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民族学导论专题 >  第三章 民族与民族 >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中) >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中)

返回《民族学导论专题》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中)在线视频

下一节: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下)

返回《民族学导论专题》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中)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但在过程里面

我们要了解这五个并存

要理解这个历史的概念

所以不能脱离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

翻开中国的历史

我经常说中国的历史

它和东亚的一些其他国家历史不一样

中国历史就是你来我往

我来你去 就不同的民族

在这里

有时候在

这个钓鱼台开会

那时候还在北京大学工作

是日本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

当时也是联合国的副秘书长

叫明石康

我们在一起讨论

当时涉及到日本的

进这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事

但是每次投票都没有过去

他也在会上讲

他说

这个我们做了很多努力

说我们给这个非洲的难民

给个印度尼西亚的水灾

我们给全世界做了很多的援助

但是我们一直没有进到常务理事国

他说

中国不一样

你们中国现在这么多朋友

但你们这个经济发展总量又不如日本

你们这个怎么出来的

他当时会上提了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但是我跟他讲一个道理

我们这个民族学生喜欢讲故事

我就讲这个讲那个比喻性的故事

我是比方说中国现在实行这个独生子女政策

那个时候需要

那个时候没有放开二胎

独生子女一个家庭

一个孩子

那这个孩子从小长大的

就他一个人长大

他和周围的兄弟姐妹这种关系

了解的不深

我说这个日本的行为

相当于目前中国独生子女政策

因为你这个岛国

一直是一个民族

在这个岛上的这个生存和发展过来

所以对于异文化对于他文化的理解认识

非常有限

所以形成日本的岛国性

日本的国民性的基础

我说中国不一样

我中国从历史上

就是原来我们没有计划生育之前

我们是多子女家庭

多民族家庭

我们大家庭

这个大家庭里面这么多的子女

这么多的民族

从他出生开始就是互相交流

你来我往

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

所以新生什么新生的中国这个民族

在中华大地里面的中国民族

他对异文化的理解

非常有它的独到之处

所以他有他的包容性

它对文化对很多东西有非常大的包容性

我这一点这和日本人很不一样

他听完以后

你这个解释着我让我心里会很踏实一些

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文化和历史的解释对吧

但是非常重要

就是中国人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

你会看到它有很多的这种包容性里面

所以我们这个文化

包括从这个儒家思想里面

我们强调和而不同

费孝通晚年是创作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就说

一部中国历史

它事实上是一部呢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过众多的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和汉族

一道共同创造中华民族历史

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所以费孝通先生

他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里面呢

强调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

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

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

就是几千年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就说

自觉的民族实体就是中华民族的出现

如果是没有这个近百年来的

西方列强的这种入侵和对抗

中华民族概念是不会出现

中华民族概念和列强的这个对抗中出现

但是

从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然的状态

就它这历史上就多民族交往交流

形成的这个共同体

这个自在性自在的民族

是千年的历史过程

组织形成的

这是个很不一样的概念

一个是强调它的历史性中华民族历史性

它本身就是个自然的过程

一个强调

中华民族被进一步强调

强调中华民族的这种认同性和特殊的身份

是近百年来这个概念

和西方列强对抗是非常重要

所以费先生话里面再说了一些

先后生息和居住过许多民族

这一历史进程中

有的民族消失了

而另一些民族又成长起来

这种语言啊就是费先生讲东西

他不会讲的很刻板

因为他经常会用一些很通俗的话

消失的民族很多我们历史上消失多少民族

在座的很多同学

很多位同学都会明白

就说我们为什么说

现在我们有这么多的民族

那是我们五十年代之后

逐渐逐渐地通过民族识别确认

但历史我们存在过更多些民族

但这些民族是消失了

包括鲜卑对吧

我们鲜卑都建立了一个很强大的政权

中国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最早是鲜卑后来是蒙元

后来是这个清朝

这个蒙古族

满族这两个族

大家今天都可以找到 特别是蒙古族

它这个语言

文化生活方式保留都非常有特点

但鲜卑去那了

那么大个鲜卑族曾经统治过中国

没了

消失到哪里了?消失到我们学院里

鲜卑进来之后就在中原的地方

整个就

被中原的文化同化掉了

但是在鲜卑的姓里面我们还可以找到

比如说拓跋

端木氏拓跋氏 拓跋姓我们现在还有

你像令狐啊像元朝的元对吧等等

鲜卑当时借了很多姓

但我从姓里面还可以找到的

这种鲜卑的

这种影子

就这么大的民族一下子消失

在这种民族之间的这种

互相的这种交往交融带来的这种结果

所以并不是说所有的民族

都是一直能够存在下去

很多民族它都有一个消失的过程

但是此消彼长

你这个民族消失了

另一些民族又成长起来

那么我们西汉那么大的匈奴没了

汉武帝打匈奴跑了跑哪去了

很多人跑到匈牙利去了

所以汉武帝的一把火很厉害

匈奴很厉害

在北方沙漠草原

但汉武帝把匈奴一直赶到西面

赶到西面

它又进入到欧洲

进入到欧洲呢

他又把这个欧洲的民族给他煽动起来

就是属于一环扣一环

又把它顶起来

然后后来这个又导致了日耳曼人

这个

在欧洲的历史上一个过程

后来又这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很多现在这样看就是中国的历史

它不是一个

中国历史本身它和全球的历史呢

它是结合在一起的

甚至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和汉武帝直接连在一起

所以我们说这个中国的这个民族的

这种此消彼长和一个发展的过程呢

还是一个

中国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虽然曾经出现暂时分裂割据

或几个政权同时并存的局面

但都是短暂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所以这种分和合

这是理解中国历史

理解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中国的民族关系到今天它也存在一个

分合合的媒体就说

哪些民族文化

是自身的

特色的

我们是有差异性的

这种文化哪些文化是共同性的

我们今天从共同性和差异性之间

如何来讨论

其实这个费先生在很早就提到这个问题

中国历史上

民族之间虽然有这种冲突

对抗乃至战争

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借鉴

吸收和互补

促成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包括我们再来看这个1840年以后

即二十世纪前半叶

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

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的

凝聚意识和认同感

这个很重要

就说民族研究里面

我们经常讨论这个民族认同

或者说族群认同

认同到底是为什么才会认同

就说

当一个群体在一个山里面

或者在孤岛上

他生活了几百年

他们就是他们

他们自己就是我们就是一群人

但他没有和外面人接触时候

他不到外面的时候

他们之间是没有

没有这种强烈的认同的

他是在一起生活的

但当外面一帮人要占领他们资源的时候

要进岛的时候

他们认同马上出来了 就认同什么

有时候在外面那种刺激之下

所以认同有时候就情境性的概念

它和这个情境连在一起

有时候是和它的历史的进程连在一起

有时候是一个历史世界

一个世界过程的影响

等等

所以中国的这种中华民族的这种认同

实际上是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是连在一起的

所以

我后来也梳理一篇文章

在这个清华大学学报发的这个

关于这个民族和族群的讨论

及中华民族在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就这个词真正从汉语里面

我们说概念的角度

是1902年

梁启超在一篇文章里面正式提出的

但他在早期曾提出过中国民族

就是中华民族的提出

并不是很早

让各民族利益上的迁移

融合分化所造成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具有地区特色的区域社会

多民族文化共生的文化格局

近代来的民族国家建设

共同奠定了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面貌

其实这些概念

历史学家原来用一些概念

用的比较少比如分化的概念很少用

但是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一定讲分化

这个社会是如何分化的

对吧

我说这个最近看一些一些讨论

到底中国历史怎么来书写

中国历史有不同的版本

像我们读本科时候用的郭沫若的版本

中国史稿

但后来呢

现在又有这个白寿彝先生

主编的中国通史的版本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通史版本里面

有很大的变化

就是比较强调的地方社会

强调了个民间 因为原来的中国历史的写法

过度的强调的是王朝

强调的皇帝

这是强调的个人

就英雄很多个人很多

但群体在哪里

这就是老百姓哪里

所以就说我们从社会学

民族学角度来说

就是如何把个人和群体

国家和社会联系在一起

这是讨论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基础

所以多民族文化共生的文化歌曲

我觉得这个社会上重要

就在中国的任何的区域里面

它的文化是共生性

就互相

接收互相借鉴

其实包括在这个

南岭走廊

费先生提到其他走廊 藏彝走廊

河西走廊南岭走廊

这三个走廊

我们会看到有共同的东西

三个走廊里面的民族是格局

特点特色非常鲜明

但是它们之间的共同性也非常多

就在同一个区域里面的这种民族之间

经过多少年之后的交往

它们也形成了一个区域的共同文化

所以

我把这区域共同文化呢

就也意味着一个区域社会的形成

就民族呢

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个区域社会的形成

下面包括很多民族的构成

所以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的建设共同奠定了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这种基本面貌

这个面貌确实在中国历史上

它是个非常具有这个书写的一面

就中国历史

我们不能没有这个民族的历史

就很多人强调汉族文化正统性

强调那个正统和非正统

包括这个很多的这种少数民族的族谱

它可能会直接把它联系到是汉族

一定和中原的某些特殊的人物

和地区连在一起

我在南宁的瑶族调查时候

这个是弘扬这个瑶族到今天

保留特色非常明显

这个女性的话

这个头发一直长到膝盖

然后盘起来是非常大

所以就是它这个民族特色

到今天为止保留很多

我把他们的这个传说包括它的很多的目的

我在那里跑了

咱就半个来月

他们整个的传说里面

都是说他们来自山东青州

这让我很想象不到

这是山东青州人士后来变成了地道的瑶族

所以在南岭走廊里面

很多的民族的传说是和汉族连在一起的

包括云南

原来有这么多的少数民族

很多少数民族和汉族关系是非常密切

这就是这种民族之间的这种交往

它一直是有个历史的过程

当然

一些民族到了当地之后和当地土著的结合

成为我们后来划分民族

里面很多民族的是有这样做

这种特点出现的

所以最后剩下两分钟的时间了

我归纳一下

其实我们讲多元一体

作为一个历史的一个基础来讨论

我们今天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历史的一个过程的思考

这个思考过程里面

如果我们把多元一体格局

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利益之间

建立这种联系

它对我们当今农村工作的启示

一个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

民族平等与区域自治

另外

以后在今天的一个社会转型里面

如何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

然后另外一个呢

就说多元和一体的关系

它是共同性和统性的关系

而是共同性

统一性

越来越成为了民族关系的主流

然后在这种背景里面

如何来协调多民族之间

这种交往交流交融的这种关系

然后使民族之间的这种融汇贯通的理念

它跟我说融会贯通是指

我们从历史上我们多民族国家就是你来我往

我来你去

互相建立一种共同体的联系

形成了融会贯通的多元文化的这种联系

而这个多元文化的联系最后呢

又上升到对一个中华文化认同的认同

然后最后上升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所以我们今天重新来反思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的这种进程

实际上也是对于做到今天

我们所讨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和它的历史意义

和它的历史意义和

现实意义呢都非常大

当然但也希望呢

大家呢

以后在田野调查里面

通过自己的田野去感受历史和现实之间的

这种对话这种交流

恰恰是民族学这个学科的魅力所在

谢谢大家

民族学导论专题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论

-1.1 他者的世界(上)

--1.1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他者的世界(上)

-1.1 他者的世界(下)

--1.1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他者的世界 (下)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1)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1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2)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2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3)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3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4)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4

-第一章 习题

第二章 民族与历史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1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1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2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2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3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3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4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4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5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5

-2.2 民族学(人类学)与历史学结合的研究传统

--2.2 民族学(人类学)与历史学结合的研究传统

-2.3 历史(人类学)民族学的经典案例

--2.3 历史(人类学)民族学的经典案例

-第二章 习题

第三章 民族与民族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上)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上)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下)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下)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上)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上)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中)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中)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下)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下)

-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上)

--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上)

-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下)

--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下)

-第三章 习题

第四章 民族与社会

-4.1社会中的民族(上)

--4.1 社会中的民族(上)

-4.2社会中的民族(下)

--4.1 社会中的民族(下)

-第四章 习题

第五章 民族与文化

-5.1 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延续(上)

--5.1 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延续(上)

-5.1 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延续(下)

--5.1 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延续(下)

-5.2 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5.2 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5.3 民族的文化共生

--5.3 民族的文化共生

-第五章 习题

第六章 民族与世界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1)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1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2)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2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3)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3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4)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4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5)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5

-6.2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上)

--6.2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1

-6.2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下)

--6.2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3

-第六章 习题

结束语

-结束语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中)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