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下) >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下)

返回《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下)在线视频

下一节:2.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返回《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基础

和科学前提

这节课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

理论来源和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是德国古典哲学

其中既包括从康德

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又包括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直接从对这两方面的

批判继承中产生的

康德和费希特

德国古典哲学的早期代表

是康德和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

这种唯心主义

高扬了主体的能动性

把能动的自我意识

看做人的根本

看做人类知识的基本构成要素

甚至看成是整个外部世界的构造原则

和推动原则

这种哲学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

具有辩证法思想

但其最终导致了主观唯心主义

谢林

为了克服康德和费希特

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缺陷

谢林试图以“绝对的同一性”

来把握“自我”和“非我”

主体与客体

思维与存在的内在统一

从而第一次把能动原则

归结到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

黑格尔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是黑格尔

首先

黑格尔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理解为绝对精神

这个绝对者

不仅是实体

而且是主体

因此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乃是一种能动的发展过程

其次

黑格尔不仅肯定了

矛盾存在的必然性

而且肯定了矛盾

“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

黑格尔辩证法中最具特色之处

是把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

看作通过矛盾的对立及其克服

而实现的

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但是黑格尔所理解的

辩证运动的主体

是思维或绝对精神

这一辩证运动的过程

实质上不过是绝对精神的

自我运动

因此

黑格尔的辩证法

是头足倒置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继承了以往的哲学唯物主义传统

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把精神、思维和观念

归结到感性的人

和感性的自然界

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意义在于

它不仅打破了

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统治

而且试图进一步探讨思维与存在

如何通过“人”

而达到真正的统一

费尔巴哈哲学有着明显的缺陷

首先

它对人及其本质的理解

完全脱离社会关系和历史过程

而这样的人无疑是抽象的

以这种抽象的人为基础

所实现的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也只能是一种抽象的统一

其次

费尔巴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

抛弃了它的合理内核

即主体的能动原则

和否定的辩证法

这样

费尔巴哈

就陷入了与18世纪的唯物主义

类似的困境

无法克服形而上学的世界观

并在历史领域中陷入了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

经历了一个创造性的探索过程

第一

初期的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理论

和社会活动的初期

属于“青年黑格尔派”

在政治上

是激进的革命民族主义者

在哲学上

则是倾向于自我意识立场的

唯心主义

第二

哲学世界观的“两个”转变

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一是《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

动摇了对黑格尔哲学的信仰

在这一时期

他们积极投身社会政治活动

把哲学批判

和社会政治批判结合起来

认识到物质因素和利益问题

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开始反对

并摒弃“青年黑格尔派”

脱离现实政治

空谈思想“批判”的主观主义倾向

转向具体的

与社会生活

密切相关的现实立场

二是《德法年鉴》时期

完成了像唯物主义

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1844年

发表于《德法年鉴》的

《论犹太人问题》

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

马克思不仅明确阐述了

“政治解放”

和“人类解放”的原则区别

从哲学上

概括了“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

而且找到了实现

“人类解放”的物质力量

无产阶级

这表明马克思实现了“两个转变”

即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与此同时

恩格斯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

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在一些基本观点上

得出了和马克思一致的结论

在世界观转变方面

也迈出了重要步伐

第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新世界观的孕育

在这部写于巴黎的手稿中

马克思不仅对古典政治经济学

和空想社会主义

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

而且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

进行了意义重大的批判

提出了包括“异化劳动”

“对象性的活动”

等一系列极为重要的见解

虽然这部手稿

还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一些痕迹

但其探索为新世界观的创立

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第四

《神圣家族》与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前夜

马克思和恩格斯

1844年夏天的巴黎会见

在理论问题上

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他们合著的《神圣家族》

批判了黑格尔哲学

及其主观主义的变种

对社会生产

历史的发源地

和历史的本质等

进行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唯物主义探索

并接近提出生产关系等

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这部著作既是马克思、恩格斯

毕生共同工作的开始

也是着手清算

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

并在哲学上

逐渐超出费尔巴哈观点的

实际开端

第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式创立

1845年春

马克思写下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正是在这个被恩格斯称为

“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

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对全部旧哲学

做了纲领性的批判

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

又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思想

予以深入的探讨

和全面的阐发

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

马克思、恩格斯

进一步论述了

新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形成了系统的唯物史观

第一次把对历史的解释

奠定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唯物史观

被恩格斯称为

马克思的

“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他从哲学上

为科学社会主义

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六

马克思、恩格斯

随后在同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

和机会主义的论战中

在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实践中

进一步发挥和论证了

他们的新世界观

1847年出版的《哲学的贫困》

和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

今天我们学习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

理论来源和历史过程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列表:

第一章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1.1哲学与世界观、人生观

--1.1哲学与世界观、人生观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1.3哲学的基本派别

--1.3哲学的基本派别

-第一章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上)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上)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下)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下)

-2.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上)

--3.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上)

-3.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下)

--3.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下)

-3.3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3.3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3.4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3.4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3.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上)

--3.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上)

-3.6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下)

--3.6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下)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 实践与世界

-4.1实践的本质

--4.1实践的本质

-4.2实践的类型

--4.2实践的类型

-4.3实践的结构与过程

--4.3实践的结构与过程

-4.4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4.4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第四章 实践与世界

第五章 认识与真理

-5.1认识的基础与本质

--5.1认识的基础与本质

-5.2认识的运动过程(上)

--5.2认识的运动过程(上)

-5.3认识的运动过程(下)

--5.3认识的运动过程(下)

-5.4真理的本质和特征

--5.4真理的本质和特征

-5.5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5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五章 认识与真理

第六章 价值与价值评价

-6.1价值与价值评价

--6.1价值与价值评价

-6.2价值评价及其科学性

--6.2价值评价及其科学性

-6.3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

--6.3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

-第六章 价值与价值评价

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7.1历史与人的活动

--7.1历史与人的活动

-7.2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7.2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7.3历史规律的作用方式

--7.3历史规律的作用方式

-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第八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3社会基本矛盾与阶级斗争

--8.3社会基本矛盾与阶级斗争

-第八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第九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1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9.1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9.2个人的历史作用

--9.2个人的历史作用

-9.3群众的组织和作用的发挥

--9.3群众的组织和作用的发挥

-第九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章 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0.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10.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10.2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

--10.2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

-10.3人的发展与人类解放

--10.3人的发展与人类解放

-第十章 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