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8487

当前课程知识点:汽车碰撞安全基础 >  第5讲:汽车座椅安全带与气囊 >  5-8:周青教授解读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工作原理 >  Video

返回《汽车碰撞安全基础》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Video

下一节:第5讲参考资料

返回《汽车碰撞安全基础》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想座椅安全带的重要性

大家都很了解

那碰撞过程中

为什么它能起到作用

可能我可以从更原理的角度

给大家解释一下

在我们汽车碰撞过程中

汽车是在一个很快的时间内

就停下来了

一般典型的碰撞

就是0.1秒到0.2秒

不超过0.3秒这么一个过程

这么快就停下来了

那如果我们没有

我们叫做约束系统

安全带和气囊的约束

那你可以想象

人就飞出去了

你最后撞到风挡玻璃

或者方向盘

或者仪表盘上

你也得停下来

这样的话

你停的那个速度

就非常剧烈 非常快

那我们人的受伤

就是这样产生的

那我们有了座椅安全带

或者在一定的碰撞速度下

气囊也会出来

这个功能是什么呢

就是让人的这个停下来的速度是可控的

也就说你车停下来的速度

我是不可控的

那是跟车的设计

或者说碰撞的强烈有关系

但是在车里

我们人的身体呢

应该在这个约束下是可控的

我车里边就这么大的空间

我希望把这个空间

尽可能地都用完

因为我们总说

把这个人所携带的碰撞能量

或者叫动能 把它消耗殆尽

因为最后速度是零

那我们从牛顿力学上来看

就是我需要足够大的空间

使得我这个碰撞力足够低

如果我这空间非常小

就说你瞬间撞到风挡玻璃上

那那个力就非常高

人就受伤了

那如果我能够把车内的空间

比如说大概这么大

充分利用起来

我就可以把碰撞力给降下来

所以这就是我们从力学上来说

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原理

功能就在这了

所以这是我第一点想要强调的

那大家说在低速碰撞下

我们经常会有汽车使用者说

我在城里开车

速度很低

我不用系安全带

这个从两个角度讲是错误的

一个是说在低速碰撞下

可能简单的一个25公里每小时的碰撞

人家撞你你撞别人

那这个时候我不可避免的

身体的惯性前倾也好

左倾也好

你会撞到车内的空间

风挡 柱子等等

那至少可能会有个轻伤

你头上撞一个包之类的

那我有安全带的约束

这时候是没有气囊的

至少我能够把一个轻伤的风险

降成没有伤害

那实际上是

社会成本是很巨大的

另外一个就是

我们在不同的位置

有的人说我坐在后排不需要安全带

这也是错误的

后排呢

我们是不需要气囊的

但是也是你撞到

我有一个例子

就前几年在上海

有一个出租车

这个新闻有报道

后排的一个乘客撞到前排上

那当时

大家的关注点都在于说

这个乘客的头

撞到了前排座椅的一个显示器上

那大家说这显示器安得合理不合理

这个当时讨论过

那我的更多的关注是说

显示器安得合理不合理

可能需要讨论

不一定合理 不一定合法

但是实际上

我们马上能看到

坐在后排的乘客

是没有系安全带的

如果系了安全带

甭管那个显示器安装得合理不合理

那是可以讨论的

估计就不会致死了

当时这是几年前

在上海发生的一个案子

就说在后排

也不是100%安全的

另外一点

我们为什么非要需要这个安全带

就说你出去上街开车

你觉得你自己的驾驶技术很好

你觉得在城里也堵车

速度也不高

但是你不知道

别人会以什么速度撞你

因为我们说

在碰撞的时候

发生的这个伤害

是指两车碰撞的相对速度

而不是绝对速度

如果你发生单车事故

那就是你自己车的事故

但是如果别人

以一个很高的速度撞上你的话

这个时候可能你自己开20公里每小时

别人是以50公里每小时撞你

你这个相对速度就很高了

所以这是为什么

我们要在任何时候

都要系好安全带的

它原来设计就是这么设计的

我们汽车的碰撞事故

有各种情形

有前碰撞 侧面碰撞 追尾碰撞

还有一个比较多的碰撞情形是滚翻

在滚翻状况下

往往是在野外开车

或者高速公路上

几乎唯一能够保护你的

就是座椅安全带

因为那个时候

你的人体在车里的

运动的方向 速度

都是不可控的

那这个气囊

尽管我们有前气囊 后气囊

那个时候

你人跟气囊发生作用

有可能气囊并不出来

因为有时候滚翻的工况

它实际的冲击速度并不是很大

气囊不一定出来

即使出来的话

也不一定跟你身体发生

很合适的作用

然后主要的

也就是几乎是唯一的保护

就是座椅安全带了

座椅安全带就在这个滚翻的情况下

把人约束在座椅上

否则的话

人就在车里边乱撞了

甚至我们常看到很严重的碰撞

会飞出车外

因为玻璃呀 门是有可能打开的

那我们说安全带

我觉得它比气囊来讲

它更能提供全方位的一个碰撞保护

因为我们知道

气囊只是在一个速度比较高

比较严重的碰撞下才出来

因为我们知道气囊本身

它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我们希望把这个最剧烈的保护手段

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那大量的碰撞

都可能是中速 低速这样的碰撞

在这个情况下

我们是不需要气囊的

所以我们说

座椅安全带

可以提供全方位全工况的保护

比如说中速 低速 高速

那在高速情况下

我们刚才讲了

我们跟气囊联合作用

使得人有一个可控的停下来

那可能会让我们

如果没有这个保护

有可能是一个重伤

甚至是致死的一个工况

那就这样一个级别下来

可能是重伤稍微轻一点

重伤或者是本来会致死就没有致死

那在中速的碰撞下呢

可能有气囊 可能没有气囊

取决于工况

那这个时候呢

我们有了这些很好的作用呢

就把这个身体的受伤

从一个重伤降成轻伤

另外一个

我们说这个座椅安全带

在高速的碰撞下

它必须得跟气囊一起来作用

才能起到更好的保护

也就是说

如果没有座椅安全带

有的人说我这车有8个气囊

有6个气囊 我有很多很多气囊

误以为气囊就能够给他提供很好的保护

其实呢 我们这个气囊

它的学术名词叫做安全辅助系统

它这个辅助这个字

说的什么意思

就是说辅助座椅安全带

从这个技术的发展来讲

是先出现的安全带

才出现的气囊

然后

为什么这个两个是个辅助的功能

是因为我们知道

座椅安全带是约束人的上身

人体上身 对吧

它能够比较早时间的

约束到人体身上

使得人在往前冲的时候

这个作用力尽早地作用在身上

而气囊呢 是从前方来的

所以

它实际上在碰撞过程中

人体由于惯性在往前运动

很快的一个运动

然后气囊

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判断

这是不是一个严重的碰撞

如果达到严重碰撞

它第一判断需要一个时间

第二 判断清楚以后

它起爆需要一个时间

这样的话

我们如果设计得非常非常好

那就是说

假如说有这么大的空间

你这个人体

就会运动到这个大约中间的位置

同时 气囊在这段时间里

也行驶到这

这样我们就说

在一个合适的时间

合适的位置

这个人的身体跟气囊发生作用

这就是我们设计的

那好 我们看

如果没有座椅安全带

没有座椅安全带的话

就没有这个约束

那人呢

由于惯性就会向前运动更快

也就是说你会更早的

跟气囊发生接触

那我们知道

气囊的起爆过程中

它是一个爆炸过程

它更早的发生气囊

它那时候爆炸力是很大的

很可能每秒的

每小时的碰撞速度

达到两百公里每小时

你的撞车才五六十公里

或者七八十公里每小时

你跟气囊发生碰撞

就是两百公里每小时

这就是我要强调的

气囊是一个辅助的系统

如果没有座椅安全带的作用

你只依赖于气囊

在很多工况下

很可能让你更危险

如果不系安全带

然后 你那个碰撞事故

碰巧比较严重

达到了气囊的起爆条件

气囊出来

这个时候

我们碰撞还是这个碰撞

那大家想象

人没有座椅安全带的约束

它就会向前冲得更厉害

就说如果我们整个碰撞过程

大约是100多毫秒

就是0.15秒这么一个过程里边

本来我们是希望在30毫秒

40毫秒 50毫秒这个时间点上

人体跟气囊发生接触作用

如果没有座椅安全带的作用

那人就会以原来的

比如说初始速度60公里

它会行驶更长的距离

在同样前边那20毫秒里

它行驶的距离就更长

因为你没有阻力了

没有约束力了

这时候你会往前冲得更多

你就冲到离气囊更近的位置上

然后

那个时候气囊正在起爆的过程中

因为我们一般说

气囊展开到位

大概需要50毫秒的时间

你如果在第 我们随便说

在第20毫秒的时候

25毫秒的时候

就已经冲到了气囊

那时候气囊正在起爆

刚刚起爆的气囊

爆炸力是非常大的

有可能它的冲击速度

起爆速度

达到每小时200公里或者更多

你就以一个非常强的气囊

这就是我们指出的气囊的风险

那大家也别把气囊

就是觉得很害怕

它这个起爆速度

是200多公里每小时

200多公里

200公里以上

因为它是个爆炸过程

它是个化学爆炸

它的这个功率怎么来理解

对 气囊是尼龙布

折叠在里边

把它放在方向盘里边

或者放在仪表盘里边

然后里边 气囊里边有一个

我们叫做起爆器

或者就是一个爆炸装置

它在这个爆炸过程中

产生大量的气体 压力很大

它把这个尼龙布袋子给冲出来

这就是我们传统理解的起爆过程

为什么要这么快

是因为我给它的时间太少了

就是我们大概

需要气囊在三十毫秒左右

就展开到位

然后之前还得给它一定的判断时间

所以整个就是个四五十毫秒的时间

四五十毫秒时间

你要把这么大一个尼龙袋展开到位

化学爆炸是唯一的手段

大家想一想

如果这个工程上早已有定论

你用压缩空气

或者用各种各样的其它手段

都能够把气袋展开

但是都不能这么快的展开

那你要达到这么快的展开

就是有一利就有一弊

你从设计上需要这么快展开

但带来的负面的问题就是

它的起爆速度很大

但是 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尽管初始的起爆速度很大

但是当它展开到位的时候

它的速度接近于0

大家可以想象 它已经爆出来

因为它到了一定的位置以后

就被体积

位置就限制住了

它不会再往前走了

这时候速度是0

那我们就希望

整个的气囊和座椅安全带

它设计的就是这样

就是当气囊差不多

展开到最大的时候

那时候它的展开速度也是最小

你跟它发生作用

咱们就说得简单一点

如果在一定的速度

达到一定速度的话

就安全气囊出来的话

那么不系安全带 这个时候

比如说乘客也没有系安全带

就有多危险

我刚才说了

你就会更早的

冲到气囊跟前去

那个时候气囊没有充分展开到位

那我们想象

气囊的展开速度是200公里每小时

一个化学爆炸

说得通俗一点

你就趴到一个炸弹上了

有多危险

中国的气囊伤害的统计

不是很完整

我们看国外的例子

因为国外的话

它的事故统计

他有时候会看

说这起事故

是不是由于气囊造成的伤害

还是真是因为碰撞太大造成的伤害

那我们已经有很多

国外的事故统计的案例表明

在有一些情况下

气囊是可能把人打死

或者是重伤的

这就是我们希望

在一个合适的时间

合适的位置

跟气囊发生作用

保证这个条件的装置

就是座椅安全带

座椅是很重要的

这个乘员约束系统

第二个是

我们叫做座椅安全带

那你首先一定要把它系上

第三个 就是如果前排

后排一般我们没有

前排的话我们有气囊

在副驾驶的话是在这个位置

当然还有其它的侧气囊等等

我们如果只看这个

以这个正面碰撞或者前面碰撞为例

来看这个座椅安全带和气囊的作用

在发生碰撞的时候

我们人的身体

因为有一个向前冲的惯性

这是牛顿定律 你会向前冲

整个碰撞过程非常短暂

可能大概在典型的碰撞下

大概也就是个一百到两百毫秒

不超过三百毫秒车就会停下来

以一个六七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最后停到零

车在瞬间停下来

人初始的速度

也是六七十公里每小时

跟车是一样的

那也就说在这个时间里边

人也要停下来

那我们看看

如果没有气囊 没有带子

那很自然会发生

我的这个身体

因为人是控制不住

自己的惯性的 对吧

你就会往前冲过去

撞到风挡玻璃 撞到方向盘

如果是在这个驾驶位置

是撞到这个仪表盘

那如果稍微歪一点

你会撞到这些柱子等等

那这样一个碰撞呢

它因为碰撞

停下来得非常快

这个距离非常小

因为我这个头比如撞到这

我这个行驶过程

基本上我们叫做空行程 空行驶

也就在这个行驶过程中

或者撞到风挡玻璃上

我的身体是不会减速的

我原来如果是60公里每小时

我会以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一直撞上去

然后 撞上去以后瞬间减速

这个时候我减速得就太快

这么大的减速度和碰撞力

你有一个很大的力

作用在你的头上或者胸上

这就是我们说

人受伤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那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了

为什么要用安全带

那安全带

在碰撞的时候

甭管是低速碰撞还是高速碰撞

它是会锁死的

正常为了舒适性

它不会锁死

它是有弹簧可以这样

这是为了人舒适性

那下边有个卷收器

一般我们这个大家看不到

在发生碰撞的时候

它检测到这个碰撞它会锁止

也就说一旦锁止的话

你就拉不出来了

这个大家可以做试验

你比如说当你紧急制动的时候

这个都会锁止

更甭说是碰撞

那一旦锁止的话 你想

我人再往前冲

就得要把这个带子

有一定的伸长量

或者它有一定的富余的量往前冲

冲到这

这个带子基本上就绷到头了

然后这个气囊

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展开

首先 我们的车里的电脑

要检测到 要判断一下

这个碰撞是足够严重的

因为它有可能是不严重的碰撞

当这个碰撞达到了

认为气囊的起爆条件的时候

气囊可能花了二十个毫秒

去做这个判断

做完判断以后

它可能还要花个二三十毫秒

从这个地方展开

这样整个的这个时间

从初始碰撞到气囊展开到位

大概有个五六十毫秒的时间

我们如果简单地说

把整个碰撞过程看成一百毫秒

也就是气囊

需要一半的时间展开到位

那同样这一半的时间呢

正好是我们的身体

在座椅安全带的约束下往前倾

假如说 我们粗略地说

也是五六十毫秒

这个时候我就在气囊充分展开到位

身体也差不多

行驶到这个位置的时候

跟气囊发生作用

这个时候我们就叫做

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位置

跟一个充分展开的气囊发生作用

那好 我们看

如果没有安全带

如果没有安全带

假如说我 说我不系安全带

你首先你不能预测

你会发生什么样的严重的碰撞事故

可能是很严重

假设是一个很严重的

碰撞事故的话

那人的身体在惯性作用下

没有安全带的约束

在前边 那比如说三十毫秒

就会走得更远

因为你没有带子的约束

可能就会走到这个位置

那这个前三十毫秒

我们刚才说

气囊需要五十毫秒到六十毫秒

才能展开到位

也就是说

当你人走到这个位置

气囊才在初始展开

气囊的初始展开的那个速度

或者我们叫起爆速度非常大

大约有两百公里每小时以上

也就说你会以你的身体

跟一个两百公里每小时

起爆气囊发生作用

这是非常危险的

这就是我们讲述清楚

为什么必须得有安全带

才能跟气囊发生一个合适的交互作用

为什么气囊会有这么大的展开速度

是因为我们需要

气囊在三十毫秒 四十毫秒展开到位

那这么快展开到位

只有一个办法

能让它这么快 展开到位

就是化学爆炸

所以气囊 每个气囊后边

气囊本身是尼龙布

每个气囊后边

都有一个起爆装置

它就是化学爆炸

然后短期的爆炸

产生大量的高压高温气体

把尼龙布推出来

这是唯一的一个能够在短期之内

让气囊展开到位的一个手段

别的手段像压缩空气

或者什么电机 等等

都达不到这么快的速度

那我们以这么快的速度呢

这是一利

因为我必须得展开到位

那带来的弊处就是

它展开速度太大了

那解决的办法就是靠座椅安全带

说一看这个人比如说重伤

或者甚至死亡

一看你直接能看到

很多是安全带的痕迹

说是这个胸 这个上身

有很深的安全带的印记

甚至由于安全带嵌入身体太多

断掉了比如说七根肋骨

这个是直接的损伤

确确实实是由于安全带

甚至周围的嵌入你的身体

把你的肋骨

或者其它的内脏压断了

但是不要忘了

最早的诱因

是因为这个碰撞事故很大

也就是说 我们大概可以说

在大多数碰撞情况下

你看到这个人

比如 不幸死了

你去做尸体解剖

或者说他重伤你一看

表面上看特别是胸这个上身

是有很深的安全带的印记

但是那是保护的一个效果

它只是直接的压迫了你的身体

但为什么它会压迫你的身体

是因为整个的碰撞太剧烈

如果没有安全带

那你的身体会被风挡方向盘

等其它进行不可控的压迫

所以这就是可能我觉得

有的消费者会有误区

说你看这安全带静态的

那我们在座椅安全带上

也有一些先进的技术

现在大部分车上都有在用了

在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叫做安全带的限力装置

我要解释一下

限力装置就是说

如果这个碰撞非常严重

或者你的身体非常强壮

比如说你体重非常大

身材非常大

这个时候

我们需要更大的安全带的力

把你限制住

而我们的安全带

都是为一个标准的身材去设计的

当这个碰撞非常严重的时候

你人的能量非常大

往前冲的很多

安全带里的张力会越来越大

那这个张力本身

当然就会给你造成伤害

这个时候有一个技术

叫做限力装置

就是把这个安全带呢

放出来一些

就它本来是锁死的

锁死的情况下就会越来越大

它放出来一些

但放出来是可控的放出

比如说

放出100毫米

但是放出来的这个时候

它同时还有比如说五千牛的作用力

这个时候就不要让这个力

超过五千牛 六千牛 七千牛

一直往上走

所以这种叫限力装置

这是在非常严重的碰撞工况下

这个装置或者这个功能会起作用

另外一个安全带的

先进的一点的功能

也是说二十年前

可能基本上没有装车上

但现在很多车上都有

叫做安全带的预紧功能

预紧是这个预防的预

紧张的紧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我们希望安全带的作用力

在发生碰撞的时候

这个作用力

尽早的作用在人的身体上

为什么要尽早呢

是因为我车里就这么大空间

我有这么大的

身体的动能要消耗掉

我们从牛顿力学

这是初中的物理

如果这个力

最早的作用在身体上

力乘上它往前移的距离

就逐渐的消耗动能

那如果我刚开始安全带都是松的

我们冬天穿很厚的棉衣

或者说这带子总是松的

因为太紧了你不舒服嘛 没错

那这个松的这一部分

可能你身体要往前冲

这么一个距离

才能把它绷紧

那我们这段行程 就浪费掉了

也就说我车里

如果一共这么大的行程

那有这段行程

作用力几乎是零

那我要用剩下的行程

那作用力就会高了

它整个就是一个平衡关系

也就你的资源就是这么多空间

你用的空间越少的话

你那个力的水平就会越高

那怎么来解决这个空行程的问题

这就到预紧

就说当我们检测到碰撞的时候

这个在严重的碰撞下

有一个装置把安全带拉紧

把外面富余出来的那个

比如说五十毫米 一百毫米拉紧

这个时候呢就使得作用力

提前作用在身体上

来减少这个空行程

所以总结一下

安全带的这两个技术

一个 是在碰撞的初始阶段

把它拉紧

使得它的空行程减少

作用力尽早作用在身体上

这叫预紧装置

另外一个 是在安全带的第二阶段

就碰撞的晚一个阶段

当这个力

张紧力太大的时候

放出来一点

所以一个是抽进来

一个是放出去

作用在碰撞的不同阶段

这是两个安全带的

已经比较常见的技术

不是100%的车都有

但是我相信

大部分的车都有

安全带和气囊

现在是为一个标准身材的设计

像我这身材是偏小一点的

那我们就记住

以后的技术很可能是

我们实验室也在研究

就是说使得这个安全带和这个气囊

都是针对人的身材

碰撞的强度是可调的

但今天我们还没达到这个技术水平

也就是说气囊也好

座椅安全带也好

只是为一个标准的身材

标准的坐姿

标准的碰撞这个速度

一切都是标准的

就像我们在实验室里做碰撞实验

那么标准的情况下

发生大量的事故

都是不标准的

但是大家也可以放心

就说在这么大量的

不标准的斜碰撞了

或者高速碰撞了 低速碰撞了

至少在我们的

这个标准的考卷前后左右

周围呢还是能够起到

很有效的保护的

那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就是说

如果我们说我们的身材不够标准

这个比如说身材过小或者过大

都可能有问题

那有几点要注意

我们坐进车里了

第一 把这个距离掌握好

这个距离

因为我刚才说到气囊

是相对比较危险的

我们就不想离得更靠近

我知道有一些驾驶员

他因为某种原因

他会把座椅挪得很前

他也可能紧张很靠近的

这个是不合适的

那这个位置呢

实际上是说

最好是我这个手

差不多就能够很顺利的操作方向盘

脚 能够很舒适地够到两个踏板

那在这个情况下

把座椅尽可能向后移 这是第一点

就是等于我们叫做远离气囊

第二点 坐姿

坐姿 一般驾驶员还问题不大

但是有时候我们开长途的话

有时候开着开着

会变成这种下潜式的

这种坐姿就不是很好

一个原因是说

你看我这有一条腹带

这个腹带 在我的标准坐姿下

它会作用在我的这个髋部上

这是人很强壮的地方

然后碰撞的时候我往前倾

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我的坐姿是

这种比较这种后仰的

甚至你的那个座椅靠背也比较后仰

有的人习惯这样开车 对吧

那这时候 在碰撞的时候

我可能会这样往下

我们叫做下潜下去

下潜下去

这个腹带 就会往上滑

滑到我人体比较弱的这个腹部

这会对腹部造成伤害

另外一点

就是所谓这个肩带

那我们如果说

我坐上来

两件事要调好 根据我的身材

第一件事就是这个滑环

这个会在这隔开

这个滑环呢

要使得我这个肩带

尽可能是从我肩膀过

如果你的滑环过高

是给那个高身材的驾驶员用的

有可能你那个带子就比较靠近颈部

这样也不好

大家看 在我们叫B柱

在B柱上

有一个安全带的这个滑环

这个滑环的上下是能调

你看这有这么大的调节空间

这个调节的位置

就根据人的身材来调

你如果是身材比较大

比较高

你肯定要把它调到比较高的位置

如果你身材比较矮小

就调得比较小的位置

我们这个滑环调到位置以后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个肩带

能够在我的肩膀的

大概这个位置通过

不要太靠外

也不要太靠颈部

太靠颈部的话

碰撞的时候

有可能这个肩带和颈部

发生作用 这是不好的情况

如果太靠外的话

那我的上身

有可能会划出这个安全带

所以就是这样一个位置合适

怎么来保证个位置

来调这个滑环的位置

根据你的身材来调

另外一个要调整的 是这个头枕

头枕 主要是做这个尾撞保护的

因为尾撞的话

我们的惯性是向后的

向后的话头会向后甩

会把颈部拉伤

那如果我们这个头枕调节

就不是到位

比如是你去借朋友的车开

你朋友身材很高

或者你朋友身材很矮

头枕比较低

你身材很高

你应该有意识的把头枕调高

这样使得你的头 将好跟这个位置

像我现在 这位置是比较合适的

这是一个

这是为了追尾碰撞时候

颈部的保护

所以头枕的位置 座椅的位置

安全带的位置

还有人相对方向盘的距离把它调好

开车的时候呢

尽可能的是比较端正的姿势

不要有比较奇怪的姿势

包括我们在开车过程中的

接打手机

去调这个光盘

放这个音响

这种分神的事

还有更多其它分神的事

都是有可能造成

事故的原因

我们说这个碰撞事故

大概90%以上的碰撞事故

都是因人而起的

所以这就是

人的安全意识就很重要

副驾驶也是一样

原理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乘员坐到副驾驶呢

当然你的这个位置

还有包括头枕和安全带

必须是跟我刚才描述的是一样的

但是你的前后距离

就没有那么严格了

我也建议

尽可能往后坐

在不影响后排这个乘员

因为我们大多数情况

后排没有乘员嘛

在不影响后排乘员舒适性的情况下

座椅尽可能往后

一方面自己舒服一点

一方面也远离

离安全气囊远一点

远离气囊

另外也注意

如果我们是长途开车

往往副驾驶的位置上

会把椅背后倾

那这样是比较危险的

当然你会舒适

你会比如在睡觉

但是 一旦发生碰撞事故

这么一个后倾的位置是比较危险的

所以副驾驶

我可能就要提醒这么一点

另外

副驾驶的那个气囊的体积比较大

因为它要填充的空间大

驾驶员

气囊是在方向盘的位置

它要填充的空间小

副驾驶

要填充的空间大

所以相对来讲

副驾驶的气囊的火药量

和它爆炸的强度

和速度会更大一点

这个很好理解

因为它填的体积大 对

那在后排的话

应该有什么注意的

刚才我们说了驾驶座 副驾驶

那后排

对 后排相对来讲

比前排的座位要安全一点

这是为什么我们说

儿童乘员都要坐在后排

因为至少有一个安全行驶

后排没有气囊

另外后排没有这些

风挡仪表盘这些硬的

相对来讲

后排乘员如果撞到前排座椅上

这个相对会安全一点

但是也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事

就是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因为如果不系安全带的话

你还是会冲出去

而且你甚至可能

会从两个座椅中间冲出去

因为你一旦身体

没有很好的一个控制的话

你不能光指着

这个前排的座椅来保护你

因为前排座椅本身

是不是为了设计保护后排乘员的

尽管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前排座椅还是给前排乘客设计的

对吧

我们如果小结一下的话

如果你不系安全带

你在车里边

你无法预知事故的严重性

你不一定是一个很轻的事故

所以

这是安全带的

一个非常必要的功能

第二

如果是严重的事故

你有可能达到气囊的起爆条件

气囊只有跟座椅安全带一块作用

才能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

如果是只有气囊 没有安全带

有可能会造成

比事故本身更严重的伤害

明白了

第三点滚翻

滚翻的话

几乎唯一的保护手段

就是座椅安全带

尽管在很多城市工况下

不一定会发生滚翻

但是在高速情况下

滚翻的事故的比例还是蛮大的

不用安全带

不用 这个原因是什么

这个我觉得

因为中国是一个新的汽车市场

就说在中国

家用轿车或者私家轿车进入家庭

大约也就是十年多一点的时间

很多家庭都是第一次有轿车

所以安全意识

还没有充分地建立起来

这就需要我们的媒体 我们的政府

我们的技术工作者

去不断地宣传 去做

在我看来 一方面是执法

就说你没有系安全带

那我要给你罚分也好

罚款也好

在我看来

那个可能是次要的

因为每个人

都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他之所以没系的话

可能是犯懒

但最主要的是

他的安全意识没有到位

所以我们需要像这样的

多多的去宣传使得它到位

这个在发达国家

也是走过这么一个历程

这跟各国的文化不同

扯远一点的话

在欧洲国家呢

它一旦有了

安全带的这个强制性的法规

它在两三年之内

大概安全带的使用率

就能达到很高

80%以上到90%

在美国

有了安全带的强制立法之后

它安全带的使用率达到90%

花的这个年头更长一点

那我们中国

很大程度上类似美国这个环境

它看样子年头更长一点

这个可能跟每个国家的

文化历史有关系

现在国外

就是我正好想了解

但不是说扯得远

我还真想了解一下

就是国外对这种没有系安全带的

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法规

或者一个什么样的处罚措施

首先

这个法规肯定是跟中国是一样的

两个法规

第一个 是对产品本身有约束

就是你这安全带

气囊 车有多好

这是约束厂家的

第二 是对使用者有约束

那具体说来就是你坐在车里

甭管是前排还是后排

必须使用安全带

那具体地说

执法的情况

首先在发达国家

这个安全带的使用率

已经很高了

所以呢你看不到太多的执法

再有 据我了解

我在国外的生活时间也比较长

就说你碰到这个车

有其它违规的时候

然后你又没有系安全带

是一个错上加错

大概已经没有太多说

专门去治安全带的法

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

就是它的使用率

已经达到90%以上了

那在从它使用率从零

逐渐上升的过程中

这个我不是很了解

但是我觉得

主要是靠宣传教育

而不是靠执法罚款

我可以介绍一点

我大概几年前在欧洲

我忘了哪个国家

就是我当时就很有感慨

在街上看到一个

安全带的宣传招贴画

那我就当时在想

这个国家好像是个北欧国家

它在我知道的

它的安全带的使用率

已经非常高了

它在街上你还能随意看到

那样的宣传画

宣传画本身无所谓了

中国有能做得很好

国外也能做得很好

也就是说它政府也好

或者民间也好我不知道

它投入这样的资源去做

放在比如说电视上 报纸上

甚至街上的某一个

很触目惊心的一个宣传广告

告诉你要系好安全带

所以我就是说

在发达国家安全带的使用率

已经这么高的情况下

人家还在投资源做这个事

我现在从中国我了解到的

已经就是说

各种方方面面的宣传教育挺好了

但是我觉得就是

广度和力度还不够

比如说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去宣传

这样的话

这个小孩子他会带着父母去来做

包括我们遵守交通规则这样

从小来去做

再一个就是

通过像这种电视了 媒体了

各种各样的宣传的文章

这种像我们这样的节目来去做

这种东西 你做多了

汽车进入家庭

我们现在还有微信

我觉得我虽然不知道国外

三十年前四十年前怎么做的

但是肯定就是个量的事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

儿童座椅的使用

这个叫做比例的话

我们大概几年前做过一个

不完全的调研

但是我们眼看着

在才几年的时间

尽管现在的使用率还很低

但是五年前几乎是零

那时五年前

汽车可也进入家庭了

也很多孩子

就是说就是短短的五年的时间

一方面有了法规

一方面呢有了宣传教育

就可能从1%的使用率

当然了我不知道5% 7%

那你要想达到90%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管用的

汽车碰撞安全基础课程列表:

第1讲:汽车碰撞安全的基本面

-1-1:汽车安全问题的背景

--Video

-1-2:车辆碰撞过程

--Video

-1-3:汽车安全的定义

--Video

-1-4:乘用车组件及车身结构碰撞区域

--Video

-1-5:汽车碰撞的类型和碰撞设计要求

--Video

-1-6:汽车碰撞安全设计与分析过程

--Video

-第1讲-课件

第2讲:汽车前碰撞结构响应与乘员乘降(上)

-2-1:汽车碰撞波形的定义

--Video

-2-2:发动机对碰撞波形的影响

--Video

-2-3:车辆运动学分析

--Video

-2-4:乘员运动学分析

--Video

-2-5:乘员动力学(1)

--Video

-2-6:乘员动力学(2)

--Video

-补充:整车碰撞试验视频

--Video

-第2讲-上-课件

第2讲:汽车前碰撞结构响应与乘员乘降(下)

-2-7:基于等效方波的质量弹簧模型及约束系统刚度设计

--Video

-2-8:碰撞波形与乘员的约束系统设计匹配(上)

--Video

-2-9:碰撞波形与乘员约束系统设计匹配(下)

--Video

-第2讲-下-课件

第3讲:汽车碰撞事故中的人体碰撞响应与损伤

-3-1:冲击载荷下人体的受伤机理

--Video

-3-2:冲击载荷下人体的力学响应

--Video

-3-3:人体的损伤容限

--Video

-3-4:人体冲击力学的试验方法

--Video

-3-5:冲击载荷下人体胸部的力学响应

--Video

-3-6:人体胸部碰撞损伤容限

--Video

-3-7:冲击载荷下人体头部的力学响应与碰撞损伤容限

--Video

-3-8:人体其他部位碰撞损伤研究

--Video

-作业1

-第3讲-课件

第4讲:汽车碰撞安全评价方法

-4-1:碰撞假人演变和开发历史

--Video

-4-2:混III 50百分位假人的结构

--Video

-4-3:其他碰撞假人

--Video

-4-4:假人的生物逼真度控制和改进

--Video

-4-5: 碰撞假人主要结构介绍

--Video

-4-6:典型整车碰撞试验过程介绍

--Video

-4-7:典型滑车碰撞试验

--Video

-补充1 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Video

-补充2 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Video

-补充3 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

--Video

-第4讲参考资料

-第4讲-课件

第5讲:汽车座椅安全带与气囊

-5-1:安全带与气囊的功能

--Video

-5-2:安全带结构

--Video

-5-3:气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Video

-5-4:气囊的潜在危险性

--Video

-5-5:气囊对离位乘员的危险性

--Video

-5-6:碰撞感知的概念与难点

--Video

-5-7:点爆策略的制定过程

--Video

-5-8:周青教授解读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工作原理

--Video

-第5讲参考资料

-第5讲-课件

第6讲:作为碰撞保护装置的汽车座椅

-6-1:汽车座椅的结构

--Video

-6-2:颈部挥鞭伤及影响因素

--Video

-6-3:座椅的功能和碰撞安全性设计

--Video

-6-4:防挥鞭伤的原理和保护装置

--Video

-6-5:座椅刚性和柔性的争议

--Video

-6-6:基于座椅滑动的尾撞乘员保护

--Video

-6-7:座椅主要结构及功能介绍

--Video

-6-8:基于座椅滑动的尾撞乘员保护(会议报告版)

--Video

-第6讲参考资料

-作业2

-第6讲-课件

第7讲:儿童乘员碰撞保护

-7-1:儿童乘员碰撞保护问题

--Video

-7-2:儿童身体生物力学特性及伤害研究

--Video

-7-3:获取儿童损伤生物力学特性数据及儿童假人设计

--Video

-7-4: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Video

-7-5: 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碰撞性能评价

--Video

-7-6:儿童座椅台车试验过程介绍

--Video

-7-7:儿童约束系统使用正确与否的对比

--Video

-第7讲参考资料

-第7讲-课件

第8讲:自适应乘员约束系统

-8-1:碰撞法规试验的单一性与交通事故的多样性

--Video

-8-2:自适应乘员约束系统优化仿真平台

--Video

-8-3:可调式乘员约束系统构型优化结果56kph工况

--Video

-8-4:可调式乘员约束系统构型优化结果40kph工况

--Video

-第8讲参考资料

-第8讲-课件

第9讲:侧面碰撞保护

-9-1:侧面碰撞保护设计评价方法

--Video

-9-2:侧面碰撞过程分析

--Video

-9-3:髋部缓冲衬垫设计考量举例

--Video

-9-4 :侧面碰撞缓冲衬垫设计

--Video

-9-补充1:车与车侧面碰撞试验

--Video

-9-补充2:C-NCAP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

--Video

-9-补充3:侧面柱碰撞试验

--Video

-9-补充4: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

--Video

-第9讲-课件

第10讲:乘员头碰撞保护

-10-1:乘员头部碰撞问题的背景

--Video

-10-2:力学建模及其依据

--Video

-10-3:研究结果如何指导乘员头部碰撞保护设计

--Video

-10-4:乘员头碰撞小结

--Video

-作业3

-第10讲-课件

第11讲:行人碰撞保护

-11-1: 行人碰撞事故特点及伤害

--Video

-11-2:行人下肢碰撞损伤机理研究

--Video

-11-3:行人安全评价方法、法规及实验模块

--Video

-11-4: 基于行人模块试验评价方法利弊

--Video

-11-5:车辆前端结构的行人碰撞保护设计

--Video

-11-补充1 行人碰撞保护中成人及儿童头模块碰撞试验

--Video

-11-补充2 行人碰撞保护中下肢模块碰撞试验

--Video

-第11讲参考资料

-第11讲-课件

第12讲:汽车结构件的碰撞力学设计和分析

-12-1:薄壁管件轴向压溃设计和分析

--Video

-12-2:塑性铰的概念

--Video

-12-3:薄壁方管轴向压溃变形模式和机理及其力学模型

--Video

-第12讲参考资料

-第12讲-课件

第13讲:汽车材料的冲击力学行为表征和仿真

-13-1:结构和材料碰撞响应之复杂性

--Video

-13-2:冲击载荷下材料的表征与测试-材料特性的复杂性

--Video

-13-3:冲击载荷下材料的表征与测试-应用环境的复杂性

--Video

-13-4:冲击载荷下材料的表征与测试-试验设计与优化

--Video

-13-5:碰撞载荷下材料和结构的建模与仿真

--Video

-作业4

-第13讲的课件

第14讲:汽车轻量化和小型化与碰撞安全性

-14-1:影响两车相撞安全性的因素

--Video

-14-2:具体说明重量、刚度、几何尺寸等如何影响两车相撞安全性

--Video

-14-3: 不同重量级别汽车的安全性设计

--Video

-14-4:事故统计及车重的发展

--Video

-14-5:轻量化技术对汽车安全利大于弊

--Video

-第14讲-课件

第15讲:小型电动车及电池的碰撞安全性

-15-1:电动车事故

--Video

-15-2: 电动车电池排布及电池的细观结构

--Video

-15-3: 电池的起火条件及设计准则

--Video

-15-4: 电池碰撞安全性研究

--Video

-15-5:小型轻量化电动车的碰撞安全性研究

--Video

-第15讲-课件

第16讲: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安全性挑战

-2019年6月15日直播视频

-第16讲-课件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