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断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贯穿古今,鉴得失、知兴替,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设学校:中央民族大学;学科:历史、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断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贯穿古今,鉴得失、知兴替,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章节作业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讨论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十一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上)
-章节作业
-讨论
-第十二讲 近现代时期: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下)
-章节作业
-讨论
李鸿宾,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学术职务。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之隋唐五代史、中古民族关系史及长城学的教学和研究,曾应邀到国内外多所大学讲学和学术讲演等。发表专业论文1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唐朝朔方军研究》、《唐朝中央集权与民族关系》、《隋唐五代诸问题研究》、《史论杂稿》、《唐朝的北方边地与民族问题》等,主著《隋唐对河北的经营与双方的互动》、主编《中古墓志胡汉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朝中央集权民族融合分解之关系”、“墓志所见唐朝的民族关系与文化认同问题”等。曾荣获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民族教育第六届“烛光杯”、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称号和奖项,入选“2004年度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序列。主讲的《唐史五讲》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系列。
先后读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明清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民族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教学方面,曾获得国家民委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学校本科十佳教师等称号,以及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和北京市优质课《中国古代史》负责人。科研方面,已出版有《明代班军制度研究》《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明史》《明史十讲》《明代宫廷女性史》《中国旅游史》等学术著作十余部,曾获国家古籍整理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和河南省社科一等奖等。学术兼职有中国明史学会副秘书长等。
陈鹏,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近代中外关系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课题,主编《民国北京研究精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合编),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入选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培育计划、中央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计划。承担《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中外关系史》等本科生课程,获评国家民委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曾指导学生获得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二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
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北方民族史和社会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开设《中国民族史概要》、《边疆民族史》、《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等课程;发表《明代“世籍世业”制度下的钦天监》、《札付、官府、清真寺:从札付看明朝政府对清真寺的管理》、《明清陇东地区的区划调整与族群变迁——以固原为中心的讨论》等学术论文;参与《中国民族史60年》、《中国长城志》等书的撰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北京北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等;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隋唐五代史博士,师从宁欣教授。 主要研究隋唐城市史、妇女史、社会史。 多次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相关中英文学术论文十余篇。 曾主讲《中国通史大师课》《极简中国史》的隋唐部门音频课程,累计获得三十余万听众。 积极参与大学生教育和培养,连续多年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大创项目和人文知识竞赛,被评为2019年北京市社会实践指导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