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生态文明讲论 >  第三讲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 >  第十一节 消失的文明与生态的衰落 >  消失的文明与生态的衰落

返回《生态文明讲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消失的文明与生态的衰落在线视频

下一节:主体功能与空间规划

返回《生态文明讲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消失的文明与生态的衰落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有生态才有文明”

我们从中学历史和地理课堂上应当已经树立起这个观念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介绍

我自已研究过的一个国都级古城兴衰与生态演化的实例

一个遗忘在沙地中的古城

统万城——位于陕西省榆林靖边县城北

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乌审旗交界处

因其城墙是白色的而称白城子

为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

该城址始建于公元413年

竣工于公元418年,距今有1600年

考据说明其由汉奢延城改筑而成

后来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攻克

而成为北魏的统万军镇

唐宋时为夏州,宋太宗在淳化五年(994)下诏

称其在沙漠中不堪使用而废弃

其实当时为夏州党项拓拨氏所割据

其立国——即西夏以后

这个城池一直是夏国的军事中心,至西夏灭国

然后这个城池就在文献中消失了600多年

一直到1844年,清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松担任榆林知府后

这个城池才被重新发现

毕竟曾是国都级城池

关于其景物的历史文献记录存留下来的比较多

因而统万城成为毛乌素沙地

乃至鄂尔多斯台地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的时空坐标

环境史和历史地理学界的研究

一般认为统万城建成的南北朝时期

毛乌素沙地南缘是没有沙漠化的

而在其后才发生了沙漠化

发生时间有唐宋时期说,也有明清时期说

沙漠化的发生原因是人类活动

包括农业开耕、军事活动的烧荒、过度放牧,等等

研究第四纪的地质地理学者们则给出了更一种结论

这就是自然环境的波动性变化

毛乌素沙地的沙丘时而活化、时而固定

秦汉以后虽然也有气候的暖湿-冷干波动

但总体是干化的,因而沙漠化也是发展的

我们团队对毛乌素沙地水环境变化的研究表明

在统万城建城时代

其西北侧的确有个大湖,但是属于浅湖

东北侧可能还有草滩湿地

南面又有黄河支流无定河流过

完全符合“临广泽而带清流”的描述

统万城址处于大梁下部的台地区域

正是风沙侵蚀和堆积易于发生的地段

加之由于南侧高大梁地的顶托

风速陡降而使大量沙物质沉积下来

与此同时,由于滩地开耕,造成成片土地裸露

土壤水分散失,地面起沙

农业的灌溉与排水

又加快了湿滩地的地下水位下降

过度放牧,加速草场退化

获取薪柴使之到唐后期这一带“无树艺生业”

还有凿井用水

会加速地下水位下降和湖泽湿地的干涸

在这样的背景下,统万城才“深在沙漠中”了

元朝时期毛乌素一带是安西王封地

宁愿重建一座大城——即白海行宫

也没有启用这座更加雄伟状观的城池

衰落文明区的生态环境观察

在生态学上有一个学说称为“中度干扰理论”

中度干扰假说,即IDH假说

这是美国学者于1978在水热条件不尽相同的

热带森林中实验发现的结果

这个假说认为:一个生态系统处在中等程度干扰时

其物种多样性最高

这是由于过度的频繁干扰

不利于处于演替后期的要求较稳定生境的种类生存

而干扰程度很低,由于竞争排除法则

不利于处于演替前期的种类生存

在文明起源上有一个著名的学说

“适度压力胁迫起源说”

相当于中度干扰理论在人类演化史上的表达

这是大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提出来的

他通过对各种文化形态的比较考察

揭示了文明诞生、生长、衰落和解体的规律

关于文明是如何诞生的?

汤因比批判了近代西方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

“种族论”和“环境论”解释

在他看来,是恶劣环境而不是安逸的环境

构成了人类的挑战从而刺激人类奋起应战的结果

汤因比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由此提出了五种形式的挑战或刺激

包括困难地方的刺激、新地方的刺激

打击的刺激、压力的刺激、遭遇不幸的刺激,等等

面对每一种挑战,人们都会做出不同形式的应战

如果对于一种或几种挑战取得了胜利

那么文明就诞生了,否则文明就趋于夭折或流产

我们看一看通常所称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当代环境

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文明)

主要在今天的埃及境内

为热带沙漠气候或地中海式气候

总体干燥少雨,气候干热,北部较温和

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

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

富庶地带只有长达1350km的尼罗河河谷

及开罗以北面积达2.4万km2的三角洲

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

其平原南部地势低洼,多湖泊与沼泽

东北部多为荒漠——尤其是盐漠

气候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

古印度文明

这是已知最早的农业文明

分布在印度河-恒河流域

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700年是就进入全盛期

在繁荣了近800年后突然衰亡

衰亡原因有外族入侵说

气候改变说、环境破坏说等

印度河——恒河流域位于印度中部

河流均发源于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

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东侧重要的气候特点就是多雨多暴雨

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西部靠近塔尔沙漠,存在着干旱荒漠化问题

黄河文明

西部的干旱荒漠化

中部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部的悬河、盐碱化等问题

复活节岛的教训

复活节岛(也叫拉帕努伊岛)

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火山岛,距离智利最近

总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

火山灰覆盖了全岛大部分的土地

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大约在公元4-8世纪

古代航海民族的波利尼西亚人划着独木舟到达这里

最初大约几十人,当时岛上的火山才熄灭400年左右

他们将带来的香蕉、芋头、甘薯、甘蔗等的果实随意播种

很快便有了收获,这些新移民有了食物保障

复活节岛上有适合做绳索的哈兀哈兀树

适合烧火的托罗密罗树

适合制糖与酿酒的拉帕努伊棕榈,等等

基本上所有生存资源应有尽有

人少,要什么有什么,这里不是天堂是什么?

几百年后,岛上的人口繁衍到2万人左右

并且分化出若干个部落,部落要砍树扩大耕地

为了彰显实力要建造图腾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连现代人都为之惊叹

名为摩艾的巨型石像。石像体型巨大

有的高度达10m以上,重量达80吨

最大的高度超过现今的7层楼

摩艾石像的建造材料是较软的凝灰岩和火山岩

建造工具是较硬的玄武岩

用珊瑚做眼白,深色石头做眼珠

运输时则借助于伐下来的树干制做成滚木和绳子等运输工具

在500-600年的时间段内

复活节岛上建造了将近1000座摩艾

现存还有600多个,建造过程也是各部落内部团结

丰衣足食,部落间和睦相处的时期

到了16世纪末,复活节岛上开始大量出现武器

摩艾石像被也被接二连三推倒

甚至象征灵力的眼睛也被抠掉

考古学家根据沉积层中的花粉和其他遗存的分析发现

推倒石像的前100多年,岛上的棕榈树开始减少

直至灭绝,其他树种也开始大量死亡、无法繁育

土地变得贫瘠,生存环境极速恶化

岛民于是转向捕猎,但是很快

陆生鸟类和半数海鸟灭绝

海岸边的贝壳也由于过度捕捞面临绝种

以前没有人吃的小海螺成了主要食物

由于没有大树,也无法建造独木舟

人们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去外海捕鱼

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食物和有限的耕地资源

开始大打出手,并推倒对方的摩艾石像

进尔又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而且演化成吃人的传统

曾经的天堂已经变成地狱

这里有个疑问,当生态危机出现时当地人就没有自觉

不能从源头上扭转吗?也许有吧!

但是来不及了。在食物丰盛的时候

复活节岛上的老鼠已形成极大的种群

当食物短缺时,它们把棕榈树的果实消灭殆尽

在对自然界的食物争夺上

它们比人类有太多优势

这也是人们后来转向人食人的重要原因

这个时期还有摩艾雕像产生

不过表情不再安祥,体量也没有过去那么大了

随着人口的减少

活下来的岛民逐渐找到了自救的方法

他们开始把乌燕视为神灵,成为崇拜对象

并且派出各部落最优秀的战士,跳入海中

赤手游到外海的一小块陆地

搜寻圣鸟乌燕鸥的蛋带回来

第一个将蛋献给部落首领的战士

将成为岛屿的统治者

在未来一年掌握有限的粮食和资源

暂时,人类的自相残杀停止了

然而这个方法并不长久

因为资源已经越来越少

结果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鸟头人身的雕像

1722年的复活节那天,探索新大陆的荷兰人来到岛上

与岛民发生冲突后开枪打死了十几个岛民

当时岛上有居民3000多人

随后有欧洲人多次登陆,带来了梅毒和其他疾病

导致岛止人口大量减少

再后来,从南美洲来的奴隶贩子抓走了1000多原住民

1年后只活下来15个人,被遣返回岛上

不想这15人竟然携带了天花病毒

到1877年,秘鲁人将岛上所有劳动力都作为奴隶带走

只留下老人孩童110人

自此以后,复活节岛成了秘鲁的领域

被用作牧场放牧羊只,由一英国公司经营

复活节岛的直接教训: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

可以承载一个适度的文明

一但索取过度,文明将会崩塌

复活节岛的深层教训

既然当初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文明

难到当危机逐渐来临了不能再从头来过吗?

答案是不行

一方面,鼠害泛滥加速了生态恶化和资源的耗竭

二是人性使然,这是最根本的方面

当小岛上的资源紧张出现以后

各部落并不是坐下来商量一下风险和危机

找一找挽救措施,而是担心自己占有的资源少

担心吃亏。于是越来越多的石像被雕刻、运送、竖立

而且在采石场还有许多运不出去的石像残留下来

这表明各部落都在危机来临时忙着宣威和抢资源

反而淡化了对大家共同命运的担忧

其实地球也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复活节岛

也是在以有限的资源支撑着全人类的全部需求

在没有办法逃离地球岛之前

一但危机来临人类势必面临文明衰退乃至中断的风险

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研究其意义就在于此

实际上就是研究一定区域

或一定的生态系统类型拥有多少资源类型

多大资源量、具有多大的藏污纳垢能力

多大的人口压力带来多大的风险,等等

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

往往是文明发展的后果

也是导致文明衰退的推手

那些以资源掠夺维系的文明

终究是持续不下去的

生态文明讲论课程列表:

第一讲 中国生态问题与生态文明的发端

-第一节 森林破坏与长江特大洪水灾害

--森林破坏与长江特大洪水灾害

--第一讲 第一节 森林破坏与长江特大洪水灾害习题

-第二节 荒漠化

--荒漠化

--第一讲 第二节 荒漠化习题

-第三节 工业化导致的大气污染——其尔诺贝利

--工业化导致的大气污染——其尔诺贝利

-第四节 气候变化、食物短缺与物种灭绝

--气候变化、食物短缺与物种灭绝

--第一讲 第四节 气候变化、食物短缺与物种灭绝习题

-第五节 环境史与生态文明

--环境史与生态文明

--第一讲 第五节 环境史与生态文明习题

-第六节 生态文明的解构

-- 生态文明的解构

--第六节 生态文明的解构习题

第二讲 理解和认识自然

-第一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第二讲 第一节 光合作用习题

-第二节 食物链

--食物链

--第二讲 第二节 食物链习题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总法则

--生态系统的总法则

--第二讲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总法则

-第四节 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

--第二讲 第四节 物质循环习题

-第五节 生物种群

--生物种群

--第二讲 第五节 生物种群习题

-第六节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

--第二讲 第六节 生物群落习题

-第七节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

--第二讲 第七节 群落演替习题

-第八节 草原-羊群-狼群与草原-羊群-人群

--第八节 草原-羊群-狼群与草原-羊群

--第二讲 第八节 草原-羊群-狼群与草原-羊群-人群习题

第三讲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

-第一节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

--第三讲 第一节 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节 自然资本

--自然资本

--第三讲 第二节 自然资本习题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总论

--1生态系统服务总论

--2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功能

--3生态系统服务的调节功能

--4生态系统服务的支持功能

--5生态系统服务的文化功能

--第三讲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总论

-第四节 生态系统承载力

--生态系统承载力

--第三讲 第四节 生态系统承载力习题

-第五节 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实践案例

--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实践案例

--第三讲 第五节 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实践案例习题

--第三讲 第五节 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实践案例习题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第三讲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习题

-第七节 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上)

--生态农业模式(下)

--第三讲 第七节 生态农业模式习题

-第八节 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

--第三讲 第八节 生态工业园区习题

-第九节 荫泽后世的水利工程

--荫泽后世的水利工程

--第三讲 第九节 荫泽后世的水利工程习题

-第十节 当代重大工程的现世拷问

--当代重大工程的现世拷问

--第三讲 第十讲 当代重大工程的现世拷问习题

-第十一节 消失的文明与生态的衰落

--消失的文明与生态的衰落

--第三讲 第十一节 消失的文明与生态的衰落习题

第四讲 生态文明范式

-第一节 主体功能与空间规划

--主体功能与空间规划

--第四讲 第一节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习题

-第二节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第四讲 第二节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习题

-第三节 绿色社会的构建

--绿色社会的构建

--第四讲 第三节 绿色社会的构建习题

消失的文明与生态的衰落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