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史四讲 >  第二讲 唐朝的南北兼跨及其限域 >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返回《唐史四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在线视频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下一节:第一节 引言

返回《唐史四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那么关于清朝这个问题呢

因为它不是我们研究的核心

但是它对于我们研究唐朝这个问题

它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一个样例

清朝大家很清晰了

而且大家现在讨论的

包括学术界也好包括部分社会这个知识界也好

大家也都现在进行清史的争议当中

争议这个也比较清楚

尤其是反映在美国的“新清史”

那么在国内学术界呢

有不同的回应

这些都是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争议

或者是研究的一些兴趣所在

那么整体上讲

清朝时聚居在东北地区的满洲贵族

当然它是属于女真人之后了

后来呢改成满洲然后满族

那么它从东北地区趁着明朝末年

这个李自成和其他的这个义军农民军造反

来推翻北京朝廷

在这个混乱当口清军入关

然后就迅速占领都城

开始剿击各种反叛的力量

最终结果它取代明朝来建立新的帝国——大清王朝

那么满洲贵族它入关以后

就面临着原来是属于满洲贵族的力量

以它自己主体性为核心所构建的东北地区的

这个边外文化

包括它的政治势力

一旦它入主中原

进入到统辖以北京为核心的全国这个局面

那就是属于从偏居一隅之地

进入到中华的核心腹地

于是乎清朝它存在的这种满洲贵族自身的主体性

和整个汉地为主体的

中华传统所谓传统正统性的主体性之间

就摆在了统治者面前

那么在清史学术界大家也很清晰

这个里边实际上用满汉之间的关系

满汉之间的合流

满汉之间的矛盾这样一些词汇来表达

那么这里边用我们的这样一种解释

它是属于“双主体性”的问题

实际上大家注意就是在清史研究当中

特别是“新清史”这个角度

它是以满族贵族自主性这个主体性

来覆盖整个中华帝国的

这个里边之所以引起争议的问题

就在于清朝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

它的思想意识它的核心范围

到底是属于它原来的满洲贵族的意识为核心还是属于

纳入到中华传统帝国范围为核心

那么当初这个华裔学者何炳棣

和美国其他学者之所以出现争议的问题

就在于在进入到中原以后的满洲这个满族贵族集团

包括整个统治阶级它的思想意识行为

到底是以谁为核心的

那么这个问题我们不去管它

因为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但是我们看起来这个历史发展的迹象啊

至少告诉我们当从边外入关以后

以北京为核心所统辖的中华帝国这个局面

构成了清朝统治集团他们思考范围思考方式

包括他们进行政治经济军事调动

包括文化经营方面

应该说是核心

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个历史发展的情况

也告诉我们这个中华传统的正统

恐怕也是清朝统治集团的

前后发生转变的一个基本的迹象

这个雍正皇帝在批判地方跟清朝不合作的那些知识阶层

他也写了一些文章和论述

比如说《大义觉迷录》这些朝廷的官方文献里边都体现出来说

那么你们批判特别是那些

尊奉明朝为正统的那些知识分子

说你们批判我大清王朝是来自边远之地

这个问题不重要我们就是来自边疆地区

边远之地不是中原本身

但是天下的正统并不是属于你来自哪里

地区不在话下

关键问题是你能不能够承传于传统的这样一个正本

传统的这么一种就是所谓正统这个正统之道

所以从康熙皇帝也好到雍正到乾隆

都是秉持着说我是秉持中华正统文明的核心

所以大清王朝正统合法性是不容置疑的

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周边地区的民族它建立的政权一旦入主中原以后

它的主体性就发生一个转移

所以从清朝也好

从元朝也好

我们非常清晰地可以看出来

清朝做得更成功的原因

就是它原来的那个主体性和中华传统主体性之间的有机的结合

当然这个话也不能说得太绝对

因为后来清朝的问题

民族满汉之间的问题始终是清朝前后若隐若现的问题

那么到了后来的时候孙中山“辛亥革命”或者是南边的这个反清势力

也是奔着这个清朝统治集团所谓的满洲贵族的问题

所以它还是有这么一个民族

或者是民族矛盾在里头

但是总体上清朝267年或者270年前后的过程

它在解决这个“双主体性”问题

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那么从清朝这个案例你再可以回推到元朝

它的蒙古贵族所形成“双主体性”问题

它解决的就不如清朝这么透彻

那么从这两个案例我们再回过头来说唐朝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能够得到

或者说对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更有启发了

那么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再回到唐朝

是不是唐朝本身它也存在着“双主体性”的问题呢

也就是说唐朝中华正统——汉人传统的

这个中原王朝这个主体性当然是唐朝人秉持

而且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承载者了

那么当他们进入到周边地区

尤其进入到蒙古高原征服东西突厥以后的时候

唐朝对那个主体性的问题它怎么解决的呢

那我们刚才通过这种羁縻府州包括都督府或者都护府

包括行军节度使建立的时候

我们发现唐朝并没有有效地意识到

另外草原地区的主体性

和唐朝本身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我们现在从文献或者从其他方面

都好像没有感觉到这种“双主体性”清晰的脉络

虽然学术界已经谈到唐朝统治集团

它原来北边的草原

北边的因素胡人或者是拓跋鲜卑的这个因素是比较明显的

这个最近在学术界呢

尤其是最近几十年呢

应该说也是一种思潮

就是认为唐玄宗之前的时候统治集团

这个北方因素还是蛮明显的

那么这个角度可以说呢反映出它的北来

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了

但是唐朝整个经营中原以后

向周边拓展所形成的这个状态

看起来这个“双主体性”的问题

并没有成为唐朝统治集团的非常明显的

是不是当时整个被征服以后

这个因素力量在唐朝统治集团的意识形态方面

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映现

是因为它的力量没有那么强大呢

就是说它不是像元朝和清朝

那么样的两种并轨的力量

可以说是偕放在一起

是属于比较明显的

可能有这个因素

但是事实上唐朝实际上是存在着

这种单一的生计方式和政权模式

它面临的这种多族群和多势力之间

如何纵横捭阖 如何应付 如何进行处理的问题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

我们似乎在研究讨论这个过程里边

给我们一种新的一种启发和解释

所以我到目前为止跟大家交流的时候

就觉得唐朝没有特别明确的解释

“双主体性”或者“多主体性”这个问题

它可能没有意识或者漠视了

最终结果是以各种边疆地区的

造反也好对抗也好崛起也好

它应付然后派出军队将领节度使武力征伐也好

甚至到了最后自身不保的状态

可能从这个角度上

蒙古的元和满族贵族的清

在解释双多“主体性”的问题对唐朝

或者我们理解唐朝对这个问题的处理的办法过于单一

可能有更多的参照

和有助于我们解释提供的这种案例

这个就是我跟各位跟大家进行交流当中

所反映出来或者是一种体悟出来的

几个基本的要点

那么我们这一讲啊

到目前为止就全部结束了

唐史四讲课程列表:

第一讲 唐朝的疆域与疆域观念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作业

-第二节 观察方法

--第二节 观察方法

-第二节 观察方法--作业

-第三节 古今之别

--第三节 古今之别

-第三节 古今之别--作业

-第四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上)

--第四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上)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作业

-第六节 疆域的变易性(上)

--第六节 疆域的变易性(上)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作业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作业

第二讲 唐朝的南北兼跨及其限域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作业

-第二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上)

--第二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上)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作业

-第四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上)

--第四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上)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作业

-第六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上)

--第六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上)

-第七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中)

--第七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中)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作业

-第九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上)

--第九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上)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作业

第三讲 粟特及后裔墓志铭文书写的程式意涵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作业

-第二节 康婆墓志

--第二节 康婆墓志

-第二节 康婆墓志--作业

-第三节 康庭兰墓志(上)

--第三节 康庭兰墓志(上)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作业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作业

-第六节 总结

--第六节 总结

第四讲 墓志铭映印下的唐朝河北粟特人“地著化”问题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作业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作业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作业

-第四节 结论

--第四节 结论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