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点 >  1.平面布局 >  建筑布局——中国建筑组群方式

返回《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建筑布局——中国建筑组群方式在线视频

建筑布局——中国建筑组群方式

下一节:屋顶式样

返回《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建筑布局——中国建筑组群方式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当然 这个组合方式中间

也含有两类

一类就是轴线对称的组合方式

中轴对称的组合方式

一类是自由的组合方式

当然 以中轴对称的组合方式占多数

宫殿 寺庙 祠堂

会馆 书院 民居住宅

都是有轴线的

在一条轴线上面纵深发展

自由式的平面组合

一般就在园林中间

在园林中比较多

而园林中间

又有一部分的轴线对称的组合

然后还有其他的

就是自由式的组合了

尤其像皇家园林

像北京典型的颐和园

北海 中南海

承德避暑山庄

都是这种一大片皇家园林中间

根据山水地形

建筑自由地布局

但是它有局部的位置也是中轴对称的

这个就是我们说的

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中

自由式组合

中轴对称的园林的布局

两种组合方式

我们可以看点图片

这是北京故宫

这个完整的轴线

一条轴线

前面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天安门

天安门后面就是端门

端门后面是午门

午门后面就是太和门

太和门后面就是三大殿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再往后面

过乾清门后面

就是乾清宫 坤宁宫

再后花园

直到最后面的故宫的后门神武门

神武门出去

后面是景山

景山在中轴线上

对着故宫的中轴线

那边是北海

这边是中海

再下来是南海

就是所谓中南海

那么这一条主轴线对称得非常严谨

这个是轴线布局的方式

我们再看这一张照片

这个是云南丽江

云南丽江城中有一个王府叫木府

木头的木

因为丽江是少数民族地区

是纳西族的地区

它的这个王

少数民族这个王

土司王 姓木 木府

这个木府实际上也就是云南

丽江城中的一个宫殿

他是这里的统治者

这个就是木府

类似于皇宫一样的中轴线

当然没有北京的故宫那么气派

这一条很完整的轴线布局

我们再看看

这个庙宇也一样的

这个是山东曲阜的孔庙

祭孔子的庙宇

我们后面会要专门讲到文庙和孔庙

这个就是一个例子

也是非常完整的中轴线

中轴对称

非常严谨

这就是我们说的轴线布局的方式

那么这种轴线布局呢

它往往有一个规则

就是有一条最重要的轴线

中轴线为主

往纵深的发展

就是建筑 庭院 建筑 庭院

又建筑又庭院

这么一道一道的往里面发展

而中国的古代的建筑群

往往那个“进”

它是代表一种身份的等级

进数越多 那这个建筑的主人

他的身份地位就越高

平常要是老百姓家的住宅

或者是这个

说他们家是三进

他们家有四进

他们家有五进

那么这种进数往纵深发展

它有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气氛

就是我们平常有文学形容

说“庭院深深”

“豪门深似海”

就是形容这种一进一进的庭院

往纵深发展的时候

造成一种神秘感

这个就会让人感觉到

那种深远

深不可测

比方说我们有时候站在天安门外面

朝故宫里面看的时候

从那个门洞里面

一进一进往里面去看

就感觉到宫殿里面的这种神秘性

这种神秘性也是它的威严性

所以中国建筑这种纵深感

它就靠这个来形成

当然一条中轴线的旁边还有横轴线

那么可能往这个方向

往那个方向的发展

这种在民居住宅中

是最多的

纵轴的方向 再横轴

因为这种布局方式它经常就是

这个民居住宅

它是一个家族的象征

中国古代的民居住宅

它经常是一个大家族聚居

住在一起

而这个家族中

它有可能随着子孙的繁衍

它就分支

一个家族分一支出来

这个分支中又分支

这就像是什么呢

就像树枝一样

这种尤其在南方的民居住宅中

这种情况很多

那么我们看这个图片中

这一种布局方式

就是它是分几路

一个纵轴线往横再分横轴线

还有的 可能是并列的几条纵轴线

这种一条轴线就叫做一路

道路的路 一路

这种情况也是常有的

比方说我们在长沙看到的岳麓书院

它就是两路

书院是一条轴线 一路

旁边的文庙又是一条轴线 又一路

这个呢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

民居住宅中的这种布局的方式

和寺庙 祠堂 宫殿 书院

等等各类的住宅

布局有所不同的地方

一般民居比较少有几路纵向的布局

当然有那些特别大的

像山西那些晋商的乔家大院

王家大院 渠家大院那种

它就是好多路

轴线的布局

一般的就没有多少路了

所以像北京的四合院

常见的就是一路

然后南方的民居住宅

它可能是一路中轴线

再几个横向的横轴线

这个是不同的布局方式

你看这个是庭院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北京

最常见的北京的四合院里面的场景

这个是在轴线上面的一个庭院

这也是北京的一个四合院

中间的场景

南方的这个院落就不一样

南方叫做天井院

天井就比较小

四合院和天井院的区别是什么呢

北京的四合院

或者说北方的四合院吧

都庭院比较开阔

它可以在庭院里面中间种着植物

摆着石桌石凳

人可以在里面活动

南方的这个天井院

中间又不摆东西

人也不会去 不在里面活动

所以天井院就比较小

它就是四面的建筑

围合起来露出一个小小的空间

四面朝这个中间排水 朝里面排水

那么这个中间人是不去活动的

这就是天井院的特点

南方的天井院

我们后面在讲到地方特点时

还会讲到这个问题

这个就是民居住宅中的轴线布局

一条中轴线往纵深的发展

这个是大门 二门

一道一道的堂屋、天井

堂屋、天井

往纵深发展进去

这个是南方的住宅布局的方式

这个就是湖南的

一个非常典型的古村落

张谷英村

它的这个轴线布局

这是主轴线

当大门进来一条主轴线

往纵深发展

旁边的就是横轴线

而这个就是非常典型的家族

繁衍的象征

一条轴线就是相当于

这个家族的一个组织 分支

然后在一个分支中又分支

横一条 横一条

所以我当年总结

这个张谷英的布局方式

我就叫它“丰”字型的结构

丰收的丰

一纵几横 当然可能是三横

也可能是两横

也可能是四横

不一定 但是总而言之

是一纵几横 或者是“丰”字型的结构

或者是“王”字型的结构

都一样的

一条主轴线

几条横轴线

那么这种情况

就是南方的这种家族聚居的住宅

最典型的布局方式

像张谷英村

它是一个人发展起来的

就叫做张谷英

元朝末年 明朝初年

这个张谷英从江西迁到

湖南岳阳这个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 子孙繁衍

到今天已经是第28代

可能是第29代了

将近30代人了

在这个地方发展

子子孙孙都在这一个村子里面发展

这个家族就一支一支地分出来

所以这个张谷英村

就有好多个这样的丰字

这个组团

每一个组团就是

一条纵轴线 几条横轴线

这一支分出去

又一条纵轴线 几条横轴线

那一支分出去

又是一条纵轴线 几条横轴线

就是这样

整个多少个丰字的组团

就组成了整个村落

这种布局方式

就是中国的建筑平面的结构

跟这个家族的结构

形成非常好的一个吻合

所以这就是我们说的这种

平面布局的方式

这个还是张谷英村中间的一个组团

这个地方是叫做上新屋

张谷英村的上新屋

一条纵轴线

一边两条横轴线

这个是张谷英中的王家塅

一条纵轴线

旁边三条横轴线

这里呢这个横轴线

这边又横轴线

所以很有意思

就像那个树枝

一支分出去又分支

分支出去又分支

这个就是我们从山顶上面来鸟瞰

张谷英村的屋顶

底下那个就是天井

就是我们说的南方的天井

纵向的 横向的

非常的清楚

这个是在湖南中部的涟源

这类的大屋很多

都是我们看到的

纵轴线 横轴线 横轴线

非常的清楚

这个也是一样的

这都是我们当时实测的一些

南方的民居住宅的布局方式

那么这个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

需要这种大广场的情况下

大规模的庭院

这种布局方式它还体现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就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说

庭院中间的主次

建筑里面的主次

我们中国的这个建筑

我刚才说到平面的组合的时候

一个建筑群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

宫殿也好 寺庙也好

祠堂会馆也好

书院也好 民居住宅也好

一个建筑群就是一个社会

这个社会里面当然就有一个头

所以它的建筑也是有主有次

比方说宫殿

宫殿作为一个建筑群

它表达的是一个皇家的社会

皇家社会 当然这中间最大的就是皇帝

那么从这一个建筑群中间来说

最重要的当然也就是

皇帝上大朝的那个殿堂

像北京故宫

最重要的建筑就是太和殿

皇帝上大朝的殿堂

它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

所有的其他的建筑

体量也比它小

规模比它小

布局也在它的周边

围绕它这个中心

就是佛教 宗教 也是一样的

佛教它就是一个社会

这个寺庙 佛教的寺庙

它就象征着这个佛教的社会

佛教这个社会中

最大的人是谁

当然就是如来佛 大佛

所以从寺庙的布局来看

也是 最重要的这个建筑

就是这个如来佛所在的大雄宝殿

所以我们去看所有的寺庙

最重要的中心建筑就是大雄宝殿

它的体量也最大

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其他的 观音菩萨

文殊菩萨 弥勒佛等等等等

都围绕在它的周边

体量也比它小

地位位置也比它次

哪怕家族也是一样的

民居住宅中间也有一个家长

家长就是这个家里面的老太爷

他住正房

儿子孙子辈

就住旁边的厢房耳房等等

这些次要的建筑

体量也比它小

位置也比它次

围绕在它周边

所以中国古代建筑

一个建筑群就是一个社会

而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人的社会的象征

所以建筑群的布局

有主有次

有中心庭院 有次要的庭院

有中心的建筑 也有次要的建筑

这个就是民居院落的布局方式

民居院落的布局方式

相对来说就比较自由一些

它也比较小 比较亲切

它就不像宫殿那么宏伟

我们下面就可以看一些

布局的这个组合方式

你看这个就是北京颐和园

主体区域的布局方式

这是万寿山

万寿山上面最重要的那个建筑

就是我们平常都看到的

那个八角攒尖的那个宝顶

佛香阁

佛香阁就在这里

佛香阁前边就是排云殿

这一组建筑群

非常严谨的中轴对称

对着前面的昆明湖

然后旁边也还有一些庭院组合

也有一些轴线对称

其他的地方就是自由组合了

自由布局了

为什么这个皇家园林中间

它会有那么多的轴线布局

类似于宫殿一样呢

就是因为经常皇帝要住在这个园林中间

长时间的住

他一住的时候

那你就不能说

皇帝住在园林里边

就不处理朝政了

他还要处理朝政

那么就是在这个中间

他还要有少部分的

轴线对称的布局

皇帝住在(园林)中间

它还要体现它的威严

在这里他还要朝会朝廷的官员

你到这里来汇报工作

来提交奏折

皇帝就在这里也要一个小规模的

类似于朝廷一样的

轴线布局的建筑

所以像皇家园林中间的这种地方

就常是皇帝住在这里处理朝政的

所以他有相当多的轴线布局

像颐和园中间的勤政殿这一块

曾经就是慈禧太后处理朝政的地方

那么她在这里要接受

文武百官递交奏折

在这里所以它有整体的园林的

自由布局的情况下

也有少部分地方的轴线布局 很清楚

这个就是佛香阁

后面是智慧海

前面就是排云殿

这一组建筑

一条完整的轴线

朝着前面的昆明湖

这是北京的北海

今天叫北海公园

过去就是皇家园林

这是北海的那个白塔

前面是一组宫殿建筑

非常完整的轴线 朝着前面

其他地方的园林呢

那就是完全的自由布局了

尤其是江南的私家园林

这种情况就是最典型

也有一些北方的皇家园林中间

那些次要的地方

它也是这种自由的布局

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就是

颐和园中间的谐趣园

北京的颐和园 北海

中南海 承德避暑山庄

里边都有好多的小园林

大园林中间还有小园林

叫做园中之园

这些地方它往往是

模仿江南私家园林的这个特点

所以布局非常的自由

我们看这个北京颐和园中间的

谐趣园就是这样的

非常自由的布局

现在我们看到的

这个是上海的豫园

江南的私家园林

就更加是自由式布局了

非常的美

这个是无锡的寄畅园

无锡寄畅园也是很著名的一个江南私家园林

平面布局这一部分

我们就讲这么多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课程列表: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点

-绪论

--绪论

-1.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概论

--建筑布局——中国建筑组群方式

-2.艺术形象(造型特征)

--屋顶式样

--建筑的形式

-3.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主要建筑材料

--结构形式

-4,装饰艺术特点

--木雕

--砖雕

--石雕

--琉璃

--泥塑

--彩画与壁画

-5.城市规划的特点

--概述

--政治性因素

--里坊制与钟鼓楼

-6.中国古代建筑制度

--建筑等级制度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屋顶式样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开间数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建筑色彩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彩画式样

--工官制度

-7.中国古代建筑的地域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的南北差异

--地理气候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文化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点--本章测试

第二章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及其艺术特点

-1.城防建筑

--概述

--实例

-2.宫殿建筑

--概述

--北京故宫

--其他宫殿建筑

-3.坛庙建筑

--概述

--天坛

-- “形”的象征

--“色彩”的象征

--“数”的象征

--社稷坛

--祠、庙

--孔庙和文庙(上)

--孔庙与文庙(中)

--孔庙与文庙(下)

-4.陵墓建筑

--概述

--构造形式

-5.宗教建筑

--概述

--佛教建筑(上)

--佛教建筑(下)

--道教建筑

--塔(上)

--塔(下)

--石窟

-6.园林艺术

--概述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7.书院建筑

--选址与环境营造

--自由的讲学

--祭祀文化

--岳麓书院

-8.祠堂建筑

--祠堂建筑

-9.会馆建筑

--起源及其分类

--会馆建筑的特点

-10.民居

--合院式民居

--天井院落式民居

--土楼式民居

--干栏式民居

--窑洞式民居

--碉楼式与毡包式民居

-11.桥

--

-12.牌坊

--牌坊

-第二章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及其艺术特点--本章测试

第三章 古建筑保护问题

-1.概述

--概述

-2.古建筑问题的根源

--古建筑问题的根源

-3.消失的古建筑(上)

--消失的古建筑(上)

-4.消失的古建筑(下)

--消失的古建筑(下)

-5.外国实例

--外国实例

-6.保护项目实例

--保护项目实例

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期末测试

建筑布局——中国建筑组群方式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