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Green Economy from China's Stories >  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7.3.1 EKC Hypothesis and Its Origin >  7.3.1 EKC Hypothesis and Its Origin

返回《Green Economy from China's Stories》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7.3.1 EKC Hypothesis and Its Origin在线视频

下一节:7.3.2 Enlightenment of EKC on China'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返回《Green Economy from China's Stories》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7.3.1 EKC Hypothesis and Its Origin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欢迎进入《绿色经济与中国实践》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

环境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假说——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也称EKC

首先

我们来认识和了解一下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和它的由来

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库兹涅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

库兹涅茨在研究人均收入

与分配公平的问题上发现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

收入分配状况呈现出先恶化

后改善的趋势

这种趋势绘制成散点图后

大致呈现倒U形的曲线

后人就把这个倒U形的曲线

命名为库兹涅茨曲线

到了1991年

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与Krueger在研究中发现

污染水平在低收入群体中

随人均GDP的上升而上升

而在高收入人群中随人均GDP的上升而下降

但由于当时两人沉浸于

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的研究中

并未对这一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直到1993年

学者Panayotou借用库兹涅茨曲线模型

首次将环境质量

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

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简称EKC

这里的E代表的就是环境

介绍完了EKC的由来之后

我们来看看它的样子吧

大家可以看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横坐标

为人均GDP

纵坐标为环境污染指标

注意这两个指标会根据研究的不同而不同

它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与污染状况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的许多研究中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态有很多种

但目前最常见的就是这种倒U形的曲线

类似于图中的曲线

这条曲线的含义是什么呢

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

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

环境污染水平由低变高

环境恶化程度加剧

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

也就是说

到达某个临界点或“拐点”以后

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环境污染水平又由高趋低

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

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倒U形的曲线呢

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从技术

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

这种观点认为:在一个社会发展的初期

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能源消耗存在着巨大的浪费

人们以自然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

因此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

环境污染水平也在上升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技术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当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时

人们可以采用更先进的工艺

进行生产

并且有着更先进的措施

来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此外

技术水平的提高

也直接导致传统的高污染制造产业

向更为节能

环保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最终导致环境污染程度的降低

第二种解释

是从环境质量的需求角度出发

这种解释认为 刚开始人们的收入较低

生活水平较差

无暇顾及周边的生活环境

只希望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

来提高自己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所以在这种社会状况之下

人们可能会从事一些

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高污染产业

同时通过变卖自身的自然资源

来换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但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

人们的关注点将不再仅仅局限于金钱

可能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

生活的舒适情况等等方面

这时环境质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逐渐开始提高

因此

人们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环境污染

第三种解释主要认为

EKC曲线的倒U形结构与国际贸易有关

一个国家在发展初期

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

在从事国际贸易时

主要从事的是低端制造这一环节

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改善

以及劳动力水平的提高

这个国家逐渐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迈进

同时将自身的高污染产业

通过国际投资等方式

向另一个更为落后的国家进行转移

最终实现自我环境质量的提高

第四种解释认为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

在购买产品上人们更加倾向于

购买环保型的产品

而对那些浪费大量资源生产出来的产品

进行抵制

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还有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

进而使得环保型产品

在市场中更具有优势

最终

迫使产品制造企业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等手段

转向生产环保型的产品

所以

后期环境污染水平会发生下降

最后一种解释认为

倒U形曲线主要是由于政策干预造成的

刚开始污染水平还不高

政府在制订环保政策上的态度

也不是非常积极

但当环境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

环境质量开始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

于是政府部门开始出台

更多更为严格的政策

来治理

因此

环境污染得到了控制

环境开始逐渐得到恢复

说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解释之后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一曲线的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EKC曲线主要有四大特点

分别为:

具体形态不确定

转折点不确定

变量不确定以及峰值的不确定性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具体形态不确定

我们在之前的讲解中提到过: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态是不确定的

它会根据选取的地域

指标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除了常见的倒U形曲线外

还存在同步递增形曲线关系

正U形曲线关系以及N形曲线关系等

第二个特点是转折点的不确定

EKC曲线的拐点并不是固定的

它会根据干预措施采取的时间

以及经济发展的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可能提前也可能延后

第三点是变量不确定

这反映在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两方面

解释变量除了人均GDP外

还可以使用人均收入水平

来反映一个社会经济状况

而被解释变量呢

既可以是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指标

也可以是某一污染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

最后一个特点是峰值的不确定性

由于EKC曲线的峰值受到包括历史遗留问题

政策实施效果等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峰值是不确定的

而且

也不能够准确地估计出峰值的具体位置

只能够通过积极的环境政策

来尽可能地降低峰值

刚才我们有提到EKC曲线的形态并非固定的

那么接下来

我们就来看看EKC曲线的其它形态

第一种是同步关系形态

在这一情况下

环境污染

与经济发展水平

大致呈正相关的关系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

经济发展并没有改善环境问题

也可能是EKC假说

并不适合全球环境指标

亦或是该地区尚未到达

环境改善的拐点等等

第二种形态是正U形曲线

出现这种形态的原因可能是

在测度环境污染水平时

采用了特殊的指标

比如森林采伐量等

也可能是一些特殊的经济活动或者政策

导致EKC曲线呈正U的形态

还有的曲线是“N”形

在这种形态下我们可以看到

刚开始曲线是按倒U形进行发展的

但是到了某一时间节点上

情况发生了突变

EKC曲线朝着正U形曲线的趋势进行发展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环境压力

与经济增长的不定期重组

至于为什么会重组

学界里存在着许多种解释

这里简单介绍其中的两点

首先是政策因素

可能由于早期环保政策的软弱

能源危机恢复

导致人们的环保意识下降

另外也可能是经济增长率

超过了物质的减少速率导致的

今天我们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由来

含义 原因以及特点等

进行了介绍和学习

希望大家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

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好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Green Economy from China's Stories课程列表:

1.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1.1.1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Ecological Crisis

--1.1.1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Ecological Crisis

-1.1.2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Governance Results in China

--1.1.2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Governance Results in China

-1.2.1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1.2.1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1.2.2 Refle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 Issues

--1.2.2 Refle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 Issues

-1.2.3 China's Practic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1.2.3 China's Practic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1.2.3 China's Practic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

--1.2.3 China's Practic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

-1.3 The Origin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1.3 The Origin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Chapter I Test

2. Textbooks and Practice

-2.1 Teaching Materials

--2.1 Teaching Materials

-2.2 Practice in China

--2.2 Practice in China

-Chapter II Test

3. Research Hotspots and Cutting Edge Research

-3.1 Research Hotspots

--3.1 Research Hotspots

-3.2.1 Industrial Ecology

--3.2.1 Industrial Ecology

-3.2.2 Environmental Value Spillover

--3.2.2 Environmental Value Spillover

-3.2.3 "Two Mountains" Theory (a)

--3.2.3 "Two Mountains" Theory (a)

-3.2.3 "Two Mountains" Theory (b)

--3.2.3 "Two Mountains" Theory (b)

-Chapter III Test

4. Circular Economy

-4.1.1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4.1.1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4.1.2 Background in China

--4.1.2 Background in China

-4.2 3R Principles

--4.2 3R Principles

-4.3 3 levels

--4.3 3 levels

-4.4.1 Progress

--4.4.1 Progress

-4.4.2 Policies

--4.4.2 Policies

-Chapter IV Test

5. Low-Carbon Economy

-5.1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5.1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5.2 The origin of the Low-carbon Economy theory

--5.2 The origin of the Low-carbon Economy theory

-5.3 Practi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5.3 Practi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5.4 Practice in China

--5.4 Practice in China

-Chapter V Test

6. Green Economy

-6.1 The Concept of Green Economy

--6.1 The Concept of Green Economy

-6.2.1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Green Economy

--6.2.1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Green Economy

-6.2.2 Actions on Green Econom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en Economy

--6.2.2 Actions on Green Econom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en Economy

-6.3 Assessment Methods for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6.3 Assessment Methods for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6.4.1 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Thought

--6.4.1 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Thought

-6.4.2 Practice and Inspirations of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6.4.2 Practice and Inspirations of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Chapter VI Test

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7.1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7.1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7.2.1 The form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7.2.1 The form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7.2.2 China's Achievement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7.2.2 China's Achievement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7.3.1 EKC Hypothesis and Its Origin

--7.3.1 EKC Hypothesis and Its Origin

-7.3.2 Enlightenment of EKC on China'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7.3.2 Enlightenment of EKC on China'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hapter VII Test

8. Ecosystem Services

-8.1 The Connotation and Assessment Significanc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8.1 The Connotation and Assessment Significanc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8.2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ssessment

--8.2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ssessment

-8.3 Practice in China

--8.3 Practice in China

-Chapter VIII Test

9. Ecological Footprint

-9.1.1 Theoretical Concept

--9.1.1 Theoretical Concept

-9.1.2 Research Prospect

--9.1.2 Research Prospect

-9.2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9.2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9.3.1 Research Scale

--9.3.1 Research Scale

-9.3.2 Research Industry

--9.3.2 Research Industry

-Chapter IX Test

10. Environmental Policy Assessment

-10.1 Environmental Policy Assessment Standards

--10.1 Environmental Policy Assessment Standards

-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

--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a)

-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b)

--10.2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b)

-10.3 Case study——River Chief Policy

--10.3 Case study——River Chief Policy

-Chapter X Test

Final exam

-Final exam

--Final exam

7.3.1 EKC Hypothesis and Its Origin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