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现代生活美学——插花之道 > 2 中国传统插花 > 2.4.1 宋代生活美学 > 宋代生活美学
到了宋代插花风气更盛
种花 卖花 赏花 插花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花市和插花展览也十分的流行
雅俗共赏
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呢
宋代是中国历代
历史中最繁荣昌盛的时代
上承五代十国下讫元朝
持续了三百多年
古代美学在宋朝达到顶峰
宋代文人呢擅长诗词歌赋
而且呢还精通绘画 音乐 书法
产生了很多举世公认的大家
那么当时的琴棋书画
就成为文人四艺
而文人四艺呢
又是当时文人世界观的具体的体现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哲学呢
主要源自于儒 释 道
那么其中呢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
是中国特有的或者独有的哲学思想
宋代呢是道家大发展的时期
首先呢是宋代的历代皇帝
都尊崇道家
以宋真宗 宋徽宗为最明显
其次呢宋代商品经济大发展
客观上呢也为道家的发展
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那么道家对中国人生哲学的影响呢
可以说是崇尚自然喜爱悠闲的生活方式
道家思想在文学上
是以陶渊明为最高典范
艺术上呢则贯穿于
整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
道家思想呢也是中国山水画至高的境界
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宋代和明代几位大画家的山水画
好先看这一幅
这是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范宽呢是五代北宋间
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代表之一
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宋元两代大师级的画家呢
都以范宽的绘画为典范
美国的《生活杂志》评出了
上千年对人类最有影响的一百人
其中范宽被列为第五十九位
这幅《溪山行旅图》它高达两米
是个卷轴
那么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到堂堂的大山
迎面压来
占全画幅的三分之二 迫人眼目
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把镜头拉近一点看
山头呢杂树丛生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山腰间可以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象
中前景山脚处巨石纵横
庙宇隐现 溪流湍急
那么近景呢很大石头的旁边呢
一对行旅正在山腰间艰难的行进
整个画面充满了幽深
静谧和伟大的气象
山路间行商的小小的驼队呢
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
自然与人世的生命与活动
处于和谐之中
大自然霸气十足
行旅呢不过是这个伟大气象中的微粒
就人非常小
你要不注意看的话根本看不到人
我们是顺着这个题目去找这个人
才能把那个人找到
这幅呢是明代唐寅的《东篱赏菊图》
描写陶渊明赏菊之悠然
陶渊明呢我们知道是东晋诗人
大思想家
因为看不惯当时的社会动乱
和政治腐败而辞官归隐
陶渊明呢擅诗文辞赋
他的文字呢
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的生活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这么一篇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那么这幅东篱赏菊图呢
就是表达了唐寅对陶渊明的致敬
唐寅呢是明代苏州的才子
我们知道大家更多的是通过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知道这个唐寅
实际上呢他一生坎坷
后面呢游历名山大川
以书画闻名他的书画作品呢
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之中
也是明四家之一
对唐寅来说呢
陶渊明已是一千年以前的人物
因此呢唐寅在画上他题字说
满地风霜菊绽金
醉来还弄不弦琴
南山多少悠然趣
千载无人会此心
表达对陶渊明的致敬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传统上
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生活方式
因此呢千载无人会此心
我们可以看到图中茅屋上
一棵特别大的松树满地的金菊
那么诗人和他的友人呢
正坐于岩石旁侃侃而谈
一个童子呢正在浇灌菊花
另外两个童子呢在一旁伺候
远处峰峦叠嶂
烘托出悠然见南山的环境气氛
这是唐寅的另外一幅画
《春山伴侣图》
从画中呢我们可以看到
春山开始发绿
流泉飞溅的山谷
再往下呢我们慢慢的寻寻觅觅
可以看到临溪的巨石上呢
两位文人正盘腿而坐
两人正在交流谈话
两个人完全融汇在自然中
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再看另外一幅画
这是明代仇英的《春游晚归图》
仇英和唐寅呢都是明四家之一
这个《春游晚归图》呢
描写暮色苍茫中主仆四人春游
高兴而归的情景
一个仆人先行到家正在敲门
那么主人呢骑在马上
后面呢有两个小童子跟随
那么虽然这幅画的人物故事比较丰富
但是人物呢
依然被置于巨大的山林背景中
所以从这几幅画呢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呢
人是大自然的点缀
人的比例往往非常小甚至五官不清
如果不看题目
根本把人都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人最多是一个动作的意象
五官都看不清楚
那么这个跟西方的绘画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我们古人有这种体会
就是浸润在大自然中
我们的心胸会非常的开阔
而崇尚天地自然敬畏天地自然
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
这是道家哲学
和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核心
-0. 1 相忘于山水
--相忘于山水
-0.2 为什么需要生活美学
-0.3 生活美学微访谈
--生活美学微访谈
-0.4 课程结构与内容
--课程结构与内容
-0.5 其他学习建议
--其他学习建议
-扩展资料
-1.1 体验花之绚烂
--体验花之绚烂
--与花儿为伴
--有程式的插花
-1.2 感受四季清华
--感受四季清华
-1.3 创造静美生活
--创造静美生活
-1.4 插花与花道
--插花与花道
-1.5 插花的特点和分类
-- 插花的特点和分类
-1 花之道--花之道单元练习题
-2.1 先秦花与华
--先秦花与华
-2.2 佛前供花
--佛前供花
-2.3 唐女簪花
--唐女簪花
-2.4.1 宋代生活美学
--宋代生活美学
-2.4.2 道家哲学
-2.4.3宋徽宗的才艺
--宋徽宗的才艺
-2.5.1生活四艺之插花
--生活四艺之插花
-2.5.2 理念花与心象花
-2.6明代瓶花谱
--3.6明代瓶花谱
-2.7 古典的衰落
--古典的衰落
-2 中国传统插花--习题
-3.1 起源
--日本花道的起源
-3.2 立华原理
--立华原理
-3.3 茶室投入花
--茶室投入花
-3.4 典雅的生花
--典雅的生花
-3.5 新兴流派
--新兴流派
-3.6在日本学花道
--在日本学花道
-3.7日本花道在荷兰
--日本花道在荷兰
-3.8花道流派与仪式
--花道流派与仪式
-3.9中日插花发展比较
--中日插花发展比较
-3 日本花道--习题
-4.1 从古罗马到中世纪
--从古罗马到中世纪
-4.2 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
-4.3 印象派
--印象派
-4.4 现代插花的特点
--现代插花的特点
-4.5 当代花文化
--当代花文化
-4.6 荷兰的小资生活
--荷兰的小资生活
-4.7 中、日及西方插花发展比较
-4 西方花文化--西方插花历史习题
-5.1 花材植物类别
-5.2 花仙子
-5.3 花材观赏特性
-5.4花材造型特征
-5.5 花月历
--5.5花月历
-5.6 插花工具
--5.6插花工具
-5.7 花器的形态特征
-5.8 花器的材料特征
-5.9 花材的保鲜性修剪
-5.10 花材的造型性修剪
-5 花材、花器与工具--习题
-6.1 花卉色彩
--6.1 花卉色彩
-6.2 插花色彩对比
-6.3 插花配色与色彩调和
-6.4 花束配色与制作
-6.5 花束配色练习
-6.6 花束制作练习
-6.7 西式桌花制作
-6.8 西式瓶花制作
-6、插花配色--习题
-7.1 不同风格的插花
-7.2 花型原理
--7.2花型原理
-7.3 黄金分割原理
-7.4 直线式花型
--4直线式花型
-7.5 直线式花型示范
-7.6 直线式花型练习
-7.7 直立式花型
-7.8 直立式花型示范
-7.9 直立式花型练习
-7.10 插花摄影基础
-7.11 常见问题解答
-7、插花造型基础--第七章习题
-8.1 倾斜式花型
-8.2 花型示范1:基本花型变换
-8.3 花型示范2:草本线型花材的应用
-8.4 花型示范3:牡丹和松的搭配
-8.5 倾斜式花型练习
-8.6 交叉式花型
-8.7 交叉式花型示范
-8.8 组合式
--8.8 组合式
-8.9 自由式
--8.9 自由式
-8.10 常见问题解答
-8、插花造型进阶--第八章习题
-9.1 瓶式花型及固定法
-9.2 瓶式花型之直立式与直线式
-9.3 瓶式花型之倾斜式
-9.4 瓶式花型之水平式与下垂式
-9.5 瓶式花型示范1:直线式与倾斜式
-9.6 瓶式花型示范2:下垂式
-9.7 瓶式花型示范3:花篮水平式
-9.8 瓶式花瓶示范4:完整直立式
-9.9 自由式
--9.9 自由式
-9.10 自由花型示范1:野趣与设计感
-9.11 自由花型示范2:组合小品
-9.12 自由花型示范3:绿色畅想
-9、插花造型高阶--第九章习题
-10.1 四月的风(2016年,上)
-10.2 四月的风(2016年,下)
-10.3 水木清花(2017年,上)
-10.4水木清花(2017年,下)
-10.5 课程总结
-2016.07 插花体验:采访
--1 采访
-2016.07 插花体验:冥想
--2 冥想
-2016.07 插花体验:插花
--3 插花
-2016.07 插花体验:总结
--4 总结
-2016.10 会务花艺设计
--Video
-2017.10 院友亲子插花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