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  3.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nd Its Policy Application >  3.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  3.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返回《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在线视频

下一节:3.3 Does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Offer Explanations?

返回《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当我说我们想提出一个新的理论

我就说 让我们回去参考一下亚当史密斯吧

但是请容许我解释一下

“回去参考一下亚当史密斯” 我指的是什么

不是说回去参考《国富论》中的理论

在《国富论》里 你们知道

提到了(市场)是只无形的手

另外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

就能为整个社会的福祉做贡献 对吗

还有分工 像这些观点都非常重要

这些都是书里提到的理论

但每次我说回到亚当史密斯

我指的都是回到他的方法论

而亚当史密斯的方法论

就体现在他的书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就好像是鱼和钓鱼的关系

书里的理论是鱼

而我想知道 怎么钓鱼

也就是说 怎么去探寻本质

找到(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还有决定因素

那么既然我们是在学习经济发展

自然我们会想了解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经济发展的本质

肯定意味着经济的扩张

但是人均收入的上涨

是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

经济史学家 比如庫茲涅茨 或者安格斯·麥迪森 等等学者

他们发现在18 世纪以前

人均收入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据一些历史研究表明

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

仅有0.05个百分点

用了整整一千四百年时间 收入才涨了一倍

直到18世纪以后 一夜之间

人均GDP的增长率一下子涨了20倍

从0.05%变成了1%

而且人均GDP翻倍的时间

从一千四百年急剧缩短为70年

然后进一步又缩短为35年

因为人均GDP的年增长率

在19世纪末期达到了2%

持续增长到现在

库兹涅茨将这种新的现象

称之为现代经济增长

那么这种现代经济增长很显然始于西方

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国家率先进入(现代经济增长)

然后逐渐地这种趋势蔓延到了世界其他地区

从西欧又到了北美

而世界上其他地区

在这种现代经济增长中趋于落后

于是它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扩大

这就是现象 也是本质

但决定因素又是什么呢

是什么让经济增速

忽然之间如此迅猛加速

那么还是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 比如库兹涅茨

是由于技术创新

生产力提升

也是由于新的高附加值产业

的出现或者到来

那么我们可以把资源

包括资本和人力资源等

从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高附加值产业中去

这些途径可以提高生产力

那么增长率也就提升了

而且不仅如此

一旦你提升了技术

然后转移到了高附加值产业

进入了更先进的产业 诸如此类

经济也会增长

市场范围就会扩大

那如果说你想要更大的市场

你就要有更好的基础设施 比如道路

现代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基建 比如电力

当你有了更广阔的市场

你就会开始有市场交流

与那些你不认识的人一起

那你就会要编写合同

执行合同

还需要有法律系统等等

所以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

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人均收入的增长

但实际上它是基于一种我们现在称为结构变迁的东西

它包括技术的变化

产业的变化

基础设施的变化

法律系统的变化等

诸如此类的结构变化

正因为如此 经济发展

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结构变迁的过程

这 就是本质

那么我们就想研究 什么决定了这些变化呢

因此我提出 用新古典方法

去研究决定经济结构的因素和它们的影响

为什么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

它们的经济结构 如此不同

如果你去一个发展中国家

比如说在非洲

如今有逾7成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 靠农业卫生

如果你去美国或者西欧

即使是那些出口农产品的国家 比如荷兰

它的农业人口才占不到3%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结构 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呢

又是哪些因素驱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呢

这种经济结构上的区别

又会给收入 还有其他维度 造成什么影响呢

这就是我想研究的

如果说我想用新古典方法 去学习这些

按惯例而言

我应该叫这种研究 结构经济学

就好像用新古典方法去学习金融

我就叫它金融经济学

研究农业 我们就称为农业经济学

现在我想要用新古典手法

去研究结构和结构变迁

我应该把它叫做结构经济学 (但我没有)

我之所以叫它新结构经济学

主要原因是在我之前 已经有了结构经济学

我想要把我的方法 和前人的方法加以区分

所以我叫它 新结构经济学

就好像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道格拉斯教授一样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他开始主张用新古典手法

去学习制度 和制度变化

他本应该把这个理论叫做制度经济学

但是在美国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期

有个制度经济学的流派

因此 为了和那个理论区分

他把他自己的这一套理论叫做新制度经济学

你们也知道

在经济学领域 新制度经济学时至今日还是很流行

所以我也希望新结构经济学

会和新制度经济学一样流行 甚至更受欢迎

好的

那我们接下来聊聊 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我的主要假说是

经济结构是内生的

结构包括了技术 产业

还有硬件基础设施 比如道路和电力供应

和软件的基础建设 比如各种制度

对于经济结构 禀赋结构而言 都是内生的

禀赋结构是某个特定时间内所赋予的

并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所谓的禀赋

我指的是要素禀赋

包括人力资本

资本 劳动力 土地 自然资源等

这些都是结构禀赋

但除此之外

我们还有其他禀赋 比如你现在拥有的硬件设施

还比如你现在拥有的产品

你的技术

社会资本和价值

所有这些东西 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内被赋予

都可称之为禀赋

禀赋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禀赋

尤其要素禀赋和它的结构

决定了一个经济体在某个特定时间内的总预算

总的要素禀赋 就是你在某个特定时间内的总预算

禀赋结构指的则是

一些国家拥有与生俱来的劳动力丰富

而另一些则是资本丰富 以此类推

而这种在要素禀赋之间的差异

就决定了生产要素相关的价格(会有不同)

而价格的不同

又会决定在什么样的产业或者技术领域

你会拥有比较优势

这个意思是说 你会在生产商拥有尽可能最低的成本

那么我们就把这种情况叫做你的比较优势

这种要素禀赋决定了

在某个给定时间点上 你会拥有怎样的比较优势

那么如果你所有的技术和产业

都与你的要素禀赋

或者说你的比较优势 保持一致

那你的生产要素成本就会成为最低

自然而然 这种结构

就会被认为是最优的经济结构 或者是内生的经济结构

但是想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力

你还需要减少交易成本

而交易成本则是由硬件设施决定的

你有足够的电力吗

你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吗

还有软件设施 就是制度

你有合适的金融制度

来分配金融资源给那些

你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吗 诸如此类

所以只有你的软硬件设施

都和你的生产互相匹配的时候

你才能将你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在这里我想定义一个概念

是新结构经济学中的一个微观基础

我称之为 自生能力

自生能力指的是一个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生存下去的能力

它的定义是如果一家企业有一个正常的管理系统

我的意思是 这家企业的管理是良好的

那么我就假设 在这样的管理下 这家公司应该

当然了 (这里插一句)管理肯定是很重要的 我在这只是做个假设

如果一个正常管理的企业能够在一个自由开放的 竞争的市场中

获取社会所接受的利润率 而且是没有任何外界补贴和保护

那在这里我们说补贴和保护

一般来说就是政府给予的

那这样的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的

自生能力 是新结构经济学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

但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自生能力呢

一个企业的自生能力取决于企业所处的产业

还有它拥有的技术 是否符合

要素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

但是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竞争市场中

一家企业想要自主生存下去

还得具备合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制度

这就是自生能力的概念

这是一个新的概念

那么也希望它会成为一个

在经济学分析中人人都能透彻理解的概念

那么动态变化是指 很显然

我们想要经济一直发展 收入一直增加

但如果你想要提高升入

你需要提升劳动生产力

那如果你要提高劳动生产力

那你肯定需要更好的技术

还有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企业

这样才能提高生产力

这就意味着你需要有技术创新等相关的一切

但是根据新结构经济学

经济结构是内生于禀赋结构之中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你需要先改变你的禀赋结构

你想要升级到更加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中去

把它变成你的比较优势

然后就能变成竞争优势 对吧

但是你必须先改变你的禀赋结构

除了要改变你的禀赋结构

从而改变你的比较优势

与此同时

你还需要改善你的软硬件设施

因为你的软硬件设施

它们的合适程度

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产业

那基于上述解释和分析

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读

因为如果你认为经济发展

意味着收入要增加

那你就要产业升级

如果你想要产业升级

你就需要改变你的禀赋结构

从资本相对稀缺 变成资本相对丰裕 是吗

那就是我们该做的

但怎样才是改变禀赋结构的最佳方法呢

改变禀赋结构的最佳方法

是根据由你拥有的禀赋和它的结构

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去发展你的经济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有竞争力

只有当你具备竞争力

你才能为整个经济产生剩余价值 为企业产生利益

是为整个经济

不是个别的公司

是整个经济当中的公司

同样地 我们还得出结论

当你根据

你的比较优势做投资

资本回报率会最大化

你就能积累更多资本

你也会更有动力去存储资本

那么你的资本累积速度也会变得最快

一旦你的资本累积速度达到最快

那你就可以改变你的禀赋结构

升级产业

这样就是驱动结构转换的

最佳方法

终极结果应该是收入(的增长)

中间结果应该是生产结构的改变

而着手点应该是改变你的要素禀赋

而为了改变禀赋结构 你可以利用的

就是遵循你的比较优势

这就是整个逻辑

根据这个逻辑

去遵循你的比较优势

这个是只有经济学家才能理解的概念

对于企业家们而言

他们并不在乎比较优势

他们只在乎利润

但你如何将这种经济学的思维

变成企业家们自发的行为呢

你就需要某种制度

这种制度是

一系列的价格机制

能够反映要素禀赋相对稀缺性的价格机制

当资本相对稀缺

它的相关价格就应该较高

当劳动力很丰裕

它的相关价格就应该很低

如果你有这样的价格信号

出于对利益的追求 企业家们

如果他们能用劳动力去替换资本

那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如果他们发明一种技术 可以用劳动力替换资本

那就是资金密集型技术

反之亦然

如果资本变得相对富足

而劳动力则相对稀缺

那工资就会相对变高

资本成本变得相对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

你如果有这样的价格信号

出于对公司利益的考虑

企业家们就会选择相应的技术

还有相应的企业去进入

而我们想要建立这种价格信号的唯一途径

就是拥有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经济

所以竞争市场很重要

因为只有这样一来

你才能拥有正确的价格信号

去引导企业家的行为

那么 政府又该承担什么角色呢

对于经济发展而言

它是一个持续的产业升级

与多样化 还有新产业出现的过程

那你就需要有先行者

但对于先行者来说 是有风险的 对吗

有时候他们会失败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失败了

但是他们的失败 给其他人发出了信号

这不是正确的方向

那么其他人就可以避免遭遇同样的滑铁卢

但也有先行者成功了

通过这种成功 他们也给别人提供了信号

这是正确的方向

竞争就随之而来 对吗

这就存在了不对称

因为当一家企业失败的时候

它要独自承担所有损失

但当它成功的时候 竞争也就来了

它却只能享受平均化的利润

所以就会出现一种考量

一家企业如果理智 就不应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但是如果没有先行企业

也就不存在技术创新

企业升级

还有产品多样化

所以政府就需要提供

一些奖励给那些先行企业

在高收入国家 这很简单

因为他们的产业运作 或者技术创新 就意味着发明

所以(先行企业)可以得到专利

但在发展中国家

我们也有其他办法可以给先行企业提供奖励

但是先行企业的成功

不仅仅依靠于这些企业的企业家

也取决于它们有没有其他的支持

硬件设施 或者软件制度

用来克服各种各样的障碍 去降低交易成本 对吗

因为 你们知道 比较优势

取决于要素禀赋

但你的要素禀赋

只有在你的比较优势

它并不意味着

比较优势

就会变成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两者是有区别的)对吗

所以你需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机制

降低交易成本

单个的企业家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

就需要有某种协调机制

促使企业家们去这么做

促使企业家们去这么做
但是协调是很困难的

但是协调是很困难的

因此 有时候就需要政府去提供帮助 对吗

所以 我们需要一个有为政府

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课程列表:

0.Course Introduction

-Course Introduction

1.An Overview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Origin of NSRE

-1.1.1 China's Physical Geography

--1.1.1 China's Physical Geography

--1.1.1 Test

-1.1.2 Hu Line

--1.1.2 Hu Line

--1.1.2 Test

-1.1.3 Economic catch-up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1.1.3 Economic catch-up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1.1.3 Test

-1.2.1 Overview of China’s economy

--1.2.1 Overview of China’s economy

--1.2.1 Test

-1.2.2 Coastal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1.2.2 Coastal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1.2.2 Test

-1.2.3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1.2.3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1.2.3 Test

-1.2.4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Plan

--1.2.4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Plan

--1.2.4 Test

-1.2.5 Rise of Central China Plan

--1.2.5 Rise of Central China Plan

--1.2.5 Test

-1.3.1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in functional area

--1.3.1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in functional area

--1.3.1 Test

-1.3.2 China’s urban agglomeration pattern and the economic effect

--1.3.2 China’s urban agglomeration pattern and the economic effect

--1.3.2 Test

--Chapter 1 discussion

2. Classical Theori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2.1 Agricultural location theory

--2.1 Agricultural location theory

--2.1 Test

-2.2 Growth Pole Theory

--2.2 Growth Pole Theory

--2.2 Test

-2.3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2.3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2.3 Test

-2.4 Pole & Axis System Theory

--2.4 Pole & Axis System Theory

--2.4 Test

-2.5 Center-periphery theory

--2.5 Center-periphery theory

--2.5 Test

--Chapter 2 discussion

3.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nd Its Policy Application

-3.1 Why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1 Why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1 Test

-3.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2 Test

-3.3 Does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Offer Explanations?

--3.3 Does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Offer Explanations?

--3.3 Test

-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

--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

--3.4 Test

-3.5 Does the idea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work?

--3.5 Does the idea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work?

--Chapter 3 discussion

4. Principals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4.1 Regional Externality

--4.1 Regional Externality

--4.1 Test

-4.2 Endowment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4.2 Endowment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4.2 Test

-4.3 Role Boundary of Facilitating Government

--4.3 Role Boundary of Facilitating Government

--4.3 Test

-4.4 Spatial Optimal Equilibrium

--4.4 Spatial Optimal Equilibrium

--4.4 Test

-4.5 Evolution of Dynamic Spiral

--4.5 Evolution of Dynamic Spiral

--4.5 Test

--Chapter 4 discussion

5. The Practice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5.1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OFDI

--5.1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OFDI

--5.1 Test

-5.2 Commonness and New Trend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5.2 Commonness and New Trend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5.2 Test

-5.3 Industrial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Special Economic Zones

--5.3 Industrial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Special Economic Zones

--5.3 Test

-5.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Framework (GIFF)

--5.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Framework (GIFF)

--5.4 Test

-5.5 GIFF in Practice and Case Studies (Nigeria, Benin and Uzbekistan)

--5.5 GIFF in Practice and Case Studies (Nigeria, Benin and Uzbekistan)

--5.5 Test

--Chapter 5 discussion

6. The Practice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in China

- 6.1.1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model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 6.1.1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model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6.1.1 Test

- 6.1.2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County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 6.1.2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County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6.1.2 Test

- 6.2.1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Development Stage、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Res

-- 6.2.1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Development Stage、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Res

--6.2.1 Test

- 6.2.2 The other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and The Case of Qinyuan Pencil

-- 6.2.2 The other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and The Case of Qinyuan Pencil

--6.2.2 Test

- 6.2.3 The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6.2.3 The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6.2.3 Test

-6.2.4 The Other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6.2.4 The Other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6.2.4 Test

-6.3.1 The Case of Jinjiang and Guanling

--6.3.1 The Case of Jinjiang and Guanling

--6.3.1 Test

- 6.3.2 The Case of Qianyang and Changzhi

-- 6.3.2 The Case of Qianyang and Changzhi

--6.3.2 Test

- 6.3.3 The Case of Hotan

--6.3.3 The Case of Hotan

--Chapter 6 discussion

7. A Demonstra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7.1.1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7.1.1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7.1.1 Test

-7.1.2 Cases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7.1.2 Cases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7.1.2 Test

-7.2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 Jilin Revitalization

--7.2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 Jilin Revitalization

--7.2 Test

- 7.3.1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 7.3.1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7.3.1 Test

- 7.3.2 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7.3.2 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7.3.2 Test

-7.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Integ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High-quality Deve

--7.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Integ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High-quality Deve

--7.4 Test

--Chapter 7 discussion

Final Examination

-Final examination

3.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