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史四讲 >  第四讲 墓志铭映印下的唐朝河北粟特人“地著化”问题 >  第四节 结论 >  第四节 结论

返回《唐史四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四节 结论在线视频

第四节 结论

返回《唐史四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四节 结论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为了更清晰我们现在呢做一个结论

这个结论我们主要有两点体会

第一点

我们在研究它以后基本上是这样认为的

米文辩这个家族地位啊它之所以能够擢升

应该说是始于他的祖父米梓这一代

从此以后才有墓志铭的书写和呈现

到了米珍宝一辈呢这个家庭已经到了河东

河东镇定居于此随后又转入到了河北的魏博

米文辩就生活这个地方

这个家族三代所充任的职务

就节度使系统的实职而言他们是一代比一代升迁

毛汉光曾写文章讨论说唐朝后期

就是类似的这些成员父子相袭的这个职位啊

有升迁但是不多大部分很可能是属于这下降

那么我们现在这个案例呢

这个他是升迁的一种样例

可以能够似乎蕴示着这个家族啊

它在魏博这个地位它的前景比较光明

他们之迁往魏博呢

与河套六胡州那些粟特人迁往魏博的方向一致

但是啊具体途径完全不同

六胡州的粟特人与唐朝的关系是比较微妙的

他们并不被唐朝视为可依托的对象

相反反叛朝廷的势力

比如说安禄山史思明啊

他们多是跟他们这个六胡州是明里暗里沟通

他们这些人大概也是首鼠两端

辗转于河北长城沿线与河北三镇

晚唐河东沙陀李克用的势力相互连结

粟特人呢因此而转移并迁往到各个地方

形成了密切而固结的联系

虽然米文辩家族迁徙魏博的动机

它的成因与六胡州的同族人有很多差异

但是他们一旦步入河朔

他的土著化与粟特文化族性的丧失便统合在一起了

逐渐融入到河朔代北沙陀的社会之中

这是我们这一讲所依据墓志铭做出的描述和推测

这一个推测或者是描述基本上是属于我们力图澄清史实本身

第二点

虽然我们不能明确地知道米文辩家族进入魏博镇的具体细节和原因

但这个家族进入河北魏博则是事实

而魏博作为安史叛乱结束后与朝廷对抗鼎峙的状态

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今天的研究

都足以使我们确信这个地区呈现着

与长安朝廷迥然有别的局面

考虑到这一点呢

我们对米文辩墓志铭的理解

就不仅仅局限这个家族自身这个范围了

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构筑唐朝后期社会

整体走向中至少两个趋势

即河北的粟特人及其后裔

转向地著化的一般性途径

这个途径是不是存在如果存在

它在什么程度上反映出它这个整体特性

如果存在呢这个地区或者是他的这个地著化

对当地乃至唐朝后期社会有没有持续性的影响

军队驻扎在某一特定地区的长期结果

应该就是军人的本地化

唐朝后期军队成员的本地化

则是以节度使军队驻地的固定化为前提的

此前的朝廷军队除了驻扎在都城的禁军之外

早期的府兵轮番宿卫特别是行军的战时征集出发

战后即行解散的军队组成

都与所在地区不产生直接关系

其背后隐藏的就是朝廷指挥和控制能力

强化的这么个事实

节度使系统的存在则打破了朝廷掌控的局面

军队与驻地形成了彼此依赖的关系

这亦使其成员脱离军队的羁限而与驻地连接在一体

从而推进了军队与地区利益的结合

这是节度使能够存在的基础

随着节度使体系的遍布

军人的地著化开始成为普遍的趋向

这种趋势始于唐朝中期遍于唐朝后期和晚期

河北作为比较独特的这种行政单位

因其节镇抗衡朝廷自立

它的地著化的行为与忠诚于长安地区的同类的行为相比

就包裹在他们的抗衡性的活动当中

就如同我们刚才做讨论的那样

米文辩这个家族的地著化

就是随同河北军队的地著化而变成了本地的成员

在这个过程当中

至少墓志铭的表述不管是墓志

本身对其族性与文化是不是忽略

还是撰述者出于墓志序列的惯例

提供给我们的主要的信息就是这个家族任官任职

融汇于本地社会的这种写照

我想这是否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米文辩这个家族

他的粟特人属性的承传

已经退居到政治活动的支配下而被忽略或隐藏了呢

它的原因就像我们刚才讨论的那样

后期的唐朝社会弥漫着对胡人的排斥心理

这方墓志铭的样例促使我们不能忽略的是

唐朝后期即使河北自身看来也并非铁板一块

就像有的学者谈到的

像陆扬谈到的在河北地区也有很多“文”的一面

这个“文”的一面也是构成了河北的风气之一

所以它存在着许多的差别应该是这样理解

米文辩墓志的意义就在于

它为我们了解河北特别是魏博

武人走上本地土著化的趋势提供了一个案例

这个也是我们对刚才那个问题的回应

军队军人地著化既然并非是个别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那么它在朝代更替所隐藏的那种

社会转型当中所具有的意义

也超出了这种地著化自身所能容纳的限定

怎么理解呢我们如果说从较长的时段来考虑

像米文辩这类他并不是来自社会上层

他们的地著化呢是普遍存在

这种存在不仅宣示了六朝以来所形成

那个大族力量那种支配社会的情形的局面的结束

它同时也是我们前面所谈到那个

那个所谓关陇贵族集团北方的那种

军事贵族那种社会现象的这个结束

取而代之的

就是中下层的这些群体通过各种方式走上权力支配的地位

进而左右社会这么一种力量形成的一种战线

基层军人与所在地区的结合

无疑使他们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地方的新兴势力

在河北这个地方呢

这些军队地著化以后的成员

就已经变成了河北本地的老百姓啦

那么河北地区呢在晚唐在五代这种王朝更替的

这样一种的激荡当中

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一种分化甚至某些是瓦解

有些是重新聚集起来的这么一种的情形和现象

联系到刚才所谈到的这个时期朝廷一旦解体

形成了朱温的后梁后来呢李克用代北这个地方

跟他之间进行了征战

然后又代替朱温这个后梁形成了后唐

然后呢这个形成几个小朝廷

南方十国还有华北地区北部

包括今天北京所在的整个北部包括东北地区那是辽

包括西部党项人的西夏

所以在这个王朝分解重新组合过程当中呢

河北它就处在这么一个若干王朝纷纷争夺的一个核心

那么这些成员就是在这些王朝的相互替代当中

他们有的跟随北部进入契丹人控制的辽朝

进入到甚至可以说有的走到了党项所在的西夏

但大部分还是在北宋这个里边

所以他们在这个分化纵横捭阖过程当中

他们就形成了这种各种不同王朝的这种支持力量的

所谓的民众基础

我刚才说的是这个意思呐

是从我们刚才讲到的这种军队地著化

变成本地的民众然后他们又随着新朝建立

所形成的这种纵横捭阖的这种局面

是我们理解唐朝晚期到五代北宋辽西夏之间这种关系这么一个点

因此地著化从这样一个社会层面发展变迁过程里面

所看到它这个个案里边所体现背后的一个整体状态

联系到我们这一讲啊就是在刚开始提出来的

唐宋之间这种社会变革也好其他方面变革

那样的一种框架

似乎可以从我们这个层面里边所能体现出

这种社会变化的具体的面相

这个就是我跟大家交流所能够自己感觉到的

这方墓志铭的意义也好价值也好

包括它的内涵核心和它文字背后所隐藏的

那种社会的某种层面的这种实际状态

至于说这个东西是不是属于能够真正是或者是

你谈的这个东西是不是真实本身呢

这个情况只能是通过各种文献新出材料

进一步增加我们再一次仔细考量

然后使得我们某一方面的推测更加合理

或者更加接近于事实

如此而已

这一讲就到此结束

好谢谢各位

唐史四讲课程列表:

第一讲 唐朝的疆域与疆域观念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作业

-第二节 观察方法

--第二节 观察方法

-第二节 观察方法--作业

-第三节 古今之别

--第三节 古今之别

-第三节 古今之别--作业

-第四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上)

--第四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上)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作业

-第六节 疆域的变易性(上)

--第六节 疆域的变易性(上)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作业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作业

第二讲 唐朝的南北兼跨及其限域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作业

-第二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上)

--第二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上)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作业

-第四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上)

--第四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上)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作业

-第六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上)

--第六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上)

-第七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中)

--第七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中)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作业

-第九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上)

--第九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上)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作业

第三讲 粟特及后裔墓志铭文书写的程式意涵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作业

-第二节 康婆墓志

--第二节 康婆墓志

-第二节 康婆墓志--作业

-第三节 康庭兰墓志(上)

--第三节 康庭兰墓志(上)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作业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作业

-第六节 总结

--第六节 总结

第四讲 墓志铭映印下的唐朝河北粟特人“地著化”问题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作业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作业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作业

-第四节 结论

--第四节 结论

第四节 结论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