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点 >  7.中国古代建筑的地域特色 >  地理气候条件

返回《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地理气候条件在线视频

地理气候条件

下一节:社会历史条件

返回《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地理气候条件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建筑的这个形成

不光是这个气候的原因

还有其他的原因

那么我们下面就分析一下

中国建筑的地域特色所形成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的原因

就是气候的原因

刚才我们看的这么多图片

都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就是因为气候的原因而产生出来的

不同的建筑的特点

比方说中国的气候

最典型的两个气候

一个是北方 一个是南方

北方气候的特点是寒冷干燥

南方就是潮湿炎热

所以北方的建筑

你就可以不用去考虑什么

防潮防雨那些问题

那么你重点就是更多地去

吸取阳光 争取日照还有保暖

所以我们看北方的四合院

为什么庭院比较开敞

就是因为更多的吸收阳光

然后屋顶也厚重

墙壁也厚重

重点在于保暖

那么西北边的窑洞更加是这样

它根本不用考虑防雨的问题

刚才我们看到那个窑洞

那个靠山窑就是在山边上

挖进去作为窑洞

那么平地窑

可以在平地上面挖一个深坑下去

在坑里面再去往旁边挖

形成这个窑洞

也叫做地坑窑

地坑就是庭院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都是适合于北方的那种气候条件

像那种地坑窑

根本就不用考虑防潮的问题

你要设想那个东西在南方

比如在湖南 在贵州

在这样的地方人是完全不可能住在地底下的

很快就会得风湿病

而且那个地坑

一下雨立刻就变成了水塘

所以在这种气候条件下

南方是绝对不可能出现那样的建筑

相反 南方的重要的是

建筑不光是不能够在地下

而且要尽可能的离开地面

架空起来 就是吊脚楼 干栏式

所以干栏式(建筑)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防潮 防虫蛇

西南山地中间满地虫蛇

那么底下架空不住人

人住在上面

这就是干栏式(建筑)

或者吊脚楼的特点

包括我们说的南方的这种天井式庭院

很小的一个天井

它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一个是防雨 防日照

因为炎热 南方炎热

太阳不能够照进来太多

北方的庭院那么宽敞

那就是尽可能让它日照没关系的

南方那就不行

所以做成这种天井式的庭院

你看这样的重庆的一个老住宅

里面的庭院就更小

这就是天井

四面的建筑

这个中间就只是一个排水的地方

所以南方人有时候把它叫做

四水归堂

四面的水都流到这个堂前

也有的把它叫做聚宝盆

这就是湖南岳阳的张谷英村中的天井

这个天井一进一进的往前面推进

那么这种地理气候条件所产生的过程

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两个起源

我们在历史书中间告诉学生

说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片面

实际上中华文明不只是起源于黄河流域

应该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文明

而这个在建筑历史和考古的发现中

已经被证实了

建筑历史的研究也是这样的

我们从建筑的这个起源来看

地域的特色很明显的

南北两大源头

如果说北方的建筑它起源于穴居

所谓穴居就是洞穴

这个已经是有定论了的

我们的古书中也说

我们的先人是穴居野处

最早就是找一个山洞

住在山洞里面

那么后来呢山洞没有那么多

那就人工挖洞

这个人工挖洞后来又觉得

完全靠洞也不是一个事

也不需要全部挖下去

我这画了两个图

最初是完全的山洞

就利用山洞居住

随后人们发现不一定完全山洞

就挖一个坑

上面搭一个棚子盖起来

再后来人们发现

也不一定完全挖那么深

我把两边再堆高一点

这就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墙壁的雏形了

在上面盖一个棚子

最后人们发现

不一定非得要挖下去

我把这个墙垒高一点

上面盖棚子

这不就是建筑了吗

就是从穴居

这种我们叫半穴居

再到地面建筑

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这个就是北方建筑的起源

但是这种穴居

这个洞穴式的居住

后来还在一定的地方延续着

这就是窑洞

那么我们说不管是古代的

到这个发展过程

到这个考古的考证

我们也考出来陕西半坡遗址

正好是一个从半穴居到地面建筑的发展过程

就是那一段

这个是北方建筑的起源

那么我们再看南方

南方建筑最早是巢居

人住在树上 找一棵大树在上面搭一个棚子

像鸟一样 绑扎一个楼梯就可以爬上去

这种居住方式在一些原始的部落今天还有

那么后来人们也不一定

哪个地方都能够有这么大的树

那就找几棵树

在这个中间互相一绑扎

扎出一个平台来

上面又搭出个棚子就可以居住

再后来人们就不一定要找树了

我就在地上埋木桩子

那就是成了建筑的柱子

把上面架空

这就是干栏式 吊脚楼

再后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

防潮防虫技术都在发展的时候

我可以落到地面上来了

这个过程

这就是南方建筑由巢居到干栏式

再到地面建筑这个发展过程

那么这个发展过程

今天我们在建筑史上也有考古遗址证明的

最典型的是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

还有宁波的一个(田螺山)遗址

都是干栏式建筑往地面建筑发展的一个过程

所以这样一看

就很有意思了

如果简单的形容

就是说北方的建筑

从穴居到半穴居到地面建筑

它就好像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

南方的建筑呢

从巢居到干栏式再到地面建筑

那就好像是从树上落下来的

这个是北方建筑和南方建筑的两个起源

而这两个起源恰好被我们后来的中国人

把它界定为两个字

一个土一个木

那就土木土木

古代中国人形容搞建筑叫做兴土木

说大搞建设就是大兴土木

甚至于今天的大学里面

还有土木学院 建筑学院

当然我们今天土木和建筑

是分得很清楚的两个学科

但是可能在一般老百姓眼里

仍然还分不清楚

土木和建筑的区别

认为土木就是建筑

建筑就是土木

因为中国古代就这么来的

所以实际上我感觉

我分析中国建筑应该是两个起源

一个土一个木

北方就是土

由洞穴发展到半穴居到地面建筑

南方就是木

从树上的巢居到干栏式再到地面建筑

这两个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

走出两条不同的道路

你看这个就是西安半坡遗址建筑的遗迹

这个就是半穴居到地面建筑的发展过程

浙江宁波的田螺山遗址

发掘出来南方的干栏式

看见没有 树桩子

一个个的树桩子

上面再做建筑

这个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遗址

都是木桩子做建筑的

这个就是我们看到的北方的窑洞

今天还在使用的窑洞

实际上就是几千年前人类穴居的遗留

只是我们今天的窑洞把它做得更精致了

不是那种古代的利用自然的洞穴

或者就是简简单单地挖个洞

不是那样 我们今天可以把它做得很精致

甚至于再结合着建筑

还有很多的装饰

这个就是今天的窑洞

今天的干栏式(建筑)

南方湖南的湘西那边的大山里面的

一个村落就是这样的景象

我们看到一排一排一层一层的建筑

那么沿着这个山架上去

就隐没在这片森林之间

建筑全都是架空的 底层架空

人居住在楼上 防潮防虫蛇

这就是我们看周围的地形

就可以看出那个建筑

它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所以我们说中华文明的起源

如果说就是一个黄河流域

这是不对的

必须是两个

北方黄河流域它起源于土

南方长江流域它起源于木

这就是中国建筑的两个起源 土木土木

这两个起源它虽然是作为

建筑的起源是这么过来了

到后来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

已经是两个都互相融合了

比如说北方一直是土

我不能够说全部就是窑洞

后来又发展到做夯土

又可以做砖 再也是木头

北方也用木头来建造房子了

但是它延续着仍然是一种土的风格

那么我们这个就是说

后面的地方风格

它这个延续性就是这个风格

对建筑艺术的风格的延续

北方(建筑)起源于土

虽然后来也都是土木 砖木

也用木头做

但是它的风格仍然是土的风格

什么叫土的风格

就是比较厚重的敦实的风格

这就是土的风格

那么南方(建筑)起源于木

那么木的风格是什么

木的特点就是利于加工

可以做得很精巧

土不可能做得很精巧

木可以做得很精巧

所以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加工方法

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

就已经有了榫卯

7000年前那还是原始时代

何况后来的技术的发展

木可以做得无比的精致了

雕琢 那么这种木的风格

它就是精巧细腻的风格

那就是南方的风格

所以北方的建筑到后来也发展成了土木砖木

也都是木头为主了

但是它的风格仍然是土的风格

而南方(建筑)由木头起源

最后发展到也是土木砖木

一样的建筑材料

跟北方可能都一样

但是它的风格

那种起源于精细雕刻的木的风格

它仍然在延续

这就是建筑上面南北两大风格的特征

我们看这种建筑的完整体系形成以后

今天 一直到今天

我们看见的古建筑

仍然还是两大风格

北方和南方的两大风格

北方 我还是说土的风格

就是敦实的风格

那么它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这个屋顶的起翘

你看这屋角的起翘

微微的 比较平缓

这都是北方的宫殿 都是这样的

故宫 天安门都是这样的

山西的这个建筑都是北方的风格

山西洪洞的广胜上寺的一个殿堂

都是微微的曲线

不翘得很高

这就是北方的风格

厚厚的墙壁 厚重的屋顶

微微的曲线 不是起翘很高

南方的你看同样造型的建筑

但是它这个起翘

你看翘得这么高

这就是木的风格 精巧的加工

这个建筑是张家界的

以前叫做大庸

张家界的普光寺 南方的风格

翘角翘得又尖又高

你看这个是上海豫园里面的一个戏台

这个屋角翘得这么高

你看北方那个微微一点曲线起翘

南方的就翘成这个样

这个是苏州文庙的大成殿

你看这个屋角

它不也是重檐庑殿顶吗

也是黄色琉璃瓦吗

刚才我们看那个故宫

也是重檐庑殿顶 黄色琉璃瓦

你看这个风格

就是这个尖尖的翘的这么高

这就是南方的木的风格

我们回过头去看一下

你看这就是重檐庑殿顶 一样的

这个屋顶就是这样起翘

同样的屋顶式样

重檐庑殿顶

翘得这么尖这么高

这就是南北风格的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课程列表: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点

-绪论

--绪论

-1.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概论

--建筑布局——中国建筑组群方式

-2.艺术形象(造型特征)

--屋顶式样

--建筑的形式

-3.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主要建筑材料

--结构形式

-4,装饰艺术特点

--木雕

--砖雕

--石雕

--琉璃

--泥塑

--彩画与壁画

-5.城市规划的特点

--概述

--政治性因素

--里坊制与钟鼓楼

-6.中国古代建筑制度

--建筑等级制度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屋顶式样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开间数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建筑色彩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彩画式样

--工官制度

-7.中国古代建筑的地域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的南北差异

--地理气候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文化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点--本章测试

第二章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及其艺术特点

-1.城防建筑

--概述

--实例

-2.宫殿建筑

--概述

--北京故宫

--其他宫殿建筑

-3.坛庙建筑

--概述

--天坛

-- “形”的象征

--“色彩”的象征

--“数”的象征

--社稷坛

--祠、庙

--孔庙和文庙(上)

--孔庙与文庙(中)

--孔庙与文庙(下)

-4.陵墓建筑

--概述

--构造形式

-5.宗教建筑

--概述

--佛教建筑(上)

--佛教建筑(下)

--道教建筑

--塔(上)

--塔(下)

--石窟

-6.园林艺术

--概述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7.书院建筑

--选址与环境营造

--自由的讲学

--祭祀文化

--岳麓书院

-8.祠堂建筑

--祠堂建筑

-9.会馆建筑

--起源及其分类

--会馆建筑的特点

-10.民居

--合院式民居

--天井院落式民居

--土楼式民居

--干栏式民居

--窑洞式民居

--碉楼式与毡包式民居

-11.桥

--

-12.牌坊

--牌坊

-第二章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及其艺术特点--本章测试

第三章 古建筑保护问题

-1.概述

--概述

-2.古建筑问题的根源

--古建筑问题的根源

-3.消失的古建筑(上)

--消失的古建筑(上)

-4.消失的古建筑(下)

--消失的古建筑(下)

-5.外国实例

--外国实例

-6.保护项目实例

--保护项目实例

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期末测试

地理气候条件笔记与讨论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 评分: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
欢迎学习『地理气候条件慕课视频播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MOOC慕课视频教程-柠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