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哲思与诗意——禅诗鉴赏与创作 >  第5章 唐代的禅诗(下)(张振谦) >  5.2 儒释交融:杜甫的禅诗 >  5.2 儒释交融:杜甫的禅诗

返回《哲思与诗意——禅诗鉴赏与创作》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2 儒释交融:杜甫的禅诗在线视频

下一节:5.3 空有不二:白居易的禅诗

返回《哲思与诗意——禅诗鉴赏与创作》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2 儒释交融:杜甫的禅诗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我们今天来讲杜甫的禅诗

杜甫一生“奉儒守官”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历来被看作是典型的儒家诗人

后世推尊他为“诗圣”

其实 当时流行的佛教思想

尤其开元 天宝年间

盛极一时的禅学观念

对于杜甫及其作品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杜甫对佛禅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杜甫自幼丧母

父亲杜闲在外为官

他被寄居在洛阳的姑母家数年

其姑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这样的成长环境

一定会对杜甫产生诸多熏染

青年时期

杜甫游览奉先县龙门寺时就曾作诗说

已从招提游 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 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 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 令人发深省

这是现存杜诗中

最早表现佛教内容的作品

这首诗以宿龙门寺所见夜景为主

在幽静的夜晚

那回荡在寺院上空的钟声

蕴含着梵思禅意

成为了禅声佛唱的代名词

听到来自天际的神秘呼唤

也令作者深深地思索和反省

忽而有飘然离世之感

后来 杜甫由于科考不顺

仕途坎坷和战乱频发

颠沛流离 客居他乡

其间数历佛寺

创作有大量的佛寺诗

尤其在蜀地期间

写了不少这样的诗

比如他的《望牛头寺》

诗是这样写的

牛头见鹤林 梯迳绕幽深

春色浮山外 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 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 回看不住心

此诗描写了牛头寺景色和作者的观感

前两联着意于表现山寺的幽深静谧

后两联则写禅僧传法和自己受到的启悟

其中多用佛典禅语

不仅用了禅宗自喻佛法

代代相传称为传灯

和祗陀太子为佛陀建园林黄金布地的典故

结句还直接宣扬《金刚经》

“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观念

杜甫在蜀中期间

向佛学佛之心日益增长

曾在诗中表示

愿闻第一义 回向心地初

身许双峰寺 门求七祖禅

当然 尽管杜甫与佛教接触密切

也一再表示要遁入佛门

但儒家修 齐 治 平的理想

在其意识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

佛教思想一方面

成为他儒家积极用世之道的补充

另一方面又在他困顿失意时给予安慰

尤其在蜀中那几年

经过流离失所的逃难生涯

中原仍在鏖战纷争

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中

他咀嚼人生物理

体察内心委曲

写了不少平和闲淡 禅趣悠然的诗篇

比如他的《江亭》一诗就这样写道

坦腹江亭暖 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 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 欣欣物自私

故林归未得 排闷强裁诗

肃宗上元元年夏天

杜甫在朋友严武的资助下

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

在饱经战乱之苦后

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

妻子儿女同聚一处

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这首诗写于杜甫迁居草堂第二年的春天

在一次游临江之亭时有感而作

潜沉于作者心中的情绪

几经婉转之后得以抒发

接下来 我们对这首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首联入题 开门见山

写暮春时节 天气已经变暖

诗人杜甫离开成都草堂

来到江边小亭 坦腹休憩

吟诵着自己不久前创作的七律《野望》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

诗中描述了杜甫郊外出行

望着西山的皑皑白雪和浩渺的江水

想到自己与亲人分离

一人漂泊在外

岁月迟暮 身体多病

满腔的报国之志还未实现

想着萧条世事

悲凉的心境油然而生

颔联荡开一笔

不再写内心的忧虑

转向外在景物

因为此句景中寓情

富有禅趣而成为这首诗中的名句

“水流心不竞 云在意俱迟”

是通过眼前景来写心中意

“水流心不竞”是说俯瞰江水滔滔

争着向前奔跑 而诗人却心情平静

无意与流水相争

“云在意俱迟”是说仰观白云舒缓

那种悠闲自适

与诗人的闲适心情完全没有两样

“云”和“水”皆为运动之物

以外在的动写内心的静

共同传达出诗人的心意

与王维《终南别业》中的名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受禅宗的影响

唐诗中的“水”和“云”两个意象

往往是悠然自在的禅意象征

流水和白云自由自在 随时聚散

不为外物所累的特性

常用来表现文人空灵且无所执着的心境

杜甫诗句中的流水和白云

不仅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祥和的晚春之景

也平缓了诗人的心境

创造出安适和谐的艺术境界

这种境界作为一种心境的艺术表现

与禅境是相通的

作者的愁绪

真的可以在优美的景色中排遣掉吗

诗的后半部分给出了答案

颈联是此诗的转关

诗人的情绪由平和转向低沉

“寂寂春将晚”

带出心头的寂寞

感慨岁月和年华的流逝

“欣欣物自私”

则透露出万物兴盛而诗人独自忧伤的悲凉

这是一种移情入景的写法

晚春本来并不寂寞

诗人处境闲寂

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了

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 欣欣向荣

然而都与诗人无关

引不起诗人心情的愉悦

所以他就责怪春物的“自私”了

尾联“故林归未得 排闷强裁诗”

在结构上看似跳跃

与前六句不合

实则照应开头 收束全篇

流露出故园之思

表明不能忘情世事

与《野望》诗意颇为吻合

此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定

唐朝的其它国土还在进行着艰苦的战争

草堂本此句作

“江东犹苦战 回首一颦眉”便是明证

诗人在悠闲的隐居生活中

在流水白云之间

通过自心与万物生机契合如一的禅思

消解客愁 寻找抚慰

但最终还是忘不了国家的安危

陷入忧国忧民的愁绪中

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

杜甫表现禅意的山水诗

与王维此类作品的不同

王维的山水诗

往往是表面热热闹闹而内里恬静

杜甫的山水诗

则是表面上闲适纾缓

骨子里是焦灼苦闷

这与两位诗人的主导思想是分不开的

总的来说 杜甫对佛教的态度

显然是为我所用

他吸取了佛教中

博爱劝善思想和献身精神

这种精神

与儒家仁民爱物的核心思想并无矛盾之处

这种相似点

在杜甫晚年的思想中得到高度的融合

杜诗最大的特点是富含民胞物与

爱及天下的悲悯情怀

这既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也与大乘佛教普度众生

慈悲济世的精神深深地契合

佛禅文化在杜甫晚年

成了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

补充和丰富了他的儒学精神

好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哲思与诗意——禅诗鉴赏与创作课程列表:

第1章 禅与诗结合的渊源(张海沙)

-1.1 拈花微笑:禅与诗的关系

--1.1 拈花微笑:禅与诗的关系

-1.2 达摩西来:达摩禅的诗意

--1.2 达摩西来:达摩禅的诗意

-第1章 禅与诗结合的渊源(张海沙)

-第1章作业

第2章 先唐禅诗(何志军)

-2.1 山水与净土:谢灵运的禅诗(上)

--2.1 山水与净土:谢灵运的禅诗(上)

-2.2 山水与净土:谢灵运的禅诗(下)

--2.2 山水与净土:谢灵运的禅诗(下)

-2.3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上)

--2.3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上)

-2.4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中)

--2.4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中)

-2.5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下)

--2.5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下)

-第2章作业

-第2章 先唐禅诗(何志军)

第3章 僧人的禅诗(张海沙、张振谦)

-3.1 翻著袜法:王梵志的禅诗(张海沙)

--3.1 翻著袜法:王梵志的禅诗(张海沙)

-3.2 寒山子的禅诗(张海沙)

--3.2 寒山子的禅诗(张海沙)

-3.3 禅偈的文体形态与创作特征上(张振谦)

--3.3 禅偈的文体形态与创作特征上(张振谦)

-3.4 禅偈的文体形态与创作特征下(张振谦)

--3.4 禅偈的文体形态与创作特征下(张振谦)

-第3章 僧人的禅诗(张海沙、张振谦)

-第3章作业

第4章 唐代的禅诗(上)(张海沙)

-4.1 无翅强摇空:唐太宗的禅诗

--4.1 无翅强摇空:唐太宗的禅诗

-4.2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上)

--4.2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上)

-4.3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中)

--4.3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中)

-4.4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下)

--4.4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下)

-4.5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上)

--4.5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上)

-4.6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中)

--4.6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中)

-4.7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下)

--4.7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下)

-第4章 唐代的禅诗(上)(张海沙)

-第4章作业

第5章 唐代的禅诗(下)(张振谦)

-5.1 外佛内道:李白的禅诗

-5.2 儒释交融:杜甫的禅诗

--5.2 儒释交融:杜甫的禅诗

-5.3 空有不二:白居易的禅诗

--5.3 空有不二:白居易的禅诗

-第5章 唐代的禅诗(下)(张振谦)

-第5章作业

第6章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张海沙)

-6.2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中)

--6.2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中)

-6.3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下)

--6.3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下)

第7章 宋代的禅诗(上)(程刚)

-7.1 绕路说禅与杨亿的禅诗

--7.1 绕路说禅与杨亿的禅诗

-7.2 空里浮花梦里身:苏轼禅诗的虚无

--7.2 空里浮花梦里身:苏轼禅诗的虚无

-7.3 借禅以为诙:苏轼禅诗的谐趣

--7.3 借禅以为诙:苏轼禅诗的谐趣

-第七章 宋代的禅诗(上)(程刚)

-第7章作业

第8章 宋代的禅诗(下)(程刚)

-8.1 打诨参禅与黄庭坚的禅诗

--8.1 打诨参禅与黄庭坚的禅诗

-8.2 禅是词家切玉刀——禅词的内容与形式

--8.2 禅是词家切玉刀——禅词的内容与形式

-第八章 宋代的禅诗(下)(程刚)

-第8章作业

第9章 明清的禅诗(蔡亚平)

-9.1 汤显祖的禅诗

--9.1 汤显祖的禅诗

-9.2 郑燮的禅诗

--9.2 郑燮的禅诗

-9.3 龚自珍的禅诗

--9.3 龚自珍的禅诗

-第9章 明清的禅诗(蔡亚平)

-第9章作业

第10章 禅茶诗(何志军)

-10.1 吃茶去:诗僧皎然的禅茶诗(1)

--10.1 吃茶去:诗僧皎然的禅茶诗(1)

-10.2 吃茶去:诗僧皎然的禅茶诗(2)

--10.2 吃茶去:诗僧皎然的禅茶诗(2)

-第10章 禅茶诗(何志军)

-第10章作业

5.2 儒释交融:杜甫的禅诗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