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史四讲 >  第三讲 粟特及后裔墓志铭文书写的程式意涵 >  第一节 引言 >  第一节 引言

返回《唐史四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一节 引言在线视频

第一节 引言

下一节:第二节 康婆墓志

返回《唐史四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一节 引言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现在我们开始下面两讲

这个前面两讲我们谈的是唐朝的疆域和疆域观念;

然后我们再谈唐朝帝国

特别是在它初期

它建构了一个兼跨东西

特别是南北的这么一个地域格局

这样一个局面

这两个问题相对讲是稍微比较宏观

或者说是中层性的问题

它涉及到这个王朝国家的整体的相貌

或者某一个方面的特点

那么这两次我们现在开始就进入到具体的问题

所以从宏观进入到微观

那么这样一个讲座我们这么安排的话

提供一个概念或框架

然后再进入到具体的其他的问题

那我们这两讲进入到具体其他问题的本身

它的范围和内容就是涉及到粟特人进入唐朝之后

它在唐朝的那种社会

那种社会环境下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那么他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他们发生的变化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的那个社会什么样的相貌

或者是特质

这些问题我们都是通过

一个一个的或者具体的个案

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这么一种现象

至少是某种方面的现象

这个第三讲第三讲的题目叫

“粟特及后裔墓志铭文书写的程式意涵”

这个副标题是“以三方墓志铭为案例”

那么现在我们就开始分成几个层次

然后我们再每个层次如果问题相对比较多的话

我们再逐一展开

首先我们谈一谈引言的部分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它

要跟大家进行交流

那么这里边首先进入到我们观察的视野

就是一个概念:墓志铭

墓志铭是什么呢

在我们所谈到的中古时代

特别是北朝隋唐这个阶段

这个当时人们在他们去世之后

在安葬之前的时候

那么都要把他(她)一生的状况用一篇文字

或者是一种方式把它刻写记载下来

然后再把这个内容书写在这个石碑上

专门找人把它刻写下来

然后整理好进入到他的墓葬里面

来对他一生进行个总结

这种情况或者是这种方式我们就称之为墓志

这个墓志也是中国古代社会

在人去世之后对他下葬安葬的

所有的内容当中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它有它的特殊性

那么现在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或者是主题

就是通过墓志铭来进行研究它

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个墓志铭本身是什么

其次我们要问一问就是说这个墓志铭

我们所涉及到的它有什么特点呢

这个墓志铭我们利用它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就是我现在跟诸位再简单说两句

这个墓志铭啊

它本身是对人的一生的整体状况

做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这个描述本身在我们今天就是作为一种资料

那么这种资料

它跟以往我们研究历史学

其他的文献为主体的资料

它的内容层面涉及的方面

其他很多这个层面都不完全一样

这个官方所修撰的历史文献

比如说正史也好

或者是像《资治通鉴》这样的作品

它在很大程度上

它代表当时国家官方的这么一种行为

那墓志铭跟这种相比呢

它显然带有一种私人性质的

所以我们研究历史

大家很清晰:文献资料越多

对于我们揭示当时社会的层面或者是内容

就是更好也更有力

所以我们依据官方的文献这个是不在话下的

但是仅有官方的文献

它只能反映国家政府或者整个公天下

这样一个方面的内容

那具体生活的老百姓每个人

包括官员或者是平民

那么他个人的生活和国家行为

有的是有关系有的没有关系那些层面呢

那我们现在不清楚

所以这个墓志铭在这个程度上

可以弥补前面说的那种材料的不足

还有一个我们也要注意到

墓志铭本身呢

它是对死者进行的一种概括

但是这种概括它是有一定的选择性的

换句话说墓志铭不完全是它的真实状况的

所有的状况的巨细无遗的一种展现

撰著墓志铭的目的

实际上是对死者的一种歌功颂德式的一种展现

那从这个角度上讲墓志铭记载它是有选择性的

那如果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

或者你要凭借一个人的墓志铭

去研究他一生的情况

那很可能正面的东西我们接触的多一些记载

那么跟他没有利的负面的东西

它就有意无意的把它遮蔽掉了

这种情形在我们利用它的时候

那就特别要注意:如何透过它的现象

来观察这个墓志铭记载的墓主

或者其他人的真实生活的情形

这个需要不论是研究者也好

观察者也好或者是爱好者也好

要特别警惕和注意的

这个就是我们所了解的墓志材料

它的特性包括它的不足

这就是我所说的引子

那么第二个层面我们现在就是

专门选择了若干墓志铭

通过这样一些案例然后我们研究它的内容

这些内容呢它跟当时社会

那种表现的形式

这个社会有没有主流的趋向

有没有支流的趋向

有没有地区方面的或者诸如此类的

墓志材料说白了它是一种历史资料

这种历史资料它作为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

这么一种材料

那么它所反映的内容

和以往流传下来的这些文献

特别是代表官方的这种文献所记载的内容

它们之间有没有衔接性

它们之间有没有呼应性

或者是它在什么程度上

满足适应了这种当时社会的那种倾向

在什么程度上它又暴露了传统那种文献

所忽略甚至没有的那样一种社会现象

所以这些就是我们利用墓志铭这个资料

来揭示唐朝或者我们研究那个时代的

这个时代主旋律

所以从这个角度

这个墓志铭的资料

还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墓志铭的资料它不是系统

它是单个一个一个人

所以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呢

我们这里边就利用几个具体的墓志铭

通过个案性来来揭示出当时

具有某种程度的普遍性

这个是我们选择的一个原则

那我们在这里边选择三方墓志铭

这三方墓志铭的志主分别叫

康婆康庭兰和曹闰国

我们选择这三方啊

这里边不是属于有规则性

它是个随机性的

这个我要待会讲一下

那我们选择这三方

我们怎么选择

我们有没有一个基本的一个方式

我在这里边主要是从它的时代性

一个是前期一个是中期

就是唐朝开元年间的

还有一个就是安史之乱以后的时候

也可以说前期中期中后期

那么这三个所代表的唐朝这个阶段

它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

在一个个案当中

能不能够反映出

我们所了解的唐朝前期中期和中后期

那个社会整体变化

或者变化的某一个面向呢

这个是我们考虑到的

所以我想跟大家来交流的时候

它既是具有个案

但是它这个个案又在某种程度上

反映当时社会的某些主流的层面

那么说到这个地方呢

那么我们自然就会想到

就是在历史学的研究当中

大家或者是一方面

我们可以从稍微宏观一点

就像我们前两次讲座那两讲差不多

所谈到的一个

但是历史学的魅力

还更在于它的精细化

它的更加具体的

更加突出的这种个例

某个人他的生活的情景

它这样一种细小细致入微的生活情景

它能不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倾向

如果它能够反映这个个案它就有价值

它就可以说是属于那种

像我们说一滴水珠可以反映出整个的相貌一样

它具有典型性

那么从这个角度上看呢

墓志铭恰恰它提供了这样一种个案典型性的

这么一种的特征

这是我们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

那么另外一个原则呢

就是我们在这选择当中

它是个随机的随机的

那么现在这三方墓志铭

我们刚才说其中

从它的先后顺序上看

第一个叫康婆

第二个康庭兰

第三个曹闰国

这三方墓志铭

我们之所以选择它比较有随机性

或者任意性

就是因为墓志铭到目前为止

我们现在大陆也好其他海外也好

所收藏出来的

大概可能就万余个左右

一万多方;

那么现在正式公布的呢

大概有七八千方

这些墓志铭

这个时代性基本上是在隋唐五代以唐朝为多

大家想一想

唐朝就是它的中期时代

开元天宝年间

官府所掌握的人口数据

大概是不超过六千万

那么现在学术研究呢

说唐朝实际的人口已经突破六千万

大概可能七八千万

甚至更多一点

因为我们所掌握这个数据

在唐朝的文献当中

比如说《通典》也好

其他的文献里边都反映出

那个六千万它仅仅是政府所能控制住的

它是属于编户齐民

通过税收也好

土地分配制度也好

它是通过这样一种的

这种行为方式

政府所掌握的数据

那么显然政府掌握不了的

周边地区特别是其他民族所在的地区

这个都不是政府完全控制得了的

那么这批人群呢

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能够得出精确的估计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

唐朝的人口六千多万

那么它存在的时间618年到907年

前后有将近三百年

289年时间

这前后之间唐朝的人口前前后后浮动的

那不止是千千万万的

所以你从这样一些289年

全国有几千万人口之间的来回变化

现在目前所发现的一万多墓志铭

你的墓志铭再发现多

发现得更多

也不足以进行数据统计

因为它是个随意性质的

不是有计划性质的

它很可能今天发掘一方明天那刨了一个

因此它不是一个规则性的

那不是规则性我们用规则性来进行统计呢

能够反映出唐朝的那个社会规律性的问题

这个相对讲是比较难的

不是不可以做墓志铭本身的数据化的统计

这个是没问题的但是我说的这个情况

就是你拿它这种随意性的东西

及其有机统治唐朝的情况

这里边可能会有偏差

所以我们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偏差

我们就采取三方墓志铭

它就是比较任意的

那这样的话我们所得出的结论

也不可能带有规则性

就是我们不能够通过三合墓志铭

去反映唐朝初期中期中后期的整个社会变化的一般趋势

恐怕这么去想

这个可能也是有问题的

但是考虑来考虑去呢

我们还是通过个案性

能不能跟它主流社会发展的倾向能够契合

只能是这样做我们到目前为止

可能认为是在所有的方案选择当中

我们认为这种选择可能是比较有道理的

这个就是我们选择三方墓志铭的这个情况

那么现在呢我们再进一步再问一下

它的墓志资料的重要性

实际上我们刚才谈到过

这里边我们再稍微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解释一下

对于我们所研究的大家所喜好的

隋唐五代史而言

它跟宋朝以后的情况就文献资料

这个层面这个两者之间是不成比例的

宋朝以后的文献资料

从隋唐史的角度来看

那应该多得不计其数

所以研究宋史的时候

不是资料本身有问题

是资料你能不能够有时间把它全盘掌握的问题

唐史就不是它属于资料多和少的问题

所以呢有很多现在保留下来的

各种传世文献

两《唐书》也好包括《资治通鉴》《册府元龟》

或者是属于各种像《唐大诏令集》或者《通典》

或者后来的有关唐朝的记载

它这个文献呢相对讲比较少

所以特别是记载的很多基层的个人的状态

这些资料读书笔记啊

小说笔记记载的逸闻趣事啊

这些东西应该说有一些

但是数量有限

因此很多具体的情况

我们无法去从文献里得到解释

那这样的话呢

考古发掘墓志材料

也可以作为发掘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它的发现当然对解释研究唐朝的历史

它的价值非常重要了

在这一点上它跟后代社会的那种墓志

相对而言它的重要性就是更大的

那么我们以此类推越早的时候

在唐朝以前北朝甚至秦汉

那当然这个石刻碑刻式的资料

包括那个简牍

那当然很重要因为它的材料更少

所以我们在大家研究

或者当然包括各个方面的爱好接触的时候

通过这个文献呢

那么我们刚才所谈到这个方面

大家非常容易去理解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呢

历史学界就是把这个墓志材料

就是看得这个位置非常重要

你像毛汉光先生也好

包括陆扬教授也好

它们的特点他们在评价这些材料当中

就是说甚至提到

它们跟官方留下来的那些文献作用

起码跟它们差不多

所以有的学者就提出来

它不仅仅是史料

不仅仅是材料

它可以能够上升到史学这个层面去理解它

那么这样看起来这个墓志材料它的重要性

我们就可以能够得到解释

这个是我们所谈到的墓志铭也好

墓志材料也好

它对唐史了解当时社会的具体面向

和当时主流倾向之间的关联

它起到的很重要的作用

这个往往是传世文献里边所解释不了的

那么我们刚才所谈到的这些问题

都是进入到主题之前

前言或者是墓志材料它的重要性

所以现在我们就进入到

专门研究墓志铭的

具体内容这个层面里边来了

那现在我们刚才讲的三方墓志铭

我们依据它前后的时间

我们一一进行解释

那么第一合墓志铭

它的志主就是康婆

现在我们就进入到这个墓志本身的内容里边来

我们刚才所谈到的三合

一个是康婆一个是康庭兰一个是曹闰国

我们选择这三方墓志铭啊

这个里边呢就是除了我们刚才

所谈到的那些内容之外

其中还有一个

就是这三个人这三个志主

从他的民族身份

我们今天一般地说民族

在过去呢它没有这个民族的概念

它有这样一种的事实

这三个人都不是所谓的汉人

也就是说他不是中原内地出生的汉人

他是胡人这是唐朝对于西边来的

包括部分北边来的

当时称之为外族

外人那些外族人

西北地区就把他们统统称之为胡人

那么这个胡人它一般是泛指

但是它更多地是指向的是来自中亚和西亚

西域地区的那些“鼻高目深”的

从相貌上特征

跟汉人不一样的那些人群

那么具体来说就是粟特人

那么中国汉文文献里边

一般地也把粟特人

称之为“昭武九姓人”

那么我们现在说呢

这三个人呢

恰恰是属于那个昭武九姓人

那这样的话我们就进入到

这个昭武九姓这些胡人

那这个里边呢

我们为的跟大家交流

那么这些粟特人

那我们首先简单地做一个介绍

什么是粟特人

粟特人

这个刚才说呢

在中国传统的汉文文献里边

叫昭武九姓人

因为在河西走廊有一个地方叫昭武城

汉文文献里记载啊

说许多当地的这个住户民户

他们分别姓康安曹史石

后来呢文献上里边

一般把他们称之为所谓的昭武九姓

这个“九”在这里边是指多的意思

并不一定完全就是九个姓

那么这些人

他们早期生活在这个河西走廊

后来由于北方其他势力

这个挤压他们南下或者是西进

他们觉得在这个地方生活不安全

后来他们就被迫西迁

西迁到哪去了

就是当时的西域

今天就是所谓的中亚地区

具体来说就是现在中亚有两条河

一条是阿姆河

一条是锡尔河

而在两条河中间呢

又有一条小的支流

叫泽拉夫善河

这个地区是现在的

这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或者塔吉克这边啊

这是中亚这几个国家基本上分布在这些地区

所以这个地区又叫“河中地区”

那么他们生活在这个地区

从河西走廊迁徙到这个地区

后来他们本身呢

因为这个地区是处在中西交流南北交往的

这个必经之地

所以在历史上出现所谓丝绸贸易的时候

这个地方是一个核心点

他们这批人呢

北上进入草原;南下进入到河中

就是中亚地区的南部

甚至印度次大陆;

向东进入到塔里木盆地

然后再进入河西走廊

穿越到内地;

向西就进入到伊朗高原

所以他们是处在四通八达的

这么一个交接状态

是这样一个位置

这些人在文献上

就是给他们描写善于经商走南闯北

那么有经商有利益的时候

他们可以不辞千里万里之遥

来进行贩卖长途进行贸易

这个在汉文文献里边呢

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套路

那么这些人在汉朝的时候

最早记载就开始涉足到

这个内地了

东汉以后的时候

经过魏晋南北朝尤其是隋特别是唐

那么就开始陆陆续续地

甚至应该说有一定规模地就进入到内地

而且到内地以后

由于他们来源各个方面

社会上层下层都有

所以他们在内地里边呢

就开始聚居也好散居也好

有的是当官有的是经商

有的是贸易有的是外交使者

有的是属于宗教信奉者

诸如此类的那么就生活在内地

慢慢慢慢他们就进入到内地的汉文化

或者其他文化里边

融入到这个生活环境里去了

所以历史上曾经存在过

这么一批所谓叫做粟特人

或者是昭武九姓人

那我们现在这三方墓志铭

就是他们之间的三个案例

然后我们具体地从他们的生活情境

他们的活动轨迹

来看看他们的一些的生活的

和当时社会之间的反映出那种社会相貌

这个是我们所谈到的核心

这三合墓志铭

那我们首先说的就是康婆

康婆墓志铭它大体上的情况

我们简单概括是这样:

他的生活时间我们推算

是在公元573年到647年

什么概念573年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北周北齐

也就是北朝后期

接下来是隋朝和唐朝

他生活的时间是北朝后期到

唐太宗的后期

应该说我们就很清楚这个时代了

他的这个墓志铭里边

值得我们关注的

他是来自于西域

也就是来自昭武九姓

那么这个墓志铭里面来说这个康婆的先祖

他们是康国的国王之后

那这个来源就是从他的社会层面上讲

他是来自所谓的上层统治集团

那是国王之后了

他的高祖就是在北魏时期

随着北魏孝文帝迁都南移的时候

从这个地方就开始进入到中原来了

然后他的父亲他的祖父

他的父亲都相继

就是在这个北齐也好

后来在这个隋唐也好

就开始了做官了

他本人当然就顺着这个线路

然后一直在唐朝做官

这是他的一个基本的状况

那现在我们看一看

这个墓志铭的一些值得我们关怀

或者是值得我们研究关注的问题

主要是体现在这么几个层面:

首先我们认为他的特性

第一个他是外来姓

这个很清晰刚才说的

所以他的这个家庭

是从中亚河中地区

然后辗转进入到草原

随着北魏由北而南

进入到中原内地的

这个家庭的外来属性特征非常明显

所以我们刚才说

就是我们选择了这一方墓志铭

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属于昭武九姓粟特人

那么从这个家庭上看呢

他的背景是来自于国王之后

然后在北魏在北齐

在隋朝呢

就担任这个军官

或者是武职

那么这样一条线索还是很清楚的

这个里边有几个特征值得我们指出来

其中过一个我这里边特别提出来

就是他的祖叫康陁

父亲叫康和

父亲他的官职是隋朝的定州萨宝

“萨宝”这个词啊

很明显地体现出粟特人

他的特征来了

那么这个学术研究呢是有不同的这个想法

现在我们大体上可以这么认定:

所谓萨宝它是粟特进入到内地以后

来管理他本族的事务

那么一个负责的

这个有可能也是一个商队的首领

后来这个职位就成为中原政府

专门管理粟特人的一个职位了

它就变成一种官职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

一谈到萨宝那显然跟粟特人是有密切关联的

这是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

另外一个就是这个墓志铭对这个康和的描写

它采用了这么一句话:

“虽日磾归汉由余适秦”

这里边就涉及到一个人物叫金日磾

这个大家或者是我们学习汉朝历史

或者是了解汉朝历史

这个金日磾这个人物

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他是匈奴的一个王子

后来他归降了汉

这个时期是西汉汉武帝

那么汉武帝在临终的时候托孤于他

和其他几个大臣

来辅佐他的下一代继位

就是汉昭帝

这个汉昭帝继位

金日磾他忠心辅佐

这种情形在中国古代社会

尤其是王朝承传的时候

那个老皇帝在他即将去世前他会托付一些大臣

来抚养他的继位的新君

这样一种情况也可以叫做“顾命大臣”

托孤嘛那被托孤的那些大臣

他的地位大家可以看就不言而喻有多么的重要!

金日磾就是这么一个人物

所以他给后来体现出来的是属于一个外来的大臣

外来的人成为汉朝的一个大臣

而且他忠心耿耿忠诚于皇室

这样一种的形象

就成为人们认识的这个模式的一个经典了

那么在班固他在写这个《汉书》的时候

写对他的评议

他也采用了几个词表达

比如说他是这么说的

说金日磾的行为是:

“笃敬寤主忠信自著”“世名忠孝”

都可以体现出

这个人忠于汉朝皇帝的这种尽忠行为

所以我们在研究

或者谈论跟大家交流分享的时候

就是外族进入到朝廷内部

他表现出一种忠诚

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来实现和表述的

金日磾就是一个人物

而在这合墓志铭里边

康和就被视为金日磾的这么类型的人物

显然就可以表明他是个外来者

所以这种情形更增加了我们对这个人物的认识

而他之所以把金日磾作为样例

因为金日磾我们刚才讲他是个很重要的官员

那这里边自附于金日磾

显然他也有抬高自己的身价的意图在里头

虽然他达不到金日磾的位置

但是以此为并列来形成一种烘托

就说明这个家族呢

在隋唐时期他的位置也非同一般

这是墓志铭对这个家族状态的一种书写

但有歌功颂德褒扬的意图在里边

至于他实际地位

那我们可以看呢

显然二者并非等同

它是一种渲染式的

这个就我们跟大家刚才说的

墓志铭的这个记载啊

你要把握它的尺寸

它怎么说的时候是不是跟他的实际位置有关系

这个在看待历史本真的时候

要注意辨别

说到这个地方

那我们现在对墓志铭的书写

可以说大致有了一个基本印象

那为了把握墓志铭书写的基本特征

我们联系这一合墓志铭里边

我们再稍微做一点这个界定

这个墓志铭我们到底怎么认识它

那刚才我们讲到这个康和

那么康婆他这个家族的状态

我们就举了金日磾

而且他抬高身价这样一种的比附

可以反映出这个墓志铭所渲染的那一套东西

它跟历史的真实之间

可能既反映出某种真实的相貌

但又不完全是真实相貌的真实反映

它具有拔高的这么一种特性

那这个里边我们就必然

或者不得不回到墓志铭本身的书写状态来了

所以我们跟大家进行研究

我们跟大家进行交流的时候

这个墓志材料就是它有某种的特性我们要知道

在什么场合之下怎么去理解它

这还是非常复杂的一个

那现在我们看墓志铭的书写范式

大体上可以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个部分基本上介绍

它这个墓志主人的前边的身世

比方说他的祖先啦

那么能具体它就具体

那么不能具体它就只能是轻描淡写;

然后是墓志主人他的基本的生活

他的主要的活动

他的生平记载;

然后就是它对生平记载的一种赞美

或者是一种结论

前世本世和它对前世本世的赞美

这三个基本上是墓志铭的整体的

当然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墓志铭里边

它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它大体上就是这个意思

那现在我们再来看

墓志铭的书写

它跟历史本身到底是有什么样的关系

它是不是历史本真巨细无遗的

或者是完全契合的呢

这个也未必

这就涉及到

墓志铭书写到底是由什么来掌控

谁书写书写人是什么样的

来自什么地方

书写人和被书写的那个人是什么关系

这个书写人如果在当时是一个文武官员

他这个书写的范式或者是风格

乃至背后体现出这个主旨思想

那么跟朝廷官府的那种制度之间

有没有一定的关联

我们认为呢这个两者之间是有关系的

墓志铭的书写它是作为整个过去王朝时代

就是当时古代社会王朝时代

它对文武百官

首先是文武百官

他的生平事迹记载的一种模式化的处理

这种模式化的处理

它是受到王朝有关文献记载书写规则的限制的

或者是规定的

那么考虑到中国传统社会

它这个国家政治方面的发展

是非常发达而且它起源也很早

这个大家研究中国历史

研究世界历史

那么学者包括我们对这个问题比较精通的爱好者们

这个大家几乎都成为共识

就是中国传统的所谓的官僚制度很发达

就是国家的能力

特别是行政管理的能力

这个在世界范围之内

它还是很有特性的

那么在官员管理这个方面

我们远的不说

还是说秦始皇统一之后

它对有关的这种文献文字

包括碑铭这种官方行为呢

它是有一定的规则的

那么从此以后

就开始了这么一种传统

那么到了唐朝的时候

就开始设立了史馆

史馆里面有史官

史官是记载国家各个方面

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活动的一个文本记载

当然它各种各样的分层

分成不同的这样一种规模

分成不同的内容

所以它整个体现出来

这个对整个的文字记载方面

它形成了一个由朝廷来经管的

这么一个制度化的处理

那官员这个方面包括我们说的墓志铭

所在的这些也都是由官府来进行把握的

特别是这个里边有个著作郎

像《唐六典》里边

著作郎的职位

它就是负责修撰碑铭的

当然还有其他的了

我这里边仅仅讲碑铭

那么著作郎所修撰碑铭

虽然我们不是特别知道具体的细节

但是这个话就告诉我们这个碑铭的修撰

是由政府来负责的

那么政府负责它会有细则怎么规定

它一定是根据他的品级

就文武百官他的品级地位高低贵贱

然后进行书写

然后再下葬安葬

像唐朝的法律规章制度

像《丧葬令》有关官员方面的这种吉凶凶礼方面

或者是属于下葬安葬的

它都有一套的规章制度

墓志铭当然是这个规章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所以怎么样写

写什么东西

怎么表现他

这些都可以说是由唐朝政府

具体部门所行使的这么一种权力来规约的

那么我们说官员可能受到这个影响

百姓因为我们看到文献上里边

并没有对百姓方面它的直接的规范

但是考虑到这个国家

对社会行政管理

越来越缜密

它的管理能力越来越大

越来越向社会各个方面基础

那么这个方面发展

这样一种国家的权力

对社会的渗透

在这样一个过程里边

那么有关于官员书写

和这种书写的范式这种风气

它也随着这种权力渗透到社会的基层

而逐渐或者是被纳入到这个基层社会里边来

这个意思就是说

可能百姓这个方面没有很具体的

但是它的基本逻辑基本范式和风范

它会受到朝廷这个规则制约和影响的

我想这一点呢

我们可以说

这个在历史上还是属于很习以为见的

所以唐朝在中国古典社会

它对于官员的记载

或者是对于整个的文本

或墓志铭碑刻这个方面的一个掌握

它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之前呢

这种控制能力或者说这个方面规约化

还是没有形成一个整个制度的话

那么这个以后那当然它就形成一种制度了

由此我们可以说

这样一种的整体的控制

整体的规约

它就是涉及到我们所研究

或者选择的每个墓志铭里面来了

这个每个墓志铭里面

应该从整体风范上

它反映的是这样一种的这种气象

或者这样一种的社会的一个主旋律

这个就是我们跟大家做交流

它墓志铭材料里面所反映出的

社会整体的那种规则

这是我在这里边

就简单做一个说明

另外墓志铭它记载的这么一种风格

它也秉承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那么一种记载的

那么一种风范

远的不说春秋“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的意思就是说

在秉承实事求是记载历史相貌的同时

或者在这个基础之上

那我们作者本身要对那个事情进行价值判断

进行价值判断就有一个道德思想风范

在支配着这个判断

所以春秋笔法呢

它有这么一个体现

它体现出记载者

他的一个主观上的一种思想

主观上的一种评判

主观上的一种道德

这种行为在唐朝刚才我们说

它已经成为国家和政府的行为

那它就反映出这个国家政府行为

换句话说当时社会那个意识形态

主旋律这种思想的一种体现

所以墓志铭的材料

如果它契合了这种风度

契合了这种风范

那么这里边也有国家意志力

意识形态的这种思想的一种支配

这一点也是我们对墓志铭材料

之所以重视它研究它的另外一个考虑

这就是我们刚才所谈到从这个康婆墓志铭

它的书写包括它反映的一些趋向

跟主流社会有什么关联呢

我们就特别提出来

那现在我们看看

它是不是具体的内容

是不是跟刚才我们说的行为能够合拍呢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到的内容

唐史四讲课程列表:

第一讲 唐朝的疆域与疆域观念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作业

-第二节 观察方法

--第二节 观察方法

-第二节 观察方法--作业

-第三节 古今之别

--第三节 古今之别

-第三节 古今之别--作业

-第四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上)

--第四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上)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作业

-第六节 疆域的变易性(上)

--第六节 疆域的变易性(上)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作业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作业

第二讲 唐朝的南北兼跨及其限域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作业

-第二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上)

--第二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上)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作业

-第四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上)

--第四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上)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作业

-第六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上)

--第六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上)

-第七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中)

--第七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中)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作业

-第九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上)

--第九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上)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作业

第三讲 粟特及后裔墓志铭文书写的程式意涵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作业

-第二节 康婆墓志

--第二节 康婆墓志

-第二节 康婆墓志--作业

-第三节 康庭兰墓志(上)

--第三节 康庭兰墓志(上)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作业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作业

-第六节 总结

--第六节 总结

第四讲 墓志铭映印下的唐朝河北粟特人“地著化”问题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作业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作业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作业

-第四节 结论

--第四节 结论

第一节 引言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