即历史地连续地融合地
开放地看待中国主体民族形成
和发展的历史
1907年
杨度在《金铁主义说》一文中
强调要祛除“种族即国家”“君主即国家”的观念
培育完全之国民
他认为
“汉 满 蒙 回 藏五族
但可合五为一
而不可分一为五”
“中国全体之人混化为一
尽成为中华民族 而无有痕迹
界限之可言”
此处的“中华民族”概念
揭示出一体化融合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应该说
它基本具备了中国国内
各民族总体的现代含义之雏形
除此之外
当时的满族官员和留日学生
对于民族关系的理解
也是非常有深度
1906年
出洋考察宪政归来的满族官员端方
在《请平满汉畛域密折》中
就提出
“惟有使诸族相忘 混成一体”
稍后 恒钧 乌泽声等满族留日学生
创办了《大同报》
《北京大同日报》等报刊
他们倡导“满汉人民平等
统合满 汉 蒙 回 藏 为一大国民”
可以说
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各民族
具有共同的利害关系
共同的命运
共同的责任
而此时的革命党人也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
以及立宪派的一些观点
适时的调整此前比较狭隘的“排满”宣传
辛亥革命爆发前夕
代理同盟会总理职务的刘揆一
就发布了一份
《提倡汉满蒙回藏民党会意见书》
在这个意见书中
他强调要联合五族的革命志士
共同组成一个革命团体
推翻清王朝统治
建立“共和”
以此来共同保护
我们所生存的整个国家的领土
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是
晚清以降由沿海通商口岸城市
向内陆腹地和边疆民族地区
逐渐推进的现代化改革
这样的改革
它拉进了内地和边疆的时空距离
为中华民族自觉实体的形成
可以说奠定了重要的社会经济基础
比如说清末驻藏大臣张荫棠
在任内就提出《治藏大纲二十四款》
他还编写了《训俗浅言》《藏俗改良》
并将它们翻译成藏文
他还创办了汉藏文报纸
并且亲自赴拉萨的大昭寺
向西藏本地的官员宣讲富国强兵之道
鼓吹爱国思想
再比如说
1910年竣工的滇越铁路
就加强了云南的对外交往
使得外省乃至欧美的货物纷至沓来
这样的一种交往
改变了当地人传统的重农思想
当时有资料记载说
“工乃渐知改良 商则渐知远贩”
而且昆明 呈贡
这些铁路沿线城镇的商业
也因此而日渐繁荣起来
民国建立后
“五族共和”迅速成为南京临时政府
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主张
中央民族大学彭武麟教授就认为
“五族共和”规定了民主共和国
是中国各民族政治关系的最高表现形式
各民族既有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又有维护民族团结
和国家统一的责任和义务
可以说
这促使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由传统迈向现代
1912年孙中山发表的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就强调“国家之本 在于人民
合汉 满 蒙 回 藏
诸地为一国
即合汉 满 蒙 回 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
他颁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 阶级 宗教之区别”
当少数蒙古王公
在沙俄支持下企图分裂国家时
1913年西蒙古王公会议就通电决议反对
他们特别指出
“蒙古疆域与中国腹地
唇齿相依
数百年来
汉蒙久为一家
我蒙同系中华民族 自宜一体出力
维持民国”
这充分体现出当时少数民族的代表人物
对于中华民国
和中华民族的那种强烈的自觉的认同
最后我们探讨第三个问题
五四前后
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巩固与发展
五四运动前后伴随着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示威游行
抵制日货等一系列的政治运动
人们的国家观念
主权观念
领土意识等
这些“中华民族”自觉内涵
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
当时非常流行的“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的口号
实际上就非常集中体现了
中国民众
追求民主共和权利的一种心理倾向
当时成立于1913年的
国立蒙藏专门学校
也就是今天我们中央民族大学
附属中学的前身
这个学校到1918年的时候
改名为蒙藏专门学校
它开设了汉语 蒙语
藏语的语言类课程
以及政治
法律
外事等专业类课程
主要是目的就是培养蒙藏地区的优秀青年
这个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
很多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回到了边疆民族地区从事文教事业
对于促进多民族的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1920年代
反帝运动在中国持续高涨
特别是1925年
日本资本家打死中国工人
而上海租界当局
又逮捕和射杀了很多游行示威的学生
和群众
使得全国各地响起了“打倒帝国主义”
“废除不平等条约”
“为死难同胞报仇”的怒吼声
形成了全国性规模的“五卅反帝运动”
在这个运动过程中
中国各阶层各民族更加清醒的认识到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自觉意识
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本讲到此结束
-章节作业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十一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上)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
-章节作业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