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史四讲 >  第二讲 唐朝的南北兼跨及其限域 >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返回《唐史四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在线视频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下一节:第四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上)

返回《唐史四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那么我们从中国王朝它历史发展的基本模式

我们似乎可以能够总结出来它有一套的这么一种发展的路径

或者是这么一种方向

这种方向或者路径大体上可以这么看

就是说从秦统一之前夏商周

它基本上是以这个中原为核心

建立的一个比较稳固的政权

然后由这个地方开始呢

向周边呈辐射状地发展

随着这个王朝的更替

它这个发展和控制的幅度越来越大

那么秦统一所谓的意义就建立在

它将夏商周那种局面

统一到几乎它的能量所及的这个地区

这个地区呢

是属于男耕女织的

以这个农业种植为特征的生计方式

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里边呢

我们就把它作为一个农耕帝国

这样一种观念去理解它

这个应该说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一个核心特点

那么汉朝呢在秦朝的基础之上呢

它将农耕帝国呢

发展到超越了它的土地限域本身

这个主要表现在汉武帝

他派军队来进入到草原

并且向西拓展到河西走廊这一带

再进入到所谓的西域

这些地区都不是传统的农业耕作地区

它是许多半农半牧甚至是游牧地区

那么汉朝在这个方面它做了一个尝试

并没有维系和巩固下去

所以它可以代表了当时发展的一个方向

因此秦汉这个王朝

它在中国古典时期发展过程里边

它代表一种新的取向

这个新的取向是使得这个王朝坐大

那么以后的王朝发展的轨迹呢

就沿着它这个线索一直往下走下去

当然后来的时候呢

在我们刚才或者第一讲里边也谈到

东汉解体之后随着国家王朝四分五裂

它是一种分割状态

这个状态存在了三百多年

三百八十多年以后呢

就开始重新凝聚在一个王朝这就是隋特别是唐

所以隋唐它本身是延续了传统那种模式以后呢

它进一步发展并将它的触角伸入到草原地区

而唐朝深入到草原地区所形成的一种国家建构

包括行政军事和思想文化的

一种整体的一个方式控制方式

那么这个方面就可以突破了秦汉那个界限

从而使得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由这个汉人为核心统治集团的国家政权它的力量

摄入到草原地区了

这是我们刚才所总结的传统的这么一个发展的模式

那么我们可以说呢

这个应该说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

习以为常的这么一种历史的面向

但是还有一个与此相类似的

在北方草原地区在历史上

也曾经兴起了

一体化的帝国的发展的这么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和南方以农耕地区为核心的

所谓中原王朝呢

它是相互之间形成了南北之间的

这么两种发展的国家或者是王朝模式

那么北方地区

最早的应该说至少文献上告诉我们呢

就是能够把漠北草原

从东边的辽河那边

一直可以到西边阿尔泰山

甚至进入到中亚地区

凝固成一个统一政治体

这个任务最早完成的是匈奴人

那么匈奴人完成这个帝国

我们可以叫做匈奴王朝或者匈奴帝国

那么这个时间呢

恰恰是跟中原王朝的秦汉前后交界

那么匈奴帝国后来解体了

草原又重新被其他的力量所更替

那么在我们所讲的这个中世纪

或者是说中国古代的中间这个阶段

那么匈奴以后出现了鲜卑拓跋人

或者鲜卑其他各个部落建立的政权

后来呢也有所谓的柔然人建立的政权

那么最终呢是被突厥帝国所取代

这个帝国大概是在公元552年前后

那么形成了它的规模可以跟匈奴帝国有得一比

几乎是横亘草原东西

包括纵向南北这样一个帝国

游牧帝国和王朝

它在唐朝建国之前

就已经横亘在北方草原和沙漠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到呢

在整个中国南北

在这个时候它是由北方的游牧政权

和南部的中原农耕政权

两者相互之间对峙而形成的

那么这种局面一直到唐朝建国以后

那么唐朝曾经在公元630年将东突厥

后来在高宗时期又将西突厥征服

所以漠北草原呢就是群龙无首

就成为唐朝控制的天下

但是事情不久之后呢

它又重新崛起回鹘帝国

回鹘帝国后来又被北方的黠戛斯人征服

所以草原地区再度出现真空

到后来的时候这个真空局面

由蒙古势力崛起而填补

而蒙古势力崛起填补呢

它也跟中原王朝有密切的关系最后建立元

后来中原王朝由宋到明

然后明和北元之间

蒙古势力之间又形成南北的对峙

这个问题一直到清朝前后解决南北形成一体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得非常清晰

在古典时代在中国古代王朝时期

大体上是由北方游牧系统和南边的农耕系统

两个生计形式和建立在两种各自相应生计形态之上的这个王朝政权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基本上是建立在

各自发展线条当中的南北互动

当然它本身也有一个东西

东西互动在北方主要是游牧人之间的互动

在南边呢是属于农耕地区的各种民族群体之间的互动

那么这个南北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所谓的两种模式和两种模式的政权

国家政治体之间的互动

那么唐朝呢在这个线索当中

它发展崛起并且发展壮大

之所以所谓壮大

就是因为它突破了南北之间的畛域

所以它在历史上

应该说不是第一次尝试

但是它确实比较成功地

控制住了南北局面归于一身

因此这个问题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它的重要性

我想就不言而喻了

那我们刚才讲的南北兼跨的问题

也就是我们讲的这个事儿

这就是我给大家讲

唐朝它整个发展的模式

它带有传统中国所谓的王朝模式当中的

就是内在的那种规则性的东西

而且它又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了

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这个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

唐朝发展模式或者是唐朝帝国

在传统文化政治文化延续下来的一种结果

这个是我们所谈到的

这个唐朝之所以能够有南北兼跨的一个历史因缘

这是我是想从这个角度来做一个切入

第二个问题啊就涉及到唐朝帝国

或者唐朝啊它发展兼跨南北

它另外一个因缘是来自于唐朝统治集团

它的北方的这种因素可以叫做政治文化

这个因素这个政治文化也是在学术界

最近这些年在研究历史问题当中所采用的一种概念

这个政治文化指的是

就是在一个国家发展过程当中

这本身是一个政治体

这个政治体它是一个政治行为

但是政治行为一定隐藏着某种观念行为

这种观念行为思想啊

包括它的文化取向文化倾向啊

它都是影响它的政治行为

所以我们把政治行为背后那种思想文化观念

笼统把它看作一起

用于政治行为当中的思想文化观念

那可以解释成叫做政治文化

这个问题是我现在跟大家做交流的另外一个重点

那么唐朝统治集团政治文化它具有北方的因素

这里边的北方的因素就是属于北方草原

或者是接近草原这个地方的农耕地带

它一定是跟北方游牧人

或者是跟那些群体的文化有一定因缘

那么唐朝统治集团

它的整个的文化气度尤其是开始阶段

它这个北方的因素还是比较明显的

关于这个问题呢

中外学术界在研究这个问题上

没少花费气力而且投入的精力取得的成果几乎是成正比的

因此这也可以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当中

我们就说中古这一代啊

应该说是比较有成果的一个展现

那我们可以说呢

北方的政治文化

怎么样影响到唐朝的统治集团呢

这个还是我们跟第一讲曾经提出那个观念有关系

就是说以前早期早年

大概在距离今天半个世纪以前的时候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

那么陈寅恪教授就提出来所谓的“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我们刚才讲的

第一讲已经很清晰了

那么我们要解释这个问题不能不谈的这个问题

所以关陇集团呢它是一个西魏宇文泰

宇文泰的文化实际上就是属于

建立在鲜卑这种文化

鲜卑文化部落制文化和传统中原文化

包括“周礼六官”这一类

包括传统的儒家这一类

它南北结合所谓的胡汉文化的融合

所形成的一个政治集团

这个政治集团兼容南北胡汉为一体

所以它就对它的东边东魏

然后是北齐

那么它本身跟东边那个抗衡的时候它发展壮大

最后呢它最终北周统一了北齐

中国北部黄河地区呢

基本上就统一成一个政权了

隋朝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坐大

而唐朝又跟进形成了一个空前的一个帝国

所以它这个统治集团的观念呢

都是从原来的南北融合这个角度来出发的

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

但是陈寅恪先生的这个说法后来的

毛汉光教授又进一步发展

另外日本的谷川道雄教授

他也特别提出来

就是说啊唐朝这个整个的政治

整个的文化命脉 政治文化命脉

几乎就是北朝的一个翻版和再现

他怎么说的呢

他有一段话我感觉到是比较精彩的

那现在我就把原话把它说一遍

他说隋唐帝国的形成过程

其实就是一个政治上的统一过程

它具体体现在北周吞并北齐

周隋革命

隋的南北统一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

而直接成为这一政治统一进程起点的则是北魏的内乱

内乱既是北魏式统一政治出现破绽

产生分裂的结果

同时也是历史归结于隋唐这样一个大统一时期的出发点

这一段很鲜明地就把唐朝

或者隋唐这个国家的

整个政治命脉就追溯到北魏

而北魏大家很清楚是鲜卑贵族建构的

后来它从草原进入到代北

今天山西北部这一带

然后又从山西北部将它的都城

从这个平城移往洛阳

那洛阳是属于这个传统农耕地区的核心了

那么北魏从北到南的变迁过程

也就意味着它的文化转型的过程

鲜卑贵族建立的原来早期它是鲜卑游牧的传统

和中原农耕传统文化的结合

每当它从北向南跨越一步的时候

就意味着南北文化统合融合步骤的加快

一旦它脱离北方的根据地

进入到中原核心区的时候

它的北方的文化要素

和南边的中原传统以儒家为核心的要素之间的结合

就意味着更深一步

那么这个从传统中国学术界的一般理解

我们称之为所谓的“汉化”

就是文化上的汉化

当然包括它的民族身份的角色的一种调整

因此这个问题呢

在学术界包括我们大家都已经很清晰了

就是魏孝文帝的所谓的变革

那么这个事情隐藏着一个

所谓中原地区以外的政权进入到中原的时候

它有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一个转轨和变革的一个问题

这个是正好是适应反映当时具体的社会实践

而这个问题呢

应该说是所谓魏晋南北朝这个周边各个民族

介入到中原地区建立政权以后

它们采取的各种措施

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在这个南北兼有的过程里边就出现了

既保持北方传统这一套

也迎合中原地区的汉化的这么一种方式

所以就出现很多的南北两种轨制

并列于一国之内所谓“双轨”或者“多轨”这么一个问题

这个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的

匈奴鲜卑羯氐羌所建构的各种政权

都普遍存在着

原因就是多民族多文化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国家政权

处置不同文化族群之中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这种措施是那个时期的特点

因此我们可以说

秦汉帝国解体之后呢

特别是东汉王朝解体之后

在整个中华大地包括周边地区

多民族和多文化多制度

或者是多种元素因素都共同汇聚在一起

要么是这个王朝要么是那个小国

多种因素共同汇聚在一起

它就必然会出现一种统治方式的这种灵便性和多适应性

我们可以把这个纷繁复杂的事情看作两个方面

所谓的胡汉“双轨制”在这个时期就出现了

因此这个时期呢

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在传统的王朝帝制时代的学者们看来这是天下大乱的一种表现

所谓过去不是有一句话叫“五胡乱华”

这个“五胡乱华”表示中原汉人

自我优越的这样一种情况对周边地区

这个力量势力

那么表示一种带有一种排斥性的心理

所以它叫“乱”

但是现在看起来呢

我们可以说就整个发展过程里边

我们可以很客观地

中性地来表示呢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因此我们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得出来

正是在这个南北东西相互兼通的过程里边

北方的因素和其他的因素才介入到中原

换句话说没有这种多元性的

没有这种东西南北的混融

就不可能出现像隋和唐这样一个帝国

或者是空前帝国畛域的局面的出现

这个前后之间应该是个因果之间的关系

没有此因就不会有彼果

这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投入的精力更多

甚至可以说是反反复复地去讲授

原因就在于它的重要性

那么这个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或者在我们以往的研究当中呢

似乎并没有引起来那么重要的那么一种启发性的

那么一种功能和作用

所以我们在这里边就特别强调一下

这是我们给大家讲到的

它这个因素对于唐朝的影响

那么在南北兼容过程里边

唐朝或者是隋朝

之所以能够出现这种兼容的状态它的心态

它就突破了某个地区的局限

那么这种行为也不是唐朝

或者隋朝本身它就自身创造的

它在当时历史的脉络当中

同样可以找到发展的一种线索

这种线索一般的都是一种精神理念

这里边我举一个例子

就是后赵的统治者石勒

他曾经说过这么一番话

他的原文我大体上有这么几句话说一下

这是石勒他曾经说

“朕遇东汉光武帝

当并趋于中原

未知鹿死谁手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

欺他孤儿寡妇

狐媚以取天下也”

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晰

就是说啊我石勒我作为一个帝王

我不太像曹操也好司马懿也好

局促于一方

我一定像汉光武帝一样

我驰骋中原南北东西

就是有一个大丈夫胸怀天下的一种心态

石勒是赵国的一个君主

他主要是在今天河北这一带

那么这个地区呢

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它只是一个

局促于一隅之地的这么一个应该说谈不上有很大的势力

但是从他的心理上我们可以看出

他作为兼统天下的这种君主帝王的心态

溢于言表

这也能反映出当时的这种情况

虽然属于天下大乱纷纷割据

但是背后隐藏一个终将有一天走向天下一统化

而这个帝王将相的本分之心在石勒身上

就表现得很明显

那我们再看后来的唐太宗

唐太宗那番话也特别明显

那我们可以说呢

他最后在630年的时候

那么他曾经征服了东突厥之后

然后其他北方游牧人群体纷纷团结于他的这个臂膀之下

所以唐太宗他跟大臣征求意见的时候也说明

我为什么取得成功

他也是说胡汉天下一家的问题

这个我等到待会儿再谈唐朝

它发展过程里边的时候我们再把这个问题作一个核心

那不管怎么说我们刚才所谈到的这一点

配合着前面讲的第一点

就是中国传统模式在唐朝的再现

现在我们可以看它北方其他周边民族的因素

那种对中原而言的外来因素

对于唐朝或者是对于它的国家发展壮大所产生的一种思想文化理念的

这么一种的促进

这一点也是我们特别强调的

因此整个的这两点就构成我们分析唐朝坐大的

一个思想观念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开始进入到下面一个层次

就是唐朝发展扩展的这样一个状态

和所谓的南北兼跨的这么一个局面

唐史四讲课程列表:

第一讲 唐朝的疆域与疆域观念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作业

-第二节 观察方法

--第二节 观察方法

-第二节 观察方法--作业

-第三节 古今之别

--第三节 古今之别

-第三节 古今之别--作业

-第四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上)

--第四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上)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作业

-第六节 疆域的变易性(上)

--第六节 疆域的变易性(上)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作业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作业

第二讲 唐朝的南北兼跨及其限域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作业

-第二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上)

--第二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上)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作业

-第四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上)

--第四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上)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作业

-第六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上)

--第六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上)

-第七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中)

--第七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中)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作业

-第九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上)

--第九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上)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作业

第三讲 粟特及后裔墓志铭文书写的程式意涵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作业

-第二节 康婆墓志

--第二节 康婆墓志

-第二节 康婆墓志--作业

-第三节 康庭兰墓志(上)

--第三节 康庭兰墓志(上)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作业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作业

-第六节 总结

--第六节 总结

第四讲 墓志铭映印下的唐朝河北粟特人“地著化”问题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作业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作业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作业

-第四节 结论

--第四节 结论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