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史四讲 >  第四讲 墓志铭映印下的唐朝河北粟特人“地著化”问题 >  第一节 引言 >  第一节 引言

返回《唐史四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一节 引言在线视频

第一节 引言

下一节: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

返回《唐史四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一节 引言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现在我们开始第四讲第四讲的题目是

“墓志铭映印下的唐朝河北粟特人地著化问题”

我们还是以一个墓志铭为核心

以米文辩墓志为核心

现在我们首先谈一谈我们为什么选择它

我们谈论它的目的在什么地方

粟特人我们在上一讲里边

已经把这个概念向各位做了一个清楚的交代

他是来自河中地区就是所谓的中亚地区当时的西域

然后他们辗转东西南北

进入到东边地区汉地然后从塔里木盆地进入河西走廊

然后进入到当时的长安洛阳

乃至于北方地区然后到河北

一直到当时的营州就是现在辽宁西部这一带

然后有的还是往长江南部流散

特别是到唐末到了五代时期但是那个案例相对讲比较少

那么粟特人本身从他的语言上

它是属于伊朗语族的东支分支

那么它是属于印欧语系的这样一个语言范畴

那么这些人啊他们在历史上至少从汉朝时期

就有文献记载他们到内地的活动

那么他们既有经商的也有官员也有使者还有包括普通人员

那么在汉唐期间呢

就构成了东西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往来的一个场景

这个情况就是所谓的粟特人他的概念和隐藏的背后的意象

粟特在汉文文献里边它记载是分成九姓所谓昭武九姓

这个我们以前都也交代了

其中的米姓是比较特殊的

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上的米姓

应该是跟粟特人米姓是有直接关联的

以前在汉文里边汉姓没有姓米的

从这个粟特的姓氏以后那么唐宋以后

在中国的百家姓里边就开始出现了米姓

有关姓氏的研究是另外一门学问

我们这里边只是粗浅地介绍而已

因为这个墓志铭的幕主就叫米文辩

所以这个米姓应该说没有太多的疑问

一看这就是粟特人

所以有关粟特人他的族姓辨别

他这群人和汉人其他的这种同样的姓氏姓安姓康的有什么区别

这个也是在历史学界里边人们讨论的

这个诸多环节中的一环

所以这里边到底怎么分别这个标准方法是多种多样

没有一个绝对或者是单一性的标准说一定是粟特一定是汉人

这个里边很多的是属于推测的

就是刚才我那一讲里边

历史研究因为种种的文献太缺乏证据物证太少

我们只能做一些推论看看这个推论能不能成立

依据的文献材料根据是不是充足

那么这个米姓应该说好像从这个角度上讲

它的确切性更明确一些

另外一个概念是“地著化”

什么是“地著化”呢

“地著化”更通俗的解释可以说就是属于在地化

这是现在学界里边所用的一个词叫“在地化”

更通俗一点的叫“本土化”

这个地著化本土化还有另外相应的一个词叫“土著”

它跟那个土著不一样

“土著”更多地表现这个地方世世代代

他们就生活在这个地方一群人

可以把他叫做“土著”就是从这个角度上看

地著化本土化呢就是属于外来人他经过一段生活以后

他不走了他就开始融入到当地的社会里边

这群人跟当地的那些人跟所谓的土著人慢慢慢慢共同生活

由于他们来的这个地方有个先后

所以有所谓土著和外来者的地著

但是地著里边更本质地表现出他是外来者的身份

变成了本地者的身份的转移

那么在这个转移的过程里边

很可能就包括他的文化氛围他的思想观念

他的民族特性也跟着发生了变迁

因此我们一谈论这个问题大家自然就可以看得到

联系我们前面三讲我们的核心里边

特别是第三讲和这一讲里边

都是谈论的这个作为外来人粟特人他进入到汉人社会里边

所谓内地的社会里边

他怎么样跟内地社会融合在一起

他怎么样能够在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前提之下

保留自己自身的属性

这种自身的属性和当地社会里边怎么样契合在一起

这是一种人类经历生活当中的普遍现象

应该说人类一部发展历史

就是由人类的各种移民移动相互迁转的过程

那么在我们不论是考古学界古生物学界

包括历史文本记载里边

这一部人类的相互移动在我们这个星球上

应该说是贯穿了始终我们现在所截取的一点

或者某一条线索这个粟特人他是从中亚地区

经过辗转反复进入到内地然后就变成内地本土了

这个情况我们关注的是他

然后我们再关注的过程里边要看他的族性文化的转变

这里边又隐含着一个所谓“民族关系”

胡人汉化或者是汉人胡化

这个整体趋向的一种反映

所以说到底我们围绕着这么一个主题来展开

这个米文辩的墓志铭

它引起我们兴趣就在这儿

所以我们刚才谈到的第三讲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呢

那三个案例它更多地关注他是粟特人

他怎么样通过北边的线索

通过北边的路径从草原再南下

它是北路发展变迁的这么一个特点

那么康庭兰它这个墓志铭里边又体现出他的胡人的忠诚

他作为一个禁军系统的成员

他怎么样表现出忠诚于朝廷忠诚于君主的那样一种特性

最后曹闰国的墓志铭它又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六胡州的成员

他又怎么样辗转到了河北

这个到河北的过程里边

表现出六胡州跟朝廷之间的关系

六胡州跟河北地方之间的关系

而河北地方经过安史叛乱以后

朝廷之间跟它是属于若即若离

朝廷控制它又反控制这么一个博弈

在这样一种政治军事冲突博弈的过程里边

曹闰国的墓志铭反映出这批人他怎么样流散到河北的

那我们再看这副墓志铭

它也是跟随着曹闰国那个墓志铭的情况

也是从西边到东边的迁转过程

也是到了河北落居

那么它这方墓志铭里边我们更关注的是什么

就是他怎么样从一个外来者

或者这个家庭是外来家庭

它最后变成了河北本地的家庭呢

这个里边又有所谓的外来者变成本土者

这种所谓的地著化或者是本土化

这就变成了我们这一讲里边讨论的主题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呢

第三讲和第四讲应该说前后有一个因果之间的连锁

从它的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则上

也有一个前因导致后果

那么我们这一点放在当时的历史发展变迁过程里边

它还可以凸显出是不是在一个个案上

反映出当时历史发展另外一种场景呢

什么场景就是学术界人们经常讨论的所谓的“唐宋变革论”

唐宋变革论这个问题是日本内藤湖南是他早年提出来的

距离今天已经是有好多年了

这个问题提出了以后呢

在日本的研究中国史学术界里边就有很大的影响

后来也是传入到中国史学界

不论是大陆还是港台

那么这种问题它的意识比较明显

他说什么意思呢就是唐朝到宋朝这个之间包括五代十国

是这个王朝更替这个没问题

中国古代王朝传替的问题这是我们理解的一个基本面相

但是这里边赋予的一个意义不仅仅是王朝轮替

它是一种社会的变迁

所以在这里大家特别要明确王朝轮替它是属于政治行为

这个王朝代替那个王朝

政治行为一般地讲它只是一种政权的更替

但是社会行为是属于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行为变革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既有政权也有思想;既有民众的主体意识

也有各种的风习习惯

因此这种社会上的变革社会上的震动

它所导致这个整个前后的变化那更深刻

应该说更具有结构性的变化

那么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从早期到秦始皇统一

然后再到后来的逐渐变迁到清朝末年

发生了所谓的“辛亥革命”

走上了共和体制

这样一个过程几千年的文明史发展过程里边

当然有一些是属于一种变化

整个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

有一些仅仅出现政权更替

它所体现出来背后所展示出来这种意义和价值

当然就不一样了

那么唐宋变革论正是从这个社会变革

所体现出那种复杂的变化和赋予那种价值上的

更大的意义上的角度上讲它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当然在学术研究当中学术界里边对这个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许多争议

这反过来是好事但是我们可以说

根据前人研究或者大家讨论的时候

我们可以说至少不能否认唐宋这个王朝发生轮替背后

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文化包括人的精神境界

乃至于民族群体本身重新组合或者是发生变迁

分分合合的整个的变化应该是还是非常明显体现出来的

那么在整个的过程里边

我们在研究历史或者是研究某一些具体问题

当然你从个案角度来具体细节上的分析

和整个社会变迁的宏观层面结合在一起

它有助于我们认识那个社会整体架构的变迁

所以它的学术价值是透过微观来反映宏观的整体主旨

这一合墓志铭它所谓的地著化也好本土化也好

这个词反过来倒不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外来者变成本地人

本地人他又怎么样应付唐朝后期尤其是晚唐那个变迁

经过五代变迁这个政权分分合合

所导致出来的汉人也好其他的民族也好

包括沙陀人也好包括契丹人建立的辽朝也好

包括后来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也好后来这个北宋形成的

这个政权结构的分析由唐朝的一统化变成了

区域性的相互之间的对峙

导致这个政治行为的分解乃至背后隐藏的文化

互相之间的交接或者是分野

都能体现出来这种社会变迁的形势

而河北地区呢

因为这个墓志铭本身

它所涵盖的地面就是河北地区了

那么这个河北地区在晚唐五代的时候

正好是政治军事冲突的核心地区

或者至少是核心地区之一

它这里边北方有所谓的胡系包括契丹人也好

包括西北的党项人也好

南边是属于汉系

然后北方还有所谓的沙陀

汉系这里边沙陀和汉系结合在一起所建立的政权结构

这种政治行为背后隐藏着民族文化思想

背后都集中在北方地区

当然这里边可以说山东河北山西这个北方这个地区

它形成几个核心点无疑之间河北是核心之核心

那么它的最后分化瓦解

它的分化演变包括北边进入契丹人的范围

辽朝的范围这边进入到党项西夏的范围

形成了这几个政权政治局面对峙的结果

都跟这个地区它的分分合合之间的关系

体现的人群的分辨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所以从这个背景里边我们再反过来看这个墓志铭

可以看出这个个案里边似乎也能够反照出当时社会整体相貌

至少从某个场面去理解

所以我们感觉它的价值就在这儿

那么这个墓志铭我们在讨论它的时候

具体问题呢我们首先的依据就是孙继民教授他们曾经发表过

写过一篇文章叫《新出唐米文辩墓志铭试释》

我们这方墓志铭正好是依据他们的

我们也就是在他们的研究的基础之上

从我们感兴趣的角度来对它再进行阐释

所以前边他们建立这个功绩奠定的基础

我们是在人家的肩膀上可以再进一步研究

学术研究就是这样

就是古往今来以往的研究成果

是成为我们研究问题观察问题的一个出发点

然后进一步的讨论使得这个问题更清晰地

展示在我们面前或者世人面前

这样的话才有所谓的递进问题递进过程

越来越清晰这是我所谈到这个问题的一个

应该说是一个引子

下面我们进入到这方墓志铭它说了什么

它说了很多引起我们兴趣的又在哪些地方

我再跟各位做一个交代

这方墓志铭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说它给我们一个明显的印记就是它来历清晰

这又引出了一个相关的问题

墓志铭它跟其他的文献不完全一样

墓志铭它的发掘或者发现应该说从整体上讲

都不是属于刻意的有很多是属于偶然的

那么唐朝我们在前面曾说大概有万多方吧

一万多方墓志铭现在所能看得到的

当然有一些整理了有一些陆陆续续地

或者是各个地方博物馆也好包括私人手里也好

这个没有精确的数据

墓志铭这个材料它的特点我们以前也都交代过

它的重要性其他学者也都强调过

但是我们在研究墓志铭的时候还遇到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就是它的真假性的问题

一般而言通过正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说在某个地方

某个考古单位考古工作队然后通过正规发掘

这个墓志铭的真实性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由于墓志铭它作为一种文物在市场上流传

或者是违法流传

所以很多的墓志铭就出现了造假仿制的这么一种现象

这种造假仿制就导致这个墓志铭本身它不可信了

或者是伪劣品赝品

这样的话如果你这个墓志铭要用到这些作品

或者这些假冒的东西

那你进行所有的研究

那就等于说你根基不牢一切皆空

我们以前没有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涉及过

这方米文辩墓志铭它是正规发掘出来的所以它的真实性没问题

那么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

它来路清晰那它为什么叫清晰它的可信性

那当然我们刚才说它有一种造假

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的史料的辩证

是学术界是同行当中应该说很清晰的

我在这里边就不多提了

它这种真实性是毫无怀疑了

那我们现在开始进入到另外一个

既然它很真实我们依凭它来研究历史本身没有问题

那这里边所有的问题并不是我们全部关注

我们只是其中感兴趣的一个或者是几个点

这个感兴趣那几个点就是跟我们刚才谈到

他怎么由外来者变为本地人

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有关系

这是引起我们感兴趣的

所以说这方墓志铭引起我们的兴趣

主要是米文辩代表的进入河北地区的粟特人

及其后裔他们如何生活终老于当地

并最终演化成为本地人的具体过程也就是所谓地著化

这个问题

那么这个问题还可以采用我们流行的说法

就是所谓的胡人汉化

那么在这里边我们就开始了

就是从这个墓志铭里边的一些内容说起

墓志铭这个里边记载的还是蛮多的

我们只能是选择性的

跟我们这个主题相关的内容我们略作解释

其中我们关注的是有一句话

说这个家族的族源说他这个族源本身又这么记载说:

“米氏源流裔分三水因官食菜胤起河东为王为侯轩盖不绝”

这种记载的套路在唐朝人编写的

比如说林宝那个《元和姓纂》

和宋人邓名世所编写的《古今姓氏书辩证》

有关三水这个地方与河东所记载的那种范式大体差不多

所以我们可以看呢

这个墓志铭的书写和传世那个文本之间的套路都是相合的

这个我们刚才也谈到了这个墓志铭它书写受到一定的规制

特别是唐朝呢它官府形成了一个史馆专门负责

你像有个职位著作郎专门负责墓志铭的撰写

当然他是属于够上品级的那些官员的墓志铭的撰写了

我们的话题是说由于国家整个的行为

所实现的所规约的这么一种范式

它应该说是从中央影响到地方从官员影响到普通民众

就是这个整个套路上讲

这么理解呢应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

所以它的这个墓志铭的书写格式和文本记载里边

它能够合拍原因可能是跟那个主体思路是有关系的

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几次谈到了

那么这里边重要的就是两个地点:一个是三水一个是河东

三水啊它的地点在哪儿呢

唐朝在长安城的西北有一个州叫邠州

这个邠州里边呢有一个县就是三水县

《元和郡县图志》包括两《唐书》有关历史地理方面

都是有关于这些具体的州和县它的变迁记载

因为这个里边相对讲是技术性的

我在这里边就不一一罗列了

我们首先明白这个地点然后我们再解释背后隐藏的含义

这个墓志铭所谈到的所谓“裔分三水”

“裔”是后裔的裔“裔分三水”

这个证明这个家族曾经在这个地方生活定居过

那么这个“三水”是成为他们家族定居的一个象征

我们看到不少的粟特人

他们从西部经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进入内地

粟特人在他们进入迁转过程当中

从他们墓志铭记载上看他们形成了一个习惯

就是在迁转地方迁转过程里边

他们往往找到一个比较有名望的地点

作为他们家族的这种郡望或者是籍贯

比如说河西走廊四郡武威啦张掖啦酒泉啦敦煌啦

或者其他地方所以他们墓志里边记载说祖籍在什么什么地方

郡望在什么什么地方这个祖籍郡望

是符合当时在汉人社会里边流行的那种家谱郡望的

那么一种文化氛围

大家很清晰就是东汉解体以后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形成的社会的主导力量

除了皇权政治以外更多的地方上也好社会上也好

是所谓大族名门望族尤其是东晋时期体现出来最为典型

那么隋唐王朝它历经变迁这种东晋南朝或者北朝那种郡望

统统地在影响隋唐社会

这种行为到了唐朝安史之乱以后

经过了唐宋变化以后的中国社会有关于郡望那个问题

就不是像唐朝或者唐朝以前那么样的扎眼

人们对这个问题它的认识程度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这也就回应了我们刚才说唐宋时期变化

它在这种郡望上也体现出它的分解来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呢

这些胡人入居内地的他在受到汉地文化的影响

在他族谱在他自己的墓志铭里边

它也都有同样的反映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

他往往把当地的一些重要的地点作为他的门族的家族的这种籍贯的记载

能够体现出他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

因此这种背后隐藏的都是唐朝以前的那个社会

北朝南北朝到唐朝时期那个支配人们

社会地望社会地位的那么一种思想文化那么一种体现

是反映出这样一种的社会现实

所以这个三水我们从这个角度理解起来

就可以看这个家庭它是三水对这个家庭的发展非常重要

那由此似乎也可以推测出来说三水以前的时候

如果我们理解这个家族是从河西走廊那边逐渐发展过来的

他没有留下那个地方的痕迹

是不是能够反映出这个家族以前它的地位不太明显呢

应该说从这个角度理解起来

我们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这个家庭跟我们刚才谈到那个曹闰国家庭

看起来他的族系父亲祖辈甚至再早一些

都不是有名望的不是属于粟特那种中层甚至上层

可能是属于这个基层百姓一类的

至少他的家谱不明显所以他就把“三水”这个地方

作为他的家族一个显现的记载

另外一个地点就是河东等一会我们再谈

他们到三水这个地方也是在长安城西北

联系到我们刚才说粟特人从西边到东边发展

过程里边他们有一些点形成了一些点线结合的这种迹象

经过中外学者的研究现在已经也比较清晰了

那么我们再看往北这个地方是当时是原州有一个地方叫高平高平县

这个地方就是现在宁夏这个地方南边是固原这一带

这个固原这一带它在研究当中

在唐史学术界也是非常有特点的一个地点

这个地点大概可能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

这个地方相继发掘出了一批粟特人的墓葬

其中有一些墓葬里边是有墓志铭的

这个墓志铭这些墓葬基本上都是属于史氏

历史的“史”这也是安康史石昭武九姓当中的一个大姓

这个地方发现了家族史那么就证明这个地方

也是粟特人进入到汉地之后他的一个居住点

那我们谈到这个地方自然再联想到河西走廊

你像凉州包括武威张掖这边包括敦煌

现在的文献包括那个墓志铭

包括敦煌吐鲁番文献都能够证明这个地方或者那个地方

有许多粟特人他的聚落和活动的痕迹

比如说敦煌这个地方

它那个里边有一个乡叫“从化乡”

这里边记载的百姓大部分都是昭武九姓

日本学者池田温先生早年发表了一篇长文

具体研究它这个地方的生活情境

现在人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河西走廊敦煌地区的

那么这篇文章应该说是一个经典性的

它比较详细地描绘

正如我们刚才所谈到的北边六胡州

这个也是中外学者们互相研究形成了一个

比较详细的粟特人居住的地点

那我们前面已经谈了很多了

所以这个地方的粟特人

它又成为他们进入到汉地以后的一个定居点

六胡州的范围当然更大一些了

那么六胡州这个地方我们刚才谈它更大的特点是体现它北边来南下的

如果它这里边粟特人假如说他是跟突厥人南下的

所以他是从草原从北线过来的

另外一条主线是从河西走廊过来的

这也涉及到粟特人进入到汉地它有几条路线

其中的草原路线河西走廊路线

有的学者可能说还有海路

反正总的上讲陆路当中这两个一南一北

而且以南边这个呢活动痕迹更深入了解的线索更多

这个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三水这个地方

形成了这个家族所在

是不是他们也是从河西走廊这边过来的呢

现在我们没有把握但是我们感觉上

他是从西边过来可能性似乎更大一点

这是我们看到他的这个迁转来源和它这个三水对这个家族的重要性

我们进行分析解释所形成的一些基本的想法

另外一个地点刚才说了就是河东

墓志铭记载说“胤起河东为王为侯”

前面三水是他家族的这种兴旺的场所

到了河东居然成为“为王为侯”的这么一种地位的象征了

“为王为侯”从这个墓志铭里看显然不是这个层次

不是王侯是他这个米文辩他的父亲在这个地方担任军职担任一个官员了

就说明他们这个家庭从任职的角度上看又提了一层

所以河东呢又成为他这个家族应该说发展的一个标志了

那么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地理环境上

它也是从西到东的一个转移的过程

所以这一合墓志铭里边这么两句话告诉我们说

米文辩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

他们至少在进入到汉地唐朝西北然后就进入到河东这个地方

这两个地点标志着这个家庭彰显于世的这么一种记载

至少是这个象征

所以它这两个地点对这个家庭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米文辩的父亲叫米梓担任河东中军将

这个河东中军将它是一个军职

因为我们在前边跟大家做了交代

唐朝它的整个前后变化过程当中

从军事角度上讲

它原来早期有中央禁军

有外出征战的行军还有驻扎在所谓的边地的这个地方镇守

这么几个系统后来发展变来变去的时候呢

随着它整个战略向周边扩展到回防

形成了一个防守为核心这么一个战略

它在周边地区又设立节度使

就等于说把行军其他的那个游动性的不固定的开始

以地区为核心所建立的一套比较稳定的驻扎性的这么一种军事单位了

节度使它是为首者然后底下形成一套的军事建制

这个军事建制我们可以看呢

它底下的有所谓节度使直接控制的军队

还有驻扎的各个州的军队

还有包括州以下的县乃至镇的军队这几个层面

在它直辖的这个州

直辖的这个地方的军队

也可以说是它的这个最核心的

最核心的里边是牙军那就是属于最为核心

所以它这个各级的军队都是由各级的军事成员和职务

其中的河东中军将就应该是属于节度使底下的一个军职

那么关于这个问题它太过具体

我们在这里边也不打算一点一点地把它纯学术研究上的

跟大家做交代我们只是点到为止

那么这个河东中军将我们分析的结果

大体上应该可以这么说

它是节度使底下的一位重要的军事将领

大体上我们先这么总结

那么刚才所谈到那个问题

从三水到河东我们提出两个地点来说明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

它在唐朝发展兴盛两个标志

那么我们从这个线索里边还能够看得出来它的发展倾向

就是这个家族的发展倾向也是由西到东

现在经过河东以后呢我们再往下看

它进入到了河北了

那么谈论这个问题我们自然就跟前面那个问题结合在一起了

前面说的是曹闰国以曹闰国为例

他这个家庭是从六胡州然后到达河北

最终他是落居在成德

它这种牵扯的方向它反映出朝廷对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

而且六胡州它的特点跟内地的州并不完全一样

它处在这个北方草原的游牧势力

和中原王朝之间的相互之间的交织

这个争衡当中所以它本身又是处在一个变化无常的

后来在安史叛乱前后的时候

它有些人也跟随有些他可能跟随朝廷

所以它是属于那种东西南北这个互相之间的迁转比较频繁的一个案例

那么这个地方后来又进入到党项啦吐谷浑啦甚至吐蕃啦

这些外来的又占据这个地方

所以他们又是分化四散其中就跑到这个河北

那么这个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分离性的梳理性的这么一种倾向

换句话说朝廷对这个地方并不放心

它体现出这么一种情况

河北这个地方又招兵买马武装自己

外来的人只要是你能人武将文臣武将都可以进来

这个情形在唐朝文献里边或者是我们了解起来这也是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了

那么这些人就跑到这个地方

他当然就有助于这个地方这个力量的加强

现在我们再看跟它这个线索同样出现的是西向东转移的

也就是我们说米文辩这个家庭

这个家庭它背后隐藏的这种现象

是不是跟刚才说曹闰国那个现象是一样

还是完全不一样呢

所以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自然就会看到另外一个问题

河北这个地方它吸收了许多其他地方包括中原

包括北方的各色的这个各色的人等包括文官包括军官文武

那么我们以前大家也很熟悉了

那么河北地区它吸收外来人群的这种现象

也是很明显的那么这个地方

它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等

是不是都能够团结或者是在节度使底下

跟朝廷之间所形成那种对抗或者是双方之间的互相冲突呢

看起来啊如果这个问题这么简单去理解呢不能说它本身

跟历史史实相去甚远

但是你完全这么说好像也不能反映出历史的这种复杂的真实相貌

我们现在所谈论的这个米文辩的墓志铭

给我们一个感觉他也是流向河北了

但是他的流向跟六胡州刚才说的曹闰国那个流向

这个现象是这样但背后隐藏的那种关系可能并不完全一样

体现在什么地方现在我们就进一步地来讨论这个问题

唐史四讲课程列表:

第一讲 唐朝的疆域与疆域观念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

-第一节 本讲之主旨--作业

-第二节 观察方法

--第二节 观察方法

-第二节 观察方法--作业

-第三节 古今之别

--第三节 古今之别

-第三节 古今之别--作业

-第四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上)

--第四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上)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

-第五节 王朝统辖的重心(下)--作业

-第六节 疆域的变易性(上)

--第六节 疆域的变易性(上)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

-第七节 疆域的变易性(下)--作业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

-第八节 唐朝疆域的本质--作业

第二讲 唐朝的南北兼跨及其限域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

-第一节 什么叫唐朝的南北兼跨?--作业

-第二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上)

--第二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上)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

-第三节 局面形成的条件(下)--作业

-第四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上)

--第四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上)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

-第五节 唐朝鼎盛局面的建构(下)--作业

-第六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上)

--第六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上)

-第七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中)

--第七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中)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

-第八节 盛世局面维系的有限性(下)--作业

-第九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上)

--第九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上)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

-第十节 异质性帝国存续的条件(下)--作业

第三讲 粟特及后裔墓志铭文书写的程式意涵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作业

-第二节 康婆墓志

--第二节 康婆墓志

-第二节 康婆墓志--作业

-第三节 康庭兰墓志(上)

--第三节 康庭兰墓志(上)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

-第四节 康庭兰墓志(下)--作业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

-第五节 曹闰国墓志--作业

-第六节 总结

--第六节 总结

第四讲 墓志铭映印下的唐朝河北粟特人“地著化”问题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一节 引言--作业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

-第二节 这方墓志说了什么?--作业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

-第三节 地著化问题--作业

-第四节 结论

--第四节 结论

第一节 引言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