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西方哲学I:古代部分 >  第四讲 中世纪哲学 >  4.3,中世纪经院哲学(一) >  4.3 中世纪经院哲学一

返回《西方哲学I:古代部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3 中世纪经院哲学一在线视频

4.3 中世纪经院哲学一

下一节:4.4 中世纪经院哲学二

返回《西方哲学I:古代部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3 中世纪经院哲学一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西方哲学的课程内容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

是中世纪的经验哲学

中世纪的经验哲学

它是作为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与教父哲学共同构成了中世纪哲学

那么在这里

首先要向大家介绍的什么是经验哲学

同时我们还要向大家介绍

中世纪经验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安瑟伦他对上帝存在证明的理论

经验哲学或者也叫做经验主义

是来自于拉丁文

叫做斯科拉斯提克

从词源上看

它是来自于古希腊的词根

意思是休闲

也就是把空闲的时光用来学习的那些人

今天呢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学者

实际上它的词根斯高勒

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学者的意思

从公元六世纪开始

这个词主要是被用来指教育领域里面

习惯上是把修道院的学校

或者是主教教会学校里面

履行教育职能的人

把这些人呢称作学者

相应呢就把这种学校里面传授的知识

叫做经验哲学

或者经验知识

其中经验哲学里面占主要部分的

就是关于自由艺术的教育

这种自由艺术

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哲学

其实对我们今天来说

经验哲学它可以被分成两种不同的含义

一个呢是作为理论学说的经验哲学

第二个呢是作为方法的经验哲学

所谓作为理论学说的经验哲学主要是指

这些经验哲学家们

他们把信仰和理性结合起来

希望能够通过对信仰的研究

换句话说

通过对以理性的方式研究信仰

而使得了信仰获得理性的根据

而作为方法的哲学

或者说作为方法的经验哲学

主要体现了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个

就是它们特别的强调了理性论证的原则

也就是要重视严格的论证

相信逻辑和辩证法

能够通过讨论和分析来揭示哲学的真理

第二个

就是它们希望能够得到权威的原则

也就是要接受古人的洞见

来作为发展它们自己思想的基本指南

充分的关注早期的哲学家

保留下来的思想和作品

用来说明一个人参考前人

或者与前人对话的自我反思的逻辑合理性

可见这样一种权威的原则

正是经验哲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因为正是从权威出发

它们才获得了自己的

作为一种方法的经验哲学的核心地位

第三个就是所谓的和谐的一致原则

这里主要是指

一般都提出并且讨论了

理论和启示真理的关系问题

并且呢使得哲学的洞见

一定要符合神学的教导

由此达至信念信仰和理性之间的和谐一致

这种方法

或者这三种方法

实际上它都充分地反映了经验哲学的基本特征

在这里我们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

经验哲学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我们这里看到有这样四种特征

第一个经验哲学它的问题的形式

它是以语录或者箴言

问题大全或者概要的形式而表现出来的

我们前面所提到的

包括教父哲学里面

也是使用语录或者大全这样的形式出现

但是在经验哲学里这一点表现的特别明显

后面我们会提到托马斯阿奎纳

他的一个代表作就叫做神学大全

而它们对问题的讨论方式呢

主要是采用的这样一种结构

就是以论证达致反论证

就是对于论证给出一个相反的解释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由此又返回到最初论证的起点

我们可以看到

其实以反论证的方式来推出正确的结论

这恰恰是经验哲学的论证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个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

后来哲学家们对于哲学思辨的基本的要求

第二个特征呢就是

中世纪的问题往往

是以纯理论的方式来加以设问的

所谓的纯理论的方式它们的目的

就是要达到更加充分的理智的澄清

其实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

这种纯理论的设问

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因为我们经常说

经验哲学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是提出一些与经验生活完全无关的问题

比如

著名的一个问题就是

一个针尖上能站多少个天使

这个问题的提出经常被人们看作是一个笑话

认为这样的问题怎么会成为一个哲学的问题

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了

中世纪当他们讨论这样的纯理论问题的时候

往往是以基督教或圣经里面的某一个观点

或者某一个人物来作为他们设问的一个标准的

因而在这里

即使是像一个针尖上能站多少个天使的问题

其实它问的是分有的概念

就是一个观念或者一个理念

我们究竟能够用来解释多少个对象

当然

如果以纯理论的方式来设问

听上去就离我们的经验生活相去甚远了

但是正是这样一种理论的设问

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充分的理智的澄清

第三个特点

就是它们一定要诉诸权威

前面我们讲到了经院哲学的

一个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权威的原则

因而在这里所谓的权威当然就是指圣经

所以它们完全依赖于圣经

根据圣经来解释它们的哲学

我想这也正是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重要的特征

除此之外呢

它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在这里要告诉大家

就是它们希望满足信仰与理性的结合

这也正是

整个基督教哲学论证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也就是它们要希望能够通过以理性的方式

对信仰给出一个坚实的说明

由此来满足人们对于信仰的要求

以此来说明理性信仰之间的和谐一致

但事实上

这非常困难

因为什么

因为我们知道

即使它们能够从理论上来说明

理性与信仰之间的这样一种和谐一致

但它却难以实现理性与经验

或者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完美的统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经验哲学的这样一种特征

它恰恰也表现出经验哲学的局限性

就是它不能够完全用理论来解释

我们经验和实践中的问题

对于经验哲学家来说

他们当把理论或者把对信仰的理论的论证

作为哲学上的最高的核心的位置的时候

事实上他们就已经在做一个重要的工作

什么工作呢

就是在做一个哲学上的超越的工作

前面我们反复的强调超越性的特点

这充分的体现在经验哲学家身上

在经验哲学的发展历史当中

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哲学家

这个人就是安瑟伦

安瑟伦被称做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中坚人物

往往被冠之奥古斯丁第二

经验哲学之父

甚至被说成是最后一位教父哲学家

和第一位经验哲学家

好我们简单来看一看

安瑟伦的基本的生平

安瑟伦是1033年

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奥尔皮斯山城

奥斯塔一个贵族的家庭

在他20岁的时候呢

母亲去世了

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因而23岁的时候他就离家出走

先后呢到达了法国的诺曼底和贝克

做了僧侣和修道士

在1078年的时候

他做到了贝克修道院的院长

1093年还当上了坎德伯雷大主教

直到1109年去世

那么安瑟伦他的一个最重要的工作

就是试图要证明理性与信仰之间的一致

而他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证明理性与信仰一致呢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实际上安瑟伦他在他的几本重要的代表作当中

试图通过对上帝存在证明的论证

来给出关于理性与信仰之间和谐一致的证明

他的主要代表作就是《独白》和《宣讲》

在安瑟伦看来

他把上帝

阐释为活的活生生的有智慧的有活力的

全能的真实的正义的仁慈的永恒的

甚至说在其他一切方面

都比它的对立面更好的一切

注意在这里面

上帝的概念可以说是一个完满的世界

或者说上帝这个概念对于安瑟伦来说

它本身就代表着完满

因而他通过理性的反思来证明

三位一体是完全符合奥古斯丁的要求的

因为在奥古斯丁那里

区分了实词的谓词和关系谓词

所谓的实词谓词

就是指可以符合对上帝本体的一个说明

而关系谓词不过就是用来解释

由上帝所产生的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

因而上帝是万物之根源

是造物主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

上帝又是与完美和善是统一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

安瑟伦实际上他要强调一个重要的观念

就是在逻辑上和在因果上都具有上帝的意思

才使得我们真正的理解

上帝造事或者上帝造物这个根本的原因

因而安瑟伦非常重视直觉问题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其存在的根据和原因的

而上帝就是作为一切事物存在的

最终的根据和原因

由此说明

我们在直觉上所获得的

关于万物存在之根据的想法

完全可以用上帝的概念来加以解释

我想

这样一种想法在某种意义上说

恰恰体现了安瑟伦试图要说明

上帝存在的最重要的观念

我们来看一下

安瑟伦在《宣讲》和《独白》这两部著作当中

他是如何来证明上帝的观念的

他在《宣讲》当中

是这样来表达自己关于上帝的概念

他说基督教的上帝概念

可以把它看作是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者

如果我们仅有这样一个概念

我们是不可能完全相信

这样的伟大者的存在的

因而在《宣讲》这本书里

安瑟伦使用了一个归谬法

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这个归谬法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认为

一个对象在心中存在是一回事情

而要理解一个对象实际存在

这又是另一回事情

因而心中的存在和理解一个对象的存在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第二个步骤

它可以说我们可以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者

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

但是如果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者

不仅存在于心中

也存在于现实之中的话

那么这就与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者的存在

相互矛盾了

注意这就是一个归谬法

这就是反证法

这就是用一个反论证的方式来说明

如果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者是不仅存在于心中

也存在于现实之中的话

那么显然这种存在者的观念

和我们前面所提到的

无与伦比的伟大者的存在的观念是相矛盾的

所以最后得出结论

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者它既存在于心中

也存在于现实之中

注意如果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

伟大者是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之中

它与可以设想的伟大者相矛盾

因而我们可以看出

到底哪一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呢

对于安瑟伦来说

我们只有一个选择

就是选择那个可以设想的

无与伦比的伟大者的存在

而这个存在就在于心中

所以在这里这三个题目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地说

第一个实际上就是一个正题

第二个呢是反题

但是在正反之间

如果要找到一个第三者的话

那么我们只能有一个合题

因而在正反合这三者中间我们会发现

其实这个合题是以一个归谬的方式出现的

这个合题是以归谬的方式出现的

就是如果我们不相信有一个这样的不可设想的

无与伦比的伟大的存在的话

那我们就只能够推出可设想的

无与伦比的伟大者存在了

当然我们知道安瑟伦的这种做法是非常狡诈的

因为什么

因为他给我们预先设定了一个前提

就是我们可以谈论

那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者

我想一旦我们进入这个圈套

我们就不得不接受安瑟伦给我们的结论了

而这个所谓无与伦比的可以设想的伟大者

它的存在不就正是上帝的存在吗

由此上帝的存在是不可质疑的

以上我们看到的

是他在《宣讲》里面所给出的证明的方式

那我们下面再看看

他在《独白》中的是如何证明的呢

他指出从何处是善的事物而成为善呢

一定有一个它们共同的分有的第一的原则

因而善的事物的存在

是通过这一个原则而成为善的

而它则是因为自己而成为善的

注意这里面实际上他已经给出了

关于一切成为善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

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共同拥有一个特征

就是它自身的完善

我们今天讲的完美完善

其实往往被看作是一个理想的目标

但是对于安瑟伦的时代来说

人们向往一个完善

不仅仅认为这是一个目标

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事物的理解方式

也就是说当我们能够把完善完美看作是事物

成为自身的重要的根据的时候

事实上我们才能够真正的达到

对这个事物的最后的理解

可以看出在这里安瑟伦当提出

所有的事物都共同拥有完善这个观念的时候

其实他是要说明

每一个自然或者实体或者是存在

都是通过自身的完善性而存在的

因为这里的完善本身

就是所有的存在物当中最高的

或者说是它们一切所有的存在物

都必须要分有的一个实体

因为一切事物都是通过这个完善而获得存在的

我们可以看到

其实安瑟伦这里所说的完善的概念

其实就是柏拉图的理念的观念

或者我们能够看出一些柏拉图主义的影子来

所以前面我们提到安瑟伦作为一个

最后的教父哲学家跟第一个经验哲学家

就是因为他还继承着教父哲学里面

所特有的柏拉图主义的传统

而对于安瑟伦来说

由于每一个事物它处于存在的不同等级

因而呢

如果从事物的等级出发

也就是从每一个事物存在的等级出发

我们就可以得出一定存在一个最高的存在

注意这个最高的存在实际上就是

安瑟伦希望能够在他的《独白》当中

希望能够证明上帝存在的根据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这有两个层次

一个呢就是

对于安瑟伦来说

一方面要证明完善

或者叫完美的存在

一方面叫做最高的存在

一个是完善的

一个是最高的存在

通过这两个存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我们不管怎么说

当我们理解了安瑟伦的这样的思想的时候

我们不再把它看作是一种纯粹宗教神学的观念

我想更多的把它理解成一种哲学的追问方式

一切哲学

或者说一切西方哲学

它们最初发问的根据就是要

询问那个最终的存在的根据

只是安瑟伦把这样的存在根据解释为上帝

把一切存在的根据都归结为上帝本身

因而上帝的存在

其实就变成了一切事物存在的前提

如果上帝都不存在了

当然一切事物的存在就无从谈起

我想安瑟伦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了

理性跟信仰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他看来

在这里涉及到一个用信仰来寻求理解的过程

所谓用信仰来寻求理解

其实在这里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来把握这个理解

对安瑟伦来说

信仰是什么

信仰是认识的方式和认识的活动

更重要的是信仰是认识的对象

因而信仰与认识的对象相关

如果没有这样的对象的存在

信仰也就无从谈起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满足对认识对象的要求的话

我们也无法真实地达到信仰

因而如何达至信仰

安瑟伦提出要通过理解

因而在这里

理解是什么意思

对于安瑟伦来说理解就意味着

认识词句子上的语法和逻辑

因而语法跟逻辑就变成了

我们一切理解活动的前提

如果我要告诉你安瑟伦这个思想

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中世纪哲学

对于我们用来表达思想的

语言方式的高度重视的话

你会毫不奇怪

因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

安瑟伦的哲学通过后来的托马斯阿奎纳

一直影响到经验哲学的晚期

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可以说安瑟伦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

其实预示着后来的唯理论和经验论

它们在语言关上的发展

不仅如此

对于安瑟伦来说

这样的理解方式

它也预示着实体意义上的所指物

因而理解包含了这样的内容

一个是语法和逻辑

同时

它又指向了实体

因为通过对实体的指向

而使得了我们对最高存在

能够达至一个神学上的领悟

因而在这里实体的存在本身

正是最终我们要解释或理解的对象

因而实体的观念又直接倒向了认识的对象

直接倒向了认识的对象

当然

所有这些信仰也好理解也好

最终呢是要达至理性

我们要知道

对安瑟伦来说

其实这里的理性是什么意思

它无非是这样几种含义

一个呢是从本体来说表示实在的结构

所谓实在的结构其实不过是说

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合理性的方式

去把握实在的对象

从神学上来说呢

它表示的是神学上的神圣性

因而理性与信仰是和谐一致的

就是因为理性代表着神圣

因为与之相对应的相反的非理性

其实恰恰是代表着世俗

那种世俗性的非理性

是与神圣的理性相对立的

在认识论上

理性还表示着与信仰相对的精神状态

因为虽然它与信仰相对

但它却更好的能够去说明我们的信仰

在心理学上它表示人的灵魂的能力

而在逻辑上呢又表现了逻辑的必然性

我们可以看到在安瑟伦这里

其实理性是有多重含义的

对吧

它有多重含义

本体论上

认识论上

神学上

心理学上以及逻辑上

但所有这些的含义其实最终还原到什么

还原到它在神学意义上的理性的观念

就是理性所代表的神圣性

所以理性在这里代表神圣

它也预示着这样的所谓的

逻辑的跟灵魂的功能

我这里特别要强调

理性作为一种人的灵魂功能的作用

因为如果我们能够把握理性

恰恰说明我们能够控制我们的灵魂

因为理性是用来支配我们灵魂的

它是用来作用于我们灵魂的

只有当我们掌握了理性

认真地认识到理性的能力

我们才能够真正的理解

我们的灵魂是如何趋向上帝的

因而

灵魂的作用最后是要完成对上帝的要求

大家可以看到

在这里面

从信仰认识的对象

进入到理解

最后达至理性

其实最后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

这就是安瑟伦所提供的

关于上帝存在证明的基本观点

关于安瑟伦的思想

以及早期经验哲学

我们就介绍到这里

谢谢大家的收看

我们下次再见

西方哲学I:古代部分课程列表:

第一讲 西方哲学引论

-1.1,哲学与西方

--1.1哲学与西方

-1.2,哲学与人生、社会、科学

--1.2 哲学与人生 社会 科学

-1.3,哲学与宗教、逻辑、文化

--1.3哲学与宗教、逻辑、文化

第二讲 古希腊罗马哲学(一)

-2.1,古希腊罗马哲学引论

--2.1古希腊罗马哲学引论

-2.2,早期希腊哲学(一)

--2.2早期希腊哲学(一)

-2.3,早期希腊哲学(二)

--2.3 早期希腊哲学(二)

-2.4,苏格拉底哲学(一)

--2.4 苏格拉底一

-2.5,苏格拉底哲学(二)

--2.5 苏格拉底二

第三讲 古希腊罗马哲学(二)

-3.1,柏拉图哲学(一)

--3.1柏拉图哲学一

-3.2,柏拉图哲学(二)

--3.2 柏拉图哲学二

-3.3,柏拉图哲学(三)

--3.3 柏拉图哲学三

-3.4,亚里士多德哲学(一)

--3.4亚里士多德哲学一

-3.5,亚里士多德哲学(二)

--3.5亚里士多德哲学二

-3.6,亚里士多德哲学(三)

--3.6亚里士多德哲学三

-3.7,希腊化时期的哲学

--3.7 希腊化时期的哲学

-第三讲 古希腊罗马哲学(二)--测试题(一)

第四讲 中世纪哲学

-4.1,中世纪哲学引论

--4.1中世纪哲学引论

-4.2,教父哲学

--4.2教父哲学

-4.3,中世纪经院哲学(一)

--4.3 中世纪经院哲学一

-4.4,中世纪经院哲学(二)

--4.4 中世纪经院哲学二

-第四讲 中世纪哲学--测试题(二)

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期末测试题

4.3 中世纪经院哲学一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