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Green Economy from China's Stories >  10. Environmental Policy Assessment >  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 >  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a)

返回《Green Economy from China's Stories》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a)在线视频

下一节: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b)

返回《Green Economy from China's Stories》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a)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欢迎进入

《绿色经济与中国实践》

下面我们来看第十章的第2个部分

环境政策的种类

环境政策的种类在实践中又分成4个具体的种类

这4个种类

也是目前国际社会和中国

都十分流行的环境政策

第一是行政命令型

第二是市场激励型

第三是大众监督型

第四是自愿性环境政策

好 我们具体的一个一个的来进行分析

第一种政策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

是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

这是最传统 最古老的环境政策

它的含义是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

根据相关法律 法规 规章和标准

对生产行为进行直接管理和强制监督

包括使用一些强制手段

比如法庭 警察 罚款等等

来让人们遵守法律的公共政策

在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中

通常依靠各种类型的标准

来实现环境质量的提高

根据各种政策工具实施效力的不同命令

控制型政策

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对中国来说

比如第一类

就是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

1989年12月中国正式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来

中国陆续出台了30多部

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二是

各级地方政府

颁布的地方性法律法规

全国各级地方政府

先后通过了84部地方环保法律和法规

此外 各级环保部门

行业组织

还制定了

多种环保技术标准和制度

主要包括如事前控制类的

环境规划制度

环境标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投资项目

排污许可证制度等等

事中控制类的

污染物排放浓度标准

排放总量控制标准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等

以及事后救济类的

限期治理制度

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违法企业挂牌督办制度

强制污染关停

并转等强制性制度等

在命令和控制型环境政策里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标准

那么标准为何会盛行

首先标准它简单直接设立了明确的目标

其次

标准也符合人们的道德观念

人们通常会认为污染是不好的

所以它容易推行

第三

法律制度的作用是界定和阻止违法行为

制定标准符合法律的规范

那么标准有哪些类型

标准不同的类型可以联合使用吗

最常见的标准的类型是排放标准

其次是技术标准

排放标准

是指对于直接来自污染源的排放量

不能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具体来说

有排放浓度标准

比如说每百万单位废水里面

所含的生化需氧量浓度的规定

它是一种主要的水污染测度指数值

涉及到BOD容积浓度

再比如说对总剩余量进行控制

放电率

浓度 持续时间的要求

再比如说每单位产出的剩余量

每千瓦时产生的废气排放量

每单位投入的剩余量

每吨碳燃烧的废气排放量标准

最后比如说污染物去除率

废弃物排放前的污染物去除率 等等

这一些我们国家都制定了

不同的排放标准

如不同的生产商根据产品执行不同标准

除了排放标准之外

还有技术标准

有些标准实际上

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某些最终的结果

而是规定了潜在的污染者

必须采用的技术 工艺或做法

这些我们就称之为技术标准

比如所有的电力公司

都要求安装气体洗涤器

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但是严厉的环保标准

它会引起更多的成本

因此会存在两个一般性的问题

第一是标准制定方忽略执行成本问题

执行方为了降低成本

他可能会选择新的标准

其次

地方政府为了降低执行成本

会采取灵活的新的标准

这里面就会产生一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

一个央地关系的问题

这也是在学术界

引起了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那我们回头看一下

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的优劣势

命令控制型工具的优点在于

将环保是项前置

这样有利于更好的进行环境污染源控制

具有强制性和及时性 执行成本低

但它的劣势在于缺乏灵活性

相当于规定了

一个清晰的环境保护的下限

对于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

技术创新激励不足

甚至对整个环境的环保水平

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且环境技术标准的骤然提高

可能使企业已有投资项目强制停工

给社会造成相应的经济福利损失

根据OECD的研究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命令控制型法规起到的作用效果不大

对中国而言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命令控制型政策的

过多使用

塑造了一种强有力的地方政商主义

影响了环境政策绩效

那么既然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

存在着上述的一些缺点

虽然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在我国使用最多

使用的时间也最长

但现在的环境政策手段呢

就逐步的向另一种手段靠拢

这种手段就是激励型环境政策

那什么叫做激励型环境政策呢

他的工作方式是

首先由政府当局设定总体目标和规则

并给企业足够的空间

企业正常的商业动机

是赚取利润

因此政府会引导他们

采用成本效益高的污染控制程序和技术

最典型的激励型环境政策是排污费和补贴

什么叫做排污费

通俗的定义是你可以排放

任何你想排放的残余物

但你的排放量会被测量

你必须为你排放的每一单位污染物

支付一定的费用

比如我们的这个图表中

企业所造成的噪音污染

按照超标分贝数进行付费

超标的分贝数越大

那么他所支付的费用就越高

第2个常见的激励性环境政策是治理补贴

什么叫做治理补贴

这里补贴是从每个基准的污染水平开始

政府相关部门

将为每减少一吨的污染排放量

向污染者支付一定数量的费用

这里补贴

听上去和排污费正好是相反的政策

图中给了海南省高污染排放机动车

提前淘汰

财政补贴及奖励的标准

我们可以稍微看一下

那了解了激励型环境政策的定义之后

如何对激励型环境政策进行评价

按照我们之前所说的评价标准

效率是否能够激励企业的创新

我们来分别看一下

从效率层面而言

如果所有的污染排放企业

都接受同样的排污费用

他们将调整它们的污染排放

以使得边际原则得到满足

这里我们所说的边际原则

就是微观经济学里面

我们经常所说的MR等于MC

也就是

边际减排成本

要与边际污染降低相等

此时政府只需要制定

相应的激励政策

企业就会进行自发的生产调整

使得编辑规则得到满足

也就是使得政策有效

所以从政策层面上

至少激励性环境政策

它是优于命令控制性环境政策的

它是具有效率的

那么它是否能够激励创新

一般研究认为

激励型环境政策

能够激励企业创新

通过激励型环境政策

企业会寻求减少污染排放的

低成本的生产途径和生产技术

因此激励型环境政策

相比命令控制型政策来说

更能够激励企业创新

那么激励型环境政策是否具有缺点

缺点是

激励型环境政策

缺乏有效的监管

相比之于命令控制型政策来说

激励型环境政策

依赖于

企业的自利行为原则

企业通常是处于利润最大化来进行考虑

这表明

企业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允许排污的

甚至是高排污的

那么我们来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排污收费政策的反对者有时声称

这只是让企业购买污染权的一种方式

这种批评合理吗

你们可以思考一下

谢谢 下次见

Green Economy from China's Stories课程列表:

1.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1.1.1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Ecological Crisis

--1.1.1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Ecological Crisis

-1.1.2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Governance Results in China

--1.1.2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Governance Results in China

-1.2.1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1.2.1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1.2.2 Refle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 Issues

--1.2.2 Refle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 Issues

-1.2.3 China's Practic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1.2.3 China's Practic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1.2.3 China's Practic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

--1.2.3 China's Practic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

-1.3 The Origin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1.3 The Origin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Chapter I Test

2. Textbooks and Practice

-2.1 Teaching Materials

--2.1 Teaching Materials

-2.2 Practice in China

--2.2 Practice in China

-Chapter II Test

3. Research Hotspots and Cutting Edge Research

-3.1 Research Hotspots

--3.1 Research Hotspots

-3.2.1 Industrial Ecology

--3.2.1 Industrial Ecology

-3.2.2 Environmental Value Spillover

--3.2.2 Environmental Value Spillover

-3.2.3 "Two Mountains" Theory (a)

--3.2.3 "Two Mountains" Theory (a)

-3.2.3 "Two Mountains" Theory (b)

--3.2.3 "Two Mountains" Theory (b)

-Chapter III Test

4. Circular Economy

-4.1.1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4.1.1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4.1.2 Background in China

--4.1.2 Background in China

-4.2 3R Principles

--4.2 3R Principles

-4.3 3 levels

--4.3 3 levels

-4.4.1 Progress

--4.4.1 Progress

-4.4.2 Policies

--4.4.2 Policies

-Chapter IV Test

5. Low-Carbon Economy

-5.1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5.1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5.2 The origin of the Low-carbon Economy theory

--5.2 The origin of the Low-carbon Economy theory

-5.3 Practi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5.3 Practi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5.4 Practice in China

--5.4 Practice in China

-Chapter V Test

6. Green Economy

-6.1 The Concept of Green Economy

--6.1 The Concept of Green Economy

-6.2.1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Green Economy

--6.2.1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Green Economy

-6.2.2 Actions on Green Econom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en Economy

--6.2.2 Actions on Green Econom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en Economy

-6.3 Assessment Methods for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6.3 Assessment Methods for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6.4.1 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Thought

--6.4.1 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Thought

-6.4.2 Practice and Inspirations of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6.4.2 Practice and Inspirations of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Chapter VI Test

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7.1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7.1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7.2.1 The form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7.2.1 The form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7.2.2 China's Achievement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7.2.2 China's Achievement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7.3.1 EKC Hypothesis and Its Origin

--7.3.1 EKC Hypothesis and Its Origin

-7.3.2 Enlightenment of EKC on China'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7.3.2 Enlightenment of EKC on China'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hapter VII Test

8. Ecosystem Services

-8.1 The Connotation and Assessment Significanc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8.1 The Connotation and Assessment Significanc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8.2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ssessment

--8.2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ssessment

-8.3 Practice in China

--8.3 Practice in China

-Chapter VIII Test

9. Ecological Footprint

-9.1.1 Theoretical Concept

--9.1.1 Theoretical Concept

-9.1.2 Research Prospect

--9.1.2 Research Prospect

-9.2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9.2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9.3.1 Research Scale

--9.3.1 Research Scale

-9.3.2 Research Industry

--9.3.2 Research Industry

-Chapter IX Test

10. Environmental Policy Assessment

-10.1 Environmental Policy Assessment Standards

--10.1 Environmental Policy Assessment Standards

-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

--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a)

-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b)

--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b)

-10.3 Case study——River Chief Policy

--10.3 Case study——River Chief Policy

-Chapter X Test

Final exam

-Final exam

--Final exam

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a)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