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通信产业经济 >  第八章 信息化及其测度 >  8-2 信息化指数模型法 >  信息化指数模型法

返回《通信产业经济》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信息化指数模型法在线视频

下一节: 8-2社会信息化的测度(2).pptx

返回《通信产业经济》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信息化指数模型法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社会信息化的测度的第二种方法

社会信息化测度的第二种方法

是信息化指数模型法

信息化指数模型

是通过选取

可以表征

信息社会发展程度的

一系列指标

来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通过确立对标基础

然后测算指数

最终来反映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最早提出这个方法的

是日本电讯与经济研究所

在1965年提出的一个指标体系

这种方法的一个关键就是

如何建立指标体系

和选取对标基础

这个就是

日本信息化研究所

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模型

这个模型

是该研究所的

一个叫小松崎清介的学者提出来

日本提出的

信息化指数模型

一共是包含三层指标体系

第一层指标

就是最终要测算的结果

被称之为是信息化指数

用Id来表示

第二层指标体系

考察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方面是涉及到信息量

然后信息装备率

还包括信息主体水平

和信息系数

这四个方面

分别考察的是

像信息量

其中信息量指标

考查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能够产生的信息数量

它底下包含了五个分指标

这五个分指标构成第三级指标

这五个分指标

其中包括了

人均使用的函件数量

人均使用的通话的次数

报刊的期发数

书籍的销售量

和每平方公里的

人口数

这些指标

能够来表征(当时)一个国家和地区

它信息产生的总量

第二个指标是信息装备率

它考察的是

基础设施

能够使用信息

获取信息的这些

基础设施的相关情况

具体它分了三个分指标

作为三级指标

这三个分指标

每百人的电话机数

每百人的电视机数

和每百人的计算机台数

第三个指标考察的是

信息主体水平

信息主体水平主要是希望考察

能够利用信息

产生信息的

相关主体的受教育水平

或者说相关主体人数

他们认为

第三产业

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主要是

服务业构成的

服务业相对于前两个产业

可能会产生

更多的信息量

另外

个人的受教育程度

也是决定

产生信息

或者使用信息的一个决定因素

所以表征信息主体水平

这个指标下面分设了两个分指标

就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

百分比

还有一个就是

百人在校的大学生人数

第四个指标

考查的是信息系数

信息系数的下面

只设了一个分指标

分类指标

就是个人的支出当中

除了衣食住以外

其他的消费水平

这个消费水平

被认为是能够决定

对信息需求的

数量大小的一个参数

所以在这作为

三级指标放在信息系数下面

(有了)信息化指数指标体系

为了测算信息化指数

具体的测算方法

怎么样做的呢

是采用指数化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指数化方法呢

大家看这些第三级指标

因为我们

最终要测算

信息化系数

信息化系数是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分别计算上来的

这三级指标当中

这11个大指标

它都是分属不同类别的

它们的计算的单位都不一样

为了能够

最终计算出一个数值

来表征社会信息化发展程度

必须对

现有的指标做一个指数化处理

所谓指数化处理

就是要设立一个对标基础

以某一年的实际数值

作为基数

把这一年它的实际数值

的指数定为100

然后其他年份和它相比较

然后计算出来一个指数

举个例子

以每万人计算机台数为例

我们看一下这个指数化是怎么做的

比如说

以1965年日本的实际数值

在1965年每万人计算机台数假如说是5台的话

这个作为基数

它的指数

可以设为是100

是5台,1965年

然后以这个为基数

这个就是对标基础

它的指数设为100

其他年份

比如说1970年

1970年实际数值是多少

是10台

假如说是10台

10÷5等于2

1970年的数值指数化以后

就是200

就是10÷5

然后再乘以100

这样的话

就把这个指标

指数化了

指数化以后

实际数值得数就是

1970年的时候它得200

这样的话

就把这个指标的相应的量纲

就给去除了

就完全指数化了

指数化以后

这些相应的指标

就可以继续计算

加总计算

在实际计算的过程当中

这个二级指标是一级指标

直接的算术平均

或者你也可以认为是加权平均

但每一个指标的权重

都是一样的

直接算术平均

然后计算出来上一级指标

然后上一级再上一级指标

又是下边这个第二级指标

来一个加权平均

计算也是

直接算术平均计算出来

这就是最终的计算公式

就是第二级指标

到第一级指标的一个计算公式

最终的信息化指数

它是等于下边的四个分指标加总

然后除以4

也是一个直接算术平均

或者说

加权平均权重全是25%这样

也可以这样理解

这样的话

就可以计算出一个信息化指数

基于这个指标体系

日本就以1965年

日本实际年份值

作为一个参照值

作为一个对标基础

把它的指数设为100

分别收集了美国

英国、西德和法国

几个发达国家的实际数值

计算了这些国家

1965年和1970年的

相应的信息化指数值

这个指数值计算出来

就是表里陈列出来的这个

从这个表里大家可以看出

如果以日本1965年

信息化发展的

就是以那些指标来衡量的

信息化水平

如果设定为100的话

其他国家的

实际计算出来的值

相对于它比它高

就是发展比它快

从上面这个计算结果

大家可以看到

包括美国、英国、西德、法国

这几个发达国家和日本相比较

都比日本要发展的更快一些

其中美国

应该是发展最快的一个

它的指数是最高的

这一列是计算的是1970年

如果拿1970年的数值

再算一遍

同样就是以

1965年日本实际值为对标

这样的话

算出来大家看每个国家

相对于五年过去以后

相对于1965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都有提升

但是基本上美国还是占据第一位的

就是这样一个情形

基于这个信息化指数模型

我们国内一些学者

也直接用指数模型

对中国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一个测算

中国的实际数据

是用了中国1985年

90年

99年和2000年的这个数据

分别也是直接就拿了这个指标(体系)

做了一个测算

这个测算出来的数值

大家可以看到

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形

从这个比较当中

大家还是会发现

发展中国家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和发达国家

在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当中

特别是2000年以前

按这个指标来测算

在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当中

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们总结一下

信息化指数这种评价方法

它的好处和它的局限性

信息化指数这种评价方法

我们说它是通过

采集多种指标

建立一个指标体系

来考评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信息化发展程度

这种方法

其实可以就是说

你这个指标如果考察面越广

或者说设的相应的指标

比较全面

这样一种情形下

就可以比较全面的

考察一个国家

整个的信息化发展程度

最终的结果

按照这种信息化指数来呈现

最终实际上

呈现的是一个数值

这样的话

在比较不同国家和区域地区之间

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时候

它通过一个数值

可以直观的来反映

这些地区的信息化发展的

差距

纵向比较的话

也可以体现出来

进步的程度

所以这个是非常直观

指标又是你选取的

你只要能够获取数据

就能够计算出一个数值来

这个是它的好处

但是使用这种指标体系进行评测

不同国家和地区

信息化发展水平

以及它的相互之间的

比较的差异

也有一个局限性

什么样的局限性呢

这个指标体系

它完全就是基于

所选择的这些相关指标

指标体系的具体的这些参数

具体的指标

因为信息通信技术

是飞速发展、快速发展的

以往的这个指标

过几年以后

相关的新技术发展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关的

涉及到的这种信息形态

涉及到的基础设施

相关的基础设施

业务、应用方式

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

你在一个发展了的

一个信息通信技术发展

对信息的利用获取

已经有很大进步的

这么一个背景环境下

再采用原先的这种指标

比如说

我们现在再拿原先来考量

原先人均函件量

人均通话次数

来考量当前已经发展了的

这种环境的

这种信息化发展程度

是没什么意义的

所以说这里

这种指标化

指数化这种方法

一个指标体系

相对来说这个指标体系的构成

可能会随着技术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

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

这个指标体系构成

可能就不能够稳定

要随时调整

这样调整以后

纵向的长期的这种考量

信息化发展这种程度

就会成问题

就会影响长期的

对比的这种结果

可能在短期内

这个是适用的

但是长期就不太适用了

就需要做一些相关的这种调整

但是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方法

实际上是奠定了一个

采用这种

指数模型的这种方法

建立一个指数模型的方法

来对信息社会发展进程

做评价的这样一个方法的

奠定了一个基础

在这个之后

涉及到对社会信息化发展研究

有很多种方法

包括国际社会

和世界其他国家

都推出了非常多的模型

和实际的这种测算的结论

比较主流的

比如说像国际社会

就提出了几十种评测指标体系

其中

比较有影响力

或者说主流的比如说

像ITU国际电联

他们提出来的指标体系

它本身是选择针对

全球范围

选择全球100多个将近200个国家

200个国家和地区的

实际数据来进行测评

它的测评相对来说

影响范围比较广

国际电联从1995年开始

分别在1995年

2003年2005年

2003年2005年

2009年推出来

不同的指标体系

实际上也反映了

刚才我们所说的

用这种指标体系的方法

来测评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局限

它过几年就得调整

针对变化环境

可能过几年就做一些调整

当然这个指标

具体测算的具体的侧重点

也不太一样

这几年

不断的推出的这些指标体系

都从针对全球范围内的

国家和地区

只要能够获取数据的

从信息社会的发展数字

接入信息化机遇、数字化机遇

各个方面都进行过这种测评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测评

是目前在使用的

现在更流行的就是

2009年推出来的IDI指标体系

所谓叫ICT Development Index

这个指标体系一直还在用

现在也作为

全球社会信息化发展程度

衡量一个非常权威的

一个指标体系

它相应的这种结果

也很具有指导性

国际电联

在设计IDI ICT Development Index

这个指标体系的时候

它是怎么样考量的

我们也给大家简单的做一些介绍

它在设计IDI指标体系的时候

它首先从理论上

它认为社会信息化的这种发展

实际上可以包括三个阶段

哪三个阶段

其中第一个阶段

主要是指的基础设施的完备阶段

所谓的ICT Readness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

主要是对应到信息化发展的

这种初期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接入这种建设

就看你这些设施是不是完备

设施是否完备

它能够表征一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信息化发展的这种水平

第二个发展阶段

就是对信息通信技术

ICT技术的这种利用使用

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

主要是通过考察什么呢

考察相关的这种

ICT技术的这种扩散普及率

比如说电话的这种普及率

宽带的普及率

现在互联网的

这种接入的这种普及率

都要考查的

第三个阶段是ICT Impact

它的这种影响

信息通信技术

对整个社会

应用以后带来的这种影响

实际上考察的就是它的效果outcomes

按理论上来讲

要考察一个国家和地区

它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平

应该考察这几个方面

但是考虑到

在实际建立指标体系的时候

考虑到ICT Impact这个方面

对于这种信息通信技术

它的影响效果

最终的效果发挥的怎么样

可能更多的

会牵扯到主观的评判

为了保证指标体系

最后的这种客观性

所以IDI这个指标当中

最终实际上是没考察这一块

而增加了另外一个内容

增加了什么内容呢

所谓ICT ability

就是它的ICT Capability

这个

对信息化技术的

利用的能力

就类似于

日本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模型当中的

信息主体水平

它考察的是

社会公众

对于信息通信技术

是否有相关的这种能力

是否有相应的这种知识层次

和知识水平

能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

考察了这么一个方面

把这三个

纳入到整个指标体系当中

建立了一个IDI指标体系

这个就是国际电联

提出的IDI Development Index

的具体内容

这个指标体系

如果我们也按照三级

按照分级来看的话

如果把最终的测算结果

ICT Development Index

就是IDI的指数作为最终的结果

作为一级指标的话

它也包括三层

这是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这个就是ICT access

和ICT use和ICT skills

表征它的Capability

这是三个二级指标

三个二级指标底下又分设了分指标

分指标一共是11个

11个分别考察

这个在具体计算的时候

基本上理论上

和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模型

基本上是一样的

也是把下一级指标

通过一个对标基础这一块

就这一列数据

就是在计算

不同国家和地区

实际指标值

应该取多少的时候

在进行指数化的时候

它的一个对标基础

每一级

下一级指标

在通过对标基础

除以实际数值、除以对标基础

得出指数值以后

进行一个算术平均

大家看这块是权重

这里权重都一样

实际上就是算术平均

下一级指标

通过算术平均计算出

上一级指标

然后二级指标

又通过

计算加总计算

然后计算出一级指标

但是在这计算的时候

就不是完全的算术平均

而是一个加权平均

其中把ICT access

和ICT use

它的指标分别是40%和40%

把ICT skills

做了个20%

是40 40和20这样一个权重

最后计算出ICT的最终的IDI指标

利用这个指标

ITU从2009年开始每年发布一版报告

对全球将近200个国家的

实际的每一个细的指标的

实际的指数、(完)整的IDI指数

进行测算和排序进行测评

这个是2009年

发布的第一版报告当中的

全球范围内

排名前十的国家

这里大家可以看一下

在前十位国家当中

大部分是欧洲的国家

发达国家

其中来自亚洲的

主要是韩国和日本

韩国和日本有两个国家

进入了世界的TOP 10

也就是说

这些国家在全球范围内

信息化发展水平

是居于前列的

从2009年到现在

ITU应该是已经颁布了

第九版衡量信息社会报告

这个是最新的一版

最新的一版报告

我这块

也给大家列出了前十

排名前十的国家的名字

以及它们的IDI指数的

一个最终指标值

这个指标值实际上

没什么实际意义

只是一个比较的意义

在前十的名单当中

我们中国的香港

目前也是在前十之内

除了前十

我们看一下中国排名

中国在最新的这种排名当中

排名在第80位

还是一个

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程度

在整个社会信息化

这种发展程度上

用这个指标来考量的

社会信息化发展程度上

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水平

好的

信息化指数测评方法

就介绍到这

谢谢大家再见

通信产业经济课程列表:

第一章 通信产业技术经济特点分析

-1-1 规模经济性

--规模经济性

--1-1 规模经济性

--1-1规模经济性.pptx

-1-2 范围经济性

--范围经济性

--1-2 范围经济性

--1-2范围经济性.pptx

-1-3 网络外部性(1)

--网络外部性(1)

--1-3网络外部性(1)

--1-3网络外部性.pptx

-1-4 网络外部性(2)

--网络外部性(2)

--1-4 网络外部性(2)

--1-4网络外部性.pptx

-讨论题1

-讨论题2

-讨论题3

-讨论题4

第二章 通信产业自然垄断性及其发展变化

-2-1 自然垄断理论及其发展

--通信业的自然垄断性及发展变化(1)

--2-1 自然垄断理论及其发展

--2-1通信业的自然垄断性及发展变化.pptx

-2-2 成本弱增性及其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关系

--通信业的自然垄断性及发展变化(2)

--2-2 规模经济与现代自然垄断理论的关系

--2-2通信业的自然垄断性及发展变化.pptx

-2-3 通信业自然垄断性的发展变化

--通信业的自然垄断性及发展变化(3)

--2-3 通信业自然垄断性的发展变化

--2-3通信业的自然垄断性及发展变化.pptx

第三章 通信产品的计量

-3-1 通信服务产品计量

--通信服务产品计量

--3-1 通信服务产品计量

--3-1 通信服务产品计量.pptx

-3-2 不变单价

--不变单价

--3-2 不变单价

--3-2不变单价.pptx

-3-3 通信业产出计量指标

--通信业产出指标

--3-3 通信业产出计量指标

-- 3-3通信业产出计量指标.pptx

-3-4 通信业务收入

--通信业务收入

--3-4 通信业务收入

-- 3-4 通信业务收入.pptx

-3-5 通信业量收剪刀差

--通信业量收剪刀差

--3-5 通信业量收剪刀差

-- 3-5通信业量收剪刀差.pptx

-讨论题1

-讨论题2

第四章 通信成本

-4-1 通信成本概述

--通信成本概述

--4-1 通信成本概述

-- 4-1通信成本概述.pptx

-4-2 通信成本概念辨析(1)

--通信成本概念辨析(1)

--4-2 通信成本概念辨析(1)

-- 4-2通信成本概念辨析(1).pptx

-4-3 通信成本概念辨析(2)

--通信成本概念辨析(2)

--4-3 通信成本概念辨析(2)

-- 4-3通信成本概念辨析(2).pptx

-4-4 通信成本测算-方法及模型

--通信成本测算-方法及模型

--4-4 通信成本测算-方法及模型

--4-4通信成本测算(1)-方法与模型.pptx

-4-5 完全分摊成本法

--完全分摊成本法

--4-5 完全分摊成本法

--4-5通信成本测算(2)-完全分摊成本法.pptx

-4-6 长期增量成本法

--长期增量成本法

--4-6 长期增量成本法

-- 4-6通信成本测算( 3)-长期增量成本法.pptx

-讨论题1

第五章 通信资费

-5-1 通信资费基础

--通信资费基础

--5-1 通信资费基础

--5-1通信资费基础.pptx

-5-2 成本补偿定价及效率增进

--成本补偿定价和效率增进

--5-2 成本补偿定价及效率增进

-- 5-2成本补偿定价和效率增进.pptx

-5-3 二部定价及福利增进

--二部定价及福利增进

--5-3 二部定价及福利增进

-- 5-3二部资费及其效率增进.pptx

-5-4 非线性定价及效率增进

--非线性定价及效率增进

--5-4 非线性定价及效率增进

--5-4非线性定价及其效率增进.pptx

-5-5 高峰负荷定价

--高峰负荷定价

--5-5 高峰负荷定价

--5-5高峰负荷定价.pptx

-5-6 捆绑定价

--捆绑定价

--5-6 捆绑定价

--5-6捆绑定价.pptx

-讨论题1

-讨论题2

第六章 通信市场

-6-1 通信市场

--通信市场

--6-1 通信市场

--6-1市场范围的界定.pptx

-6-2 市场结构及影响因素

--市场结构及影响因素

--6-2 市场结构及影响因素

--6-2市场结构及影响因素.pptx

-讨论题1

-讨论题2

第七章 通信业规制

-7-1 管制理论基础

--管制理论基础

--7-1 规则理论基础

-- 7-1规制理论基础.pptx

-7-2 通信业规制实践

--通信业规制实践

--7-2 通信业规制实践

-- 7-2通信业规制实践.pptx

-7-3 通信资费管制

--通信资费管制

--7-3 通信资费管制

--7-3通信资费管制.pptx

-讨论题1

-讨论题2

第八章 信息化及其测度

-8-1 宏观经济计量法

--宏观经济计量法

--8-1 宏观经济计量法

-- 8-1社会信息化的测度(1).pptx

-8-2 信息化指数模型法

--信息化指数模型法

--8-2 信息化指数模型法

-- 8-2社会信息化的测度(2).pptx

-讨论题1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信息化指数模型法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