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  5. The Practice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  5.1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OFDI >  5.1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OFDI

返回《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1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OFDI在线视频

下一节:5.2 Commonness and New Trend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返回《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1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OFDI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我叫于佳

来自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INSE)

我负责新结构经济学

在国际投资实践中的应用

我之前

在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SPIC)工作了8年多

负责能源

和矿业领域的海外投资

我也在做一些全球资源市场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

和宏观层面的实证研究

在加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之前

我在埃森哲担任

公用事业方面的顾问

关于我的教育背景

我毕业于北京大学

拥有法语和经济学双学位

获得了法国政府的奖学金

继续在法国学习

我在法国的CERDI-CNRS大学获得了

发展经济学和项目管理的两个硕士学位

并在那里获得了

发展经济学的博士学位

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

中国的“走出去”实证研究

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SEZ)诊断

中国的海外投资

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

能源和采矿业

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

及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

现在我还是亚洲开发银行的顾问

和世界能源理事会“未来能源领袖(FEL)”计划中

的第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的第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从2015年到2017年

我是FEL的全球董事会成员和发展委员会的关键成员

关于我的学术出版物

这里列出了我的一些学术成果

包括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倡议 可持续发展目标

金砖国家与

非洲工业化

发展中国家新结构经济学实践

全球经济治理等

这张幻灯片

展示了我们研究所的结构

(根据林教授的“知行合一”理论)我们有两个路线:

“”知”和“行”

在我们的“知”下有学术研究和教学团队

在“行”下则有三个部门

大家可以看到有国内团队和国际团队

以及负责企业培训项目的

企业发展团队

现在我们来看第五张幻灯片

因此 INSE的宗旨是我们是一个“智囊团”

这意味着我们在学术上是严谨的

以行动为导向 以政策为中心

本课程是关于新结构区域经济

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课程包括5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国的发展经验

和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部分是关于

发展中国家的共性和新趋势

第三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及经济特区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

接下来的第四部分是关于我们的方法论的

名为“增长甄别和因势利导”框架(GIFF)

最后 第5部分是关于实践中的GIFF模型

以及我们项目的不同案例研究 包括

尼日利亚 贝宁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案例研究

这些数字显示了中国的经济成就

1978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人均GDP只有156美元

这意味着是当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人均GDP的三分之一

2017年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美元

成为中上收入国家

自1978年以来

中国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

从1978年到2017年的39年间

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5%

2009年 中国经济规模首次超过日本

成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78年至2017年

中国进出口贸易

年均增长14.5%

1978年 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7%

现在已超过30%

2010年 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

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中国95%的出口产品都是制成品

因此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工厂”

和全球制造业基地

预计到2025年

中国将成为人均GDP为1.2万美元的

高收入国家

这张图显示的是中国的GDP总量

我们可以看到 从2000年开始

中国GDP加速增长 2007年超过德国

2010年超过日本

并可能在2025年左右超过美国

从中国的人均收入来看

现在已经超过1万美元

已经接近高收入国家

自2009年以来

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

2017年 中国出口了22.63万亿美元的商品

自2013年以来

中国也稳居世界

最大贸易国的地位

在此之前 美国是世界最大贸易国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从第6个五年计划到第12个五年计划

实际目标都已经实现了

就“十三五”规划而言

由于疫情的影响

实际成果会低于我们的预期

在这个图中

有几条不同颜色的线

绿线代表工业部门

对GDP增长的贡献

在1990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工业部门占据了主导地位

然而 2013年出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服务业

首次超过工业

成为对中国GDP贡献最大的行业

今天 第三产业

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那么现在我们如何解释中国的经济奇迹呢

根据我们的院长林毅夫教授所说

有四种解释

第一 有为政府

第二 有效的市场

第三点是充满活力的企业家精神

最后 不断创新

就充满活力的企业家精神来说

特别是在中国

现在私营部门企业

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这些企业对税收收入的贡献超过50%

对GDP贡献超过60% 贡献了70%的创新产品

以及总就业的80%以上

和新的就业机会的90%以上

因此 现在中国的私人企业

是非常活跃和有竞争力的

以下是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总结

第一 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提是

依靠技术创新

和产业升级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林毅夫教授提出的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

实现需要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协同作用

即政府干预与市场开放

并行的渐进式改革路径

第二 有效市场引导企业家

根据国家要素禀赋的

比较优势选择技术和产业

使比较优势逐渐从劳动或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

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

一个有为政府应调节市场失灵

改善“硬”(有形)和“软”(无形)基础设施

改善“硬”(有形)和“软”(无形)基础设施

并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提供外部性补偿

三是让有效市场和

有为政府发挥作用

针对改革开放初期

营商环境差的问题

设立经济特区

出口加工区

产业园区

这些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的

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得到改善

由此 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得以迅速发展

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

占领国内外市场

积累资本

促进了产业升级

最后 随着我国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升级

伴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劳动密集型产业

逐渐失去比较优势

将面临产业转移的压力

自工业革命以来

类似的转移已经发生了许多次

为接受工业转移的国家创造了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机会窗口

能够抓住这一机会之窗的

发展中国家将能够

在今后二 三十年中实现快速发展

摆脱贫困 成为新兴的工业化经济体

这张图显示的是

1982年到2018年的对外直接投资

从图中可以看出 2016年

由于中国对“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投资大幅增加

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内的外国直接

投资之间的差距

扩大了624亿美元

然而 2017年这一差距的缩小主要是

由于中国对

房地产 娱乐等非生产性资产的

海外投资的限制

也由于加大了对外国投资的审查

这是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数据

显示了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

我们可以看到 从2005年到2011年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约为4430亿美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

能源行业是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行业

投资额达1720亿美元

矿业是第二大行业

投资额达850亿美元

交通行业是第三大行业

而这一数据显示了中国从

2005年到2014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仅仅三年后 我们就看到了变化

现在总投资翻了一番

从4430亿增长到8700亿

和往常一样

能源行业一直是第一

近4000亿美元

交通运输是第二大行业

金额为1340亿美元

而矿业成为第三大行业

金额为1240亿美元

那么现在的情况呢

这里我们将看到最新的统计数据

就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后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的

海外投资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

能源行业一直是最大的行业

占比36%

和运输的19%

矿业9% 房地产9%

现在我们将从学术的角度来看

外商直接投资有五大驱动力

第一个是资源寻求

这里很容易理解资源寻求

特别是在中国

在过去的40年里

我们建造了许多基础设施 道路 建筑等

所以 我们需要大量的原材料

对于中国自己拥有的一些原材料来说

使用起来十分便利

然而 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中国不足的材料

所以 第一件事就是从别人那里购买

这意味着从其他国家进口

然而 由于中国市场很大

所以中国人在购买时

价格会上涨很多

因此 为了避免国际价格风险

中国公司更愿意直接投资

而不是从其他国家进口

所以说这种动机是资源寻求的动机

第二个动机是市场寻求

我来举个例子

例如 我自己 我是一个生产商

是一个中国的服装或鞋子生产商

每年我生产很多鞋子 裤子和衣服

我的产品不仅销往中国国内市场

还出口到欧美等其他市场

然而现在

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问题

和一些与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

所以我的成本增加了很多

因为我的市场在美国或者欧洲

所以我会想找一个更便宜的地方

比如

一些有贸易优惠协议的地方

例如非洲国家

因为非洲国家和美国之间有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这项贸易优惠协议

这意味着

如果你把非洲制造的产品出口到美国

你可以享受零关税

那么我为什么不从中国搬到非洲去呢

所以这种动机就是市场寻求的动机

第三是效率寻求

我继续用这个例子

在中国

特别是十年前

劳动力成本增加了很多

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如服装 制鞋等

生产成本也增加了

所以我想找一个劳动力成本

或自然资源成本更低的地方

这就是我从中国搬到

东南亚国家或非洲国家的原因

所以 这种动机

目的是节约成本

所以这种动机就是效率寻求动机

下一个是集聚效应

我继续用这个例子

现在我面对的是

非常高的关税

还有非常高的人工成本

所以最后 我决定搬到其他国家去

但是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做这个决定

坦白说 我不知道该去哪里

所以首先 我会看看其他人

其他在这个领域工作的朋友

如果他们都去这些国家投资

也许就意味着这些国家

有很好的投资环境

所以 我也会去

因此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转移到一个国家

在这个国家将会产生一个集聚效应

最后 是制度问题

这也很容易理解

一个治理良好 透明度高的国家

当然会吸引投资者

因此 这五种动机或驱动力

是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

现在我们将了解一下现实世界中

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动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前四大动机都是

与市场寻求相关的

例如 当地市场的规模

增长市场 供应商

和合作伙伴的存在

以及进入国际和地区市场的机会

这四个最大的动机都是市场寻求动机

再例如

更廉价的劳动力是第8个动机

自然资源的获取

甚至不在前10个动机之列

现在让我们关注一下中国的投资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人智库的统计数据

其中列出了对中国企业

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国家和地区

举个例子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

总的来看 除了马来西亚 智利和俄罗斯

其他经济体都是发达经济体

所以总的来说

中国公司更偏好对发达经济体投资

在这里 我们发现一些其他的有关

特殊部门统计数据

这张表显示的是自然资源部门

我们看到像俄罗斯

沙特阿拉伯 委内瑞拉 澳大利亚等国家

这其中有两类国家

一类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

如沙特阿拉伯 委内瑞拉等

而另一类国家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这张表展示的是

中国企业偏好投资的国家和地区

主要集中在农业 工业和服务业

我们可以看到 在农业部门

是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组合 如美国

当然也有以及发展中的经济体

对于工业部门

也有两类国家

一类像安哥拉 沙特阿拉伯

它们与重工业的联系紧密

因为它们的自然资源都非常丰富

还有像印度 越南 印度尼西亚

和巴基斯坦这类的国家

更多的是轻工业

也就是制造业

因为那里的劳动力成本低

优惠的贸易协定

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至于金融部门

当然都是发达的经济体

这张表显示的是

中国企业偏好的国家和地区

国家和地区还有重点发展的行业

我们有汽车工业 消费品

能源 金融 医疗保健 电信等

在这里有一个国家非常有意思

就是越南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

越南在汽车 消费品

和能源领域也很有吸引力

所以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

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我将在下一节中解释原因

让我们看看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点

和特点是什么

谢谢

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课程列表:

0.Course Introduction

-Course Introduction

1.An Overview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Origin of NSRE

-1.1.1 China's Physical Geography

--1.1.1 China's Physical Geography

--1.1.1 Test

-1.1.2 Hu Line

--1.1.2 Hu Line

--1.1.2 Test

-1.1.3 Economic catch-up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1.1.3 Economic catch-up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1.1.3 Test

-1.2.1 Overview of China’s economy

--1.2.1 Overview of China’s economy

--1.2.1 Test

-1.2.2 Coastal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1.2.2 Coastal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1.2.2 Test

-1.2.3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1.2.3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1.2.3 Test

-1.2.4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Plan

--1.2.4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Plan

--1.2.4 Test

-1.2.5 Rise of Central China Plan

--1.2.5 Rise of Central China Plan

--1.2.5 Test

-1.3.1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in functional area

--1.3.1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in functional area

--1.3.1 Test

-1.3.2 China’s urban agglomeration pattern and the economic effect

--1.3.2 China’s urban agglomeration pattern and the economic effect

--1.3.2 Test

--Chapter 1 discussion

2. Classical Theori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2.1 Agricultural location theory

--2.1 Agricultural location theory

--2.1 Test

-2.2 Growth Pole Theory

--2.2 Growth Pole Theory

--2.2 Test

-2.3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2.3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2.3 Test

-2.4 Pole & Axis System Theory

--2.4 Pole & Axis System Theory

--2.4 Test

-2.5 Center-periphery theory

--2.5 Center-periphery theory

--2.5 Test

--Chapter 2 discussion

3.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nd Its Policy Application

-3.1 Why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1 Why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1 Test

-3.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2 Test

-3.3 Does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Offer Explanations?

--3.3 Does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Offer Explanations?

--3.3 Test

-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

--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

--3.4 Test

-3.5 Does the idea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work?

--3.5 Does the idea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work?

--Chapter 3 discussion

4. Principals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4.1 Regional Externality

--4.1 Regional Externality

--4.1 Test

-4.2 Endowment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4.2 Endowment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4.2 Test

-4.3 Role Boundary of Facilitating Government

--4.3 Role Boundary of Facilitating Government

--4.3 Test

-4.4 Spatial Optimal Equilibrium

--4.4 Spatial Optimal Equilibrium

--4.4 Test

-4.5 Evolution of Dynamic Spiral

--4.5 Evolution of Dynamic Spiral

--4.5 Test

--Chapter 4 discussion

5. The Practice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5.1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OFDI

--5.1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OFDI

--5.1 Test

-5.2 Commonness and New Trend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5.2 Commonness and New Trend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5.2 Test

-5.3 Industrial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Special Economic Zones

--5.3 Industrial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Special Economic Zones

--5.3 Test

-5.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Framework (GIFF)

--5.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Framework (GIFF)

--5.4 Test

-5.5 GIFF in Practice and Case Studies (Nigeria, Benin and Uzbekistan)

--5.5 GIFF in Practice and Case Studies (Nigeria, Benin and Uzbekistan)

--5.5 Test

--Chapter 5 discussion

6. The Practice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in China

- 6.1.1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model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 6.1.1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model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6.1.1 Test

- 6.1.2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County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 6.1.2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County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6.1.2 Test

- 6.2.1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Development Stage、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Res

-- 6.2.1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Development Stage、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Res

--6.2.1 Test

- 6.2.2 The other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and The Case of Qinyuan Pencil

-- 6.2.2 The other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and The Case of Qinyuan Pencil

--6.2.2 Test

- 6.2.3 The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6.2.3 The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6.2.3 Test

-6.2.4 The Other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6.2.4 The Other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6.2.4 Test

-6.3.1 The Case of Jinjiang and Guanling

--6.3.1 The Case of Jinjiang and Guanling

--6.3.1 Test

- 6.3.2 The Case of Qianyang and Changzhi

-- 6.3.2 The Case of Qianyang and Changzhi

--6.3.2 Test

- 6.3.3 The Case of Hotan

--6.3.3 The Case of Hotan

--Chapter 6 discussion

7. A Demonstra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7.1.1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7.1.1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7.1.1 Test

-7.1.2 Cases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7.1.2 Cases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7.1.2 Test

-7.2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 Jilin Revitalization

--7.2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 Jilin Revitalization

--7.2 Test

- 7.3.1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 7.3.1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7.3.1 Test

- 7.3.2 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7.3.2 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7.3.2 Test

-7.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Integ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High-quality Deve

--7.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Integ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High-quality Deve

--7.4 Test

--Chapter 7 discussion

Final Examination

-Final examination

5.1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OFDI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