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创意思维 >  08 课题展示:告诉世界“我是谁” >  8.1告诉世界我是谁 >  8.1告诉世界我是谁

返回《创意思维》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8.1告诉世界我是谁在线视频

下一节:8.2学生说“我是谁”

返回《创意思维》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8.1告诉世界我是谁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创意思维课程是由理论

和实践两个部分构成

基于前期的理论讲授

从本节开始

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

如何融汇创新理论

用设计方法

解决有关自我认知的问题

我们经常被问到

你是谁我是谁

这样的问题

通常直觉地回答

我是张三你是李四

从字面上“名字”是最直观的表达

它是来自长辈的期望

也是区别自己与他人的符号

就名字而言

又可分为

乳名 昵称 网名 艺名 别号 花名

等多种名目

有的源自自我认知

也有来自于他人的认同

还有来自工作的需求

在生活中多视角

多维度多层次

解读了“我是谁” 这个问题

也有受心境

语境或情境影响

而变更的可能

然而

对于“我是谁”这样的问题

答案仅限于名字吗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关乎

“我们如何认识自己”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有多精确”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自我概念”

等方面的叩问

因此

这个看似简单而具体的问题

实际上

拥有深度开发

和创新呈现的宏阔空间

“告诉世界我是谁”这个课题

为开发个人独立思考

和创意思维能力而设置

在持续的教学实验中

不断发掘延伸空间

开发与社会文化对接的新渠道

下面我们来看看

这个课题渊源

“我是谁”

是《创意思维》课程的核心课题

主要解决“如何认识自己”

“如何在个性中寻找亮点”

“如何生成创新概念”

“如何寻找解题的切入口”

“如何将复杂的个性单纯化”

“如何将人性洞察融入创意”

这么多的如何

其中“如何与众不同”是难题

“我是谁”课题

从单一训练发展到系列课题

历时十几年

在摸索实践和积累基础上

开发出以“创意能力塑造”

为目的的课题模型

模型包括数个模块

每个模块对应不同的能力训练要求

随时代变迁

授课对象从八零后成长到零零后

随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行业要求提升

课题形式从单一概念呈现

发展到系统课题开发

随移动互联网带动整体互联网发展

城市文化建设和大众传播

需求水涨船高

“我是谁”课题完成了

从“自我认知”

到“大我再现”的转变

发展到与非遗文化

老字号活化

民俗玩具设计

和在地文化开发等

社会性热点课题对接

为创意训练开拓新空间

下面我们来看看课题的要义

首先

“我是谁”是开放性的

创新性的命题

看似直观亲切

实则具有一定难度的深度思考

和无限延伸的开发空间

微观上对接 “自我认知”

可追求个性化的艺术呈现

宏观上对接时代需求开发

有针对性的专业课题

可追求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转换视角是解题的关键

“我是谁”课题要求学生

把“我”即自身作为对象

对其展开自觉和自省的探究

必须频繁的在“设计师”

“设计对象”以及“受众”

等多重角色中切换

转换视角和换位思考

有助于立体地研究对象

通过新观察提取新观点

有利于运用创意思维理论和技巧

追寻创造性的解题方案

“我是谁”课题驱动学生的创意自觉

课题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秩序

深挖自身创意潜力

在教师引领下

经历从“概念创新”

到“构思创新”

再到“表现创新”的发掘路径

这个路径也可以描述成

从“感性切入”到“理性探究”

最终到达

“裹着感性外衣的理性成果出炉”的目的

个人创意能力得以全面激活

进步与成长

在过程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做好这个课题要遵守几个原则

课题是有关人文社会

“自我认知”的叩问

无论大题小做

还是小题大做

务必要做到讲生活

讲人性

讲洞察和讲创新

讲生活

强调每个生活事象

和人为现象

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它们都在日常生活中

发挥着特定功能

充当着特定角色

蕴含着特定意义

讲人性

人性具有存在性

生命性

社会性和精神性

是跨文化沟通的创意根基

把握底层性

即可抓住创意共鸣的钥匙

首先

人性是社会关系决定的

离开了社会关系

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人性

其次

人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人性是一定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是现实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现

第三

人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

是通过教育和自我锻炼

而逐步形成的

在看讲洞察

它通过深入探究事物

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对人的认知

情感

行为的研究

捕捉背后的驱动力

再来看讲创新

是以课题为核心

基于“人性”洞察

从表象到内涵

强调广度和深度

追逐表征背后的动因

生成新观点

制定新概念

寻求新呈现

构建对问题多样性

和多维性的认知习惯和呈现意识

正好这个课题

我们得要先来看看

这个课题的结构

我是谁课题

是由“我的界定”

“我的自述”

和“我的表现”三部分构成

它是有核心

有要求

有节奏的系列课题

勾勒一条由“概念创新”进入

“构思创新”推进

和“表现创新”输出的

创意发想路径

其中每个模块的能力训练

对应一个微课题

“我是谁”对应概念创新模块

要求在十个字篇幅内

完成对自己的个性界定

概念要明确

个性要鲜明

语言要风趣

让受众瞬间建立起对“我”的好感

并且在微信“朋友圈”里面推送

这样做的目的

是从个性中找亮点

打造辨识度

塑造与众不同

创造纯粹又丰厚的识别效果

这是课题里最难的部分

也是定方向的环节

“我的自述”

对应构思创新模块

要求是在新概念基础上完成

140个字篇幅内的自述

主题依然鲜明

内容要丰富

语言要生动

同时在微信“朋友圈”里推送

用他者的眼光看看对不对

目的在于深化创意

在角色和情绪设定层面

将 “我”具体化

“我的表现”对应视觉创新模块

要求是为“我”做角色设计

主视觉在“微信头像”上发布

设计一套包含六到八个动态的

创意表情包

形式感和娱乐性并重

目的是将“我的自述”可视化

将构思落实于呈现

将媒体纳入创意范畴

将“自媒体”纳入其间

强调“媒体即信息”的观点

以及提升尊重大众传播的

公德底线的意识

我是谁这样的系列课题

它的难点在于

如何生成创新概念

通常

当同学们刚接触到此课题的时候

会由开心转向纠结继而混沌

如何寻找解题的切入口

如何认识自己

如何在个性中寻找亮点

如何将多面的个性单纯化

如何联想

如何表述

诸如此类

虽然心中有强烈的解题欲望

却不知如何探索渠道和出口

总之

“如何表达与众不同”

就是个根本的难题

第二点

是如何将“人性”洞察融入创意

做创意不是为创意而创意

当下

做任何类型的创意

都要以有目的的沟通为前提

如环境与人沟通

产品与人沟通

信息与人沟通等等

以服务“人” 为目的

关注“人性”成为必然

人性深藏在生活的细节中

每个细节都载动着人的观念

价值与态度

只有将源于生活的感动

和感悟有针对性地融入创意

方能提升创意的内涵和责任

我是谁课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它重视概念创新

为设计与延伸

构筑宏阔的创意平台

第二

将创意发想路径分解为三个阶段

针对每个阶段的能力需求

设置对应的课题和执行要求

便于学生理解每个环节

对创意的作用

第三

将传播要求纳入课题

促使同学们体验

“换位思考”体验创意的作用

第四

将媒体应用纳入课题

促使同学们理解“媒体即信息”的意义

我们讲了那么多

那么怎么样去解题呢

解题的秘钥在哪里呢

首先

第一把钥匙是把握“个性”

把握了个性

就掌握了创造与众不同的法宝

“我是谁”即“我等于什么”

此课题将传播要求和媒体属性

容纳其中

意图是让受众在微信自媒体上

在最短时间内迅速的认识“我”

喜欢“我”

这就要求“我是谁”的表述

既精炼有内涵

又朗朗上口并且有娱乐性

因此

在“朋友圈”塑造个人形象

创意必须从关注“人性”

和把握“个性”入手

在“人性”的关注下

如何把握“个性”呢

“个性”一词源于拉丁语

最初指演员所戴的面具

后来指具有特殊性格的人

在心理学中“个性”被解释为

在先天生理基础上

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

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

相对稳定的

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

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既包括需求

动机 态度 兴趣

也包括理想 信念

世界观等等

这些都组成了个性的倾向

又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组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是人与人差异的最本质的根源

把握个性中的亮点

就掌握了创造与众不同的法宝

第二把钥匙

是精练的文字表述

让个性展现更鲜活

曾经班上有个黄同学

他是一个拥有慵懒外表

却心怀志向的男生

他用“我是没加满油的吉普车”

来界定自己

以精炼而生动的文字

勾勒出基本轮廓

形象地表述了与众不同之处

从符号选择上

“吉普车”具有象征意义

直指他具有男子汉的野心和向往

从状态描述上

“没加满油”直述慵懒乏力的日常

从整体概念上

“我是没加满油的吉普车”

让日常慵懒

却难掩对未来憧憬的男生

充满既视感

具有鲜明的辨识性和娱乐性

把握“个性”必须对个性的

多面性进行归纳和分析

提炼最具标志性和差异性的亮点

确定“我”独一无二的传播概念

让“我”既有丰富内涵又有娱乐外延

为创意呈现

和延伸设计确立基调

第三把钥匙

是概念创新让天马行空的思考

更具价值

创新概念是创意的核心问题

把握好这个关键

为最终形成原创

完整的创意

呈现指引深化的方向

在创意的过程中

把新概念与人生

生活

感悟等碎片化的感悟相关联时

必然呈现出

出人意料的多维度

新视觉和张力强大的创意结果

概念创新为想象力

夯筑延展平台

为探索未知确立了目标

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的放矢

提升了思考效率和创意质量

在执行课题的过程中

综合性运用创意工具

概念创新阶段使用水平思考法

构思创新阶段

使用思维导图或者头脑风暴进行拓展

在视觉表现方面

可以让同学们自由放飞

从理论到实践

学生们学方法和做课题

经历从挖掘

整合

创意和表现

一揽子流程

获取创意成果

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过程中获得了双赢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这个课题对于设计启蒙

激活创造力

非常有效

创意思维课程列表:

绪论

-绪论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生活是什么?做创意为什么要关注生活?

01 创意的来源

-1.1话说创意

--1.1话说创意

-1.2创意的来源

--1.2创意的来源

-1.3生活与创意

--1.3生活与创意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抖音有毒吗?为什么能让人刷上几个小时停不下来?

02 创意的特征

-2.1从ROI理论看创意

--2.1从ROI理论看创意原则

-2.2原创

--2.2原创

-2.3相关

--2.3相关

-2.4简约

--2.4简约

-2.5意外

--2.5意外

-2.6具体

--2.6具体

-2.7可信

--2.7可信

-2.8情感

--2.8情感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动物之间是怎样交流的?

03 创意思维的能量

-3.1思维与创意

--3.1思维与创意

-3.2创意思维模型

--3.2创意思维模型

-3.3创意思维需要突破的障碍

--3.3创意思维需要突破的障碍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口罩社交中如何读懂“扑克脸”?

04 创意工具之水平思考法

-4.1德•波诺的水平思考方法

--4.1德·博诺的水平思考法

-4.2运用水平思考法的必备条件

--4.2运用水平思考法的必备条件

-4.3体验水平思考法

--4.3体验水平思考法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植物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05 创意工具之思维导图

-5.1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

--5.1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

-5.2思维导图的优势

--5.2思维导图的优势

-5.3体验思维导图

--5.3体验思维导图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没有双手的人如何玩石头剪刀布?

06 创意工具之头脑风暴

-6.1头脑风暴的概念与作用

--6.1头脑风暴的概念与作用

-6.2头脑风暴的要义与开发

--6.2头脑风的暴要义与开发

-6.3头脑风暴的技巧与评估

--6.3头脑风暴的技巧与评估

-6.4体验头脑风暴

--6.4体验头脑风暴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安全距离有多宽?

07 创意深化的技巧

-7.1从问题的本质寻求发散

--7.1从问题的本质寻求发散

-7.2草模:用“手”思考的方法

--7.2草模:用“手”思考的方法

-7.3换位思考的体悟

--7.3换位思考的体悟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人的影子有什么用?

08 课题展示:告诉世界“我是谁”

-8.1告诉世界我是谁

--8.1告诉世界我是谁

-8.2学生说“我是谁”

--8.2学生说“我是谁”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带上耳机就在听音乐吗?

09 创意思维的延伸与表现

-9.1可持续包装的设计探索——材料

--9.1可持续包装的设计探索-材料

-9.2可持续包装的设计探索——包装的造型设计

--9.2可持续包装的设计探索-包装的造型设计

-9.3可持续包装的设计探索——结构设计

--9.3可持续包装的设计探索-结构设计

-9.4在地文化挖掘与创新1

--9.4在地文化挖掘与创新1

-9.5在地文化挖掘与创新2

--9.5在地文化挖掘与创新2

-9.6在地文化挖掘与创新3

--9.6在地文化挖掘与创新3

-9.7岭南民俗角色数字化开发1

--9.7岭南民俗角色数字化开发1

-9.8岭南民俗角色数字化开发2

--9.8岭南民俗角色数字化开发2

-9.9岭南民俗角色数字化开发3

--9.9岭南民俗角色数字化开发3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0 期末考试

-2021-2创意思维期末考试

8.1告诉世界我是谁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