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现代生活美学——插花之道 > 0 生活美学的概念 > 0.2 为什么需要生活美学 > 为什么需要生活美学
大家好
欢迎关注生活美学
前面的短片主题是相忘于山水
我觉得无需要语言的补充
因为天地有大美
而不言
从远古开始人们依赖于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
但是呢随着社会现代文明的发展
我们越来越把自己禁锢在
城市的钢筋水泥中
回归自然总能让人身心愉悦
对我而言
就是一种疗伤的过程
因此我特别喜欢在山水中行走
也有不少风光摄影的朋友
跟他们相处多年
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心胸特别的开阔
大气简朴
拿得起放得下
中国的古训说一个人要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二者不可偏废
我个人理解呢
读书是直接获取前人的知识积累
而行走则是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
来体验社会和人生
并创造出自己的生活
佛语说一花一世界
我们看这个插花
人在宏大的山水中
不会是常态
但是在草木间则相对容易
甚至在室内就能实现
比方我们今天这盆插花
就是用现在时令的花材
马上就能感觉到它的芬芳
通过这样近距离地接触草木
感受草木 在微观中
就可以领悟天地自然合一之妙
创造自我平衡的生活方式
我想这就是生活美学的目标
实际上中国的古代文人在生活美学上
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
宋代已经形成文人四艺的琴棋书画
并流行生活四艺
它们包括插花
还有点茶 还有焚香和挂画
这其中花 茶 香
都是与草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通过这样生活的四艺
从中可以领悟人和自然的和谐
体验一种智慧 高雅 优美的生活方式
借以修身养性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的古代文人四艺
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几乎都绝迹了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社会开始巨变
一方面经济极大的发展
物质的供给已经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另一方面竞争和生活节奏加快
因此对生活美的关注和渴望
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有两件小事我一直记忆犹新
第一件事就是一个小故事
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我上大学期间
那个时候我新买了一双
当时比较时髦的半高跟的
暗红色皮鞋
有一次在阶梯教室上课
当时是一个中青年老师
中年女老师,阶梯教室
所以它那个黑板(的讲台)是一个木头的
她在黑板前来回来去走
写板书
那我就很容易发现 老师也穿了一双
类似的 当时时髦的红皮鞋
那个时代的工科女老师
直直的短发 穿着蓝色的上衣
然后裤腿特别短
露出红船鞋上面一截花花的袜子
看着那个老师穿着花袜子
在讲台上噔噔来回走
特别明显
而且那个讲台是木头的
所以皮鞋的声音
就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特别清晰可辨
旁边有一个
跟我同班的同学
我们说“天啦!”
显然老师也特别爱美
但是她的服装搭配完全没有概念
当时我们就想
如果我要是当老师的话
绝对不可能是这种形象
但是后来觉得很遗憾
慢慢后来我自己也当了老师
然后才发现老师们往往身不由己
太多的工作 事业追求 家庭责任
我们往往无暇顾及自己
顾及生活美
另外一个故事 大概十多年前
2003年我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当时的研究室有一个IT技术主管
就是管技术的
管信息技术的一个博士
是一个中年先生
有一次他跟我们谈论红楼梦
活灵活现地描述
当时大夫怎么隔着纱帘给黛玉号脉
我们觉得特别好奇
我就问他 你什么时候读的红楼梦
他告诉我说
他是每天公交上班
每天单程30分钟 每天30分钟去 30分钟回
用坐公交车的时间
就慢慢读了红楼梦全本
一套三册
当然是英文的
这种生活状态
当时让我大跌眼镜
羡慕不已
那个时候我自己的状态 那是十多年
十几年前
我出国前刚买了一台数码相机
所以就到欧洲
忍不住到欧洲到处旅游拍照
但是经常自己感觉feel guilty
就是感觉自我特别的罪过
我们在这样一个成长环境中长大
总是想有更多的时间去做科研
发表更多的论文
你要出去旅游 去看花 可能是浪费时间
所以这样的感觉
所以生活状态完全不同
这样的生活美和平衡的生活方式
我们都太缺乏
包括我自己
大学毕业的时候
我在毕业纪念册上画了一幅漫画
一个小人拉了一辆独轮车
一边是生活一边是事业
当时觉得好难
那个时候
因为我那个时候读工科 作业特别多
有一年 我记得一直做作业
一直忙到星期六
那个时候一周就休息一天
到星期天可能洗洗澡
洗洗衣服 又开始新一周的工作
所以我在清华读了工科八年
然后在工科当老师十年
然后转到文科一直到现在
虽然社会在进步
但是生活节奏和竞争的强度
只增不减
看到周围的前辈
同龄人 学生 大多都有类似的困惑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中
有一篇“论一个清华学渣的自我修养”
文章得到很多人的点赞和转发
尤其得到清华北大同学
和校友们的普遍认同
我也转了这个帖子
这个帖子表达了很多人的心理状态
就是你来到一个新的环境
比如考入一个很不错的大学
或者进入一个理想的职场
然后你突然发现原来一贯优秀的自己
变得很渣
就是很挫败
因为第一周围有很多牛人
第二 自己一贯都很优秀
从来没有这样的待遇
就是突然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效果
第三 自己内心还有某种 各种各样的
某种励志和理想达不到
因此就有学渣感
就会导致内心的各种崩溃
陷入自我困境中
我们就开始思考人生 为什么会这样
我未来应当怎么样
所以这是大家都会碰到的 这样的问题
这篇文章的作者
郝景芳是我一个朋友的女儿
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科生
直博两年后转到经管学院
经济学博士毕业
我原来一直觉得
我这个朋友的女儿特别优秀
读了她的文章以后才知
原来郝景芳在校期间自我感觉一直都是很渣
虽然成绩并不是最差的那个
但是内心感觉都是很渣 比较崩溃的那种
本科期间她毫无头绪的纠结和挣扎
直到大四下半年开始写作
才慢慢进入一个比较安静的空间 自我调整
写作十年后 她的作品《折叠北京》
入围第七十四届雨果奖
但是对于郝景芳来说
写作从来不是一个可以谋生的职业技能
而是她在困难的日子里养成的
生活下去的习惯 就是一种调整的方式
写作对于她的意义
是一种平衡的生活状态
所以读到她这篇文章
我真的很想祝贺她
不是因为她的作品
入围七十四届雨果奖
而是因为她的生活状态
我觉得特别好
所以我想大多数人
在人的一生中
都会有这样的学渣感或者挫败感
有的人来得早 有的人来得晚一些
比方说我自己
我觉得这一辈子最大的挫败感
就是十多年前
我职称晋升的失败的时候
当时也特别纠结
后来纠结半天 我想我如果纠缠下去的话呢
我会觉得自己的独轮车 一边是工作
一边是生活
会严重的倾斜甚至翻车
这是我从大学的时候开始
就不希望是这种状态
所以最终我就痛下决心
做减法
开始调整自己的平衡状态
那就放弃一些东西
所以做了这个决定以后呢
我就准备开设“现代生活美学”
这门公选课
全校所有同学都可以选
没有专业的限制
同时跟你的专业也没有任何关联
就是跟你的 名和利没有任何关联
跟我自己的名利也没有任何关联
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
也是有感于自己这么多年的体会
看到周围的
朋友们 老师们 同学们
大家都有这样困惑的阶段
怎么样进行调整
也是希望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心得
因此2005年我就针对校内的同学
做了一个有关生活美学课的预调查
我想讲什么内容
大家有什么需求
所以这个调查
涉及各个学科
各个年级的女同学
原来我是想针对女同学开这个课的
当时回收问卷 有效问卷达到两千多份
其中一个问题是
如果你觉得内心特别的郁闷
你会通过什么方式调节
我们看一下
这个当时调查的结果
从统计的结果看呢
大家采取的调节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种方式是比较消极的方式
从问卷的反馈来看
25%的人会去购物
或者大吃一顿
就是如果不高兴就去非理性消费
那么这个比例也是最高的
完全是非理性
大吃 然后回来要减肥
这是大家比较常见的
第二种方式就是自己扛着
20%的人会读书或者看碟
10%的人会独自哭一场
女同学哭一哭放松一下
还有11%的人会采用运动的方式来减压
这类方式都是通过自己 试图解决问题
或者说死磕 怎么样去把这个问题解决
第三种方式是寻求帮助
有19%的人会找朋友述说
10%的人会上网聊天
只有1%的人会寻求心理咨询
这个问题和反馈的结果
前一段时间我拿给现在的同学来看
大家议论说如果现在做这个调查
购物和吃喝比例会提高
为什么 因为现在网购非常方便
对吧
还有呢 读书和看碟的比例会降低
因为现在大家都上网
用微信 读书可能少了
所以当年的这个调查
证实我的预想
同学们对生活美学的课抱有非常大的热情
2006年我们正式开始开课
记得当时我在当时学校BBS论坛
发了一个招聘助教的帖子
当时一下就收到
二十多个博士生和硕士的报名
我觉得很意外
因为我只有一个岗位
大家反馈 都觉得这门课特别有意义
而且有必要
而且自己也愿意学习
也愿意为这个课来服务
所以第一年
我们就组成六个人的义务助教团
六个同学来义务帮忙
其中四名女同学两名男同学
他们一块和我一起
来策划和准备这门课程
生活美学这门课就这样开起来了
从2006年开始到今年 正好是十年
我们这个课程的目标
是想启发大家在行动中发现和感受美
不是想 而是去行动
同时能提高美的修养
从而在你困顿的时候
能够找到自己平衡的生活方式
这门课
我选择的行动方式是以草木为伴
刚才讲了 一花一世界
我们观察这朵花
跟这朵花接触的时候
其实就能感觉整个宇宙的变化
和宇宙的能量
当然这是最美
和最简单的修行方式
这个课呢 受实践操作的限制
每次选课的容量只能是三十人
因为要互动 要教同学去操作
但是每年预选人数高达三到四百
前几年我可以看到
最后大家通过抽签来选课
有的同学甚至回来反馈说
从大一一直选到大四
最终才选到这个课
所以同学调侃说
自己是拼了人品才选上的生活美学课
我觉得这是对我这十年来最高的褒奖
好吧
我们看看 以往助教和同学们选课的体会
-0. 1 相忘于山水
--相忘于山水
-0.2 为什么需要生活美学
-0.3 生活美学微访谈
--生活美学微访谈
-0.4 课程结构与内容
--课程结构与内容
-0.5 其他学习建议
--其他学习建议
-扩展资料
-1.1 体验花之绚烂
--体验花之绚烂
--与花儿为伴
--有程式的插花
-1.2 感受四季清华
--感受四季清华
-1.3 创造静美生活
--创造静美生活
-1.4 插花与花道
--插花与花道
-1.5 插花的特点和分类
-- 插花的特点和分类
-1 花之道--花之道单元练习题
-2.1 先秦花与华
--先秦花与华
-2.2 佛前供花
--佛前供花
-2.3 唐女簪花
--唐女簪花
-2.4.1 宋代生活美学
--宋代生活美学
-2.4.2 道家哲学
-2.4.3宋徽宗的才艺
--宋徽宗的才艺
-2.5.1生活四艺之插花
--生活四艺之插花
-2.5.2 理念花与心象花
-2.6明代瓶花谱
--3.6明代瓶花谱
-2.7 古典的衰落
--古典的衰落
-2 中国传统插花--习题
-3.1 起源
--日本花道的起源
-3.2 立华原理
--立华原理
-3.3 茶室投入花
--茶室投入花
-3.4 典雅的生花
--典雅的生花
-3.5 新兴流派
--新兴流派
-3.6在日本学花道
--在日本学花道
-3.7日本花道在荷兰
--日本花道在荷兰
-3.8花道流派与仪式
--花道流派与仪式
-3.9中日插花发展比较
--中日插花发展比较
-3 日本花道--习题
-4.1 从古罗马到中世纪
--从古罗马到中世纪
-4.2 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
-4.3 印象派
--印象派
-4.4 现代插花的特点
--现代插花的特点
-4.5 当代花文化
--当代花文化
-4.6 荷兰的小资生活
--荷兰的小资生活
-4.7 中、日及西方插花发展比较
-4 西方花文化--西方插花历史习题
-5.1 花材植物类别
-5.2 花仙子
-5.3 花材观赏特性
-5.4花材造型特征
-5.5 花月历
--5.5花月历
-5.6 插花工具
--5.6插花工具
-5.7 花器的形态特征
-5.8 花器的材料特征
-5.9 花材的保鲜性修剪
-5.10 花材的造型性修剪
-5 花材、花器与工具--习题
-6.1 花卉色彩
--6.1 花卉色彩
-6.2 插花色彩对比
-6.3 插花配色与色彩调和
-6.4 花束配色与制作
-6.5 花束配色练习
-6.6 花束制作练习
-6.7 西式桌花制作
-6.8 西式瓶花制作
-6、插花配色--习题
-7.1 不同风格的插花
-7.2 花型原理
--7.2花型原理
-7.3 黄金分割原理
-7.4 直线式花型
--4直线式花型
-7.5 直线式花型示范
-7.6 直线式花型练习
-7.7 直立式花型
-7.8 直立式花型示范
-7.9 直立式花型练习
-7.10 插花摄影基础
-7.11 常见问题解答
-7、插花造型基础--第七章习题
-8.1 倾斜式花型
-8.2 花型示范1:基本花型变换
-8.3 花型示范2:草本线型花材的应用
-8.4 花型示范3:牡丹和松的搭配
-8.5 倾斜式花型练习
-8.6 交叉式花型
-8.7 交叉式花型示范
-8.8 组合式
--8.8 组合式
-8.9 自由式
--8.9 自由式
-8.10 常见问题解答
-8、插花造型进阶--第八章习题
-9.1 瓶式花型及固定法
-9.2 瓶式花型之直立式与直线式
-9.3 瓶式花型之倾斜式
-9.4 瓶式花型之水平式与下垂式
-9.5 瓶式花型示范1:直线式与倾斜式
-9.6 瓶式花型示范2:下垂式
-9.7 瓶式花型示范3:花篮水平式
-9.8 瓶式花瓶示范4:完整直立式
-9.9 自由式
--9.9 自由式
-9.10 自由花型示范1:野趣与设计感
-9.11 自由花型示范2:组合小品
-9.12 自由花型示范3:绿色畅想
-9、插花造型高阶--第九章习题
-10.1 四月的风(2016年,上)
-10.2 四月的风(2016年,下)
-10.3 水木清花(2017年,上)
-10.4水木清花(2017年,下)
-10.5 课程总结
-2016.07 插花体验:采访
--1 采访
-2016.07 插花体验:冥想
--2 冥想
-2016.07 插花体验:插花
--3 插花
-2016.07 插花体验:总结
--4 总结
-2016.10 会务花艺设计
--Video
-2017.10 院友亲子插花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