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纯粹理性批判》导论 > 第七章 B版范畴先验演绎 > 第一节 B版演绎的论证思路 > 第一节 B版演绎的论证思路
同学们好
这次课程的内容是
B版先验演绎的论证思路
在介绍具体内容之前
我们先来看一下
第二版先验演绎和第一版之间最突出的差别
在第二版的先演绎当中
康德对第一版做了大量的删减和压缩
也就是在很短的几段当中
就包含了第一版演绎当中所包含的内容
在这里综合概念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康德并没有突出
综合能力的具体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
康德把第一版的先验演绎
称之为是主观演绎
为什么呢
因为它事实上是通过考察
我们主体要具有对象的话
那么主体必须具有何种能力的认识过程
也就是说它聚焦于
形成经验的可能性的
先天基础的主观根源
这个短语的核心是什么呢
就是主观的根源
在这里
主观的根源探讨的就是
形成经验可能性的主观基础
第二版的客观演绎
却是要表明
在不涉及的主体的认识能力的情况下
经验的先天条件是什么
原则上来说
这两种先验演绎的论证方式
只是一种解释的不同表述
或者说它是同一种探究的两个方向
但是它们的地位并不真正是平等的
对康德来说
主观演绎也就是第一版演绎
严格上来说它就是非实质性的
也就是说第二版的重要性
要高于第一版演绎
上一节课给大家介绍了
康德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转变
为什么要重写先验演绎
一个原因就是康德被误解了
康德的先验演绎被认为是Berkeley式的
另外一个原因
就是第一版演绎的表述
非常晦涩和混乱
这些原因
使得康德改变了他的论证思路
也就是说在第二版当中
不再认真分析认识能力的各个层面
而是从自我统觉的
综合统一性出发来考察
在这一点 在后来又发生了不同的影响
对于后世的哲学家来说
比如海德格尔
我们上次提到他的《形而上学导论》
他就认为主观演绎非常重要
尤其是康德在主观演绎当中提出的想象力
所以他有句非常著名的一句话
想象力是知性与感性的共同根
而且他开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路向
就是现象学的思考方向
由这个我们
反过头来看康德
康德其实把这条路
已经走到了尽头
如果后世哲学家要想超越康德的话
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就是打破感性与知性的二元分立
在更高的层次上把它们统一起来
其后的哲学家
比如说费希特 谢林 黑格尔 叔本华
他们都在寻找
怎么把二者统一起来
但是在这里要注意
当我们把康德的划分统一起来之后
显象和物自身的划分就不存在了
也就是说
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要超越康德的话
其实
必须要采取另外一种超越的方式
回到康德之前的哲学
在康德之前
显象和物自身没有区分
不是两个领域
只是到了康德这里才做了区分
现在如果我们要超越康德
那就要让它以另外一种方式
结合起来
通过这样一个了解
我们对
第一版演绎和第二版演绎之间的
这种重要的差别
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
接下来
我们来看第二版先验演绎的论证思路
第二版先验演绎是客观演绎
论证的主旨就是
范畴是获得关于对象的经验性知识的必要条件
在这一部分
康德也把它分成两个部分
我们知道第一版演绎
是两个部分
第二版也是一样
但是这两个部分的基础不同
尽管有这种差别
它们都构成了
同一个证明的两个步骤
而不是对同一个内容的两种阐述方式
这是这两个部分的说明
第一步
康德论证了范畴的客观有效性
表明了范畴是思维对象所必需的条件
第二步康德证明
范畴必然要应用到经验对像上面去
从而具有客观实在性
这里讲的一个是客观有效性
一个是客观实在性
下面接着看一下
第一部分由15节到20节组成
康德在15节当中
确立了综合统一性的必要性
就说如果我们要认识的话
那么必要的一个前提条件
就是要知性发挥一种综合统一性
在16节当中
论证了统觉的先验统一性的必要性
强调了这种必要性是这样的一种要求
也就是说
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的我思
应当是可能的
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会特别强调
在第17节
康德就论证了
这种综合性要求正是对象被思维的条件
也就是说
这种综合性是
对象被思维的一个先决条件
第18节和19节
论证更加精炼
在18节中
康德就引入了自我意识的
客观的和必然的统一性
客观性和必然性康德在这里做了区别
他把这两个统一性和
经验的偶然的统一性区分开来了
在19节
康德把这种客观统一性与判断连接起来
重新论证了
自我意识条件
与对象的概念化条件的一致性
在20节中
康德就做出了一个论断
第一部分就结束了
什么论断
就连一个被给予的直观中的杂多
也从属于范畴
这种结论的得出
是根据综合统一性而来的
是根据综合统一性与判断的联结
结合在一起
从而与范畴结合在一起
而得出的这样一个结论
这是第一部分
在第21节到26节
构成了演绎的第二部分
这第二部分也分成几个小的段落
第一个就是21节到23节
是第二部分论证的一个预备性说明
我们来看一下第21节
第21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
过渡性的解释
他强调说
在上面的命题中
就开始了纯粹知性概念的一种演绎
在这种演绎中
既然范畴不依赖于感性
而仅仅在知性中产生
我就还必须抽调杂多
被给予一个经验性直观的方式
一边仅仅着眼于用
知性凭借范畴加到直观中的统一
这就是说为什么第二步是必要的
因此通过这段话
我们就看到在21节当中康德就假定
因为尚未表明
直观所接受的内容
必须要承认这种统一性
也就是说没有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
我们的直观不承认这样一种统一性
而构成了显象
就是说知性
运用不到直观材料上面去
如果康德在这里止步的话
他就可以断言
他分析了思想能够作为我们表象对象的主体
但是他无法断言
他已经表明了范畴
是超越认识的主观条件的
也就是说范畴具有客观有效性
这还是他需要证明的
所以在第二部分他就要表明
范畴之所以必要
是为了让直观对象的存在
而不只是让这些对象的被表象
不只是让它停留在这种
Mind idea这样一个层面它是real的
换而言之在这里
范畴之所以必要
是因为通过范畴
我们能够构造出直观的对象来
康德的这样一个目标
是通过借助纯直观来得以实现的
为什么呢
一切感觉内容都在时空当中被我们所表象
它必不可少的统一性
却依赖概念的运用
由此一切经验
都必须从属于范畴来得到保证
范畴必须进入直观
从而成为任何在直观中被表象的东西的
构成的条件
是它的一个先验的条件
也就是说
时空是形成对象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康德再次论证
范畴本身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因此范畴就使这个对象得以意可能了
使它成为了Available
范畴在构造这个对象当中
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
范畴和直观
一起构成了我们的认识对象
使得认识对象成为可能
这是康德特别强调的一点
也就是说为什么第二部分
要再花费功夫来论证
以及它要论证的内容
通过这样一种梳理
到24节
康德提出了
在第一版先验演绎当中就曾经提出过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想象力
他在这里对想象力进行了说明
他说
然而如果想象的综合
仅仅关涉统觉源始综合的统一
也就是说
仅仅关涉这种在范畴中被思维的统一
那么为了有别于纯然理智的联结
它就必须叫做想象力的先验综合
想象力是即便对象不在场
也在直观中表象对象的能力
在这里我们就看
康德在这里所讲的想象力
它是我们的一种faculty
是一种能力
但是它有独特性
具有两方面的特点
一个
它是与感性相关联的
另外一方面
它又是一种自发性的活动
能够对对象进行规定
所以它不是完全被规定的
而是可以去规定感官的
并且它又能够构成知性运用的主观条件
就是说它既和感性有关系
又和知性有关系
前面我们知道
康德对人类认识能力的划分
是三个能力或者三种能力
感性知性和理性
它并没有为
想象力和判断力留下位置
而想象力本身也是非常重要能力
我们刚才已经通过它的论述
知道了这一点
如果没有它
我们的认识同样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呢
感性和知性没有办法沟通起来
康德提出的这个想象力
它的重要性就在于
它既和感性有关系又和知性有关系
问题就来了
这个想象力是怎么来的呢
它的根源在哪里
与它相对应的东西是什么
上一次课我们也简单提到了
康德无法回答
到了第二版序言
康德做了一个解释
比如说经验主义者
所讲的这种回忆反思
经验性观念的比较综合等等
这些能力
在康德看来是一种再生的想象力
按照休谟的观点
它们服从的是什么规律呢
联想的法则
它从属于我们经验性规律
康德对这样的一种想象力
不予考虑
他要考虑的是什么呢
是生产的想象力
也就是说
这些联想的法则经验性的规律是如何发生的
它的可能性何在
这个才属于先验哲学的范畴
也就是说
生产的想象力
是康德所要探讨的
对于再生的想象力
它是此前经验论所探讨的
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不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
对于想象力
康德在这里做出了这样一种说明和界定
接下来
他在B154和155
通过画图为例来说明想象力
所具有的这样一种faculty
这种能力就是一种先验的统一性
他说我们不在思想中画出一条线
我们就不能思维任何线
不在思想中描画一个圆
就不能思维任何圆
不从一个点出发
设定三条线相互垂直
就根本不能表象空间中的三个维度
甚至不在划出一条直线时
仅仅注意我们逐步的规定
内感官所凭借的杂多综合的行动
并由此注意这种规定
在内感官中的演替
就不能够表象时间
它就通过这样的例子
来强调这想象力的这种先验统一性
也就是说
它对连接感性和知性的这种重要性
通过这样种描述
从22节到25节
这样一个论证思路
康德特别要强调的是范畴
通过与时空直观的关系而获得了
认识上的重要性
因此它们的有效性
也必须由此被限定在表象上面
引入了一个概念
这个概念就是想象力
来解释范畴
如何与自我知识密不可分的结合在一起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
对范畴的证明依然离不开先验观念论
通过这样一种解读我们知道
康德的先验演绎这一部分
最终要表明的结论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在先验感性论中
康德要表明时空是感性的先天形式条件
也就是说
是我们接受对象的一个先验前提
和它相对
范畴是经验的可能性的一个先天条件
这就是他在这里要特别证明的
对于这样一个证明的结论
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为两个结论
一个是范畴是时空当中
一般意义的显象上的规定
这个显象具有哲学上的规定性
有了这种规定性
也就有了使这个显象成为一个明确的对象的
这样一种可能性
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就是范畴的来源
是与时空相关的
作为知性的形式的统觉的
根本的综合统一性
也就是说它的来源
是综合统一性的原因
范畴为什么能发挥作用
是和综合统一性有关系的
这种统一性原理
又与时空有关系
也就是说与时间和空间都有关系
同时又是知性形式的统觉
是统觉当中的最高形式
也就说这种先验统一性
最高的形式表现为什么呢
康德这里就给了它一个界定
称之为是先验统觉或者自我意识
这个才是先验演绎
所要得出的最终的结论
所以我们说
在先验演绎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统觉的先验统一性的问题
康德在接下来的部分
对这个做了论述
在B161
他说明了这种综合统一性
当然在B160强调了这一点
接下来在161
他直接讲到了什么是综合统一性
他说这种综合的统一性呢
不可能是别的统一性
只能是在一个原始的意识中
按照范畴来连接一个被给予的
一般直观的杂多的统一性
这样的统一性呢
只不过是被运用于我们的感性直观罢了
就是说一个强调它的来源
另外一个强调它的运用的对象是什么
所以我们说一切综合
甚至是知觉成为可能的综合
都从属于范畴
在这个意义上
既然
经验是通过知觉的结合而形成的知识
所以范畴就是知识可能性的条件
从而也先天的适用于知识的一切对象
这是在康德这里特别强调的一点
有了前面的这些论述之后
到了B166
康德就给出了结论
我们来看一下
因为它说得非常的清楚
不通过范畴
我们就不能思维任何对象
不通过与那些概念相适应的直观
我们就不能认识任何被思维的对象
于是我们所有的直观都是感性的
如果这种知识的对象是被给予的
这种知识就是经验性的
但经验性的知识就是经验
因此除了关于可能经验的性的知识之外
我们不可能有任何先天知识
接下来在B169
康德就给我们讲述了先验演绎到底是什么
再强调一下
这一演绎乃是阐明
纯粹知性概念是经验的可能性的原则
但是这些原则
又是对空间和时间中的
一般而言的显象的规定
最后这种规定
出自统觉原始的综合统一
是知性与作为感性的原始形式的
空间与时间相关的形式
在这里
特别强调了
范畴是经验可能性的原则
范畴要应用的对象是什么呢
就是时空给予我们的感性材料
范畴为什么能够应用到
这些感性材料上面去对它进行认定
使得它成为我们可以认识的对象
根源就在于统觉的原始的综合统一性
这是康德找到的一个奥秘所在
到此为止
康德就完成了范畴的先验演绎
也就是说
赋予了范畴以客观有效性
和客观实在性
对于他所讲到的这个制高点
统觉的综合统一性
这是下一次课的内容
这次课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第一节 康德哲学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 A版序言:批判超验形而上学
-第三节 B版序言: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
-第一章 《纯粹理性批判》两版序言--习题
-第一节 先天与先验
-第二节 分析与综合
-第三节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第二章 《纯粹理性批判》导言--习题
-第一节 直观与概念
-第二节 康德的时空观
-第三章 康德的时空观--习题
-第一节 先验观念论的引入
-第二节 先验的观念性与经验的实在性
-第四章 先验观念论--习题
-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
-第五章 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习题
-第一节 先验演绎的问题与方法
-第二节 A版范畴先验演绎的基本思路
-第六章 A版范畴先验演绎--习题
-第一节 B版演绎的论证思路
-第二节 如何理解统觉的综合统一性
-第七章 B版范畴先验演绎--习题
-第一节 图型法
--第一节 图型法
-第二节 经验的类比
-第八章 经验的类比--习题
-驳斥唯心论
--驳斥唯心论
-第九章 驳斥唯心论--习题
-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
-第十章 二律背反--习题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