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 > 第六章 美国力量:硅谷和128公路 > 第五节 美国的大企业案例 > 美国的大企业案例
在这门课的推荐书目里面
我曾经推荐大家去阅读
钱德勒的一系列工业史的著作
包括了《结构与战略》
《规模与范围》等等这样几本书
这几本书现在都有中译的版本
那在这几本的工业史的经典著作中
钱德勒用史诗般的描绘给我们揭示了
美国的大企业是怎样诞生的
尤其是在那些传统的重化工业里面
比如说美国汽车行业中的福特 通用 克莱斯勒
杜邦 还有烟草工业中的万宝路
还有石油工业的美孚 洛克菲勒财团等等
这样的一些传统工业时代的大企业
它们成长 变化的过程
以及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所总结出来的很多经验
后来被全世界的企业所广为借鉴
比如说福特所提出的流水线
大规模 垂直一体化的生产体制
比如说通用所研发出的
矩阵式的事业部制的管理体系
今天仍然在很多领域里面
被很多企业所借用
可是 这样的一些变革
这样的一些创新 也有它成为历史的时刻
我们今天再来讨论企业结构的时候
往往尽可能的避免垂直一体化 大规模
这种结构所带来的风险
而鼓励企业去做它有核心竞争力的环节
把它不擅长的领域外包出去
美国进入到了ICT和互联网时代之后
我们刚刚已经讨论到
硅谷作为美国ICT和互联网时代的重要阵营
一直吹响着全球技术创新的号角
它的创新型的企业一个一个的出来
让全世界的人都觉得目不暇接
跟不上它的潮流
事实上 当我们去讨论美国这些大企业
成长 兴衰 演变的过程的时候
也是在看待全球经济成长 兴衰演变的背景
因为硅谷的发展和演变
是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兴衰 起伏而发展起来的
那么另外一家大企业
我们今天也来剖析一下它
成长 兴衰的过程吧
这家企业就是波音
波音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
民用和军用的飞机制造商
也是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的领袖型的企业
今天的波音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的芝加哥
但是我们前面也讲过
它的创立的地址其实并不在这里
波音的创立的地址是在西雅图
2001年波音公司从西雅图搬到芝加哥
为什么要做这么大规模的搬迁
在我们课程讨论区里面
我看到很多同学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我也给出了我当时的一个理解
当然我的理解未必就是对的
我希望你能提出跟我不一样的观点
在给出不一样的观点之前
我们多了解一下波音公司的成长 变化的过程
也许有助于我们最后找到比较完整的答案
波音公司现在是设计和制造旋翼飞机
民用和军用飞机 电子和防御系统
导弹 卫星 发射装置以及
先进的信息和通讯系统的一家跨国巨鳄
波音公司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
主要的服务供应商
运营着美国的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
波音公司目前下设2个业务部门
其中一个是波音民用飞机集团
另外一个就是波音的综合防御系统集团
现在的波音公司在全球70多个国家
有16万多名的员工
这两张图就给大家一个初步的了解
波音公司在西雅图的生产基地
和它在芝加哥总部的一个概览
芝加哥在美国的地理位置就是
我们现在的这张地图所显示的
芝加哥的夜景非常的绚烂 美丽
是对我本人而言
我最早是到芝加哥
不是因为波音
而是因为NBA里面的公牛队
因为Michael·Jordan(迈克尔·乔丹)在那里
话说回来
波音公司的成长已经经历了接近100年的历程
这家公司最早创立于1916年的7月1号
是由威廉·爱德华·波音先生创立于
华盛顿州的西雅图
1917年这个公司就改名为波音公司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了波音公司
“波音”二字是波音先生的family name
也就是他的姓氏
1929年波音公司就更名为联合飞机及空运公司
1934年美国政府控告波音公司垄断
当时的《航空邮件法》迫使波音公司把它的
庞大的结构拆分为3个独立的公司
分别是联合飞机公司 波音飞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
波音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是生产军用飞机的
后来才开始涉足民用飞机类领域
1938年波音公司研制开发了波音307机型
是当时第一种带有增压客舱的民用客机
这张照片就是威廉·爱德华·波音先生本人
大家看到他是不是觉得挺眼熟的
因为在我们这门课的宣传片
就是片头里面
我们的技术团队的工作人员已经选用了
波音先生的头像作为其中的一个企业家
放在我们的宣传片里面
波音公司的成长的过程同样地离不开
二十到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的影响
1929到1933年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经济大萧条
当时全美有半数以上的银行倒闭
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
完全失业的人数高达1300万人
但是这个大萧条对于波音公司来说却是一种好的消息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波音公司在当时的经济危机中能够硕果仅存
不仅仅依赖于航空工业的飞速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由于联合航空及运输企业的公司
已经形成了行业垄断的这样一种能力
所以波音公司它能够抵抗
当时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冲击
在三十 四十 五十年代
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展开
波音公司获得了当时美国国防部
大量的军用飞机的订单
这种订单为它的成长
注入了新鲜的 不可替代的血液和力量
在20世纪的三十到五十年代
在美国国防力量的支持下
波音公司开发出了各种轰炸机 预警机
那么到了六十年代的时候
波音公司就开始把它在军用飞机领域里面
积累的技术力量用于民用飞机的产品开发
1957年波音公司在它的KC-135空中加油机的基础上
研制成功了波音707
这是当时的首架喷气式的民用飞机
一经发布就获得了上千架飞机的订单
在此基础之上波音公司先后的开发出了
波音727 波音737 波音747 波音757 波音767
和波音787这一系列型号的民用飞机
今天波音787已经是代表了全世界的民用飞机领域里面
最高技术水平的一个典范
跟空客的A380并称为
全球民用飞机里面的“两颗明珠”
然后我们中国也开始了大飞机的研制
当然这是后话
其中波音737就是全世界
被最为广泛使用的中短程的民航客机
其中的波音747面世以后
更是长期的占据了全世界的远程民航
和中短程民航客机的头把交椅
这张照片就给大家看到了
波音747它长什么样
美国的总统专机“空军一号”
也是由波音公司生产的
那么1997年波音公司并购了当时的麦道公司
就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规模最为庞大
技术实力最为强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商
其实麦道公司也曾经是美国历史上
最大的一个军用飞机制造商之一
它所生产的F-4系列 F-15系列
和C-17的全球霸王Ⅲ军用运输机系列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是无人超越的
但是后面它还是被波音公司并购掉了
这两张照片就给大家看到了
美国的“空军一号”到底长什么样
美国的总统奥巴马
他所乘坐的专机里面是个什么样子的
1996年波音公司的销售收入已经高达227亿美元
而当时的麦道公司市场销售份额也并不低
也有138亿美元
在1996年美国联邦政府的新一代的战斗机
联合歼击机的招标过程中
波音公司胜出 麦道被淘汰
那么这样的一个淘汰其实也意味着
麦道公司此前为了研发联合歼击机
投入了数10亿美元的研发支出打了水漂
所以有的时候技术标准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
在没有哪一种技术标准成为主导技术范式之前
每一个公司 每一种技术都有机会
但是一旦某一种技术标准被政府
或者市场的力量确立为主导性的技术范式之后
其它的标准就没有饭吃了
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
在3G的技术标准之中
当WCDMA成为主要的运营商
所选择的3G标准的时候
CDMA2000和我们中国企业
自主开发的TD-SCDMA的3G标准就出局了
所以这是一个市场选择的结果
但是这个结果背后有关于技术标准之争
非常重要的理论的研究作为支撑
那么后面因为波音(麦道)失去了这个订单
它就自然失去了继续跟美国国防部合作
去研发高水平飞机的机会
所以后面它被波音并购也是非常无奈的一件事情
美国政府为了对抗欧洲的空客
就鼓励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
波音跟麦道的并购
而且用我们并购的专业术语来说
这是一桩吸入式的并购
也就是说波音把麦道并购变成了它自己的一部分
而不是新设并购
不是新成立一家新的飞机企业
波音并购麦道是全球并购史上
最有影响力的一桩案例
后面发生的事情就是自然而然地成长
1972年时任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当时他所乘坐的专机是波音707
在这一年中国民航总局就跟波音公司签订了
10架波音707的采购的合同
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邓小平访美
亲自参观了在西雅图的波音747的生产线
在这次访美以后
波音就接到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购机订单
今天波音的飞机已经成为中国航空客运
和货运系统的主力军
我们有一份来自2009年的统计数据
显示在中国当时运营的1383架民用飞机之中
有736架 占比53%是波音的飞机
我们去访问波音公司的官方网站
可以看到波音公司为它布局全球的
这种市场格局非常自豪
它说它在全世界有12000个服务机构
去服务于它的客户
它在150多个国家都在销售它所生产出来的飞机
那么我们刚刚也讲到了
其实在中国开发和研制大飞机的领域里面
我们经历了一些教训
我们曾经自己研制 生产出了运十
并且研制出了2架运十的飞机
其中一架做静力试验
另外一架也曾飞上蓝天
做过130多次无故障的运行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
我们中国政府后来在八十年代中期
放弃了运十飞机设计与制造的平台
而放弃这个平台也就放弃了
后来我们去追赶空客和波音的机会
好在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
当中国的民用航空工业快速的发展的时候
我们对于飞机的需求越来越多
而我们中央政府也决定了在2006年
重新的上马中国商用大飞机的项目
也就是代号C919的中国大飞机的研制项目
就让我们现在期待中国自主研发与制造的C919
像波音和空客一样飞上蓝天吧
-第一节 大千世界
--1.1大千世界
-第二节 企业在哪里
--企业在哪里
-第三节 福特公司
--福特公司
--1.3讨论
-第四节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
-第五节 何为经济地理学
--何为经济地理学
--1.5讨论
-第六节 本课程的内容设计与思路
-课程回应
--课程回应
-第一节 伟大的半个世纪
--2.1讨论
-第二节 农业区位论
--2.2农业区位论
--2.2
-第三节 工业区位论
--2.3工业区位论
--2.3
-第四节 市场区位论
--2.4市场区位论
--2.4
-第五节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2.5
-第六节 新区域主义的四大流派
--2.6
-第二章 区位论:经济地理的理论脉络与独特视角--第二章 作业
-课程回应
--课程回应
-第一节 中国的“中”
--3.1讨论
-第二节 珠三角和华为
--3.2讨论
-第三节 长三角和珠三角对比
--3.3讨论
-第四节 环渤海京津冀与雾霾
--3.4讨论
-第五节 三线建设
--3.5三线建设
--3.5讨论
-第三章 空间转变:中国工业地理格局与变迁 --第三章作业
-课程回应
--4.0课程回应
-第一节 全球性转变
--全球性转变
--4.1讨论
-第二节 欧盟概览
--欧盟概览
--4.2讨论
-第三节 德国经济简况
--德国经济简况
--4.3讨论
-第四节 西门子企业史
--西门子企业史
--4.4讨论
-第五节 德国的中小企业
--德国的中小企业
--4.5讨论
-第六节 芬兰的企业兴衰
--芬兰的企业兴衰
--4.6讨论
-第四章作业
--第四章作业
-第一节 意大利概览:中小企业的王国
--html
-第二节 意大利产业区的故事
--html
-第三节 浙江的“一镇一品”
--html
-第四节 广东的专业镇
--html
-第五节 产业集群的分类
--html
-第五章 意大利产业区与中国产业集群的对比--第五章作业
-第一节 美国经济概览
--美国经济概览
--讨论区
--阅读材料
-第二节 美国经济地理
--讨论区
-第三节 硅谷:ICT与互联网经济的发源地
--讨论区
-第四节 硅谷的发展演变过程
--讨论区
-第五节 美国的大企业案例
--美国的大企业案例
--讨论区
-第六章 美国力量:硅谷和128公路 --第六章作业
-课程回应
--课程回应
-第一节 企业成长的理论流派
--html
-第二节 日本经济起飞和丰田案例
--html
-第三节 三星与韩国经济
--html
-第四节 HSBC与香港经济
--html
-第七章 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与企业成长 --第七章作业
-第一节 什么是国有企业
--讨论
-第二节 国企改革路径图
--讨论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
--讨论区
-第四节 央企案例:华润集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