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3.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上) >  3.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上)

返回《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上)在线视频

下一节:3.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下)

返回《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欢迎大家走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堂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

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 意识及其本质和作用

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必然要对世界的本质问题

即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作出回答

在这个问题上

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种根本对立的理论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人对世界的实践关系出发

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为正确解决全部哲学问题

提供了科学的唯物主义基础

我们首先学习第一个问题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

在哲学史上

不同形态的唯物主义

对物质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观点出发

对物质概念做了科学的规定

并在这一个基础上

对运动、时间和空间等一系列问题

都进行了阐述

一 物质概念

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

森罗万象多姿多彩

从宇宙星体的运行

到地球物种的演化

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

以及人类文化的创造

无一不呈现出复杂的样态

体现着世界的多样性

从哲学上看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

无非是两大类现象

一类是物质现象

一类是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

也无非是两大类活动

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杂多与变化的现象中

是否有某种本源性的实在

作为其统一的基础

这就是世界的本源问题

或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两种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把精神性存在

看作本源性的实在

以各种方式把物质性存在

归结为精神性存在

以此说明世界的统一性

与之相反

唯物主义则将物质性存在

看作本源性的实在

将精神性存在

归结为物质性存在

以此说明世界的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对物质的正确理解

是我们认识和把握

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都是从这一前提出发

把物质范畴

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

从古到今

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

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过程

依据对物质概念理解的不同

和对世界物质统一性

说明方式的不同

可以把唯物主义哲学

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

即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

古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是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第一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试图从某些具体物质形态出发

说明世界的统一性

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物质性本源

例如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

将水视为世间万物的本源

赫拉克利特认为

火是万物的本源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

将世界的本源归结为原子

这种观点意味着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

同时在中国古代哲学中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五行说

也属于典型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总之

就其坚持从物质存在出发

去说明世界的统一性

而不是到精神性东西中

寻求世界本源而言

古代唯物主义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

但就其把物质混同于

某些具体的物质存在形态

因而对世界物质性本源的理解

带有直观和朴素的色彩而言

它又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在这一点上

它始终难逃唯心主义的攻击

第二

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是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第二种形态

这种物质观

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

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

微观结构层次原子

虽然是唯物主义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现的基础上

但却不能正确理解

哲学的物质概念

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因而经不起自然科学

进一步发展的检验

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

此外

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将人与世界分割开来

无法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中去

不能说明社会运动的物质性

以至于在社会历史领域中

陷入了唯心主义

第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以往的唯物主义

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

即只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事物

只着眼于解释世界

离开实践

去论证物质的第一性原则

从而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理论困境

因此

针对旧唯物主义的对对象、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

或者直观的形式

去理解的严重缺陷

马克思认为

还必须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必须将其视为感性的人的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

正是从实践的观点出发

列宁提出了

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这一界定

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

理解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实现了物质定义的科学化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

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是从物质与意识的

对立统一关系中

把握和规定物质的

物质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

这就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

独立性

根源性

以及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因为意识

不过是物质的反应

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所以

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质

第二

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

批判了不可知论

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

未被人类认识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

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

都是客观存在的

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

人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

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第三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

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

又把它们区别开来

从个性中看到共性

从相对中找到绝对

从暂时中发现永恒

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第四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

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于物质概念的革命性变革

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

从而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

建立起能够统一说明

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

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

下面我们看第二个问题

物质的存在形态

要正确的认识物质世界

还需要进一步把握物质的

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

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第一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物质根本属性的哲学范畴

它概括了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本质

从最简单的位移

到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

和社会的变化

直到人的思维

这种最复杂的活动

简单的说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运动是物质不可分割的根本属性

任何物质存在形式

从微观粒子到人类社会

无不处在运动之中

物质不能脱离运动而存在

同样

运动也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它只能从一种形式

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物质也存在某种相对的静止状态

相对静止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具有质的稳定性

在这个阶段和这个时期

事物的性质基本不变

二是在特定条件下

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没有发生变化

如物体间的空间关系

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未发生变化

总之

运动是绝对的

而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事物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即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第二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所谓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正是人们对时间不可逆性的体验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是三维性

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物质运动

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

纯粹时间和空间

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

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

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总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物质、运动 、时间、空间

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下面我们看第三个问题

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现实中千差万别的物质存在

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存在

即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自然存在是指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存在

包括无机界和生物界

社会存在是指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

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

以及自然环境、人口因素

在自然存在范围内

从无机物质到生命物质

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一次重大的飞跃

从自然存在到社会存在

则是一次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

在运动方式上

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构成了社会存在

与自然存在之间的深刻差异

社会存在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

尽管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并没有也不可能使人的活动

脱离物质世界的客观制约性

而成为主观任意的活动

但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却将人与其他存在物区别开来

使之成为物质世界中

最高级的存在物

社会存在是从自然存在发展而来的

在现实世界中

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两个部分

而是相互交叉

相互包含的

总之人类社会发展史说明

进入社会存在中的

自然存在的领域

在广度和深度上

都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

而不断地扩大着

社会存在是不断变化

发展着的客观实在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

意识及其本质和作用

以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列表:

第一章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1.1哲学与世界观、人生观

--1.1哲学与世界观、人生观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1.3哲学的基本派别

--1.3哲学的基本派别

-第一章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上)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上)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下)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下)

-2.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上)

--3.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上)

-3.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下)

--3.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下)

-3.3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3.3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3.4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3.4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3.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上)

--3.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上)

-3.6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下)

--3.6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下)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 实践与世界

-4.1实践的本质

--4.1实践的本质

-4.2实践的类型

--4.2实践的类型

-4.3实践的结构与过程

--4.3实践的结构与过程

-4.4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4.4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第四章 实践与世界

第五章 认识与真理

-5.1认识的基础与本质

--5.1认识的基础与本质

-5.2认识的运动过程(上)

--5.2认识的运动过程(上)

-5.3认识的运动过程(下)

--5.3认识的运动过程(下)

-5.4真理的本质和特征

--5.4真理的本质和特征

-5.5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5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五章 认识与真理

第六章 价值与价值评价

-6.1价值与价值评价

--6.1价值与价值评价

-6.2价值评价及其科学性

--6.2价值评价及其科学性

-6.3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

--6.3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

-第六章 价值与价值评价

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7.1历史与人的活动

--7.1历史与人的活动

-7.2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7.2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7.3历史规律的作用方式

--7.3历史规律的作用方式

-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第八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3社会基本矛盾与阶级斗争

--8.3社会基本矛盾与阶级斗争

-第八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第九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1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9.1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9.2个人的历史作用

--9.2个人的历史作用

-9.3群众的组织和作用的发挥

--9.3群众的组织和作用的发挥

-第九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章 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0.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10.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10.2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

--10.2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

-10.3人的发展与人类解放

--10.3人的发展与人类解放

-第十章 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3.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