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哲思与诗意——禅诗鉴赏与创作 >  第8章 宋代的禅诗(下)(程刚) >  8.1 打诨参禅与黄庭坚的禅诗 >  8.1 打诨参禅与黄庭坚的禅诗

返回《哲思与诗意——禅诗鉴赏与创作》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8.1 打诨参禅与黄庭坚的禅诗在线视频

下一节:8.2 禅是词家切玉刀——禅词的内容与形式

返回《哲思与诗意——禅诗鉴赏与创作》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8.1 打诨参禅与黄庭坚的禅诗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上次课我们讲到苏轼诗歌当中的

禅理与禅趣

在宋代诗歌史上

苏轼与他的学生黄庭坚并称“苏黄”

黄庭坚和老师一样也是习禅之人

但二人对于禅宗思想的选择

以及禅宗思想对他们各自诗歌的影响

呈现出了一些差异

明人袁傪坡说

黄苏皆好禅

谈者谓子瞻是士大夫禅

鲁直是祖师禅 盖优黄而劣苏也

所谓士大夫禅是贬低苏轼的一种说法

认为苏轼禅学修养是业余的“凡人禅”

不如黄庭坚 入门正 修养深

我们对这种品第高下暂且不论

但可以来看看北宋诗僧

惠洪对于二者差异的描述

惠洪可能是最早从禅学角度

注意到苏黄的区别

他在《东坡居士赞》中称苏轼

“视阎浮其一沤 而寄梦境于澹耳

开胸次之八荒 而露幻影如蛾眉”

而在《山谷老人赞》中称黄庭坚

“世波虽怒 而难移砥柱之操”

“幻影”和“砥柱”

正好是苏黄诗中常用的两类意象

于苏轼而言 禅宗对他的影响

是其诗词经常出现的

无常 如梦 幻灭的思想

表现在意象上就是梦 幻 泡 影

露 电 浮沤 微尘等的频繁使用

表现在人生态度上就是随缘任运

而对于黄庭坚而言

他则更多的喜欢用奇崛生硬的意象

如松柏 金石 砥柱等

其人生态度更多的不是随缘任运

而是对人生意义

与个人存在价值的执着追求

当代有学者由以“梦幻”与“真如”

来区别苏黄禅诗的差异

《五灯会元》记载了黄庭坚

与祖心禅师的一段公案

黄庭坚从祖心禅诗

希望能求得一条开悟的终南捷径

祖心对黄庭坚说

论语当中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者

你是儒门中人

你怎么理解孔子的这一段话

黄庭坚正准备解释

祖心便阻止他说 不对不对

黄庭坚感到十分困惑

有一天黄庭坚陪祖心外出游玩

正逢路旁桂花盛开

祖心问道 你闻到桂花的香味了吗

黄庭坚回答说闻到了

祖心则说 吾无隐乎尔

黄庭坚这才醒悟过来 他会心一笑

之前的困惑也就释然了

《论语》当中

和祖心所说的“吾无隐乎尔”

都是指最根本的道

祖心这是用四处弥漫 无处不在的花香

来比喻心性的触目皆在 当下即是

这个有意味的公案

可以说明黄庭坚与禅师的交往

以及所受到的禅宗思想的影响

黄庭坚与禅师的交往

还可以从一首作品来看

《寄黄龙清老三首》

这里黄龙是黄龙慧南禅师

清老是祖心禅师之后

主持黄龙山的灵源惟清禅师

诗有三首 我们来看其三

骑驴觅驴但可笑 非马喻马亦成痴

一天月色为谁好 二老风流只自知

“骑驴觅驴”句是禅宗经常用的一个譬喻

如《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

《神会大师》所说

诵经不见有无义 真似骑驴更觅驴

意思是人不知道即心即佛

看不到身上本来就有的佛性

而一味向外寻求

“非马喻马”句

出自《公孙龙子》当中的白马非马

“一天月色”又是来自佛教当中的典故

据《五灯会元》记载

有一天晚上 西堂 百丈 南泉三人

随侍马祖赏月

马祖问道“正恁么时如何”

西堂说 正好供养

百丈说 正好修行

南泉拂袖便行

马祖说 “经入藏 禅归海

惟有普愿 独超物外”

黄庭坚这里的意思是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二人的禅境只有二人自己心知

修禅要善于发明自性

另外这里还表示他和黄龙清老

如同南泉与马祖般心心相印

禅宗发展到北宋

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公案

以及对这些公案进行辑集 评注

讲解的现象

我们大家都知道

禅宗本来是比较简易的教派

历来主张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到了北宋以后

逐渐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

从“无字禅”时代走向“文字禅”时代

这种变化会给文学带来什么新的启发呢

有当代学者指出

禅发展到北宋的“以文字为禅”

与诗歌发展到北宋的“以文字为诗”

其时间与趋势是大致相近的

那这种相近仅仅是一种巧合吗

我们可以通过黄庭坚这个典型案例

看到这种诗与禅的转向的一致性

我们先来看看

宋代禅宗公案当中的一些对话方式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曰“庐陵米作么价”

问“如何是古佛心”

师曰“镇州萝卜重三斤”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曰“洞庭湖里浪滔天”

禅宗大师为使人顿悟自性

常常故意指东道西 答非所问

甚至采用胡说八道的方式对话

这种禅宗公案的句法

会对与参禅的黄庭坚诗歌句法

产生什么影响呢

黄庭坚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作诗如作杂剧 初时布置

临了须打诨 方是出场”

“打诨”是宋代参军戏中的术语

原意为

“答以出乎寻常意想以外之解释”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当中

说悲剧的核心在情节

情节有两种重要组织方式

突转和发现

其实不仅是悲剧很多喜剧效果

也是通过不停的反转来实现的

这个就是我们传统戏剧当中

所谓的“插科打诨”

这种突转对话方式

不也正是很多禅宗公案当中的对话方式吗

禅宗也常以这种

打诨参禅的方式启悟弟子

黄庭坚说他的诗歌作诗

需要模仿杂剧的插科打诨

这种插科打诨应该也受到了

禅宗打诨参禅方式的影响

文学创作经常会强调一以贯之的意脉

但我们在读黄庭坚诗歌的时候

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他不再把意脉相连作为创作之准则

而往往有意地突转 隔断 跳跃

起结无端 前言不搭后语

这种种非逻辑 非常规的诗歌语言

句法技巧即江西诗派经常提及的所谓

“诗眼” “句法” “把死蛇弄活”

这种句法也就是他说的“打诨”

与公案当中

那些莫名其妙的话头非常相似

黄庭坚的绝句

往往在开头作一二缺乏逻辑

没头没脑的话

而他的长篇

则多在结尾时

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

这种突转多数以诙谐的语言

点明诗的旨趣所在

下面我们来看一首他的作品

“凌波”句是借用曹植《洛神赋》当中

“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的描写

微月 任渊注曰

“盖言袜如新月之状”

水仙如月下的凌波仙子

洁白空灵 超凡脱俗 脚着罗袜

月下而来 踏波而去 摇曳轻盈

这是对水仙外貌的描写

接下来再写水仙有断魂的愁怨

有让人心生疼惜的身世

第三联再从花香

花色的角度来写水仙

说它如梅如矾 体素香淡

这一切的描绘都是为我们

营构出一幅楚楚可怜的水仙形象

尾联则来了一个陡峭的转折

大笔如椽 转如龙虎

从室内写到室外

从柔媚的水仙写到壮阔的大江

从心生怜惜写到洒脱不羁

这种前后不相连属的句式

就是黄庭坚说的“作诗如作杂剧

初时布置 临了须打诨 方是出场”

先从姿态 色香等角度

经营布置一个孤傲淡远

摇曳多姿 楚楚可怜的水仙形象

笔法细腻秀美

最后一联则打诨出场

以霸道纵横的大江结束诗歌

实现句意的“突转”

这和禅宗公案当中的话头

有异曲同工之妙 富予禅趣

北宋时期实现了

“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的禅宗转向

表现在一些禅宗公案当中

就是刻意营构的

“死蛇弄活”的对话方式

这种对话方式

对于黄庭坚特别强调的

“诗眼”“句眼”的诗人来说

或许是一种启发

但二者还是有不同的

禅宗公案的对话方式是为了启悟弟子

有时为了营造神秘主义的氛围

而黄庭坚的参禅打诨式的结尾

则为了表现反常合道之奇趣

为了产生悠远不尽之诗韵

谢谢大家

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

本节参考周裕锴先生《文字禅与宋代诗学》,谨致谢意。

哲思与诗意——禅诗鉴赏与创作课程列表:

第1章 禅与诗结合的渊源(张海沙)

-1.1 拈花微笑:禅与诗的关系

--1.1 拈花微笑:禅与诗的关系

-1.2 达摩西来:达摩禅的诗意

--1.2 达摩西来:达摩禅的诗意

-第1章 禅与诗结合的渊源(张海沙)

-第1章作业

第2章 先唐禅诗(何志军)

-2.1 山水与净土:谢灵运的禅诗(上)

--2.1 山水与净土:谢灵运的禅诗(上)

-2.2 山水与净土:谢灵运的禅诗(下)

--2.2 山水与净土:谢灵运的禅诗(下)

-2.3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上)

--2.3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上)

-2.4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中)

--2.4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中)

-2.5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下)

--2.5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下)

-第2章作业

-第2章 先唐禅诗(何志军)

第3章 僧人的禅诗(张海沙、张振谦)

-3.1 翻著袜法:王梵志的禅诗(张海沙)

--3.1 翻著袜法:王梵志的禅诗(张海沙)

-3.2 寒山子的禅诗(张海沙)

--3.2 寒山子的禅诗(张海沙)

-3.3 禅偈的文体形态与创作特征上(张振谦)

--3.3 禅偈的文体形态与创作特征上(张振谦)

-3.4 禅偈的文体形态与创作特征下(张振谦)

--3.4 禅偈的文体形态与创作特征下(张振谦)

-第3章 僧人的禅诗(张海沙、张振谦)

-第3章作业

第4章 唐代的禅诗(上)(张海沙)

-4.1 无翅强摇空:唐太宗的禅诗

--4.1 无翅强摇空:唐太宗的禅诗

-4.2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上)

--4.2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上)

-4.3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中)

--4.3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中)

-4.4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下)

--4.4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下)

-4.5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上)

--4.5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上)

-4.6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中)

--4.6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中)

-4.7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下)

--4.7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下)

-第4章 唐代的禅诗(上)(张海沙)

-第4章作业

第5章 唐代的禅诗(下)(张振谦)

-5.1 外佛内道:李白的禅诗

-5.2 儒释交融:杜甫的禅诗

--5.2 儒释交融:杜甫的禅诗

-5.3 空有不二:白居易的禅诗

--5.3 空有不二:白居易的禅诗

-第5章 唐代的禅诗(下)(张振谦)

-第5章作业

第6章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张海沙)

-6.2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中)

--6.2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中)

-6.3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下)

--6.3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下)

第7章 宋代的禅诗(上)(程刚)

-7.1 绕路说禅与杨亿的禅诗

--7.1 绕路说禅与杨亿的禅诗

-7.2 空里浮花梦里身:苏轼禅诗的虚无

--7.2 空里浮花梦里身:苏轼禅诗的虚无

-7.3 借禅以为诙:苏轼禅诗的谐趣

--7.3 借禅以为诙:苏轼禅诗的谐趣

-第七章 宋代的禅诗(上)(程刚)

-第7章作业

第8章 宋代的禅诗(下)(程刚)

-8.1 打诨参禅与黄庭坚的禅诗

--8.1 打诨参禅与黄庭坚的禅诗

-8.2 禅是词家切玉刀——禅词的内容与形式

--8.2 禅是词家切玉刀——禅词的内容与形式

-第八章 宋代的禅诗(下)(程刚)

-第8章作业

第9章 明清的禅诗(蔡亚平)

-9.1 汤显祖的禅诗

--9.1 汤显祖的禅诗

-9.2 郑燮的禅诗

--9.2 郑燮的禅诗

-9.3 龚自珍的禅诗

--9.3 龚自珍的禅诗

-第9章 明清的禅诗(蔡亚平)

-第9章作业

第10章 禅茶诗(何志军)

-10.1 吃茶去:诗僧皎然的禅茶诗(1)

--10.1 吃茶去:诗僧皎然的禅茶诗(1)

-10.2 吃茶去:诗僧皎然的禅茶诗(2)

--10.2 吃茶去:诗僧皎然的禅茶诗(2)

-第10章 禅茶诗(何志军)

-第10章作业

8.1 打诨参禅与黄庭坚的禅诗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