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常见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 第1章 乳腺肿瘤 > 第1.7节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同学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慕课课堂
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肿瘤外科的管海涛医生
今天我们讨论的内容是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策略
首先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资料
2012年全球约有170万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
死亡约52万例
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
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2016年美国新发乳腺癌患者
超过246600例
死亡超过40000例
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也呈现
逐年增高的趋势
以上海市为例
从1972年开始上海有了肿瘤登记制度
当时乳腺癌的发病率为17.7/10万
到2010年时已上升到56/10万
自1989年起
跃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
一直保持至今
并且其发病率还在持续攀升
2015年中国癌症报告显示
我国新发乳腺癌患者超过270000例
死亡69500例
其发病率位于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死亡率位于第四位
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
城市高于农村
自30岁以后迅速升高
至55岁时达到发病高峰
发病率达到了94.70/10万
其中城市为111.75/10万
农村为72.35/10万
我国乳腺癌
诊断时平均年龄为45-55岁
较西方女性更为年轻
发病时60%的患者处于绝经前
近年来我国ER/P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比例
呈上升趋势
约占全部乳腺癌的70%
因此内分泌治疗在绝经以前
HR+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从1895年
George Thomas Beatson教授
完成第一例切除卵巢
治疗晚期乳腺癌并获得成功算起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期间经历了ER的分离
药物的更新换代
治疗方法
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提高
这张图的左半部分显示的是
我们人体正常的雌激素产生的
内分泌调节通路
在我们正常女性人体中
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作用于垂体前叶
垂体前叶释放
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再作用于卵巢刺激卵泡发育
产生雌激素
雌激素再作用于靶器官
例如乳腺
额这张图的右半部分显示的是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作用靶点
GnRha阻断了GnRH
从下丘脑到垂体的通路
从最高处抑制了FSH、LH的释放
也就抑制了卵巢的功能
使其不再产生雌激素
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第二类是针对雌激素受体的
他莫昔芬和氟维司群可以阻断
雌激素受体和雌激素的结合
同时氟维司群还可以下调雌激素受体
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而芳香化酶抑制剂
则是针对绝经后的患者
抑制芳香化酶
从而减少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
进一步减少体内的雌激素
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发展的历程中
有几个主要的里程碑
一 三苯氧胺标准治疗地位的确立
二OFS在绝经前HR+患者中
与TAM或AI的联合使用
三AI成为绝经以后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
四辅助内分泌治疗
从5年到10年的延长
五辅助内分泌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
在今天的讲座中
我们主要讨论
辅助内分泌治疗
从5年到10年的延长
OFS在绝经以前HR+患者中
与TAM或AI的联合使用
这两个内容
同时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辅助内分泌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
早期乳腺癌一旦复发
进入晚期则不可治愈
患者生存时间有限
研究表示
仅有20%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可存活5年
辅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消除
抑制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转移
从而尽可能地减少
延缓复发增加治愈
ER+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术后有两大复发高峰
一个位于术后2-3年
另一个位于7-9年
1998年EBCTCG的研究显示
5年TAM辅助治疗
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
47%的复发风险和26%的死亡风险
使生存的改善至少可以达到10年
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获益相似
2011年EBCTCG报道了
5年TAM治疗后随访15年的结果
可以看到TAM的获益仍在继续
其中死亡减少绝对获益达到9.2%
复发减少绝对获益达到了13.2%
那么5年的TAM 治疗是否已经足够了
答案是否定的
5年TAM的治疗
乳腺癌的远期复发风险仍然持续存在
这是一篇来自2016年ASCO年会的报告
报告集中分析了
共计来自91个临床试验
46138例
5年标准内分泌治疗结束后
仍然存活且无复发转移的患者
探寻复发相关风险因素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
即使对于T1N0的患者
在完成5年辅助内分泌治疗以后
在随后的第15年
其任何乳腺癌相关事件的发生率约为 21%
远处复发率为14%
且T分期越高复发率越高
对于相同的T分期
淋巴结阳性数目越多转移率越高
组织学分级越高
转移率越高
T+N评分越高
远处复发率越高
总之
5年内分泌辅助治疗后的远期复发风险
仍不容忽视
那么延长内分泌治疗是否
可以让患者进一步获益呢
ATLAS及aTTOm研究对比了
TAM给药5年和10年的结果
ATLAS研究发现
延长治疗组
在治疗开始10年后
显示出生存的改善
乳腺癌特异死亡率减少了2.8%
复发率减少了3.7%
差异有显著性
aTTom & ATLAS研究一致提示
10年的他莫昔芬辅助治疗
显示长期的生存获益
乳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降低了25%
总死亡风险降低了16%
而一项包含了5项研究的META 分析
表明对LN+ 的患者
10年TAM的治疗获益更为显著
因此NCCN 指南
建议对于绝经前的HR+的患者
给予5年的TAM治疗
在完成5年的TAM 治疗以后
如果患者仍处于绝经前的状态
可以考虑再继续给予5年的TAM治疗
我们下面看一下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患者
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进展
即卵巢功能抑制该不该用
该和谁联用
对早期的MA5、NSABP
B30、ZEBRA等临床试验回顾
发现
如果年轻患者在化疗后发生闭经
那么这部分患者
较未闭经的患者预后更好
这就提出了假设
进一步降低HR+的
年轻乳腺癌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
是否可转变为生存获益
人为的卵巢功能抑制
是否可以改善预后
为此2003年国际乳腺癌研究组
发起了SOFT和TEXT
两项大型随机III期临床研究
以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SOFT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了3组
TAM 5年组
TAM+OFS组
依西美坦+OFS组
TEXT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了两组
一组是TAM+OFS
另外一组是依西美坦+OFS
因为SOFT研究中的后两组
与TEXT研究中的分组一样
所以最终将这两个研究
相同部分的数据进行了合并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研究的结果
在随访了67个月以后
SOFT 研究进行了第一次报告
结果表明在总人群中
T+OFS 相比于 T
DF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1
但是在亚组分析中
我们发现了获益的人群
即既往接受了化疗的患者
在这一组人群中
他莫昔芬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相对于他莫昔芬单药
5年无乳腺癌发生绝对获益4.5%
无远处转移绝对获益1.2%
依西美坦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相对于他莫昔芬单药
5年无乳腺癌发生绝对获益7.7%
5年无远处转移绝对获益4.2%
在既往化疗组
相比于TAM单药
他莫昔芬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显著降低了36%的死亡风险
p=0.03
相对风险比为0.64
差异有显著性
尤其是小于35岁亚组获益更为显著
既往化疗组的患者有什么特征呢
第一是年轻
40岁以下的患者居多
二 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较多
三 肿块较大 大于2cm
四 组织学分级较高
多为2级或3级
在安全性方面
两组的不良反应相似
SOFT研究小结
绝经前HR+的乳腺癌患者
在应用他莫昔芬的基础上
加用卵巢功能抑制
是否有进一步的获益
总体患者
没有从卵巢功能抑制中获益
部分患者接受
他莫昔芬单药治疗的疗效很好
但是对于高危患者
他莫昔芬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减少了复发 转移
降低了死亡
卵巢功能抑制使得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治疗变成了可能
有可能进一步降低高危患者的复发
哪些患者属于高危患者呢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属于高危患者
第一化疗以后仍维持
绝经前雌二醇水平
二复发风险足以需要辅助化疗
三年轻
四淋巴结阳性
五肿块大于2cm
六组织学分级高
二级或者是三级
SOFT & TEXT联合分析
主要回答了
绝经以前应用OFS的前提下
芳香化酶抑制剂
可否比他莫昔芬有更大的获益
这个问题
主要目的是比较
依西美坦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和他莫昔芬联合卵巢功能抑制的疗效
首要终点是
无病生存时间次要终点是
BCFI(无乳腺癌间期)
和DRFI(无远处复发间期)
和OS(总生存)
结果表明
依西美坦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显著改善了无病生存
降低了复发风险
同时依西美坦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显著改善了无乳腺癌生存
降低了远处转移
但是没有改善OS
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患者是否接受化疗
淋巴结是否阳性
依西美坦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的无疾病生存均优于
他莫昔芬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安全性方面两组的
不良反应大致相似
SOFT & TEXT联合分析小结
绝经以前应用卵巢功能抑制的前提下
芳香化酶抑制剂可否比
他莫昔芬有更大的获益
相比于他莫昔芬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显著改善了DFS
降低了复发风险
是绝经前
HR+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两组总生存无显著性差异
但目前随访时间较短
无法下定论
AI+OFS的不良反应与TAM+OFS相似
基于SOFT和TEXT的研究结果
2015年在St Gallen乳腺癌大会上
专家对绝经以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
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投票
大会上就2个典型的病例进行了投票
病例一为
一例低危患者
患者预后较好
他莫昔芬单药内分泌治疗就已足够
病例二为一例高危患者
患者年轻、淋巴结阳性
组织学分级高、维持绝经前雌二醇水平
应选择芳香化酶抑制剂
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采用OFS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专家投票结果表明
年龄小于35岁
辅助化疗后仍
恢复绝经前激素水平
组织学分级3级
4个以上的淋巴结转移
多基因检测显示不良的预后
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因素
选择OFS + AI而非OFS + TAM时
应考虑哪些因素呢
投票结果包括
年龄小于35岁
辅助化疗后仍恢复
绝经前激素水平
组织学分级3级
4个以上的淋巴结转移
多基因检测显示不良预后
这些因素是我们选择
OFS + AI而不是OFS + TAM时
应考虑的因素
关于OFS的最佳持续时间
56.7%的专家
支持卵巢功能抑制的用药时间为5年
基于以上研究
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
辅助内分泌治疗
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
更新后的指南推荐
对于高危患者应当在辅助内分泌治疗时
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而低风险患者中则不应卵巢功能抑制
对于通常会被建议接受辅助化疗的
Ⅱ或Ⅲ期患者
应在内分泌治疗的同时
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对于考虑辅助化疗的高复发风险的
Ⅰ期或者Ⅱ期患者
也可以考虑内分泌治疗时
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对于不适于化疗的Ⅰ期患者
应当接受内分泌治疗
但不应接受卵巢功能抑制
对于肿瘤体积≤1 cm
且淋巴结阴性的患者
应当接受内分泌治疗
但不应接受卵巢功能抑制
推荐5年标准疗程
可以考虑将卵巢功能抑制
与他莫昔芬或AI联用
2018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建议
对于复发风险低的患者
包括淋巴结阴性
组织学分级一级
肿块小于2cm
无辅助化疗指征的患者
给与TAM 5年治疗已经足够
对于年轻患者
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包括组织学分级2-3级
淋巴结阳性1~3个
肿块大于2cm
或有辅助化疗指征
但是不愿意接受化疗的患者应给予卵巢功能抑制
联合他莫昔芬5年
而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患者
淋巴结大于等于4个
组织学分级3级的患者
应给予卵巢功能抑制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
5年的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在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
也指出对于低危患者给与5年TAM治疗即可
对于中高危患者应该给予OFS联合TAM或AIs
在2017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给出了
乳腺癌复发风险分组的具体要点
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标准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
从而决定具体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
另外在2017年的
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上
研究者对SOFT 和TEXT的随访结果
进行了更新
经过中位时间8年的随访
SOFT研究达到了其主要终点
在全组人群中
与他莫昔芬相比
他莫昔芬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或依西美坦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显著的提高了8年无病生存
p=0.009
对于研究的次要终点
与他莫昔芬相比
他莫昔芬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或依西美坦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略微提高了8年的总生存
亚组分析发现
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
他莫昔芬治疗远期复发风险很低
而前期接受过化疗的患者
与他莫昔芬相比
他莫昔芬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或依西美坦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略微提高了8年的总生存
SOFT &TEXT 联合分析9年的随访结果表明
E+OFS与T+OFS相比
显著提高了8年的无病生存率
对于研究的次要终点
与T+OFS相比
E+OFS显著提高了8年无乳腺癌复发
和无肿瘤远处转移
但两组患者的8年总生存率无差异
尽管目前辅助内分泌治疗有效降低了
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但仍有一部分人会复发
耐药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随着靶向药物的兴起
乳腺癌的靶向药物研究也在不断进行中
从基础领域来看
细胞周期紊乱在乳腺癌中非常常见
CDK4/6抑制剂用于乳腺癌的治疗
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临床试验方面
均有大量的研究结果
和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
MONARCH-3 PALOMA-2 MONALEESA-2
这三个临床试验
均证实了CDK4/6抑制剂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
一线治疗治疗 HR+HER2- 晚期乳腺癌
可以延长PFS 达10个月
基于上述研究
人们提出了能否在辅助内分泌治疗中
联合CDK4/6抑制剂
以进一步提高内分泌治疗的疗效
EarLEE-1是一项随机
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国际多中心临床3期研究
目的是观察
在高危人群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
加入2年的 Ribociclib
是否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类似的是EarLEE-2研究
目的是观察在中危人群
辅助内分泌治疗中
加入2年的 Ribocicli
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
PALLAS研究是观察在
辅助内分泌治疗中
加上2年的 Palbociclib
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
目前这三个临床实验的结果尚未公布
如果这三个临床研究的结果是阳性结果
将可能对未来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案的选择
产生影响
好了
以上便是我对绝经以前
HR+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
策略的介绍
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第1.1节 乳腺专科查体
--乳腺专科查体
--乳腺专科查体
--1.1 练习
-第1.2节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1.2 练习
-第1.3节 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
--1.3 练习
-第1.4节 乳腺肿瘤的微创治疗
--1.4 练习
-第1.5节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步骤
--1.5 练习
-第1.6节 乳腺癌个体化放疗
--乳腺癌个体化放疗
--乳腺癌个体化放疗
--1.6 练习
-第1.7节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1.7练习
-第1.8节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
--1.8练习
-第2.1节 脑胶质瘤的术后放疗原则及靶区勾画
--2.1 练习
-第3.1节 食管癌的诊治
--食管癌的诊治
--食管癌的诊治
--3.1 练习
-第3.2节 早期食管鳞癌的诊疗
--胃癌的诊疗
--3.2 练习
-第3.3节 胃癌的诊疗
--胃癌的诊疗
--胃癌的诊疗
--3.3 练习
-第3.4节 直肠癌的新辅助放疗
-- 直肠癌的新辅助放疗
--3.4 练习
-第4.1节 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
--4.1 练习
-第4.2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4.2 练习
-第4.3节 R0切除的NSCLC放射治疗
--4.3 练习
-5.1 练习
-6.1 练习
-宫颈癌
-7.1 练习
-前列腺癌
-8.1 练习
-9.1 练习
-淋巴瘤
-10.1 练习
-11.1 肿瘤内科急症的处理
-- 肿瘤内科急症的处理
--11.1 练习
-11.2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
--11.2 练习
-11.3 得了癌症怎么办?
--得了癌症怎么办?
--得了癌症怎么办?
--11.3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