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哲思与诗意——禅诗鉴赏与创作 > 第7章 宋代的禅诗(上)(程刚) > 7.3 借禅以为诙:苏轼禅诗的谐趣 > 7.3 借禅以为诙:苏轼禅诗的谐趣
大家好 这节课我们来讲
苏轼禅师的谐趣
上节课我们讲到禅宗的虚无思想
对于苏轼诗词创作的影响
我们大部分人在人生遭遇挫折
尝尽人世辛酸时
会有人生虚无之感
苏轼不同 不管顺境逆境当中
不管是悲伤也好 欢乐也好
皆有人生如梦的感叹
我们大部分人会在认识到人生虚无之后
便悲观以对
而苏轼也不同
他看尽了人生虚无之本质
仍然能够达观以对
热情以对 幽默以对
这种达观幽默在很多的禅诗当中
也都有体现
他的《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诗
其中有这么几句
“寄声问道人 借禅以为诙
何所闻而来 何所见而去
道人笑不答 此意安在哉”
西晋时司马昭派钟会去窥视嵇康
嵇康正在打铁 旁若无人
对钟会不理不睬 仍然打他的铁
钟会很尴尬地站了一会起身要走
嵇康便问他
“你来到这里听到了什么
你离开时又看到了什么”
钟会回答说
“我听到了我听到的东西
我看到了我看到的东西”
这是一段充满禅宗公案式的机锋对话
宋代禅宗的公案常用这种诙谐
笑而不答 或答非所问的方式开悟弟子
这里的“借禅以为诙”
可以说比较准确的概括了
苏轼这一类禅诗的特点
举个例子
这是一首题壁诗
记录了苏轼与镇江纶长老的对话
“法师住焦山 而实未尝住”
这里的两个住
前一个是实际义
后面一个“住”是语带双关
“未尝住”就是“无住”
而“无住”是佛教当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六祖慧能的《坛经》有云
“以无住为本”
这里的“住”或者是静止义
或者是执着义
无住那就是无滞碍 无执着
然后是苏轼和纶长老的对话
和刚刚说到辩才法师一样
纶长老对于苏轼的问法
也是笑而不答
这是一种默照禅的方式
随后苏轼就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一个大长胡子的人
从来没有为胡子太长而感觉生活不便
突然有一天被人问到
这么长的胡子怎么睡觉
于是他回家之后便想着如何安放这胡子
摆在左边 摆在右边
摆在被子上面 摆在被子里面
如此辗转反侧 一夜无眠
为什么这个大胡子会让他辗转难眠
难道真是因为胡子的原因
他的胡子没有变化
为什么他之前不受困扰
一直可以安然入睡
所以困扰他的不是长胡子
而是滋长出来的念头
心心念念这胡子的安放
便是被念头所束缚
而非被胡子所束缚
苏轼说的这样一个有趣而有意味的故事
其实说的还是禅宗的
“无住”“无念”“无执”
《坛经》说
于一切上 念念不住 即无缚也
此是以无住为本
不要执着 不要停驻
让念头如流水般的即来即去
《神会语录》说
“众生本自心净 若更欲起心有修
即是妄心 不可得解脱”
唯有做到“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便得解脱 便能无住 便无妄心
这首诗歌是苏轼典型的
“借禅以为诙”的作品
借诙谐的故事 表达深刻的禅理
词这种文体本是以抒情为主
但苏轼的词风格多样
也会有这类充满禅理的谐趣之作
比如苏轼在泗州戏作《如梦令》词两阙
说到《如梦令》词
我们第一能记起的是
李清照充满青春少女气息的
“惊起一滩鸥鹭”
或者是 “应是绿肥红瘦”
元丰七年也就是1084年
这时的苏轼49岁
这个中年大叔的《如梦令》则不同
他的作品是深刻而幽默的
他以洗澡搓背为喻
所说的污垢 语带双关
名为身体之垢 实际说的是心灵之垢
这和很多佛经当中使用的比喻是一样的
如《无量寿经》所说
“洗濯垢污 显明清白”
苏轼说“居士本来无垢”
以“无垢”来比喻自己
秉性高洁 本来清净
这里也能读到六祖慧能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的影子
第二首“自净方能净彼”
佛教当中有“三自”之说
“自调 自净 自度”
其中“自净”指修禅之正念 正定
这还与佛经当中经常提及的
度人先度己 自己未度 而能度人
无有是处的说法相关
与这两首词可以参看的是宋代诗僧
惠洪《冷斋夜话》当中记载的一段故事
僧人可遵好题诗 而且颇为自负
在一处温泉壁间题诗
直待众生尘垢尽 我方清冷混常流
相传地藏王菩萨曾经发誓
“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
可遵的诗 暗含此意
等待洗净众生 温泉变为冷泉时
我便可以和光同尘 混迹于常流之中
常流在佛教当中就有凡夫俗子的含义
所以可遵的诗歌有凌驾众生之上的寓意
苏轼以充满机锋的诗歌对之
“若信众生本无垢 此泉何处觅寒温”
禅宗本来就有自性清净
不惹尘埃的思想
假如相信众生本来无垢
则此泉也无寒温之变
苏轼在这里俨然有众生平等
本自清净的含义
在这个斗机锋当中
显然苏轼的境界更高一筹
这两首诗
可以与苏轼的两首《如梦令》词对比来看
同样是洗澡
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譬喻
有洁净义 有度人义 有平等义
这些作品充满谐趣 幽默而深刻
真所谓“借禅以为诙”
苏轼的佛教思想融于生活 融于诗歌
他以幽默对抗人生之虚无
他以谐谑解构佛经之庄严
这些充满禅理 禅趣的诗词作品
值得仔细的品咂回味
谢谢大家
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
-1.1 拈花微笑:禅与诗的关系
-1.2 达摩西来:达摩禅的诗意
-第1章作业
-2.1 山水与净土:谢灵运的禅诗(上)
-2.2 山水与净土:谢灵运的禅诗(下)
-2.3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上)
-2.4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中)
-2.5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下)
-第2章作业
-3.1 翻著袜法:王梵志的禅诗(张海沙)
-3.2 寒山子的禅诗(张海沙)
-3.3 禅偈的文体形态与创作特征上(张振谦)
-3.4 禅偈的文体形态与创作特征下(张振谦)
-第3章作业
-4.1 无翅强摇空:唐太宗的禅诗
-4.2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上)
-4.3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中)
-4.4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下)
-4.5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上)
-4.6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中)
-4.7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下)
-第4章作业
-5.2 儒释交融:杜甫的禅诗
-5.3 空有不二:白居易的禅诗
-第5章作业
-6.2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中)
-6.3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下)
-7.1 绕路说禅与杨亿的禅诗
-7.2 空里浮花梦里身:苏轼禅诗的虚无
-7.3 借禅以为诙:苏轼禅诗的谐趣
-第7章作业
-8.1 打诨参禅与黄庭坚的禅诗
-8.2 禅是词家切玉刀——禅词的内容与形式
-第8章作业
-9.1 汤显祖的禅诗
-9.2 郑燮的禅诗
-9.3 龚自珍的禅诗
-第9章作业
-10.1 吃茶去:诗僧皎然的禅茶诗(1)
-10.2 吃茶去:诗僧皎然的禅茶诗(2)
-第10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