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纯粹理性批判》导论 >  第一章 《纯粹理性批判》两版序言 >  第三节 B版序言: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 >  第三节 B版序言: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

返回《《纯粹理性批判》导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三节 B版序言: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一节 先天与先验

返回《《纯粹理性批判》导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三节 B版序言: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这次课程的内容是

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的内容

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

上一次课

我们了解了

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言的内容

批判超验的形而上学

在第一版序言当中

康德

对形而上学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

形而上学处于一种

比较郁闷的一种状态

第二版序言

和第一版序言不同

在第二版序言中

康德

对形而上学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这种积极的态度

体现在

一开始他就讲到

我们是否能将形而上学转变成一门科学呢

然后

他接着就讲我们确实能够完成这项工作

到底怎么来完成这项工作呢

康德认为

如果我们要想使得形而上学转变为一门科学

就要发动一场形而上学的革命

使得形而上学走上科学的道路

前提是

必须要学习科学家的方法

建构系统化的理论

为此

康德在第二版序言当中

通过数学

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革命

来理解他所谓的形而上学革命

在这儿

康德讲到了逻辑学

但是逻辑学很快一带而过

他对数学讲得比较多

他强调

数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科学

是因为数学家

开始认识到数学知识

既不是纯粹由观察得来的经验知识

也不是纯粹概念性知识

而是一些关于我们所建构的图形的先验知识

在这里康德对数学

有一种独特的理解

数学

涉及到了一种非概念的实在

他在第二版序言当中

他通过数学发展史上的一种

比如说几何学

等腰三角形

这个例子

强调

理性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建构作用

因此

数学预示了一种非概念的实在

就Nonconceptual

reality

和数学一样能踏上了科学道路

自然科学也是这样

他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考察自然科学

他说自然科学

之所以能够发展进步

是因为它不再局限于数据的积累

而开始以系统化的方式从事实验

以证实和否证

具有一般性的原则和理论

人的理性在这里

以系统化的方式

迫使自然界

回答一些理性预先设定的问题

在这里

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

理性不再是自己是自己的学生

理性迫使自然回答一些预先设定的问题

自然科学

遵循了一种

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

这种科学方法

在今天自然科学依然在使用

2017年6月30号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一个消息

他们的一项科学研究计划

就是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这样一种规划

从概念推演的阶段

进入到了

初步实施的阶段

这个初步实施的阶段是什么

就是开始一种实验

他们设计了一个航天器

让它来撞击小行星

从这个

实验我们能看到

它依然延续了康德所讲的

自然科学的这种假说演绎方法

科学家设置一个模型

然后迫使自然界来回答

通过实验来证实它

这是自然科学

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

由此我们看到

不管是数学还是自然科学

他们之所以能够

进步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什么呢

就是它们预设了有关

非概念知识在的一个基本假定

就是它们和经验有关系

这些假定是数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方针

由纯粹理性

所提供的先验原则就是这样一个原则

和这样一种非概念实在结合起来

它们怎么结合

这是康德所要研究的

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些先天原则

和这些非概念实在的结合

就是形而上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但是传统形而上学不研究这个

它们

要么就认为我们理性

有能力对它作出论断

要么就对这样的论断提出怀疑

因此

康德通过考察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划定了超验的形而上学

并非形而上学的全部

形而上学的立足之地

就在于要为自然科学数学的原则

提供一种哲学的辩护

在这个意义上

如果不要形而上学的话

那么我们的数学自然科学也变得不可能了

如果数学和自然科学要变成一种

普遍有效的科学知识

恰恰需要形而上学为这种原则进行一种

研究

对它的可能性不可能性做出一种裁决

因此沿着这样的思路

康德就设定了区分

超验形而上学和科学形而上学的一个

所谓的理性的法庭

这是康德在第二版序言里面提出来的

而且在后面

纯粹理性批判的文本当中

也不时地强调这一点

在这儿他强调了

理性的作用

我们来看一下这段话

Reason is competent

to know things

lying within

the bounds

of experience

but not to know

anything

lying outside them

在这儿

理性的这种作用

是什么呢

它只能是在

the bounds

of experience

只能在经验的界限之内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

经验为理性

提供了实施其能力的一个界限

在这里

一个理性法庭的

法官

就是经验

经验对

我们的先天知识

和非概念实在的结合

做出了裁决

它合法的结合和不合法的超越

也就是说

通过这种策略

康德要找到

区非合法与不合法的理性运用的一个基础

由此

在不同的形而上学之间作出原则性的区分

因此

在这个基础上

当理性运用到经验提供的材料

上面去的时候

那么它就是合法的

如果理性与经验

分道扬镳就是

超越了经验的时候

我们说它是超验的

trans

就是超越经验的

它就会与自身发生一种冲突

成为不合法的

因此我们说

知识的界限

就与经验的界限相一致

在这个意义上

可知的就是可经验的

不可知的

和不可经验的是对等的

也就说如果不可经验

那就是不可知的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界限

通过这样一个法庭

康德

就要对科学的形而上学

和超验的形而上学做出一个划分

康德不仅要我们知道

真正的形而上学是在什么情况下可能的

而且要我们知道

真正的形而上学

是在什么情况下不可能的

这并不是一个绕口令

真正的形而上学

什么情况下可能

如果是在经验的范围之内

那么它是可能的

如果要是超越了经验的范围

那就不会再有真正的形式上学

理性就要陷入一种困境

这是超验的形而上学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所拥有的先验知识

是一些适用于

可以通过感官经验加以认知的事物

但是我们不能将这些先验知识应用到

非经验的对象

比如说我们前面讲到的灵魂

上帝等等这样的主题上面去

所以超验的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

康德就做出了这样的一个区分和界定

如果我们要反对的是超验的形而上学

我们要建构的是科学的形而上学

那么我们如何能够把

形而上学转变成科学的呢

形而上学毕竟不是自然科学

它的转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这种可能性在哪里呢

康德

在第二版序言当中

通过对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考察

通过对

不同类型的形而上学的划分

通过设立一种理性的法庭

他讲到我们需要一种

思维方式的变革

我们要效仿自然科学

进行一种科学方法的一种变革

从而来寻求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

我们在

上一节课也提到了

形而上学在这个时期 它的一个存在

和认识论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

如果要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

那么

就要涉及到认识论的问题

也就是说

传统的认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要进行变革

这样一个问题

在第一次课

我们介绍康德哲学的基本语境的时候

提到过理性的一种困境

在这儿我们再稍微提一下

哲学的这种思维方式

在康德时期

就体现为

认识论

认识论

在近代就是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论唯理论的困境表现在

对经验论来说

如果我们的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话

那么知识就不可能具有普遍有效性

对于唯理论来说

如果知识是具有普遍必然性

那么它就必须是先天的

而不可能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

上次课我们知道

经验率和唯理论到了休谟这儿

休谟都对它们提出了质疑

通过因果问题

要么这种经验性的知识

不具有普遍必然性

它是偶然的

要么唯理论提供给我们的知识

只是我们知识大厦当中非常少的一部分

而且它和我们的经验没有关系

和自然科学提供的知识

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这样的矛盾就是

知识的先天性

也就是它的普遍必然性

和它的经验的

基础之间的这样一个矛盾

这就是传统思维方式的困境之一

由此

康德在第二版序言里面提出了一句话

也就是我们面对的问题

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

我们如何能先天的对象有所知晓呢

因为根据传统的认识论模式

我们要想认识事物的话

那么也就是说要把我们的认识

和知识

和我们的认识对象

object和我们的客体

对应起来

他们之间有一种

correspondence

获得一致才算是

获得了真理

但是问题在于

我们知道

我们心灵的这种认识

对对象的这种认识

永远只是一种影射

或者是一种反射

是一种representation

一种表象

那么这样的一种表象

和对象之间的一致

就遇到了两个问题

至少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

外部事物及其属性

如何能够挪到我们的头脑当中来

也就是说根据传统的这种认识模式

用当代西方一位哲学家的话来说

就是Richard Rorty

他说我们的心灵就是一面镜子

我们的对象

影射到我们的心灵当中

但是外部属性

事物及其属性如何能够

完全影射到我们的

mind里面去呢

它毕竟是影射

心灵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事物本身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

即使我们这种假设这是可能的

建立在后天经验基础上的知识

如何才能具有普遍必然性呢

传统知识论

模式就是

我们的认识要和我们的客体相对应

康德说

如果传统认识论陷入困顿

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呢

我们现在要进行理性的批判

对理性进行考察

那么我们能不能颠倒过来

就像哥白尼在自然科学当中的革命似的

不再是让太阳围绕着地球转

不再以地球为核心

反过来让地球绕着太阳转

那么在哲学认识当中也是

我们思维方式颠倒一下

我们不再是以objects

为核心

我们现在以mind为核心

我们不再用我们的mind来符合我们的

objects

反过来

用我们的objects

来符合我们的mind

也就是说

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

不再是用我们的表象去符合我们的对象

也就是说不再是用

我们的表象来符合它

这是传统的认识论

反过来用我们的

对象来符合我们的这种表象

这是如何是可能的呢

康德

讲到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

就是说

the mind

does not conform to

its objects

那么conform就是传统的

correspondence

On the contrary

the objects of

consciousness

conform to the

structure & operations

of the mind itself

那么我们的对象怎么来

符合我们mind这种结构和它的活动呢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就是要做这样一种考察

就是要考察

怎么使得我们的

对象和我们的这种

表象之间的符合是一致的

康德的任务

首先是从我们理性的考察开始

这样的一种考察

就是把我们的心灵

区分为三种能力

一个是感性

一个是知性

一个是理性

这三种

先天的理性能力

又有三种

基本的

先天形式

就是它要发挥作用的话

它要借助于三种形式

一种呢就是时间和空间

在Sensibility

就是感性的层面

要借助的是时间和空间

那么在这里的这个form

时间空间

到知性这个领域

要借助的就是范畴

Categories

到了理性

它要借助于理念

这是对心灵结构的一种分析

通过这种分析这只是我们的mind

的结构做了一个分析

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

康德要把mind

和object连接起来

我们的object

也就是我们传统的

客体这个领域

这是主体的领域

这个是客体

这个客体 我们的主体怎么让它符合它呢?是哪一部分符合它呢

康德做出一种考察

我们能够对

经验的对象进行认识

只是这一个领域是

phenomena现象界

对于这样的

noumena领域

我们保持一种崇敬的心情

我们不能对它进行做出任何的认识

也就是说运用我们的先天知识

运用我们的先天能力

和先天的认识形式

我们能够对现象界做出一种认识

形成知识

在这个领域就构成了我们的知识

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领域

我们只能保持一种信仰

那么通过这样一种区分

表象和对象之间的这种符合就是可能的

也就是说用我们的

object

来符合我们的subject 有可能

为什么

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一个对象

恰恰就是

我们的认识形式和我们的

认识能力构造出来的

所以用它来符合我们当然是可能的了

这是康德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整个纯粹理性批判

就是要把这样一个思想核心

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通过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部分把它展现出来

就是这本书的一种要旨

后面我们会详细的了解

现在我们要知道的是

通过这样一种哥白尼式革命

我们的对象领域划分成两个

一个是phenomenon

一个是nomenon

也就是说一个是显现一个是物自身

一个是物自身

也就是说一个是显现一个是物自身

我们的对象域分成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

构成了区分

真正的形而上学和

超验的形而上学的一个基础

什么是真正的形而上学呢

康德讲到

我们以显相为基础的

形而上学

就是一种真正的形而上学

为什么

这样的形而上学它是经验的

它是合法的

它有经验的基础

它是对经验对象的一种认识

与此相反的呢

关于这种

things in themselves

物自身这样一个领域呢

我们形不成任何的知识

时间和空间这种先天的形式

我们的范畴决不能运用到这种

领域去

这样的应用就会出错

就会犯错

理性就会陷入困顿

所以超验形而上学是

不能形成任何知识的

在这个意义上

通过这样一个区分

康德就告诉我们

超验形而上学是不是我们就不要它了呢

康德说恰恰不是

如果超验的形而上学应该被抛弃

那么我们对先验形而上学的对象包括

上帝

自由意志

灵魂不灭

这样的主题也就被抛弃了

但是康德说我们发现

我们必须否认自己对于这些事物拥有知识

如此呢才能对它们怀抱虔敬的信仰

那么也就是说对于信仰

我们要留下宽阔的地盘

我们要通过这样的一种

哥白尼式的革命

限定我们的知识

限定我们理性的界限

只是在经验的范围之内来形成知识

那么把

广阔的天地留给理性

去保持一种虔敬的信仰

由此我们的人的这种自由

我们的价值

我们的尊严

才有了一个安放之地

通过这样一种哥白尼式革命

我们就看到

康德在第二版序言里讲到

这样的革命有消极的作用和积极的作用

消极的作用

就是它对我们的知识作出了限制

这样的限制 就是

bounds of experience

就是经验的界限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消极的

但是

积极的意义它就是为我们信仰留下了宽阔的天地

留下了宽阔的天地

积极的意义它就是为我们信仰留下了宽阔的天地

比如说警察每天要遏制那些犯罪

抓小偷等等

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限制性的

它是消极的

但是正是警察的这样一个作用

保证了人民广大人民的这种幸福安宁

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积极的

康德说他的纯粹理性批判

他的哥白尼式革命

他的哥白尼式革命

就是在这个意义上

它既是消极的又是积极的

由此我们来看

康德的这种

哥白尼式革命

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通过主体

先天的认识形式来确立科学知识的普遍有效性

另一方面

通过认识能力的限制 为自由开辟了道路

为自由开辟了道路

通过认识能力的限制 为自由开辟了道路

而且这后一个方面

真正体现了康德哲学的一个根本的精神

因此我们说自由是康德哲学的一个拱顶石

这一点恰恰体现在

他通过哥白尼式革命之后

为信仰留下的地盘

这一部分内容就是康德第二版序言的内容

它的核心

就是康德通过效仿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试图在哲学当中

进行一种哥白尼式的变革

通过这样一种变革

使得形而上学踏上科学的道路

这次课程的内容

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纯粹理性批判》导论课程列表:

第一章 《纯粹理性批判》两版序言

-第一节 康德哲学的基本精神

--第一节 康德哲学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 A版序言:批判超验形而上学

--第二节 A版序言:批判超验形而上学

-第三节 B版序言: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

--第三节 B版序言: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

-第一章 《纯粹理性批判》两版序言--习题

第二章 《纯粹理性批判》导言

-第一节 先天与先验

--第一节 先天与先验

-第二节 分析与综合

--第二节 分析与综合

-第三节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第三节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第二章 《纯粹理性批判》导言--习题

第三章 康德的时空观

-第一节 直观与概念

--第一节 直观与概念

-第二节 康德的时空观

--第二节 康德的时空观

-第三章 康德的时空观--习题

第四章 先验观念论

-第一节 先验观念论的引入

--第一节 先验观念论的引入

-第二节 先验的观念性与经验的实在性

--第二节 先验的观念性和经验的实在性

-第四章 先验观念论--习题

第五章 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

-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

--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

-第五章 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习题

第六章 A版范畴先验演绎

-第一节 先验演绎的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 先验演绎的问题与方法

-第二节 A版范畴先验演绎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A版范畴先验演绎的基本思路

-第六章 A版范畴先验演绎--习题

第七章 B版范畴先验演绎

-第一节 B版演绎的论证思路

--第一节 B版演绎的论证思路

-第二节 如何理解统觉的综合统一性

--第二节 如何理解统觉的综合统一性

-第七章 B版范畴先验演绎--习题

第八章 经验的类比

-第一节 图型法

--第一节 图型法

-第二节 经验的类比

--第二节 经验的类比

-第八章 经验的类比--习题

第九章 驳斥唯心论

-驳斥唯心论

--驳斥唯心论

-第九章 驳斥唯心论--习题

第十章 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

-第十章 二律背反--习题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

第三节 B版序言: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