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古代史通论 >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  一、从农牧冲突到民族融合 >  从农牧冲突到民族融合

返回《中国古代史通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从农牧冲突到民族融合在线视频

下一节:中古门阀制度

返回《中国古代史通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从农牧冲突到民族融合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中国古代史通论的课程

本次要讲述的内容是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第一个问题

从农牧冲突到民族融合

魏建南北朝开始于公元189年

董卓之乱

结束于公元589年

隋灭陈统一全国

这400年的历史中

最突出的一个历史特征

就是从民牧冲突走向民族融合

关于这一点

中国民族史研究学者白翠琴

在其专注《魏晋南北朝民族史》

一书中有以下论述

她说 魏晋南魏朝是我国古代史上

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

是更高层次上的同化和融合

北方匈奴 羯 鲜卑 氏 羌等

内迁诸族

因长期与汉族错居杂处

在汉族影响下

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并在加速封建化和汉化的过程中

形成了共同经济体制

从民族特点而言

他们与汉族的共同性日益增多

隔阂及差异性逐渐减小

最后多融合于汉或其他民族

这段论述很好地阐释了

魏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

一个最基本的线索特征

就是从民族冲突走向民族融合

并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大家庭

这段历史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本次就要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

我们要讲述的是农牧冲突

是如何形成的

关于这一点

方宝璋在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古代历史》

一文中进行了一些阐释

这篇文章发表在

《文史知识》刊物上

大家知道《文史知识》

是中华书局出版

一部带有科普性质的刊物

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

可读性是很强的

方宝璋先生说

鸟瞰中国古代史

地主阶级与农民

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

是两对重要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的运动

对立与协调

冲突与互补融汇

贯穿着古代历史

从而使中国古代史

与世界其他文明区历史相比

更具有鲜明的特色

这也就是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有两组始终交缠在一起

影响比较深远的矛盾

一组就是阶级矛盾

即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另外一组就是农牧矛盾 农牧冲突

农牧冲突贯穿中国历史5000年

它又是如何形成的

实际上是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从农牧分离

农牧对立到农牧冲突的

农牧分离的基础最重要的是

地理环境的差异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 幅员辽阔

气候也是比较复杂的

在降水方面中国分成了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及干旱区

在气温方面 中国则分为热带

当然 这个热带区域比较狭窄

比较少 面积比较小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当然还有特有的高原气候区

降水和温度的结合

使得中国形成了一条比较明显的

地理分界线

这条分界线以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

胡焕庸先生的名字来命名

叫做胡焕庸线

这条线从东北的漠河

一直向南延伸到云南大理的腾冲

再结合中国地形 地势的特点

即西高东低 三级台阶分布

在中国历史上就形成了农牧分离

在这条界线的东南

由于气温足够高 有足够多的降水

因此 很早就形成了农耕区

而在这条界线的西北

由于气温不够 由于降水比较少

所以 不能够从事农耕生产

只能够进行放牧 形成了畜牧区

这样一种农牧分离

既基于自然的基础

其实也基于社会的因素

这主要是由于在农业区

它其实也可以进行放牧生产

但是5000年来在农牧区

农业区畜牧业只是一种家庭副业

规模是比较小的

没有形成农牧结合

农牧各半的生产方式

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由于在农业区人口众多

粮食的压力很大的

因此 必须要把土地变成耕地

以种植更多的粮食

养活这么多的生灵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在单面积土地中

农耕的效益是远远高过游牧业

高过畜牧业的

这样一种效益不是高一倍两倍

而是高几十倍

很多学者研究的成果证明

要通过放养的方式

养一头羊或一头牛需要30亩地

30亩地只能够养一头羊

而一头羊 诸位知道

不能够作为食物吃很久的

了不起半个月 一个月就把它吃完

但30亩地用来种粮食

可以说一家人的生计基本能解决的

所以 单位土地面积的效益来说

农耕是远远高过畜牧业的

只要一个头脑正常的 有理性的地主

他就会选择农耕 而不是游牧业

农牧分离

第二个阶段就是农牧的对立

农牧对立的原因

是由于游牧区需要农业产品

游民是需要农业区的农产品的

而农耕区是不太需要牧产品的

因为农业区能够提供的农业产品

是粮食 是布匹和其他生活物资

而牧区能够提供的牧产品是奶类

是肉类 是皮革类

奶类 肉类长途运输很难保鲜

而且运费很高

因此 农民既不需要

同时也没有足够的财力

来获取牧产品

因此 双方关系是不对等的

再加上在公元前后

整个北半球就进入了一个寒冷期

中国的平均气温也随之下降

有证据表明下降了2度到3度

这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突出的寒冷期

它持续时间很长

从公元前后一直持续到公元6世纪

在这样一个寒冷期中

北方游牧民族的生计受到很大影响

降水变少了 气温变得更低了

原来能够生存的地区

已经很难生存了

因此 他们有南下的这种动力

也就是说气候的变化

迫使着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地南下

公元前后 然后到公元6世纪

形成了一个北方游牧民族

南迁的历史进程

这个图显示了西晋时期

北方少数族分布和内迁的情况

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胡内迁

这五个少数民族包括鲜卑 匈奴

羯 氐 羌人

他们迁徙的方向是渐次南迁的

鲜卑人从中国大兴安岭地区

东北地区迁徙到蒙古高原

然后把蒙古高原生活的匈奴人

压迫到内地

其他的氐 羌 羯人也渐次内迁

这种内迁进程

并没有被中原的统治所阻拦所打断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

经过汉末三国大乱

中原人口损失比较大

人口不足

封建国家的税基 兵源 赋役来源

遭到很大损失

因此 原本存在的华夷防线

即长城防线被打开

北方少数民族源源不断南下

并没有受到中原王朝的阻隔

第二个问题就是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路径

刚才也讲到了

源源不断的少数民族南迁

引起了民族关系的一种动荡

再加上三国和西晋王朝的

错误民族政策 民族压迫政策

不断使得民族关系 民族矛盾

加剧 恶化

所以出现了永嘉之乱

出现了东晋十六国对峙格局

在史书中甚至有很多种族清洗记载

应该说民族关系 民族矛盾动荡不安

在数千年中也是比较突出的

在经历了

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的民族冲突

仇杀过程之后

为什么又很快迎来了民族融合

这样一个过程 这样一个机制

是值得我们学习 值得我们研究的

这里总结一下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几条路径

首先第一条 内迁游牧民族农耕化

这个可以说

是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最重要

最本质的一个路径 一个方式

因为只有形成共同的经营生活

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 新的民族

内迁游牧民族农耕化进程

主要是这么两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游牧生产是高度分散的

也就是说不能够聚居

否则 很快牛羊马就会把草全吃完

对草场资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

如果还过着过去那种高度分散生活

他们就不能够形成强大武力

很容易被其他民族窥破虚实

甚至有灭族的风险

因此必须聚居

但是一旦聚居

就不能够再从事过去高度分散的

游牧生产

这是进入中原内迁的少数民族

他必须能农耕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不能再过过去那种

高度分散的游牧生活了

第二个原因刚才也讲到

适用于单位土地面积

农耕效益是远远强过游牧的

只要有点经济头脑有点理性的人

就会倾向于搞农耕生产

而不是游牧活动

这一点在北朝历史上

表现得是比较明显

根据《魏书》记载

北魏维持着几个大型的国有牧场

但是那些管理牧场官员

往往有监守自盗的行为

他们监守自盗并不是盗取马匹

而是在过去很肥沃的土地

进行盗种

雇佣的农民 还是自己的部曲家丁

总而言之

将本来是国家牧场的土地

变成了农田来进行耕作

所以 这样一种措施

或者这样一种现象是屡禁不止

在北魏历史上是很常见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农耕的效益是远远强过农业的

只要是有理性的地主

都会倾向于把土地用于农业生产

这个可以说是内迁游牧民族

农耕化最重要的一个动力

这样一种农耕化进程

有很多的史料进行记载

并且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

很著名的一部农书

即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

描述的就是北方黄河流域

农业的发展

也反映了内迁游牧民族

农耕化的一个进程及其成果

魏晋魏朝民族融合的

第二个重要的途径

也是具体机制

就是不同民族的通婚

关于这个问题推荐诸位读三篇论文

第一篇是刘驰的

从崔 卢二世婚姻的缔结

看北朝汉人士族地位的变化

这篇论文发表在

《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2期

第二篇推荐论文是

施光明著的《北朝民族通婚研究》

这篇论文发表在

《民族研究》1993年的第4期

第三篇推荐诸位阅读论文

是张晓东的

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亲的特点

兼与汉唐等不同历史时期比较

这篇论文发表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

大家可以把这三篇文章来

仔细读一读

了解这个时期各族通婚的相关情况

这里就不再赘述

魏晋朝北朝民族融合的第三个途径

就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的

汉化改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

北魏孝文帝改革

大家看到的是

今天北魏平城明堂遗址博物馆的

一个照片

相关的外景和内部产品

明堂是汉族儒家所设计的

一个很重要的理智性的建筑

在过去少数民族政权

是不可能有这种建筑的

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个重要的措施

就是在首都建立明堂

明堂的建筑标志着

北魏汉化封建化进程的一个新水平

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此外 北魏的皇帝也都礼佛

这是现在陈列于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

洛阳龙门石窟

《孝文皇帝礼佛图》的一个浮雕

北魏孝文帝带着他的大臣

带着他后妃到洛阳的龙门石窟

去礼拜佛祖

大家可以看到

孝文帝和他的侍从穿着的都是

比较宽袍大袖的汉族服饰

所以 北方游牧民族首领

带头进行汉化改革

这个无疑也推动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

第四条路径就是各族人民的

联合斗争

比如 在西晋末年

永嘉之乱中联合的反禁

又比如在北魏末年六镇起义

和北方的人民大起义

各个民族连在一起

反对封建统治者的统治

进行联合斗争

在斗争中结成友谊

也彼此熟悉

从而推动了这个时期民族融合进程

400年的魏晋南北朝历史

一个突出特征

就是中国民族关系的重大变化

从民族冲突走向民族融合

相关的历史事实

对于当代中国推进民族团结

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

无疑都是有启发的

本次课程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中国古代史通论课程列表: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气质

-一、内陆型农业文明

--内陆型农业文明

-二、强大的国家权力

--强大的国家权力

-三、中国文化宏大的包容精神

--中国文化宏大的包容精神

-四、开放的等级社会

--开放的等级社会

-五、伦理文化

--伦理文化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气质 习题

第二章 石器时代

-一、进化论与人类学

--进化论与人类学

-二、人类的诞生与体质的进化

--人类的诞生与体质的进化

-三、夏娃理论及争议

--夏娃理论及争议

-四、中国文明的诞生与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文明的诞生与多元一体格局

-第二章 石器时代 习题

第三章 中国早期文明的特质与发展道路的选择

-一、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二、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

-三、商朝:辉煌的青铜时代

--商朝:辉煌的青铜时代

-四、西周:系统国家理念的确立

--西周:系统国家理念的确立

-第三章 中国早期文明的特质与发展道路的选择 习题

第四章 先秦秦汉时期

-一、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二、秦始皇和他的历史遗产

--秦始皇和他的历史遗产

-三、汉初布衣将相与黄老政治

--汉初布衣将相与黄老政治

-四、汉武帝的制度建设

--汉武帝的制度建设

-五、从王莽改革到光武中兴

--从王莽改革到光武中兴

-六、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七、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的开辟

-第四章 先秦秦汉时期 习题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一、从农牧冲突到民族融合

--从农牧冲突到民族融合

-二、中古门阀制度

--中古门阀制度

-三、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变革

--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变革

-四、唐代政治与社会

--唐代政治与社会

-五、唐宋变革论

--唐宋变革论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习题

第六章 宋元明清时期

-一、宋朝祖宗家法和王安石变法

--宋朝祖宗家法和王安石变法

-二、宋代的经济革命

--宋代的经济革命

-三、元朝百年统治

--元朝百年统治

-四、明代政治与经济

--明代政治与经济

-五、帝国斜阳:康乾盛世

--帝国斜阳:康乾盛世

-第六章 宋元明清时期 习题

第七章 中国政治制度演变

-一、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

-二、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三、官僚政治

--官僚政治

-第七章 中国政治制度演变 习题

第八章 中国古代土地与赋役制度演变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三、精耕细作小农经济

--精耕细作小农经济

-第八章 中国土地与赋役制度演变 习题

第九章 中国军事制度演变

-一、中国古代战争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战争的起源与发展

-二、从兵劳合一到世兵制

--从兵劳合一到世兵制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第九章 中国军事制度演变 习题

第十章 儒释道三家

-一、儒家

--儒家

-二、佛道之争

--佛道之争

-三、三教合流

--三教合流

-第十章 儒释道三家 习题

第十一章 世界历史坐标中的中国

-一、上古时代:文明发源地之一

--上古时代:文明发源地之一

-二、中古时代:世界之巅

--中古时代:世界之巅

-三、近代世界:边缘与抗争

--近代世界:边缘与抗争

-四、当代世界:重返中心舞台

--当代世界:重返中心舞台

-第十一章 世界历史坐标中的中国 习题

从农牧冲突到民族融合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