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第九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9.3群众的组织和作用的发挥 >  9.3群众的组织和作用的发挥

返回《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9.3群众的组织和作用的发挥在线视频

下一节:10.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返回《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9.3群众的组织和作用的发挥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

本章的第三小节

群众的组织和作用的发挥

历史实践证明

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

必须有效地组织起来

合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作用

重要的是坚持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众

阶级

政党以及领袖之间的关系

我记得上节课

给大家布置了一个思考题

结合唯物史观

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关于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观点

谈一谈我们为什么要确立

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

这是不是意味着

对唯物史观

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观点的背弃

是不是意味着

对英雄史观的复归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

就是把握群众的组织和作用的发挥

这一问题的过程

对于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但是历史唯物主义从来不否认

而且充分肯定了伟大历史人物

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曾经借用爱尔维修的话说

“每一个社会时代

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

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恩格斯也指出

“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

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

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

这两者都是我们所必需的

而不管社会组织

以及生产和产品流通

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是怎样的”

其次

从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视角来看

是否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试金石

历史是人民群众的事业

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但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起来

进行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而无产阶级政党

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袖权威

来举旗定向

在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新时代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进行伟大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不仅革命权威

政治权威是必须的

领袖权威

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

同样也是必须的

列宁在

《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一文中指出

“在历史上

任何一个阶级

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

善于组织运动

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

和先进代表

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列宁在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一书中

运用唯物史观

论述了群众、阶级

政党和领袖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指出

“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

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

而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

最有影响

最有经验

被选出担任最重要领导职务

而称为领袖的人们

所组成的

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

这是最起码的常识”

列宁还特别强调

党的杰出领袖

对统一党的意志的决定性的作用

1921年8月14日

列宁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

中指出

“造就一批有经验

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

是一件长期艰难的事情

但是做不到这一点

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

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由此可见

在当代中国

“群众

阶级

政党

领袖”

四者完全是辩证统一的

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

阶级

政党、领袖关系学说的重要内容

第三

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视角来看

历史实践证明

一个成熟的

具有核心领导权威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

对于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事业

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蒸蒸日上

反之就组织涣散

战斗力、凝聚力下降

正是这样

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

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遵义会议确立了

代表正确路线的毛泽东同志

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

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

这是我们党

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1957年5月

毛泽东同志指出

“中国共产党

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没有这样一个核心

社会主义事业

就不能胜利”

1989年

邓小平同志在与中央领导集体

谈话时指出

“任何一个领导集体

都要有一个核心

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

因为有毛主席

作为领导核心

‘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

中国共产党打倒

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

因为有核心

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

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

第四

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视角来看

1840年

鸦片战争后

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发

山河破碎

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

为了民族复兴

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

前仆后继

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

但终究都未能改变

旧中国的社会性质

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

政治上

行动上

坚持了高度的核心意识

才结束了近代以来

一盘散沙

任人欺凌的历史

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并行进在

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

第五

从伟大斗争实践的视角来看

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

是更好地进行

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

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

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拥有

9000多万名党员

在14多亿人口大国

长期执政的大党

要经受住“四大考验”

克服“四种危险”

战胜前进道路上

面临的世所罕见的

矛盾和挑战

比任何时候

都更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

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

实际上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

全党的核心

确立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这是我们党在思想上

政治上

理论上

组织上

成熟的集中体现

由此可见

我们确立习近平同志

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

恰恰是对唯物史观

关于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观点的坚守

并不是对英雄史观的复归

因为尊敬领袖

与个人崇拜

并不是一回事

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

正因为如此

我们党始终注重

把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的观点

运用到具体工作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相信人民群众

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和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些观点

贯彻和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

又形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

群众路线

即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

由革命型政党

向建设型政党转变的基础上

群众路线已经完全内化为

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线

根本的工作路线

以及我们党优良的传统作风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

区别于

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赋予了其不同的内容

邓小平指出

我们要把“人民拥不拥护”

“人民赞不赞成”

“人民高不高兴”

“人民答不答应”

作为制定各项方针

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江泽民也指出

“我们要把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在科学发展观当中

也明确指出

“我们要把以人为本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

期盼孩子们能够长得更好

工作得更好

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这些充分体现了

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

因为

能否始终保持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直接关系

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

接下来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怎么样来理解

历史活动中

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列表:

第一章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1.1哲学与世界观、人生观

--1.1哲学与世界观、人生观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1.3哲学的基本派别

--1.3哲学的基本派别

-第一章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上)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上)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下)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下)

-2.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上)

--3.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上)

-3.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下)

--3.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下)

-3.3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3.3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3.4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3.4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3.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上)

--3.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上)

-3.6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下)

--3.6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下)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 实践与世界

-4.1实践的本质

--4.1实践的本质

-4.2实践的类型

--4.2实践的类型

-4.3实践的结构与过程

--4.3实践的结构与过程

-4.4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4.4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第四章 实践与世界

第五章 认识与真理

-5.1认识的基础与本质

--5.1认识的基础与本质

-5.2认识的运动过程(上)

--5.2认识的运动过程(上)

-5.3认识的运动过程(下)

--5.3认识的运动过程(下)

-5.4真理的本质和特征

--5.4真理的本质和特征

-5.5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5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五章 认识与真理

第六章 价值与价值评价

-6.1价值与价值评价

--6.1价值与价值评价

-6.2价值评价及其科学性

--6.2价值评价及其科学性

-6.3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

--6.3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

-第六章 价值与价值评价

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7.1历史与人的活动

--7.1历史与人的活动

-7.2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7.2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7.3历史规律的作用方式

--7.3历史规律的作用方式

-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第八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3社会基本矛盾与阶级斗争

--8.3社会基本矛盾与阶级斗争

-第八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第九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1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9.1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9.2个人的历史作用

--9.2个人的历史作用

-9.3群众的组织和作用的发挥

--9.3群众的组织和作用的发挥

-第九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章 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0.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10.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10.2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

--10.2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

-10.3人的发展与人类解放

--10.3人的发展与人类解放

-第十章 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9.3群众的组织和作用的发挥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