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史四讲 >  第三讲 粟特及后裔墓志铭文书写的程式意涵 >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返回《唐史四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在线视频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下一节:第六节 总结

返回《唐史四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那么现在我们就进入第三方墓志铭

是曹闰国墓志的这个内容的简单的分析

这方墓志铭啊

跟我们刚才谈到那两方墓志铭

它既有相似的地方

但是它有另外自身的特点

其中最重要的特点

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粟特人的形象

这个墓志铭里边呢

它记载了一些事我现在

首先先把它的这个墓志铭相关的内容

先罗列几条然后我们再逐一分析

其中就提到

曹闰国他是含州河曲人

后来他到了钜鏕

然后他就是在河北这个地方

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的时候

他就跟随了叛乱

后来这个叛乱结束了

他就恢复朝廷

就是归降朝廷了;

然后又是在河北呢

这个成德节度使属下他做官

那么在这个过程里边

他又参与朝廷镇压河北的叛乱

比如说魏博的田承嗣的叛乱

那么这个墓志铭里边

就记载这些事然后进一步表明

他是忠诚于朝廷的

那么他的这种忠诚于朝廷

这是墓志铭所渲染的主旨

或者是核心内容

这个大体上事情

就是我们刚才所列举的最核心的东西

那么从他这个里边呢

我们从哪个角度去分析

或者是令我们感觉到

有这个价值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呢

那现在我接着往下来

这里边我们首先

还是要解释概念

就是其中叫“六胡州”

因为在我们前边也多多少少涉及过

这个六胡州

是有关唐朝涉及到粟特人

他们迁转还有包括其他民族

比如说党项人也好

或者是其他的突厥人也好

这个地方是了解唐朝

它北南之间的关系

跟游牧政权或者是跟其他民族之间关系的

一个很重要的地点

那么六胡州

它大体上是分成这么几个州

按照《元和郡县图志》

是鲁州丽州含州塞州依州和契州

这个墓志铭的墓志主人

曹闰国他是其中的含州人

这个六胡州所在的地方

那么在今天的什么方位呢

就是在今天就是内蒙古鄂尔多斯

就是河套这边

然后黄河南边在这一带;

它的这个西南就是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它的东南就是今天的陕西北部这一带

所以它就是三省区交界之地

这个地方具体的位置

这几个州那么学者们

尤其是研究历史地理的学者

那么现在研究起来

大体上能够把它搞清楚

但是也存在着争议

因为毕竟是在这个一千多年前

或者是相当于这个时间

历史上这个前后的变化

非常频繁

所以我们今天不能说很确切

但是应该说八九不离十

这个地段它在唐朝的时候

它是属于关内道

因为唐朝的关内道

它是从这个当时首都长安

它是叫京畿道了

长安以北一直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

然后跨过黄河

进入到漠北草原

它的北边它的方位

所谓的疆界的问题

可能没有一条线

就是我们第一讲或者第二讲所谈到的

但是它有一片区域

它这个区域是随着唐朝它的强力

或者是权力它的力量

它的发展伸和缩而决定

尤其是在北部

如果联系到我们第一和第二讲大家就很清晰了

唐太宗包括高宗时期呢

它力量雄厚它向周边发展的时候

那么它的整个的地域范围

也随之而向周边推进

关内道就在这个趋势当中它当然就向北方推进了

但是后来它力量削弱了

特别是突厥重新复辟建立后突厥汉国了

那么它北边的地域呢

它就相继往南再回缩

因此关内道的这个整个范围北部地区

还是处在一个变化无常的状态

而鄂尔多斯这个地方

它恰恰是游牧和农耕之间的交汇之地

所以它应该说是成为历史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时期

是属于兵家必争之地

它具有战略位置它不是战术位置

它是整个唐朝所在的京城关中北部的拱卫之地

它也是游牧势力南下中原的一个突破口

所以这个地点就自然成为唐和唐朝北方的游牧势力

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甚至相互争执的所在地了

这个地区的重要性

我们刚才这么一讲解

我想它的这个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这个地方它所居住的群体

在我们所研究这个时代正好是以胡人居多

那么这个胡人说得更清晰一点

就是以六胡州为核心的粟特人

有没有其他民族就是在我们说的时候呢

应该也有

你像唐朝后期的时候

那么这个地方有党项人吐谷浑人

还有包括突厥人甚至是北方其他的游牧系统的

像铁勒系统的

但是它主要的核心恐怕以粟特人居多

到了唐朝后期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谈论的曹闰国墓志铭

所谈论的中后期

那么这个时期的地方人员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结构性的变化

那这个变化等到我们待会再谈我现在还是回到这个主题

就是六胡州

那么这个六胡州啊

它这个地方建立的政权

在学术界也有争议

就是到底什么时候建立的

在这里边我们就不去管那些争议了

大体上我们根据文献记载

可以说这个六胡州

它是在唐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以后

因为唐朝征服了东突厥

设立了羁縻府州

那么西边是从灵州开始

就是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这一带

它的周边范围一直到现在的北京这一带当时幽州

所以在灵州幽州之间

这个东西包括南北设立了许许多多的羁縻府州

用于安置东突厥的降户

包括其他的铁勒系统的包括东北地区的奚和契丹人

所以整体上讲这些是属于羁縻府州的范围

那么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的几讲里边也都涉及过

那么这个羁縻府州这个系统

我们再来看六胡州

它恰恰是属于这个东西安置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

这么一个羁縻府州所在地

所以它的这种情况是跟北方突厥这个

两者之间的交往和战统辖然后直接有关联的

这样的话当这个突厥降服唐朝以后呢

唐朝就在这个六胡州设置了行政管理

当然这个管理是所谓的羁縻府州

那么这个六胡州它整个的发生变迁

是从外边进入到唐朝控制

是从羁縻府州还是到了最后是不是变成了正州正县

这个都涉及到我们现在所谈到的

曹闰国墓志铭里面的一些核心问题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点到这儿然后等到我们往下

那么涉及那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回归那个主题

这样看起来这个六胡州的位置

我们就已经我说战略位置就很清楚了

那么曹闰国他恰恰就是生在这个地方

至少墓志铭里边说他是六胡州的含州河曲人

所以他作为一个粟特人或者粟特后裔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刚才所谈到的以粟特为核心

所形成的州县

跟那种记载或形成的共识就基本上合拍的

那么他生活的时间墓志铭里边没有明确的记载

我们推测他大概可能是出生在唐玄宗的开元十七年前后

公元729年后来他在这个地方出生

我们从墓志铭里记载又看到他又到了河北了

那么刚才谈到的时候他在河北跟从安禄山史思明叛乱

反正总的上讲他从六胡州到了河北这个地方

那么到了河北这个地方这个墓志里边

我们就得具体讨论

他是先到了河北的哪个地方

然后他又是在哪个地方参与了安史叛乱的活动

以及安史叛乱结束之后

他怎么又回归朝廷又投入到其他节度使底下

这些具体的问题我们要是把它搞清楚

我们就可以能够从这样一种个案来回应

唐朝文献记载所反映形成的那种历史痕迹

正如我们在前面跟大家交代的那样

历史学它整个的研究可以说是方方面面

它应该说是无所不包

我们可以从观念史可以从宏观层面可以上升到理论思维状态

那也可以具体史实澄清

如果假如说核心的问题应该说史学更加核心的

它是透过具体的史实然后一点一滴一个人物一个人物

通过这些所谓细节细碎的情节

所勾画出了一个历史的相貌;

然后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

可以能够透过现象史实分析它背后隐藏的意义价值

或者是一种意境就达到实史交互

形成了以实为基础所剖析的这么一种历史的意向

那么这样的一种虚实结合

宏观微观中层这样一种结合

就构成了我们观察历史的基本方式

那我们现在这两讲特别是我们现在所讨论

这个曹闰国包括前边的两个都可以说是从比较微观的层面

先把事实搞清楚以后

然后我们再跟当时社会的主流

或者某个地区的主流整个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

才能看到从具体问题入手看到宏观中观场面

这就是这个墓志铭的意义所在

那现在我们再进一步追问:

他是到了河北这个地方

墓志铭里边揭示出他先到河北一个叫钜鏕的地方

这个也是现在河北省巨鹿县这个地点

它这个里边怎么说的呢

这个墓志铭本身是有残缺的

它这里边其中就有一句话说

某某某某启钜鏕

“启”是启发的启前面还有一个字我们现在不清楚

那就是说他在巨鹿这个地方

然后“分枝周后少小游侠英雄宇内”

“分枝周后”那显然是表明这个家庭它是在巨鹿以后

它再分化它的家庭这个支系那个支系

那么这个话告诉我们说呢

这个曹闰国这个家族它是在今天河北巨鹿这个地方发展之后

他们这个家族可能就分化成几个不同的支系了

那么在这之前的情况没有交代

这就至少可以说这个家族是在巨鹿以后

才形成的一个历史的记载

然后“少小游侠”是他个人的特性

说明他年轻或者是青少年时期他可能走南闯北

甚至是流离失所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容易卷入到叛军里边去

这个情况啊都可以反映出他早年的生活轨迹

这个巨鹿本身是一个刚才我们说它是个地名了

那么在历史上它前后有变迁

这个变迁过程里边因为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

当然要把它搞清楚了

大体上是从秦朝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

然后这个地方就成为一种明确的记载是行政单位

那么经过后来历朝历代的变迁

到了唐朝的时候这个地方它就归属于邢州

在今天河北省中部这一带

这个邢州是唐朝所谓的正州正县之一

那联系到我们以前跟大家做交流或者是大家讨论

也很清楚唐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它基本上是两级:

第一级就是所谓的州州以下是有县

那么在唐朝到了后期的时候

它在州之上又形成了以节度使为核心的

或者是某某道这个节度使它的分布范围要大于州

它下属若干州

所以在唐朝后期

应该说从国家行政体制上看

没有明确地规定节度使是一级纯粹的行政单位

但是它事实上形成了所谓的节度使所在的道

然后中间是州底下是县

因此在学术界研究当中至少有部分认为

唐朝的地方行政建制呢

应该说由原来的这种二级制开始向三级制转化

一直经过北宋南宋到元朝的时候

地方最高的一级所谓行省

所以三级体制应该说是从这样的一个历史逐渐发展

逐渐演变经过元到明到清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从地方行政建制来考虑的

这个里边我们就不去管它了

那么我们在这里边所力证的就是

这个行政建制的巨鹿就是我们说在今天的河北的中部

中部偏北一点

那么这个人曹闰国他的家族在这个地方

至少有痕迹记载了

然后他才能够在北方

在河北这个地区

跟这个安禄山叛军卷入在一起

它有个递延性

联系到我们刚才说呢他本身又是六胡州这个地方含州人

后来他这个家庭又到了河北

然后又卷入河北这个地方出现的事情上

这个里边实际上蕴含了唐史研究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现象

就是说六胡州地区的人他们后来开始分化

有的往北边发展有的往南边有的往东边

它这种发展的倾向其中从这个地方向河北这个地方流变

已经成为当时的各种现象当中的一种

所以它对我们了解唐朝的开元天宝年间特别是中后期

这个人员社会分层以及这个社会人员流动的这个地域范围

这种行为是非常有关系的

而这样一种社会行为

也是我们理解唐朝的后期社会整个国家权力

和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

中央力图恢复原来大一统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而地方通过节度使的割据自我为主的

这么一种格局半格局状态所形成的中原和地方之间的关系

乃至于朝廷和东北边地

包括华北所在这个地方它这个权力的博弈

而在这样一种政治发展过程里边

它也同时伴随着一种思想文化

乃至民间习俗风范之间的相互交替乃至相互转变

这样一种的社会流动中央地方朝廷和河北包括其他地区

正好构成了唐朝社会中后期的主要的变化的场面

因此从这样一个整体构建再看曹闰国的墓志

或者通过这个墓志的细节再跟当时社会的整体回应

我们就可以看得到这个社会现象变化的一个基本趋向了

因此联系到我们刚才讲到的那样

历史问题可以说是从很微观地了解它的个案它的细节

但是我们的目的呢是通过个案

来反观当时社会发展的普遍动向

我想这样一种宏观微观的结合

理论和实证之间的结合

应该是我们考察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

这个就是我特别强调的跟大家交流的心得体会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

你刚才不是说他迁居到河北了吗

他已经进入到巨鹿了吗

那么他什么时候迁呢这些都是我们要搞清楚的

这个问题包括我们以前所谈论的所有问题

那我跟各位我们在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

从历史学研究就其本质性而言

我们都是做推测我们都是做推论

为什么因为那个地方

那个时代离我们太过遥远

我们时隔千年百年想要回归到以前的那个状态

没有各种物证没有各种文献记载考古发掘

没有更扎实的东西来提供给我们证明

我们只能进行一种推测

至于这个推测能不能成立

当然包括你的推测所依据的文献包括你的论据

然后你怎么进行论证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个学术研究

包括历史学本身它是在推测

这里边有事实然后有一个我们的思维能力

所形成的一种逻辑推理

所以它就能够告诉我们通过一种比较严格的学术性训练

我们基本上可以能够探寻过去历史的相貌

当然这里边我们没有任何的一个绝对性的把握

来证明它一定是或一定不是

就看一看这个说法本身有没有道理:

有是在什么地方如果没有它又是在什么地方

因此应该说它是一个这个说理性

是一种理性的一种辩证性学术研究

那现在我们就看了它到了这个地方了

我们说什么时间我们都没有办法真正搞清楚

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只能推测看看哪个方面更有道理

那么从它这个墓志铭里边这么说

因为我们刚才推测他是在开元十七年出生

他到了这个地方显然应该是在开元十七年以后的某个时代

十七年是729年

那我们就看看这个时期以后六胡州发生了什么事

因为你现在说他是从六胡州出生的

他原来应该活动在六胡州后来他到河北了

那显然他从这个地方到这个地方

那历史上可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

影响导致它出现了这个家庭转移的这个现象

那我们现在看看这个时期

有没有能够有哪些事件直接引起他家庭迁移的

那我们现在大体上找了三个事件

第一件事是跟这个地方有关系的

六胡州发生的变化记载

首先是开元二十六年

唐朝关于六胡州这个故地设置新的行政建制

叫新宥州

这件事的起因实际上是在开元九年前后

唐朝经管这个地区的时候

六胡州本地发生了叛乱

以康待宾为主体为首的六胡州民众叛乱

后来唐朝派军将其镇压

后来唐朝就将这个地方的六胡州的百姓迁到南边

也就是中原内地

目的是跟中原内地的百姓文化结合在一起

就是防止他们进一步再叛乱

但是后来的时候这件事没能持续下去

文献记载说他们过了不久以后他们又回到这个地方来了

回到这个地方以后唐朝就为他们新设立机构叫新宥州

这个是开元二十六年的事

这件事也是唐史在我们了解北方地区民族关系

唐朝对边疆地区或者是对羁縻府州的控制问题

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事件

所以在学术研究当中学者们始终对这个六胡州的性质

到底是什么要想进行仔细认真细节性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仍旧还不是特别明确的

那我们以前曾经说过

它这个地方是羁縻府州

羁縻府州本身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说羁縻府州的具体情况治理怎么回事

这些细节性展示出来

我们现在仍旧处在某种程度的模糊状态

那这个羁縻府州的百姓

你说他是属于唐朝的编户齐民

因为你从羁縻性质上讲他跟内地的百姓不完全一样

内地百姓是属于官府控制

他完全是属于国家的百姓他有负责像交租交税

然后政府进行管控派官这个我们很清晰

羁縻府州它不完全是这样

它有内部的一个独自管理性就是它的本民族的首领

担任刺史也好担任都督也好

它对朝廷之间的那种缴纳赋税的这样一种情况

显然跟内地州还不一样

因此这是两种不同等次的

那现在六胡州你说他是属于羁縻性质的可以这么去理解;

但是似乎它又在唐朝皇帝尤其是唐玄宗下发的文告里边

它又有一些“编户齐民”那么一种味道

这个编户齐民就是内地百姓

所以它这个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我们今天始终不清楚

这就出现了怎么理解它的问题了

所以这个六胡州地区

它之所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就是我们刚才提出它的战略特点还有包括南北之间的互动

因此它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

它基本上处在一个游移的状态

那游移的状态你就不能完全说它纯粹是内地的百姓

要如果内地的百姓的话那他就不是游移了

因此唐朝在新设立的新宥州那么它重新安置

这个意思就是说它在开元九年前后发生叛乱

然后他们南迁然后又北回

这当然涉及到整个地区的百姓来回频繁地移动

在这移动的过程当中当然可以理解成曹闰国他们这一家族

他可能也跟着移动所以我们理解这段历史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

第二件事是在天宝年间

这个地方曾经又发生了一次行政上的建制的变化

就是在这个新宥州·宁朔郡就设立一个经略军的军城

这个是在行政基础之上设置的军事驻守单位

这个变化是不是也波及到当地的民众的迁移迁进来的现象

应该说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点一个核心点

第三个就是唐代宗这是安史之乱之后的事

唐代宗宝应以后这个六胡州地区的建制逐渐就废弃了

然后这个地方有其他民族比如说党项人吐谷浑人

甚至是有一些吐蕃人他们就逐渐地进入到这个地方去了

我们刚才也涉及到就是在安史叛乱之后

唐朝后期唐朝整个的防范战略从北部开始转向西部

这个是我们理解六胡州发生变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背景

那么我们在这个里边又不得不谈唐朝的整个的国家战略防御

这个情况的转变

那我们在以前也曾经说唐朝建国以后

尤其是在唐太宗时期所形成的它整个国家的战略

它是属于攻守之间的战略

是以攻为主那这个“攻”背后隐藏着是一种向周边地区的开发

后来由于这个吐蕃在西南地区崛起

北方草原突厥即后突厥汗国重新兴起

然后东北地区它这个奚和契丹在东北地区

也是对唐朝这个边地形成了威胁

所以它的周边地区重新崛起来新兴的力量

就使得唐朝向周边拓展的战略受到了威胁

那么在高宗时期它就从“攻”转成“守”

这个攻守方面形成了一种转变

这个“守”的方面最终就演变成了它对周边地区的防御

以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所构成的这个军区性的防御

这个防御后来就被安禄山叛乱所打破

形成了节度使遍驻于边地和内地所形成的局面

而唐朝的整个的形势开始转向了防守

周边地区是由其他的游牧帝国和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国

与唐朝之间就形成这么一种对峙性的局面

那么安史之乱以后或者就在这个过程当中

吐蕃就迅速向它的西北向它的东北扩展

就切断了唐朝和西域的联系

所以河西走廊以西的地方相继进入到吐蕃的控制范围

那这样的话呢北方地区这个后突厥

它后来又被这个新兴的回鹘帝国征服

草原形成了回鹘帝国的力量

这个情形是在安史叛乱之前

就是天宝年间所形成的

那么回鹘跟唐朝之间的关系

就与突厥与唐朝之间的关系要和缓许多

而这个时期吐蕃构成了唐朝的威胁

所以唐朝整个防御战略的重点就从北部转向了西部

那么长安城所在的地区关内道北部原来是它的重点核心

包括六胡州地区

它就转向了长安城的西北和西部

这个地方是吐蕃对唐朝构成威胁的前沿

那么安史之乱以后正好吐蕃把西部切断

所以吐蕃的触角和唐朝的关内道特别是京畿这个地方

就直接没有缓冲地直接面临着冲突

那当然唐朝就将主要的防御从北转向西部

六胡州它的战略位置在这个转移过程当中它的地位下降

地位下降就影响着当地的民众

而六胡州本身的民众他是粟特人也好其他人也好

在安史之乱前前后后他们都有一些分化

有的可能跟安史叛军结合在一起

有的跟突厥结合在一起

当然还有很多是跟朝廷在一起

它这种地方就形成一种分化

所以我们刚才说它是属于游移不定的状态是因为这个问题

现在整个这个地方下降唐朝转向西部

然后西部地区原来分布的党项人吐谷浑人包括吐蕃人

他们进而从北方地区就是我们说的进入到六胡州这个地方

那六胡州这个地方胡人也相继外迁

相继外迁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就相继迁到河北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

包括日本学术界比如说森部丰教授是研究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的

就是通过各种微观材料墓志铭材料提供了这种分化

它的整个的分流的一些细节

曹闰国墓志铭无疑是提供给我们这种历史场景当中一个个案

所以我们刚才说它反映的是整个的历史

当时的那一段基本趋向

这个价值就很大了

这是我们简单地从这个背景来分析它这个墓志铭里边出现的

那么这个代宗时期这个地方六胡州的情况就发生变化了

那我们从曹闰国的墓志铭提供他的活动细节来看

这个代宗以后的事这个时期他已经在河北了

所以这个问题跟我们所谈论的就没多大关系

这三件事我们感觉到应该说是曹闰国这个家庭迁居到河北这个地方

很有可能的应该说开元二十六年唐朝的回迁

粟特人回到那个地方

很可能是这个事引起来的曹闰国这个家庭

从含州离开然后进入到河北

当然天宝元年那件事就是侨治经略军那个事

是不是也导致他这个家庭转迁呢

这种可能性也存在

因此到这个地方我们只能说推测

这个开元二十六年到天宝元年这几年期间

是某种因素促使这个家庭迁居到河北这个地方

那我们到目前为止如果说推测这个结论只能是这么建立的

精确不精确准确不准确那可以互相讨论

随着以后的材料其他新的东西发现

那我们结论会随之而改变

这就是我们简单说他什么时间到这个地方来

那接下来我们还进一步要问:

他迁转到河北以后他做了什么呢

他怎么样行动的呢他怎么样发展的呢

这个就是墓志铭里边记载的一个核心内容

那我们刚才看就是说他的这种活动在河北以后

先到了巨鹿后来他又是所谓游侠风格到处走南闯北

被安禄山叛军所裹挟然后他参与叛乱活动;

后来归顺朝廷落居到成德节度使

这些内容墓志铭里边

都有相对讲比较清楚的交代

那么他迁居到河北以后

他这个行为也正好反映出唐朝安禄山史思明叛乱

然后唐朝怎么结束这个叛乱;

结束叛乱以后河北地区又怎么样自行割据

跟朝廷之间这种所谓对抗合作

朝廷对它又想镇压又没有办法

它对朝廷之间又想归顺又有自我割据

这样一种的纷繁复杂的关系

正好是我们以往研究观察或者大家形成的这个河北地区

和整个朝廷之间关系的一个缩影

那在这个墓志铭里边它所形成的记载

所反映的具体内容

同样也能回应我们刚才说的那种社会情境

那么这个就是我这个方面里边涉及到的

他在河北地区他做了什么事

联系到我们刚才所谈到的内容

还是他到河北以后和他自己原来的六胡州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正如刚才我们谈到的

它是了解唐朝后期整个的国家中央地方长安

和河北之间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面向

刚才我们不是谈到这个六胡州它的性质

它是属于羁縻府州自行管理

跟朝廷的关系是若近若离

还是属于它已经逐渐地变成了朝廷控制的

一个具体的州和县了

我们目前的大概印象倾向于这样的说法:

它可能逐渐地是从原来的这个羁縻府州

向正州正县转移

这个证据我们可以说它是“编户齐民”

因为唐玄宗在下发有关文件的里边提到过这个事

曹闰国这个家庭虽然没有那么详细

但是它给我们感觉他应该属于六胡州的一个百姓

而且他已经注册在籍后来他辗转到河北这个地方

他也成为河北地区的一个百姓

这样看起来他应该说是在唐朝官府里边

所形成的那么一种编户齐民的这种制度所管辖下的

他到这个地方的具体原因

虽然我们刚才揭示出几个历史现象

可能导致他的一个迁徙的结果

虽然这件事情并不是特别清晰

但是也能够让我们去感觉

他还是处在唐朝控制下的一个所谓的百姓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是不是也能够反映出来

这个地区是逐渐地成为唐朝有效的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并且变成了唐朝它的法律范围规章制度所规范的

它的所谓的州县这样一种体制

应该说有这种倾向而且它越来越明显

正如我们刚才所谈到的那样

它由于处在南北甚至东西互动之间

它跟纯粹的内地还不完全一样

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它尽管处在游移

但是它从法律范围内规章制度内

它纳入到唐朝政府所管辖的这个趋势

还是很明显的这里边也隐藏了一个

就是学术界在研究这个问题当中

有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

什么意思就是唐朝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它这个基本倾向应该体现出来

它对边疆周边接近中原内地这个边疆的控制

纳入到国家行政管理这个趋向和这种势头

应该说是逐渐加强的

在学术界当中那么关于羁縻府州

包括羁縻府州这个地区

所活动的汉人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族群

不论是游牧系统的也好半农半牧系统的也好

那么随着它跟中原地区汉文化的接近

有的就出现所谓“熟蕃”有的是“生蕃”

所谓“生”和“熟”“生蕃”“熟蕃”“熟蕃”就是接近中原汉文化

“生蕃”就是这个方面因素比较小

那么这个“生”“熟”的变化尤其是“生”到“熟”

就出现了一种所谓它跟中原文化的靠拢

那么粟特地区它这种分化

是不是也能反映这种“生”到“熟”

“熟”到自己内部百姓变迁的过程这种趋向呢

我们现在大家感兴趣的我们这几个方面

包括我们前两讲里面所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

就在这里那么以往的学术界研究当中

一般是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着眼

然后基本的范式是属于其他民族的汉化

同化也好融合也好这个方式可能不同

或者是多种多样但是它这个倾向

就是从“胡化”到“汉化”这个发展倾向

应该说还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上

就是说他本身的文化转型是在什么场景下

通过什么具体活动

他怎么样一步一步通过其他的行为方式

来逐渐传承就进入到中原文化圈

或者是所谓的传统汉文化圈里边来

那么这个具体步骤具体路径是让我们非常感兴趣的

趋势我们可以说以往的研究当中已经呈现出来

我们现在更感兴趣的是个案里边它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当然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

我们大家就非常注意了

它又往这个方面来也有往那个方向去的这种可能性

这就形成了一种互动或者是交织

中国历史正是通过这种反反复复你来我往的过程

它才能逐渐形成慢慢慢慢发展变大

如果仅仅没有这种过程非常单向性的

或者非常简单的这种行为只能说是我们认识本身有局限

我们认识本身不到位

所以我们在研究历史问题的时候

要从史实出发具体个案出发所形成的认识呢

应该说才是比较符合历史本真的相貌的

我们所跟大家交流的所谓这几讲也好

或者几个问题也好

我们内部背后隐藏的这么一种思考的范围

这种方式就是刚才我们给大家描写的是这样一种思路

这也可以讲历史学研究的某一种思考的范式

这是我们再一次跟大家交流提到的

一个带有一种理论层面的一个认识

那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他在河北地区

他从六胡州转迁到河北地区所呈现出来后期

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这些发展的一些基本的路向

正是因为我们刚才说它反映了唐朝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

至少说是主流形势之一

我们才反反复复前前后后跟其他几讲结合起来

共同地形成了这么一种思考的这么一种方式

那么他在河北地区他具体的行为刚才我们已经谈到

先是参加了安禄山叛军对抗朝廷

然后安史叛乱结束他又回归朝廷

在河北成德节度使下担任军职

在担任军职的过程里边

他的表现行为是忠诚于唐朝

这种行为或者是特写的模式

再联系到以往有关唐朝这个方面

看看它是不是能跟这个形势能够合拍

或者它合拍了又在怎么样的具体情境下

来反映出那个整体现象

这个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这个墓志是说他“少小游侠”反映了

他早年居无定所的那么一个情况

证明这个家庭不是粟特的社会的中层更谈不上上层

那联系到我们前面讲的尤其是康婆

那是属于粟特人的上层因为他们家系是国王之后

至于真的假的咱们先甭管

他大体上都是官员之家

那么这个曹闰国家庭没有这种记载

这种情况很可能说明他是来自粟特人的普通民户

这个问题也是引起我们重视

是说粟特人假如说他们从西部地区迁转中原

一般的情况我们以前也曾经说有商人啦有官员啦

有战士啦有种种

那么他这个家庭虽然没有明确

但是作为普通人户这个痕迹很明显

所以它提供的一种普通粟特人进入到内地以后他的辗转经历

这就说他本身的一个状态了

正是他处在这种游侠状态

所以凡是遇见这个兴风作浪的事

往往容易这些居无定所没有职业的人

会参与到这种叛乱或者是政变当中

这个也是人类历史或者是唐朝历史发展都可以一再证明

没有稳定职业东走西窜的这个往往会成为动乱的因素

至少他是一个依托的对象

后来他就是“陷从其中”

这句话就表明他跟随安史叛乱

那么从他的经历和游侠的特性

尤其是他所在六胡州这个地方

跟朝廷的疏离关系反复无常

都可以描写成曹闰国

他小时候性格不受控制的放荡无肆的体现

那么后来安史叛乱跟朝廷之间形成了七年多

相互之间的纠缠叛乱推翻唐朝政府这个目标也实现不了

朝廷本身想完全把它镇压下去

它也没有这个能力

僵持当中唐朝政府特别是唐代宗上台之后

就只能是认可形势

基本上是以妥协的方式为主

代宗向全国发布文告

说除了为首者要受到法律制裁之外

其他大小跟从者只要你放下你的武器

想归顺政府立即赦免!

这种行为就是唐中央政府和地方节度使叛乱的一部分势力

应该是一种相互之间的妥协达成的结果

那么这种行为我们刚才说它是面对这当时的具体情况

所被迫做出一种调整

那当然就叛军很多人只要他表示归顺

朝廷既往不咎在这个过程里边

作为一般跟从者的曹闰国当然他就是顺着这个潮流

顺着这样一种的风气他就回归朝廷了

这个是这个墓志铭里边所谈到的

那么在双方妥协之后双方之间在形成妥协之后

那么在以河北为中心所形成几个节度使:

魏博成德或者是包括山东这个地方淄青

还有包括北京这个地方原来是幽州·范阳

这几个节度使相继都保持原来的相貌

他们就盘踞在这个地方

那么朝廷跟他们之间的关系

刚才我们提出来是说妥协

那也只能说是保持自己割据或者半割据的状态

他们也表示拱手归顺于朝廷

但是它自立性还是蛮大的

那么现在我们就看到这个墓志的主人曹闰国

他就是在河北成德这个节度使的天下

在这个地盘里他担任军职

他这个军职是在河北成德李宝臣属下担任一个职务

这个李宝臣他在唐史的文献里边

给他描述成是一个对朝廷三心两意

其中有一句话是“使臣曰”

有这么一句话说他李宝臣

“附丽安史流毒中原终窃土疆为国蟊贼”

李宝臣的行为可以说是

反映河北这几个节度使对抗朝廷的一个典型性的写照

跟朝廷对抗然后处处要挟

朝廷对他们也没有办法

后来唐德宗唐宪宗相继地进行镇压

采取武力措施进行解决

唐德宗没有成功唐宪宗做得是比较成功的

那么这个成德也好魏博也好

都表现出地方节度使抗衡朝廷的这么一种现象

它是一种典型

那么这种情况可以给我们描绘出来一个唐朝后期

这个地方抗衡朝廷的这么一种倾向

那在这个里边呢这个节度使和节度使所依托的军事力量

就是节度使的军队他的军队有各方面的组成

什么直辖牙军啦然后他的中兵还有包括县以下的镇

形成了一种武装力量盘根错节

那当然我们现在所谈论的曹闰国

他就是李宝臣属下的一个军职人员

那我们刚才说这些人对抗朝廷

那曹闰国是不是也跟随他们跟朝廷对抗呢

那么他跟对抗他是怎么对抗的

可是他对抗的时候我们在他的墓志铭里又看到

他忠诚于朝廷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就是说当你从墓志铭里边我们看到的这种现象

当然也不仅仅是曹闰国

这个今天有关河北地区的这些节度使包括其他的武将

有许多它们的墓志铭里边

都有一些记载说他们是忠诚于朝廷

然后秉忠报国表现出国家对朝廷的一种忠良的品行

可是我们从文献上看到的确实跟朝廷对抗的这么一种特性

文献上记载和墓志铭本身里边记载是不一样

甚至针锋相对的

这里边我们到底就问:哪个真实呢

这里边哪些方面是有虚虚假假有遮遮掩掩的呢

这个就是我们这一讲所谈到的

前面所说墓志铭它记载的东西真的是可靠吗

墓志铭所记载的东西它如果说能够弥补

唐朝官方所修的那个历史文本

它在哪个程度上能弥补

那么历史的真相又是如何

所以墓志铭提供的材料

和《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那种官府文本所提供的

同样的一个人有不同的状态

显然它这里边有真假虚实之间

有站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之间

总的上讲具体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反映

但是这里边针锋相对的恐怕是值得我们提出疑问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墓志铭它所撰写的意图

它本身就有强调的一个侧面

那么墓志铭它作为这个人主要一生的活动

它不是属于不加选择它有它很强烈的倾向性

这个在我们前面没少谈到这个问题

那么它所强调它这个忠诚忠诚朝廷

和它事实文献里边所出现的对抗朝廷这里边

我们怎么去理解才能看到历史的本真相貌

或者看到一个人物他的复杂的一面

因此这个问题谈起来实际上是蛮复杂的

如何把这个复杂的面相呈现出来

并且把它们作为一个清晰的整理和揭示

乃至它发生变迁背后的动机

这些都是我们作一个学术史学研究里边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个墓志铭的材料曹闰国这个问题

和曹闰国顶上的李宝臣包括其他的魏博这些问题

都可以从这个墓志铭和原有的文献材料仔细地分析辨别

我们才能看出历史本身比较复杂的这个层面

这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未必像我们今天脸谱化一样

他要是叛臣生来如此他忠诚朝廷

他表现出忠诚他生来就如此

所谓忠与叛朝廷和对方它都是一个互相变化互相博弈

前后彼此互动的过程

所以人的性格人的经历他的多面相

相互之间的和当时整个社会发生的转移的

主流趋向的结合或者对立对抗

这些都是理解的基本的要素

那么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文献墓志铭

我们在接触长期研磨互相辩论讨论

然后我们形成的一种印象

那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刚才说就是他所依附的成德李宝臣

他在《新唐书》《旧唐书》官方文献里边是属于“为国蟊贼”

就是这么一个对朝廷造成危害的叛乱首领

在他属下的曹闰国的墓志铭里边是没有任何记载的

当然他跟曹闰国是两个人

他自己的行为是由他自己负责

曹闰国的墓志铭里边未必是有必要记载他

我们现在所要说的是跟随这个李宝臣的曹闰国

他处在李宝臣跟朝廷对抗而这个墓志铭里边

却写的是曹闰国他忠诚于朝廷

这两者之间显然不对称

他的上级是对抗他表现出忠诚于朝廷

那我们从一般的角度上讲

那么一个节度使他允许他的下级

跟自己的政治观点或者政治立场不一样吗

特别是他作为一个军职

他允许那些跟自己唱反调的属下

那么他存在或允许他继续担任军职吗

这样一条的考虑也是很合理

当节度使跟朝廷对抗的时候

他底下要是跟朝廷串联的时候

显然他的政治立场不一样

因此我们在墓志铭里面所看他的忠诚

而在实际当中他跟这个李宝臣之间关系到底怎样和谐

这些都存在着诸多矛盾

这种情况不是历史本身出现问题

是对历史这件事情记载有各自的倾向性

所以我们今天理解起来就是障碍重重

你要揭示真相当中呢这么点文献这么一合墓志

或者相关的东西还不能完全清晰地揭示出来

但是至少给我们感觉这两者的记载显然它是有各自索取的

是同样一个现象不同的这种选择性

所以曹闰国他这种行为我们只能理解他这种举措

应该说是处在李宝臣归降朝廷

或者被朝廷招安的那个时期的行为

就是李宝臣的行为和朝廷之间达成妥协

他跟随朝廷朝廷也既往不咎双方之间比较和好

所以曹闰国的墓志里边所记载的他忠诚于朝廷

它可能反映了当时的这样一的种历史面相

这个就是曹闰国这个墓志给我们提供

有关他归属成德记载的背后所显示出来的意义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曹闰国的归属成德

似乎也就是意味着他归顺于朝廷

或者至少被朝廷所认可

跟随安史叛乱的大大小小的将领

他们加入到各个地方节度使属下成为它的军职人员

也正是因为朝廷和地方之间达成妥协就地安置

这样一种风气所导致的这么一种结果

曹闰国的墓志在他个案性个案上

可以能够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势

最能彰显曹闰国忠诚朝廷的就是他参与了

征讨魏博田承嗣的这种军事行动

墓志铭怎么说的呢

墓志铭说这个大致上是这样

说大历十年的时候

那么这个曹闰国他跟随着成德镇压魏博

田承嗣当时田承嗣发生了叛乱发动叛乱

然后这个叛乱过程大体上是这样:大历八年773年

相卫节度使薛嵩他去世之后因为他的继承人出现了问题

引起争议那么薛嵩的弟弟就归顺了朝廷

田承嗣他就趁机鼓动相州这个地方的将领发生叛乱

对抗朝廷

那朝廷就转而派军镇压这个魏博田承嗣

成德李宝臣他们也受旨来参与镇压

成德属下的曹闰国自然就跟从了

这件事情在文献记载李宝臣

他们虽然配合朝廷谁都不出马谁都不出军

最终事件是不了了之

那么文献上记载李宝臣明确地是“惭怒而退”

没有跟从朝廷玩命地去对抗这个魏博

身为李宝臣底下的曹闰国当时是马军都虞候

将他描写的时候好像类似汉朝的张良那样:

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

当然这个也有粉饰之词的嫌疑

所以这个曹闰国包括曹闰国顶上这个李宝臣

他们并没有真正地参与朝廷讨伐魏博田承嗣的这个事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总是他参与了这种象征性的行为

墓志铭在这个地方就是大肆渲染

说曹闰国如何如何忠于朝廷对抗叛镇

这种刻画都是满足了忠诚于朝廷的这种主流的行为

正如我们在第二方墓志铭里面所说

就是康庭兰他是作为朝廷的禁军

所以他的特性就是表选出忠诚于朝廷

他的家庭也是以这个形象来彰显于世的

那么这个墓志铭里边这个书写

都应该说反映胡人忠诚于朝廷

胡人他有这种社会组织有这种血缘关系

都反映出当时的那么一种主流意识行为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

这个曹闰国的墓志铭里边

也到处充斥着他这个忠诚行为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它这个实际上还是反映了我们以前所给大家谈到的

就是它对于墓志铭它背后隐藏的

那种思想意识行为的主流趋势

所以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的意思墓志铭所反映这个忠诚

和文本文献里所记载的他违叛反抗朝廷

包括他的节度使的层面

包括节度使底下这一些人的层面

在官方文献里边所看到的是一个对抗形象

在他的墓志铭里边却反映出他忠诚的形象

迥然有别矛盾冲突的地方

可以能够感觉到它的书写本身

或者由书写带来的这么一种氛围

所以在时过境迁千百年之后人们再理解出来

再理解这个问题由于它记载本身的倾向性

很可能会左右我们这种分辨

如果你要不透彻地观察不仔细地研究

很可能就会它某一个方面记载那么所引领

那么就造成误解了

因此我们只能说讲到这个地方就跟大家交代

这个曹闰国墓志铭里边所体现出来的

他忠诚于朝廷这种主流趋向应该说是墓志铭书写

所反映出那个时代对朝廷忠诚朝廷为合法性

它的来源一统性正统性这个方面的行为的一种展现

至于曹闰国本人其他的那些对抗

被安禄山裹挟参与安史叛乱的行为

它都是在这种后来他转变回归

反正是以这个行为所形成的一种认识

因此这个墓志铭它自己所谈论的这个

与其说是这个人的本身的真实记载

不如说当时的那个社会的一种文化思想主旨

至少是长安朝廷所形成控制范围下的那种思想的一种体现

这个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基本的想法

好了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

我们刚才谈到的这三方墓志铭的情况

具体的细节包括背后隐藏的一些思想也好

包括它书写的格调行文也好我们大体上就交代完毕了

唐史四讲课程列表:

第一讲 唐朝的疆域与疆域观念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作业

-第二节 观察方法

--第二节 观察方法

-第二节 观察方法--作业

-第三节 古今之别

--第三节 古今之别

-第三节 古今之别--作业

-第四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上)

--第四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上)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作业

-第六节 疆域的变易性(上)

--第六节 疆域的变易性(上)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作业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作业

第二讲 唐朝的南北兼跨及其限域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作业

-第二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上)

--第二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上)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作业

-第四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上)

--第四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上)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作业

-第六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上)

--第六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上)

-第七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中)

--第七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中)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作业

-第九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上)

--第九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上)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作业

第三讲 粟特及后裔墓志铭文书写的程式意涵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作业

-第二节 康婆墓志

--第二节 康婆墓志

-第二节 康婆墓志--作业

-第三节 康庭兰墓志(上)

--第三节 康庭兰墓志(上)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作业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作业

-第六节 总结

--第六节 总结

第四讲 墓志铭映印下的唐朝河北粟特人“地著化”问题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作业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作业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作业

-第四节 结论

--第四节 结论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